书城美食中国美食地理与美食传说
779000000024

第24章 湖北(1)

清蒸武昌鱼

苏轼不及王安石

湖北人根据武昌鱼肉质细嫩、脂肪丰富的特点,采用了“清蒸武昌鱼”的吃法。要想“清蒸武昌鱼”名符其实,就必须会选真正的武昌鱼。

武昌鱼学名团头鲂,是鳊鱼的一种,原产于鄂州樊口。樊口为梁子湖入江处,古称武昌,所以樊口鳊鱼又称武昌鱼。它是梁子湖的特产,其他地方只有长春鳊、三角鲂,没有团头鲂。

这三种鳊鱼较难区分,据说宋代著名的美食家苏东坡在这上面也迷了眼。

一天,王安石约苏轼一起填词赋诗,并托苏轼代买几条武昌鱼以助酒兴,苏轼欣然答应,去鱼摊买了几条大的鳊鱼。王安石见后连连摇头,苏轼大惑不解。等鱼蒸好后,王安石用筷子夹出一鱼刺,扔进一钵清水中,只见水中“咕哝”一声冒出一个油花,再从另一条鱼夹一鱼刺也是如此。夹到最后一条鱼时,王安石说:“此乃武昌鱼。”果然,当最后一条鱼的鱼刺扔进清水后,只见水中接连翻出了三个油花。原来武昌鱼油脂丰厚,为其他鳊鱼所不及,王安石的做法是一种区分真假武昌鱼的方法。选购时仔细观察也可区分出真假武昌鱼,武昌鱼形体侧扁,头小背隆,侧看略呈斜方形,腹棱仅存于腹鳍基部到水门之间;而长春鳊的腹棱长,三角鲂体表没有武昌鱼特有的黑色条纹和正方形尾栖。

按传索地

说起武昌鱼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毛主席的诗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因为有主席的这句诗使“清蒸武昌鱼”这道菜扬名中外,成为湖北名菜的象征。此菜色彩亮丽、嫩如豆腐、香如蟹肉,清淡爽口,鱼肉肥美细腻,汤汁鲜浓清香,保持原汁原味,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推荐食处:楚天卢虹桥店

经营湖南菜。据食客称,“楚天卢”的清蒸武昌鱼做得很好,鱼蒸出来嫩嫩的,肉到口里好像就化了。他们的红焖武昌鱼、鸡汁桔瓣鱼氽,小蓝鲸的黄陂三合、黄焖甲鱼丸、珍珠鱼回鱼、编钟鱼糕获“中国名菜”殊荣。

地址:江汉区汉口发展大道387号

电话:027-82608337/82631120

进入后厨

【原料】武昌鱼1条(约重800克),鸡油10毫升,山茶油75毫升,鸡汤150毫升,味精、绍酒、生抽、精盐、胡椒粉、小葱花、葱丝、姜丝、红椒丝各适量。

【做法】

1将鱼去鳃、鳞,剖腹去内脏,洗净,在鱼身两面切花刀,撒上精盐,抹上绍酒盛入盘中,把葱丝、姜丝、红椒丝撒在鱼的上面。

2把锅置旺火上,加入清水烧开,将整条鱼连盘上笼蒸约10~15分钟,蒸至鱼眼突出,肉已松软。

3将炒锅置旺火上,倒入油,烧热,加入蒸鱼的原汁,下鸡汤烧沸,加入味精、鸡油、生抽后起锅,浇在鱼上面,撒上胡椒粉、小葱花就可以了。

二回头

有了秀才诗,不愁不兴隆

据传,清末,湖北潜江有家小饭馆本小利微,生意清淡,一到傍晚,店铺便早早关门。一天,有个秀才来到此店。这时店里还剩一盘制好未卖的鳝鱼。店主便将这盘鳝鱼再入锅走油上桌应付。没想到客人大加赞赏,问其菜名,店主答道:“二回头。”秀才听罢,借助酒兴赋诗一首:“妙哉二回头,客去不需留。异香随风走,何日再回头?”消息传开,人们慕名前去品尝,小店从此生意兴隆。

按传索地

“二回头”是湖北潜江的传统名菜。此菜的形成与当地的风俗有关:这里每年端午节前后,姑爷多要探望丈人,一般要带上鲜活鳝鱼作为礼品。端午节前后,正是鳝鱼肥美之时,再加上潜江盛产鳝鱼,喜食鳝鱼的人也很多,在长期的烹饪实践中,创制出许多鳝鱼佳肴。此菜先蒸后炸,再用鲜汤烩制,鱼肉香滑,入口即烂,鲜美可口,色泽黄亮,为下酒佳肴。

推荐食处:艳阳天平价美食广场

在武汉三镇都有店面的艳阳天酒楼,可以说是武汉餐饮界的超级航母,能够同时容纳上千人同时就餐的经营面积,显示出一种霸气。其菜肴精而不贵,是江城普通老百姓打牙祭的首选,特色菜肴有豆渣巴烧江鲢、酱烧灯笼茄、金牌烧墨鱼、辣子鹌鹑、香煎武昌鱼、香式土匪鸡、蟹黄豆腐等。

洪山分店

武昌洪山珞瑜路299号

57865188/87866988

宝丰路分店

汉口解放大道588号

53750705/83750706

彭刘扬路分店

武昌彭刘杨路268号

88315767/88316891

东西湖分店

东西湖五支沟五环公寓

83221129/83223316

进入后厨

【原料】黄鳝500克,鹌鹑蛋10个,菜叶10片,葱花2克,精盐2克,姜片5克,酱油15毫升,蒜末5克,醋10毫升,高汤150毫升,胡椒粉1克,味精2克,黄酒3毫升,熟猪油1千克(实耗100克),葱段5克、湿淀粉25克。

【做法】

1将鳝鱼洗净,用精盐、黄酒、葱段、姜片码味,摆放盘中上笼,用旺火蒸半小时出笼。

2炒锅置旺火上,倒入熟猪油,烧至八成热时投入鳝鱼,用勺推动炸至黄亮,捞出沥油,切成5厘米长的条,扣入碗内,上笼用旺火再蒸半小时出笼,反扣在盘中,原炒锅留油25毫升,下姜末、蒜末、精盐、醋、酱油、胡椒粉、味精,倒入高汤稍烩;用湿淀粉勾芡浇在蒸好的鳝鱼上,撒上葱花即成。

翰林鸡

李白尤对“鸡”喜爱

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自26岁出川入楚,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春来到安陆。他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道:“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梦有七泽,遂来观焉。”李白寓居安陆时,结交了不少名人,并以“酒隐安陆,蹉跎十年”而著名。传说他饱览古泽楚风后,常豪饮高歌,语惊四座,其才华深受唐高宗时的宰相许圉师的赏识,并将自己的孙女嫁予李白。

根据许多关于李白的珍贵记录表明,李白平素嗜酒佐食之物,最喜食鸡、鸭、鹅、鱼及蔬果菜肴,也吃牛、羊肉和野味,唯独不食猪肉。友人素知诗人生活癖好,故常以鸡、鸭、鹅等做菜佐酒助兴。在众多酒肴中,而李白尤对“鸡”最感兴趣。当他接到朝廷诏令时,还念念不忘鸡的美味。曾做诗曰:“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童嬉笑牵人衣。”此诗流露出诗人功名即在眼前,兴高采烈,志得意满,而痛饮白酒,笑尝烹鸡的得意情景,不久李白便入京任翰林职,“翰林鸡”也由此而得名。

按传索地

“翰林鸡”,是楚北安陆市太白酒楼烹制的系列太白菜肴之一,此肴得名,是取李白曾供翰林职之意。其制作系用整鸡先腌渍入味蒸至七成熟,然后去骨切块,上盘整理成原鸡形。另以蛋黄糕雕刻“翰林鸡”三字,置鸡首前,并以鸡汤、蘑菇入味和以若干小虾球点缀,经复蒸烹制成。此菜制工精细,造型生动,形神兼备,质佳味美。

安陆市饮服公司太白酒楼

地址:湖北省安陆市南大街碧陨路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