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蓝色蜃楼
7757000000133

第133章

申雪莹的设计方案被确定后,东风公社的输水干渠正式立项上马,工程建设率先启动。四五月间勘测定标,六七月全线破土动工,东风公社的水利建设掀起了高潮。

首先开挖土渠,然后砌筑渠面。

土渠的开挖,是严格按照工程设计的要求开挖的,渠面的砌筑要求更高。不同功用的导流明渠,具有不同的标准。连接水库的干渠叫总干,这是建筑标准最高的渠道,要求口阔五米,底宽二点六米,深三点六米,侧坡角度四十五度,水平坡度十八度,流速五米每秒。总干渠面的砌筑,要求结构坚固,外表美观。渠底用混凝土浇筑,侧坡用卵石和混凝土砌筑。侧坡分上下两部分,靠近底部的侧坡,由卵石和混凝土浆砌构成,厚度三十厘米,坡长二百六十厘米;顶部的侧坡,由二十厘米厚水泥砖镶嵌,坡长一百六十厘米。连接总干的下游导流明渠叫支渠。支渠的设计要求也很高,只是截面缩小,流量也比总干要小。

修建这样的渠道,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还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指示,东风公社组织各大队投入强大劳力,力争圆满完成任务。县上也下派出了技术骨干,专门指导渠道的开挖。申雪莹因为设计了东风公社的渠路建设方案,首先被派往工地组织施工,承担渠道建设的技术指导。

宋刘庄所在的东风大队,担任着青石湾段导流明渠的开挖。这段渠道的总里程为十公里,任务不算太重,但也绝不轻松,再加离家比较远,往来不方便,社员们只能吃住在工地上。完成这样的任务很不容易。

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宋刘庄的社员们在青石湾古河道的河岸上凿挖了几孔窑洞,搭建了工棚,吃住都在工地上。抽调到工程上来的都是壮劳力。说是壮劳力,其实也只是一些中年妇女和五六十岁的老男人。队里的青年人一部分上了引黄工程,一部分到外地去搞副业,留在队里的,就是这样一些人。这些人虽说都是些妇女和老汉,但也不能小看他们,他们同样是队里的主要劳力,严格地说起来,他们在队里要干的活路,也不比年轻人们干得差,干得少。春种秋收、除草浇水的农活,都得由这些人操劳,离开了他们,还真的无法支撑。如今地方上也要修渠修路了,年轻人都被抽调到工地上走了,这活路,只能由这些人担当。为了如期完成建设任务,队长们把全队的壮劳力和知青们集中起来,组成了一个由老人和妇女组成的建筑工程队,日夜奋战在工地上,为完成修渠筑路的任务出力流汗。

宋刘庄的施工队伍素质比较低下,除劳力比较弱之外,技术人才也很稀缺,全队中能干技术活的,包括刘会计、贾富仓、郭福林几个在内,也还不到十个人。这样的施工队伍,开挖土渠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开挖土渠是粗笨活,有把臭力气就行,但是要让砌筑砖石,那就不行了。砌筑砖石,那是需要有一定的技术的——面对一块并不规则的卵石,安放砖石的人必须迅速判断出这块卵石的大致体面,知道哪个面比较规则可以利用,哪个面不规则不能利用,并根据它的体面迅速做出应该把这块卵石安放在什么位置上的决定。这样才能做到既能加快施工速度,又能把渠面砌筑得美观牢固。技术好的工匠,一眼就能瞅准石头的体面,技术不好的工匠,就要花费一些气力。宋队长将懂些浆砌技术的工匠都抽出来,也才抽了八九个人,这使他有些着急。他怕宋刘庄队无法按期完成任务,拖了整个工程的后腿。

“你没必要着急,各个施工队的基本情况都差不多。劳动力最强的队,也没有超出五十个人。宋刘庄队有四十几人,已经是强队了,有这么多人,就是硬啃,也能啃下来这个工程!相比之下,有些队就差远了,他们把所有能干活的人都拉到工地上来,也才只有三十来个人……”

申雪莹见宋队长十分着急,就给他助力加油。吃午饭的时候,她给宋队长透露了一个更好的消息,说公社里正在筹划机关干部和中学生支援工程建设的事情,到时候,她可以给宋刘庄队争取一下,看能不能争取到一些机关的支持。

宋队长听到有这样的好事,自然十分高兴,他嘱咐申雪莹说如果有这样的好事,一定要给宋刘庄争取。申雪莹说,只要消息确凿,估计问题不大,只是听说干部和学生们的吃喝问题,需要被支援的单位供应。

宋队长说:“这个不怕。庄稼马上就要成熟了,库里的存粮可以动用一些,豁出来千把斤粮食,啥问题都可以解决……只是他们是如何支援的,不要干不了什么事情,倒给队里弄来了麻烦,到时还得抽人伺候他们,那可就一千个划不来了……”

“支援方式公社里正在研究……好像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学生放假五天,要求学生回到各自的生产队里去,参加队里的修渠劳动;另有一种说法,说是把中学生集中起来,开展修渠筑路大会战,说这样做效果会更好,力量大,有气势,宣传效果好……多半是集中支援,听公社领导说,太苦的活路学生干不了,整修路面和林带平整等辅助工程,还能起一些作用……”申雪莹给大家解释。

“能给干这些活路也是不错的,能干多少干多少嘛,总能减轻一些压力。”刘会计掏出一盒黄金叶纸烟,自己抽一根,又给宋队长也递一根,一边点燃香烟,一边发表自己的观点,说人多力量大,虽然是学生,也能干不少事情。

“不说闲话了……趁小申在我们队上,叫她看看我们的工程标准不标准。”宋队长对学生支援工程的事情不感兴趣,这一刻,他忽然记起了公社里的通知,说要在近期举办劳动竞赛,他希望宋刘庄队能够在这次劳动竞赛中拿到先进。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宋队长都不肯落在别人的后头,他是一个荣誉感很强的人。

“现在是午休时间,你让小申休息休息……成天在工地上奔忙,难得有片刻时间来队里……”贾富仓因为娶了任静做老婆,跟知青们的关系亲密了很多,他心疼申雪莹,对宋队长的做法有意见。

“没关系,没关系……只是动动仪器的事情……年轻人嘛,哪里动动就累坏了的,我们这就去工地!”申雪莹倒爽快地答应了宋队长的要求。

申雪莹说走就走,抓起测平仪走出了窑洞。闻讯赶来看望申雪莹的知青们,也一起跟到工地上去了。

工地上,赵楠妈、长喜妈、高香玉、胡巧娥、李兰花、唐宝娃一伙妇女已经干起活来了,这伙女人有一个约定,她们要在下午收工前挣到五十分工呢——开挖土渠,这也是很能挣工分的活儿,工程上有规定,挖出一方土,记五分工,挖得多,挣得也就多。这些天来,这伙妇女每天都能挣到三十分工,最好的时候挣到过四十五分工,为了挣到大工分,她们把休息的时间都用到挖土上了。

“不要命了吗?大热天的,累坏了,我们可无法向你们的男人交代。”宋队长笑着嗔怪妇女们。

不过一个中午的时间,这些婆姨已经将五米长的一段土渠挖下去了差不多半米多深,这样的干劲,简直让人吃惊。宋队长被感动了,他又是欢喜,又是心疼,责怪她们不注意身体,怕累坏了妇女们。

“放心吧,这一百斤也不是泥捏的!”妇女们的回答充满了豪情。

妇女们跟队长们说着话,手中的工具却不停下,僵硬的黄土被她们铲挖下来,一锨锨甩出沟外,又宽又大的土渠,在她们的脚下一段又一段地往前延伸……

这是一段工程难度较小的工程,导流明渠和渠边道路经过的地方地形平坦,土质松软,易于施工,因此工程进展非常迅速,经过半个月的奋战,已经完成了两公里土渠的开挖和渠边道路的铺垫,放眼望去,新筑的路基,就像一条铺展开去的狭长毯子,平整厚实,堂皇富丽。虽然仅只是黄土垫层,但它却宽阔平坦,磅礴大气,气势特别宏伟。路基边,新开挖的梯形导流明渠笔直绵长,就像是被锋利的巨型刻刀雕刻出来的一般,渠沿平直整齐,渠面宽大光洁,渠底舒展流畅,线条分明,角度统一,就像方正美丽的铸件,其壮观的景象摄人心魄,使人们很难相信这样细致的活路,竟然只是由坚守在工地上的这些妇女和老人做成。

申雪莹把测平仪架在已经开挖好的沟渠沿儿上,让贾富仓拿着标杆到远处的号桩处去插好,然后由她一段一段地检测沟渠的深浅曲直,坡度大小。测一处,挪一处,申雪莹用小红旗指挥着贾富仓挪动标杆仔细地进行测量,测完后,申雪莹说这段土渠开挖得基本符合标准,只是中间有一段稍微有些问题,需要继续下挖二三十厘米。

妇女们有点不相信,伏在地上目测土渠的渠底。瞄了一阵,她们都说,中间确实有一段渠底高出来了。大家便佩服申雪莹的能耐,弄不懂申雪莹为什么用个照相机一样的东西,对着那根涂有红白油漆的木杆儿舞动了一阵小红旗,就知道渠底哪儿深哪儿浅了。

赵楠妈说申雪莹用的那个“照相机”是个神物,它会告诉申雪莹哪儿高哪儿低。申雪莹笑着说,赵妈说得对,这东西确实是一个神物,它能帮助人们看得更远,看得更准。说着她就把测平仪架设好,让大家来瞧稀罕。

妇女们一听,都很惊奇,一起围拢过来看新鲜。宋队长见妇女们一起围过来,怕碰坏了仪器,赶紧拦挡。申雪莹却说不碍事,由她护着呢,让大家开开眼界。

申雪莹仔细地把测平仪的焦距调整好,让测平仪瞄准了五六里路之外的一棵已经枯死了的老树,然后指着那棵树说:“大家看那棵树,这么远的距离,我们已经很难用眼睛看清它的模样了,但是通过这个仪器,我们却能将它看得清清楚楚。刚才贾富仓拿的那根标杆,那上面是标了刻度的,用眼睛看,稍微远一点是很难看清楚的,可是用测平仪看,却能看得清清楚楚。现在大家过来看,通过这个仪器,你们看看远处的那棵树,究竟是怎样一个情况……大家看时不要乱动仪器,一动它就看不清了……”

妇女们就挨个儿分头观看。看一看,都很惊奇地叫起来——通过仪器,她们竟然发现那棵树来到了眼前,尽管实际距离很远,但却能够看到那棵枯死的树上,还蹲着几只麻雀呢!

“真是神了……”

“这就是科学的神奇力量。”申雪莹说,“测平仪其实就是望远镜,它所以能够告诉人们哪儿高哪儿低的秘密,其实全在镜头中出现的那个十字线,和远处的那根标杆的刻度线上……”

申雪莹给大家解说着测平仪的工作原理,但是妇女们还是有点不太明白。她知道这些人没有文化,听不懂她讲的这些,也就不再罗唆,就此打住了话题。但是妇女们意犹未尽,说这个仪器既然能够看得清远处的东西,要查看眼前的沟渠哪儿深哪儿浅,当然不在话下。申雪莹知道这是她们对测平仪的想当然认识,但还是笑着肯定她们说得对。

队长们发现申雪莹懂得的东西不少,就叫她给说说如何通过渠道的口宽和渠道的深度,确定渠道侧坡的坡度。申雪莹知道这些知识对于开挖渠道很有帮助,索性利用实地,一边给队长们讲解,一边进行示范,教他们如何确定渠底和侧坡的坡度。

“最重要的是确定渠底的中线。中线一经确定,什么问题都好解决。而渠底的中线已经由渠道的标桩告诉了我们。”她指着留在渠道中间的号桩给大家解释,“看这个号桩上的刻度线和数字……刻度线表明了渠道的上底位置,数字则表明了渠道下挖的深度。这个号桩上标记着360的数字,表明从这个刻度线往下要挖三百六十厘米……让我来看看你们的渠道深度挖够了没有……”

申雪莹从她的挎包里掏出皮尺,测量了一番干渠的深度,量一量,发现渠道的深度刚好是三百六十厘米就问是谁给指导的,却说是刘会计指挥挖的,申雪莹就说不奇怪,她知道刘会计是个高中生,他完全明白标记在号桩上的数字的意义。

申雪莹讲完渠底深度的确定,又讲侧坡的角度确定。她叫宋队长拿来测绳,以号桩为中,通过号桩拉了一道测线,然后在测线的两端确定了两个点,打上了桩,确定了渠底的宽度,才开始测侧坡的坡度。

申雪莹首先目测了一下,说坡度不够,需要外扩,接着就用绳子测量。她首先顺坡拉了一道线,让这道线(其实就是侧坡)和渠底的水平线形成一个夹角,然后用测规测量,发现角度果然不够。

宋队长认为这方法好,可是不知道干渠的角度与侧坡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什么样的角度才符合标准,就向申雪莹讨教。申雪莹说这个不难,就给宋队长传授了一个用测绳确定角度和侧坡关系的方法。她要求先将标准渠底的两侧打好号桩,然后把一根长度为十三米的测绳固定在被测渠面的坡顶、坡底、以及渠底的号桩上,然后用余下的测绳拉测渠顶,如果测绳刚好够得着坡顶,说明坡长和渠底角度合格,如果测绳长度不够或者长余,则说明坡长和坡角都存在问题。

宋队长按照申雪莹教的法子测算了另外几个坡面,申雪莹拿测量器进行检验,都达到了测算的目的。宋队长说这办法简单实用,每个人都会操作,以后再也不会为标准的问题犯愁了。

申雪莹教会了宋队长和刘会计测算坡面和坡角的办法,心中暗自得意,心说:“虽然简单,道理却很深奥。这是用三角函数的方法求得的结果,你哪里知道它的厉害呢!”

宋队长虽然搞不懂其中的奥秘,但他知道这方法肯定是从书本中学来的,便在心里赞叹道:“有知识的人就是厉害呀,人无知识,等于是一个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