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蓝色蜃楼
7757000000132

第132章

黄灌区农田基本建设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开春后,灌区农民一边抓紧春播,一边积极备料。

林网渠路的规划工作业已启动,省水利厅下派了技术专家,由他们担任林网渠路的规划设计工作,而开展具体工作的业务技术人员,省水利厅却要求在当地解决。按照省水利厅的要求,各地积极行动,选调了一批文化水平高、思想觉悟高的同志前往参加由灌区各县举办的业务技术培训班学习。东风大队也选派了八个人,前去参加培训班的学习,申雪莹也在其中。

培训班开设的课程,都是应急的技术知识,这在课本上是学不到的,这些技术知识虽然与学校中所学的知识没有多少联系,但却是以其为基础的。申雪莹本来就学习好,学习这样的知识难不住她,很快,她就在培训班中出了名。虽然这样,申雪莹还是虚心学习,将专家所讲的知识,都做了认真的记录,并在课后认真揣摩。测量、绘图、照相、记录、测绘仪器的使用,都是很简单的知识和技术,但不去亲身体验和实践,那也是很难的。申雪莹认为,这些知识,都是在生产实际中总结出来的最实用的东西,谁掌握了它,谁的本领就高。而且,她认为从工作的角度出发,掌握这些知识,其实也是在为自己增添力量。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这也是谋取生活道路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基于这样的认识,申雪莹学习得非常专心,并很快成了同学中业务技能提高得最快的学生。

申雪莹认真的学习精神以及优秀的学业成绩,很快引起了专家们的重视,培训班结束后,她就被县水利局抽走了。灌区林网渠路的规划工作,急需要规划设计人员,发现申雪莹这样的人才,简直就是沙滩上捡到了元宝,县水利局立刻对申雪莹的工作做了安排,安排她到引水工程规划设计小组去工作。

能够参加截引黄河的工程建设,已经是非常光荣的事情了,没有想到还要亲身参与输水线路的规划设计工作,申雪莹决心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农历三月初,已是土地解冻、杨柳泛青、遍地耧犁歌唱的春播季节,按照上级的安排,各大队修渠筑路的工作早在去年冬天就已经开始了,灌区各县渠路林网的规划设计工作也开始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林网渠路的规划设计,一定要本着注重保护环境、注重地方气候特点、注重群众生活的实际需要开展,力争把引黄提灌工程建设成造福千秋万代的幸福工程,民心工程。

青山平原地处祁连山北部、黄灌区的西边,是处在黄土高原第三层级上的一个冲积平原,其与黄河的相对海拔,已经超出了八百多米,引黄西进,难度很大。如何做好规划设计工作,需要地质工作者和水文科技工作者付出艰辛的劳动。青山县灌区林网渠路规划设计工作者们发扬顽强作战的精神,经过对灌区地质条件和水文特征的认真勘测,充分认识到:输水管道途经的地方地质结构复杂,广泛地分布着山、滩、湖、河、沙漠等多种地形,且一路逆行,形成了多个梯级的地质板块,需要不断提高输水扬程,才能将黄河水引进青山平原。根据对整个输水流程的综合分析,如果将黄河水引入青山平原的中部地区,全程至少需要安装四十个大型泵站,总扬程达一千米!这样的提灌工程,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很少见的。

工程设计方案经过多次论证,终于获得了通过,省委省政府要求,必须严格按照中央批准的方案组织施工。按照设计方案,青山县境内导流明渠的设计,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利设施,尽可能扩大灌区覆盖面积,压缩工程开支,争取为群众多办实事。

根据中央批准的方案,输水灌渠在穿越景泰川、翻越黑虎岭、进入青山县境内之后,首先要输入黑虎岭下的黑龙潭水库。以黑龙潭水库为枢纽,下辖六个公社,七万人口,五十万亩基本农田和二十万亩可开垦土地。

以黑龙潭水库为中转站,在此设计了黑龙潭泵站,由此将水提高五十米,开凿隧洞,穿过桦树岭,直抵饮马河水库。饮马河水库下辖四个公社,五万人,二十万亩基本农田,十万亩草原牧区。宋刘庄队属西部的青山峡水库管辖,这个水库积水区域广泛,其上游山区,统辖四个公社,下游川区,统辖八个公社,是青山县最主要的产粮区。这个库区拥有人口二十五万,基本农田一百万亩,三荒地一百万亩,沙漠林区二百万亩,草原牧区一百万亩。

青山峡水库,是青山县境内地理特征和水文特点最复杂的一座水库,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水库。在它的南部,是常年积雪的毛毛山山系,东西两面是山峦重叠、林木葱郁的横断山脉,北面则是雾遮云罩的五龙山。五龙山下的泉水,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就已经被统一管理起来了,人们在五龙神泉下游的储墨池修筑了一个水库,专门管理下游的生活用水。青山河出了青山峡之后,被分成了三条支流——大青河、永丰河和干河,也即现在的东干、中干和西干渠。东干下辖的公社是霞光、光辉、永丰;中间的干渠下辖东风、新生、红光三个公社;西干依山西行,下辖的公社是红星和晨光两个公社。三条总干渠,已经在大跃进时期就修好了,虽然与工程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但通过维修改建,还是可以利用的。合理利用这些老干渠,除了能够缩短工期,还能为地方节省一笔财富,县上决定保留这几条老干渠。新修的干渠也开始动工,这是科技含量很高的导流干渠,它的设计流量是三十立方米,干渠的外形呈梯形,渠壁和渠底均由原石和水泥浆砌而成,承重能力强,抗冲刷能力强,属国家级一级高标准导流干渠。干渠上都设计了分水闸,分水闸与古河道相连,河渠相连的地方设计了滚坝。滚坝的作用重点是为了稳定河道,其次就是拦水泄洪。这样的干渠,既可用作灌溉,亦可排水泄洪。

宋刘庄所在的东风大队在中干渠上,这条干渠上接青山峡水库,沿柳条河逶迤东流,横跨丰泉河,下接白石河,顺白石河蜿蜒北行,在青石湾与储墨池水库流出的泉水汇合后,再分成三支分渠,分别流向东风、新生、红光三个公社。

东风公社管辖十个大队,大队与大队之间的耕地都处在不同的地质构造板块上,中间嵌入了两条古河道,五块丘陵坡洼地和大片防风护沙林区。这个辖区地形结构复杂,车行车道,水走水路,缺乏必然的联系,按照“水随地走,路随水行”的渠路林网规划要求,要把这十个大队的渠路林网纳入统一管理的范围之内,将渠路林网相互关联起来,就必须要打通三座山梁,架设迂回行进的五座渡槽桥梁,施工时,工程量非常庞大。这样的地理结构特点,让工程设计技术人员十分为难,他们在勘查设计渠路的时候,产生了很大的意见分歧。一部分技术员认为,根据各大队基本农田所在的具体位置,此次渠路林网的建设应遵循“截弯取直、少走弯路”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以使导流明渠和交通道路直达各大队基本农田,尽力达到渠路林网结构布局合理整齐美观的目标。技术员们认为,这样的设计,符合县委县政府指示的关于渠路林网规划的总体要求,至于穿山越涧的重大工程的施工,总体看来,也不存在太大的困难。

“穿山越涧难,难得过难不过林县的红旗渠?施工难度大,大得过大不过大寨的虎头山?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施工队伍对此不以为意,胸中充满了战天斗地的豪情。

但是,反对者们的意见也很有见地,他们认为,原有的渠路结构,是在长期的生产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综合吸纳了生产发展的先进因素,照顾了各地基本农田的灌溉需要,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就其结构情况看,既照顾了地形的结构特点,又照顾了渠路林网的不同功用,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区域环境,还可以大幅节省人力物力资源。持这种观点的技术员虽然是少数,但他们的理由更切合实际,因此他们的观点很受县上的重视,水利局明确指示他们,尽快拿出具体的设计方案。

申雪莹也持利用历史资源、利用原有渠路地形,设计新的渠路林网的观点。她说:“截弯取直,虽然是此次渠路林网改造的总体要求,但不太符合东风公社基本农田的实际需要,如果硬性照搬,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两大恶果。其一,增大工程量,增加工程的施工难度,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浪费。根据初步勘测,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案,按最经济的方案施工,在这条渠路工程经过的地方至少要架设五座桥梁,开凿三处百米以上的隧洞。就目前的经济状况估算,仅此一项,除了国家投资之外,全公社每个农民还必须负担五十元的工程费用,这无疑会增加农民的负担。从这个方面看,这个方案是很不现实的。其二,必将严重破坏已经形成的区域环境。可以看得见的是,原有河渠经过的地方,沿途林木茂盛,植被分布已经形成了规模——白石河、大湾河、草湖、石羊湖等处的胡杨、红柳、白刺、柠条、梭梭已经连片成林,这都得益于原有干渠河水的浇灌,如果改变干渠走向,这些林区必定会因为得不到河水的浇灌而萎缩消失,这些河湖,也将因为没有河水的滋养,而永远变成干河、死湖,其对于区域环境的破坏,对于地方经济的损害,损失不可估量!”

“相对于随之而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繁荣,这点损失微不足道!”有人截断了她的鸿篇大论,反驳说,“纯粹是杞人忧天!什么区域环境,什么整体经济,多新鲜的词语呢……都是哗众取宠!为什么要修渠筑路?还不是因为缺水吗?庄稼都没有河水浇灌,还能顾得着胡杨红柳,野草烂花?再说黄河水不是要引进来了吗?千万亩土地即将要得到灌溉,何愁区域环境进一步恶化?真是小儿之见!”

有人对申雪莹的意见不屑一顾,但是申雪莹据理力争,决不让步。申雪莹的方案虽然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但却引起了县委的高度重视。杨书记就她的设计思想,要求由她专门向县委县政府和县水利局进行汇报。县委县政府在听取了申雪莹的汇报之后,专门组织了工程核定小组亲临现场,查勘评估了申雪莹的设计方案。通过对输水渠路的全程勘查,一致认为申雪莹的设计方案注重实际,照顾全局,是一个充满了智慧的优秀设计方案,特别是关于区域环境的考虑,更是新颖突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颇具战略眼光。因此,申雪莹的设计方案,最终被确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