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87

第87章 烟雨麦积山

“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在前往麦积山的途中,脑海里出现了唐代大诗人杜甫《山寺》中的诗句。不知不觉中,那雄险峻美,山形奇特,孤峰突起,犹如麦垛般的山峰已展现在我的眼前。这里林壑深邃,松桧阴森,是一处山拥岚光,峰蕴奇秀,飞瀑流泉,烟云飞渡,素有西北山水“林泉之冠”美誉的风水宝地。我想,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礼物,是上苍特意奉献给大地的至美艺术品。

《太平广记》曰:“麦积山者,北跨清渭,南渐两当,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中。”麦积山位于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从公元四世纪起,历代不断开凿的一个个大型石窟,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闻名的佛家圣地。据《梁高僧传》记载,南宋永初年间,高僧昙弘禅居麦积山,不久名僧玄高继至,二人共住寺院,常有学徒三百余人,可见当时佛家之盛。西魏刚刚立帝时,在这里“再修崖阁,重兴寺宇”。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在此死后,还“凿麦积崖为龛,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其亡父造七佛阁。隋文帝仁寿二年,杨坚在全国范围内敕葬“神尼舍利”时,秦州使将舍利葬在麦积山顶上,现在山顶还有舍利塔。登上石窟的顶巅,站在海拔1742米的云梯上极目远眺,四周青山连绵起伏,重峦叠嶂,郁郁葱葱,云雾弥漫,一片迷茫,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绝妙的“麦积烟雨”奇观。

关于“麦积烟雨”,有一段精彩的传说。相传上古时期,有一年西王母过生日,天宫里所有为她拜寿的神仙在寿宴结束回天宫的途中,忽然发现下界有一座修建如天宫般的奇山,山上千座洞窟,万尊佛像,洞外栈道凌空曲折,洞内壁画金碧辉煌,殿宇楼阁都被青山环抱,环境十分清幽,真是修炼的好地方,众神仙们都不愿回到天宫。第二天,玉皇大帝早朝时不见各路神仙,十分生气,于是下令速速召回,违令者重罚,并将麦积山用雾遮住,不见天日。麦积山从此终年云雾萦绕,越发显得妩媚动人。

麦积山更吸引人的著名景点,是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石窟。它荟萃着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10多个朝代,1600多年不断地开凿和修缮的塑像和壁画,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真实地记录了自东晋至清以来审美思潮流变的过程,其中许多艺术品堪称当时全国的最高水平,不愧为“东方雕塑艺术馆”。尤其北朝彩塑佛像,清秀洒脱,出萃拔群,在艺术上有着辉煌的一页。

在这雄奇险峻的麦积山开凿石窟,自然是件非常艰难的工程。古代艺术家们便在这距地面140多米的悬崖峭壁上架木凿石,开窟造像,然后把凌空栈道、把密如蜂房的洞窟连接在一起。这些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岩石之上的凌空栈道通达,陡峭的栈道云梯是浏览石窟的唯一通道,也是麦积山石窟有别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石窟的一大特点。栈道云梯由下至上,错落重叠,高约12层。攀登在这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上,不由人全身紧张,生怕一不小心滑了下去。随同我们的宣传干事小张告诉说,麦积山栈道经过大规模加固修整后,现已稳如泰山。昔日“麦积通天栈,悬崖势倒垂”“山灵应笑我,未敢徒层巅”的险象已成历史。记得父亲曾经告诉我,20世纪50年代,他们西北师大一群风华正茂的艺术绘画组的学生,在著名画家、系主任吕斯北和刘文清教授的带领下到麦积山实习写生。那时的栈道只是用非常简单的木板搭成,因年久失修,人攀梯上,吱吱作响。攀登在摇摇欲坠的栈道上,眼睛都不敢朝下看,只有紧紧地盯着前面同学的背影前行。五代诗人王仁裕在《登麦积山》中写道:“蹑尽悬崖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天边为要留名姓,佛面殷勤身自题。”至今,天水民间还流传着“砍尽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的工程量是多么艰巨宏大。

麦积山石窟共有窟龛204个,保留雕塑7200余身,壁画1000多平方米,崖阁8座。目睹一座座形状各异的石窟,有的开凿在绝壁断崖之上,有的是原有的天然形成的岩洞。在一座座洞窟里屹立的神采各异的塑像中,有泥雕的,也有石雕的,有石胎泥塑的,也有木雕的。从那斑驳剥落的痕迹上可以看出,无论是泥塑还是石雕,原先都是敷了彩的。石窟中的佛教造像,造型优美,形象生动,技术精湛,它将1600多年前的历史厚重地积淀在这里,待后人去解读它。望着笑容可掬的小沙弥,我一路的疲劳一扫而尽,顿觉精神振奋。小沙弥快乐的微笑,就像一面生活的镜子,在观照世人。据说一位到西北视察的中央领导,一路表情严肃,但在此窟参观时却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因此,这尊小沙弥塑像被命名为“东方微笑”,并大批量生产成工艺品。147号主佛神秘而迷人的微笑,温柔妩媚,靓丽动人。101窟的菩萨塑像就有些孤独,她消瘦俏丽,高高的发髻,使身体越发显得颀长。127窟的《目炎子本生》画是麦积山西魏壁画中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一幅壁画,以人物、鞍马为主体内容,包括飞禽走兽、花鸟树木、山川沼泽等一系列景物,是一幅包容性和综合性极强的巨幅壁画作品。它是我国石窟寺中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为翔实的一幅壁画。该窟同时还包含《七佛图》《萨垂那舍身饲虎》等近百平方米北朝大型壁画,由于其题材广泛、年代久远、艺术水平高超、场面宏大,在国内极为罕见,被专家们称为“中国之最”。同时,也被业内人士称为中国古代佛教壁画集大成者,取名“北朝壁画宫”。沉浸在这艺术的殿堂里,心灵相融于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才有可能读得懂那千百年来,艺术家与宗教圣哲们心底丰富的精神世界,才会被真正地感动。

麦积山泥塑使用的泥胎并非普通的泥土,它能在潮湿的环境中,保存千年而不风化。虽然石窟历经磨难,在天灾毁坏、人祸摧残下,窟檐崩塌,暴露于风雨之中,但它并未因此而解体,依然坚如烧陶。石窟塑像反映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生动展现,也有普通民众的生活情趣,不失为一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大典。

徜徉于石窟之间,仿佛是与1600年前的古代艺术家们进行一场对话,感受着他们心灵的律动,体味着古代艺术家那圣洁高尚的精神境界,会感到内心的震撼和精神的慰藉。

(原载1991年第2期《西北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