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73

第73章 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色

踏青、赏花,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可谓是生活中的一大趣事。时值清明,正是欣赏桃花的好时节。

“不到仁寿山,不知桃园美。”仁寿山公园位于兰州市安宁区刘家堡北部,因方圆栽植桃树,每年4月,桃花遍野,艳丽似锦,观者如潮,声名远扬。早在清代,安宁桃园就已观花成会,当时观花者多为才子佳人和达官贵人。到了民国时期,才为民众所观赏。李少陵诗云:“山前山后花如簇,园里园外人如玉。家家户户看花忙,人面花容看不足。”此后,安宁桃园成为兰州市民春游赏花的佳地。

车子驶过兰州黄河新桥,沿北滨河路西行不到半小时,便到了仁寿山下。抬眼望,山下山上,全被一片诱人的粉红色包围。我不禁被这美景迷住了,心里暗生欣喜:“真是名不虚传!”正当我透过车窗看得入迷时,不料一个急刹车打断了我的思路,原来停车场到了。“真正的景色还在园内呢!”司机笑着说。

进入桃园,满眼都是盛开的桃花,一片连着一片,如锦缎般铺展开来,又像是朵朵粉色的云霞,步步引人入胜,处处摄人魂魄。置身其中,如入万花丛中,令人神清气爽。沿园中小路前行,如同在花海里神游,两边的桃树千姿百态,给人无限遐思和梦想。树枝上,一朵朵含苞怒放的花瓣宛若翩翩起舞的蝴蝶,向着游人飞来。一阵微风吹过,满园都是醉人的芳香。此情此景,让人恍若走进了仙境一般。

登山是我和爱人的共同爱好。一路上,我们边走边看,说说笑笑,心情惬意极了。爬到半山腰,一阵微风吹来扑鼻的清香,沁人肺腑。俯视山下,片片桃林,汇成一个粉红的世界,蔚为壮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这些古诗所描述的景观,大概也就如此吧。再往远看,四周还有绿色、黄色和黑色的元素格外惹眼。那绿色是蓬勃生长的青苗,是勤劳的农民用汗水浇出的希望;那黄色则是滚滚东流的黄河水,是我们中华民族美德的象征;而那黑色,是不断向前延伸的柏油马路,是城市建设者奉献给市民的优秀答卷。桃园掩映其间,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这不禁使我联想到我们的祖国,正如同这春天的土地,到处都生长着憧憬与理想,美丽与希望。

那晚,我梦见世界变成了一个大花园,处处都是春天。

(原载1991年第7期《西北民兵》)

秋韵

位于黄河岸边的兰州市安宁区,自古以来就是盛产仙桃的故乡。古人关于桃的记载,充满着迷人的神话色彩。《广群芳谱》中说,中国东方有一棵桃树,高五十丈,叶长八尺,桃子硕大无比,直径达三尺三寸。吃了这种桃,可以延年益寿。文中对桃子的美化,虽有些夸大其词,但反映了古时劳动人民对桃子的喜爱。安宁桃林生态园东起刘家堡,西至沙井驿,绵延15公里,面积800多亩,植有180多个品种的桃树30多万株,其中以迟水桃、紫桃、京红桃、早香郁桃、白粉桃、水蜜桃、六月桃等最为著名。安宁的白粉桃,果实艳丽、肉色白嫩、甘甜多汁、味香醇美,且富含脂肪、蛋白质、果酸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这些年来,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桃文化产业,每年春季桃花盛开之际举办桃花会,秋季鲜桃果实累累时举办品桃会活动,成了吸引游客的一张品牌。

初秋时节,应朋友之邀,我和爱人前去桃园参加以摘桃品桃、尝农家菜、体验农家生活为主题的“桃园农家乐”活动。汽车在北滨河路上奔驰,伴随着滔滔的黄河水声,不久便到了桃园。刚入园区,阵阵桃香扑鼻而来。沿着园中小路漫步,两边尽是硕果累累的桃树,千姿百态,惹人陶醉。那一片连一片的桃树在微风中万梢飘动,生机盎然。压弯了的枝条上挂满了粉红色的鲜桃,犹如无数的小猕猴爬在上面荡秋千;而那些隐藏在绿叶下面的桃子,又像一个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显得胆怯、羞涩,但似乎难掩按捺已久的喜悦,还是大方地向游人微微点头致意。我们被眼前这迷人的景致诱惑着,小心翼翼地拂枝穿隙,在铺锦叠翠、香气袭人的空间里穿行。徜徉在桃海里,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享受馨香弥漫浸润出的宁静。

突然,一位老人用粗大的嗓门叫住了我们。我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时,一阵孩子顽皮的嬉笑声,打破了短暂沉寂中的尴尬,我们有点不舍地走出了桃海。

真是虚惊一场。原来老人是这家桃园的主人,他已为我们准备好了午饭,是叫我们快点入座就餐。他给我们泡上了一种名叫“三炮台”的盖碗茶,随后又端上了刚从树上摘下来的鲜桃,一个劲地让我们多吃点,我们被眼前这位朴实、热情的老伯感动了。吃着可口的饭菜,品尝着甜美的桃子,欣赏着桃园的美丽景色,体味着桃园秋天的独特韵味,我想,还有什么活动能比品味田园风光更让人陶醉的呢?

喝茶、品桃,打牌、聊天,不觉间天色渐晚,到了返回的时刻,仍有些难舍。生活在高楼林立的喧哗闹市,真是难得如此静雅的时光。

(原载2010年10月26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