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04

第4章 神秘的可可托海

辽阔的新疆,不仅风光如画,而且遍地是宝。在这众多的宝藏中,最有名的要数雄踞于阿勒泰北部富蕴县城北可可托海的“金山”了。

初秋,我们满怀希冀地走进“天富蕴藏”的富蕴县,来到了神秘的“金山”脚下。“金山”是横亘于美丽的可可托海镇的阿尔泰山的蒙语原意,它不仅是我国唯一流向北冰洋的西向流河额尔齐斯河的源头,是我国第一个以典型矿床和矿山遗址为主体的景观,也是闻名于世的国家地质公园。

通往深山的公路依山傍水而建,蜿蜒流淌的额尔齐斯河两岸山势陡峻,奇峰嶙峋,争相崛起。目光所至,峰峦叠嶂,崖奇石峭,磅礴神奇。那些岩石上的神秘洞窟,各蕴其意,让人惊叹不已。一路上,“忍者神龟”“剑锋”“石门”等景观都让人遐思万千。这奇异的山体现象,是由于特殊的地理构造、多年的风雨侵蚀和流水切割形成的奇观。生长在奇峰怪石间隙的苍松、云杉,以及路边丛生的灌木、野花随处可见。而最耀眼的便是河岸上一丛丛白桦林,那银白的枝干上一个个突兀的树结,酷似人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游人,让人心动而留恋。金黄色的桦树叶灿烂夺目,高高耸立的桦树姿态各异,带给人典雅、高贵和宁静。置身于这纯净的原始画面里,仿佛走进了秋天里的童话,飘然而下的桦树叶铺满了林地,我不忍落下脚去,只怕踩碎了这片片刻骨铭心的记忆,只好小心翼翼,独坐在滩头凸起的岩石上,尽情欣赏白桦林秋天的雄大气派和倒映在额尔齐斯河上的美丽风光,沉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阵阵雨滴落下,我浑然不知。这满眼的美景,谁看了能不为之心动?

愈往里走,山水景观愈加显现出它的神秘。绕行林中,峰回路转,步步有景,时而遮天蔽日,时而豁然开朗。到了一个被称为阿米萨娜山的地方,悠然耸立的“神钟山”,从地面冲天而起,气势逼人,挡住了我的视线。我驻足仰观俯察,只见它上窄下宽,通体浑圆,犹如一口巍峨雄奇的巨钟倒扣而立,真是惟妙惟肖,越看越神奇,独石成山啊!一块石头竟然是一座峭壁插云的山峰,一座孤峰竟然是一口傲立的神钟,“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惊叹之余,我也为“神钟山”这精妙的名字表示赞叹。据说,这是一位四川籍的边防团长在一次巡逻时,目睹这顶天立地的石钟时突发灵感,脱口而出了“神钟山”三个字。从此,“神钟山”之名不胫而走,被誉为阿尔泰山美景之最。

欣赏过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的绝景,回到可可托海镇上的边防连小憩。随后,陪同我们的阿勒泰军分区孟华昌干事带我们参观了这里最著名的一个矿脉。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坑之一,地质学家称它为“天坑”,素有“天然地质博物馆”之称。这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最早发现这个矿的是一位当地老百姓,后来苏联专家来此考察发掘,并于1950年3月1日由中苏合作开发,至1955年1月1日矿区企业移交我国独立经营,1958年改为可可托海矿务局。据说,这个稀有金属矿偿还了当时中国政府欠前苏联40%的外债,还为我国“两弹一星”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种矿物质中,这个矿就有84种,稀有金属占到矿山储量的九成以上,其规模之大,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为世界罕见。

伫立坑边,望着眼前这个深100多米,宽数百米的巨大“天坑”,望着坑壁边缘上一条条蜿蜒的路径,可以想象当年露天开采时的盛况。这条小路上,洒下了无数热血青年的青春和汗水,同时也见证了那火红年代的辉煌历史。这里最鼎盛时期人口多达4万,有“小上海”之称。现在,废弃的矿渣从矿坑边一直延伸到矿区的路边,形成一条长达千米,高约十米的“人工屏障”,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这里,人们采到过16公斤重的海蓝宝石,17公斤重的黄玉,60公斤重的钽铌单晶矿,500公斤重的小晶块,12吨重的石榴石,30吨重的绿柱石晶体等。在坑边,女儿随手捡拾了几块闪着银光的小矿石,说要送给她的同学做纪念,也算是不虚此行。

(原载2011年2月19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