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03

第3章 阿拉马力听红歌

在阿勒泰,热情的军分区政治部张学斌主任得知我们要到伊宁去,便极力推荐一定到阿拉马力边防连去看看。他说,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力量。那里是霍尔果斯河的源头,是20世纪60年代唱响大江南北的革命歌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诞生地。张主任曾在伊犁某边防团当过多年政委,可以看出,他对这个边防连队的感情极深。

从伊宁市出发,车子在连霍高速公路上疾驰,大约50分钟后,便到了霍尔果斯口岸。经过边防检查站,汽车沿着霍尔果斯河在萨拉绰克山的崇山峻岭中蜿蜒前行。坑洼不平的道路上,没有其他车辆。透过车窗,可以远远看到半山腰上巍然耸立的哨楼以及迎风飘扬的国旗。空山不见人,只闻流水声。俯视山下,霍尔果斯河静静地流淌,河床上大小各异的白色鹅卵石十分引人注目。霍尔果斯河是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边界河。隔河相望,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边界的铁架子边防哨所一目了然。在我的脚下,沿着盘山小路,是一道密密麻麻、戒备森严的铁丝网,它如长龙般延伸到界河的远方。这独特的风景,过去只能从影视剧里看到。亲临边防,目睹边防风景,沿着边防线穿行,心中顿生无比自豪的感觉。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车子终于攀上了一片宽阔的台阶地段。这里,便是边防连营地,营房大门正对着的两侧山坡上,边防战士用石头堆砌的“乐守边关、书写军魂”八个大字银光闪闪,格外醒目,构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展示着边防军人赤诚奉献的精神风采。

走进连队大门,两块用花岗岩镌刻成的石书打开着,其中一块上面刻有《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这首歌的词曲:“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里安家;祖国要我守边防,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我默默地朗读着,情不自禁热泪盈眶,脑海里响起了那雄宏激越的节奏。这首歌的词作者李之金,时任伊犁军分区政治部宣传干事。1963年,李之金到连队蹲点,当他了解到1962年8月,第一任边防站长高立业带领10名官兵,牵着3峰骆驼,背着一口铁锅,扛着两把铁锹,来到这荒无人烟的雪山孤峰,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排除万难,熟悉地形,勘察边境,设点、挖地窝,在这里扎根,建立了边防站的事迹后,被官兵们“铁心听党话,忠诚守边卡”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于是,他连夜写出了《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歌词。这首词谱成曲后,经过连队官兵传唱,很快便飞出了阿拉马力,飞出了伊犁河谷,唱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闻讯赶来的连队指导员张立强向我们敬礼问好,并带我们参观了荣誉室。由第一代简陋的砖木平房改建成的连队荣誉室里,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反映连队从建连至今艰苦历程的图片和实物。看见它们,人们就如同走进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张指导员告诉我们,连队巡逻路上山高林密,沟壑纵横,爬山下坡都很困难。冬天,这里冰封雪裹,寒风刺骨,通往山下的道路被大雪阻断,边防连成了一座孤岛。夏季,常有山洪暴发,河水猛涨,随时都会遭遇突如其来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而在春天,常常是风沙弥漫,吹得人睁不开眼睛。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战士们顶风冒雪,巡逻在陡峭险峻的山间和激流险滩之中,他们从不言苦,担负着中哈边境近百公里的守防任务。今年年初,指导员张立强回伊宁市休假,在妻子分娩的第二天,他就返回连队,至今8个月了,也没回过一次家。按说,连队距市区不算太远,回家一趟也不难,但连队今年的守防任务重,又正在准备军区的现场会,他实在走不开,只能将深深的思念和对妻儿的歉意埋在心里。我被边防连官兵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朴实戍边故事深深地感动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离开时,张指导员送给女儿一块古老的松针化石。他说,这是边防战士在界河边巡逻时捡来的,它代表着边防连战士的心意。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们一定要好好珍藏。看到它,就会想起可爱的阿拉马力边防连官兵。

(原载2011年2月15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