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25

第25章 撒拉尔人家

应朋友之邀,带着几分神秘和好奇,在一个下着秋雨的早晨,我踏上了去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路程,到撒拉尔人家做客。

汽车驶出我们居住的平安县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这里依山傍水,风光旖旎,天气变化奇妙无比,出发时大雨滂沱,云雾缭绕,此刻已是雨过天晴,艳阳高照。蓝天下,苍翠的山峦,路边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如同一幅恬静的乡村油画。司机老黄是个热心人,他在青海生活了大半辈子,对这里的情况十分熟悉。他说,这里海拔相对较低,年平均气温8摄氏度,是夏季避暑纳凉的好地方,素有“青藏高原的小江南”之称。

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那黄河峡谷雄奇壮丽的美景。波涛汹涌的黄河,峥嵘相间的丹霞地貌,乡村民居沿河而建、如玉镶嵌,黄河奇石随处可见。行进中,仿佛在欣赏一幅千姿百态的油画,让人忘记了奔波的疲劳。

九曲黄河,撒拉人家美。循化是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撒拉人以热情好客闻名于世。来这里的游客,都要到撒拉尔人家品尝一番特色小吃,俗称“洗洗胃”。

我们去的是一家叫做“阿吾”的撒拉尔农家小院。这是一处典型的撒拉尔风格建筑,院落里鲜花盛开,干净整洁,正房和厢房错落有致。最引人注目的是木质结构建筑上古朴的雕花艺术,在屋檐上雕刻的一组图景中,上面是阿拉伯经文,中间是蓝天映衬下的天堂和仙桃,下面是花朵和清真寺,显得素雅、庄重、洁净,颇具古典韵味。撒拉族是个爱花的民族,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养花种花。因为爱花,建筑自然也离不开花。据说,这种建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撒拉族人讲究礼节,彼此见面,互道“色兰”问安(“色兰”,阿拉伯语和平、安宁之意)。撒拉尔大叔把我们迎进正房。围桌坐定,不大一会儿,他就端上了最具民族特色的烤牦牛肉。撒拉尔人不喝酒,奶茶和麦茶是颇受青睐的饮品,我们便以茶代酒。一大盘看起来焦黄,吃起来脆嫩的烤牛肉,一会儿就被大家吃了个精光。接着,蒸土豆、煮苞米、清炒的山野菜等特色小吃,也让人一饱口福。随后,撒拉尔大叔带我们观赏他多年来收藏的黄河奇石。那些形神各异、独具特色的象形石,那些石质细腻、图像逼真的花纹石,无异于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

撒拉尔大叔告诉我们,尕勒莽与阿合莽是循化撒拉族的祖先。据传在元末明初时,在中亚撒马尔罕地区,有一个部落为首的头人是兄弟俩,名叫尕勒莽和阿合莽,在群众中威望很高,后来因国王忌恨而被迫离开家园,四处流浪。他俩率领同族的18人,牵着一峰白骆驼,驮着故乡的水土以及一部《古兰经》,怀着追求真善美的坚定信念,寻找新的纯净的乐土。他们越天山,过嘉峪关,穿过河西走廊,渡过黄河,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定居循化。由于撒拉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其历史传承多为口头传说。尕勒莽、阿合莽去世后便葬在循化,在墓地周围的一些村庄,至今还流传着不少关于他俩的传说。如今,循化县已有7万撒拉族儿女。经有关专家鉴定,那部《古兰经》成书年代应为公元8至13世纪,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手抄本。

做客撒拉尔人家,了解撒拉族历史,我从内心升起对这个充满智慧、热爱和平民族的敬意。

(原载2009年8月26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