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13

第13章 高原上的蓝宝石

我对赛里木湖最初的表面认知,源于20多年前爱人的一幅照片。那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到伊犁边防部队出差路过赛里木湖时拍摄的。蓝天白云下,碧波万顷的赛里木湖畔,站立着一位朝气蓬勃的青春男儿。他曾不止一次地给我讲述过赛里木湖的大美,在我心里打下深深烙印。

20多年后,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这个让我仰慕已久的地方。站在爱人当年留影处,发现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据爱人讲,那时这里还没有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湖畔是开放式的。公路紧靠着南边的一段湖畔,因长途坐车而疲惫的远行客,大都会在此驻足休息一番。绿茵茵的草地上,有牧人放牧的羊群,还有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一切都是原始景观,自然而和谐。而现在,人为的商业味明显替代了那份久远的恬静。尽管如此,这里仍不失为看一眼便难以忘怀的绝景。在四周雄奇巍峨的群山环抱下,赛里木湖就像一颗镶嵌在高原上的蓝宝石,闪着金光。湖风从波光粼粼的湖面徐徐吹来,轻吻着我的脸颊,吹起我的衣角,阵阵清新的气息沁人心脾。长途的疲惫,瞬间即逝。

说实话,面对这遥远的北疆高原,我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迎接这突如其来的美景。我敢肯定,这是绝大多数游客都不曾想到的,因而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也是无法掩饰的,那愉悦的笑意都写在了脸上。爱人轻声诵起了“你宝石蓝的湖水,一见便叫人心神荡漾”,这是诗人艾青赞美赛里木湖的诗句。是的,这颗镶嵌在西天山的“蓝宝石”,以它诱人的容颜,让天南海北的游客深深地迷醉。无论你来自何处,置身于湖畔,都会心静如水,身心似乎已经与这大自然融为一体。不管你的事业成功与否,还有世间那些烦人的功名利禄、恩怨情仇,起码在此刻,都会化成那轻柔的水波,随风而去。

赛里木湖,古称“西方净海”,是哈萨克语,为祝愿之意。传说中,赛里木湖是由一对为爱殉情的年轻恋人的泪水汇集而成的,又被称为天池和乳沟。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个鲜花盛开的美丽草原。草原上,有一位叫切丹的姑娘与叫雪得克的蒙古族青年男子相爱,可是凶恶的魔鬼贪婪切丹姑娘的美色,将她抓进了魔宫。切丹誓死不从,伺机逃出魔宫。在魔鬼的追赶下,切丹被迫跳进一个深潭。当雪得克赶来相救时,发现切丹已经死去,万分悲痛中也随之跳进潭中殉情而死。霎时,潭里涌出了滚滚涛水,于是,这对恋人真诚的至爱和悲痛的泪水,化成了一池湖水。这凄婉动人的传说,为美景增添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按照科学的解释,大约7000万年前,地球上曾发生过一次惊天动地的大变动,地质学称之为“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赛里木湖就是在此期间陷落而成的高山湖。赛里木湖湖面海拔2070米,水域面积458平方公里,呈椭圆形,东西长约30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最深处92米。清末文人宋伯鲁用“四山吞浩淼,一碧试空明”,生动地描绘了它独特的风景。

伫立湖畔,凝视湖面上起伏的水波,它不停地变幻着色彩,一会儿是淡淡浅浅的蓝色,瞬间又变成深蓝色了。抬头远望,远处的山巅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山坡上长满了苍翠的青松。这时,我想起了古人的一句话:青山原不老,遇雪白头;绿水本无波,因风皱面。世间万物,不可能是静止的、孤立的,它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相互关联,才构成了世界的丰富多彩。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赛里木湖的神秘之处,还在于湖怪的传说。当然,传说总是越传越神,谁也没有真正见到过。眼前,目之所及,除了广袤的湖水,还有湖畔宽阔的草原。蓝天、碧水、绿草、红花,浑然一体,大自然如此完美地奉献给人类一幅风景画。这神奇的风景,总会留给人长久的回味。

(原载2011年第11期《西北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