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风漫卷
7752300000012

第12章 将军府里闻战鼓

时令已进入初秋,而伊宁的暑气依然没有消退。空气里,弥漫的是一阵接一阵的热浪。在炙热的阳光下,我们直奔霍城惠远小镇。

“惠远”之名为乾隆皇帝亲赐,是取大清皇帝恩德惠之远方之意。惠远距伊宁市只有38公里的行程,一路都是宽阔笔直的高速公路。透过车窗,公路两边的田野里,尽是长势喜人的玉米和高粱,让人赏心悦目,有一种在城市里亲近自然的感触。

车子拐下高速公路,在一条并不宽阔的街道上停了下来。抬眼望去,一座巍峨挺拔的城楼雄踞在不远的地方。司机告诉我们,这里是惠远镇的中心,也是将军府所在地。

世人皆知的“伊犁将军”,是清代显赫的名字。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平定了准噶尔叛乱,把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新疆,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下。为了保卫边疆的安定和领土的统一,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朝政府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掌管天山南北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军政事务,并建了惠远城。随后,陆续在其周围建起了惠宁、绥定、广仁、宁远、瞻德、拱宸、熙春、塔勒奇8座卫星城,统称“伊犁九城”。

走进高大威严的将军府,只见庭院深深,四周幽静,全是古老的建筑物。那些屋顶上密密的青灰色瓦片,将我的心情也融进其中,仿佛我也成了古宅里的一员。院内游人稀少,显得有些冷清,几棵参天古槐,苍老遒劲,浓荫遮日,给这空寂的院落增添了丝丝生机。这座古老的园林式建筑群中,有的房屋已经翻修过,但保持了旧物的原状。那左右的营房、东西厢房、正堂、台榭、曲径回廊等建筑风格古朴,色调沉着,仍彰显出古时不凡的气势和古色生香的韵味,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的富丽堂皇和巨大规模。四周高高的围墙,虽然有不同程度坍塌,但它却印证了当时的戒备森严和权力的威严。

正堂,是当年将军召见官员、批阅奏折的地方。堂内,伊犁将军穿着艳丽的民族服饰,神采奕奕,目送外国使者的彩塑像光彩照人。当年,伊犁将军身处战事频繁的边疆,站在风口浪尖之上,一面督促百姓农业生产,丰衣足食;一面与沙俄周旋外事,那又是怎样的一幕情景?辛亥革命爆发后,没落的清王朝土崩瓦解,伊犁将军府的使命也随之宣告结束。

在府内右边一排房屋的展馆里,我终于看到了让人敬仰的林则徐塑像和简介。鸦片战争后,遭受陷害的林则徐于1842年被流放至此。他虽身处逆境,仍心存一片忧国之心,吟出了“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的诗句。他不顾年迈体弱,风餐露宿,组织人力建坝筑堤,修成大渠,引水灌溉土地。由林则徐督建的这条大渠,至今仍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作用。

不涉岩疆远,不知天地宽;有国就有边,有边就有防。“伊犁将军”府,在稳定西北边防,发展新疆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它已成为见证那段岁月的一处古迹,但它是一部不朽的历史大书,让每个前来瞻仰的后人,去品味,去思考。

(原载2011年2月27日《人民军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