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尊师重教
7748600000033

第33章 司马光母亲的教育

幼时因急中生智破缸救人的宋代历史学家司马光,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慧光早现的“神童”。其实,司马光的成长与他父母对他得当的家教是分不开的。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是一位胸怀大志的知识分子,他没有沉湎于几十万家产之中,而是专心读书,锐意进取。在成家立业之后,以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质朴作法,来待人处事,事政治家,培养子女。司马光的母亲聂氏,也是一位知书达理,才德俱佳的女子。宋天禧三年,司马光就诞生在这个书香门第和贵胄之家,在严父慈母的直接影响和教育下,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司马光六岁开始读书。起初,他对所学的东西不能理解,背书也记不住,往往都是同窗们都背会了,他还没背出来。父亲知道了,就告诉他:“读书不能只是机械地背诵,还要勤于思考,弄懂意思,诵读与理解并重。”

于是,别人做游戏时,他不去一个人找个清静的地方苦苦攻读,直到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为止。很快,他的学业进步了。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第二年,他开始学习《左氏春秋》,书不离手,句不离口,刚听完老师的课,他就能够明白书的大意,便讲给家里的人听。渐渐地像着了迷,常常因学习忘了吃饭睡觉。父亲不仅关心他的学业,而且在做人上严格要求,以培养他的优秀品格。

司马光五六岁时,一天,他想吃青核桃,姐姐替他剥皮,却怎么也剥不开。姐姐走开后,一个女仆把青核桃放在开水里烫了一下,皮就很容易剥了下来。姐姐回来一看,便问是谁剥下来的,他说是自己剥的。这个过程恰巧被父亲知道了,见他撒谎,就严厉地训斥他:“怎么能这样撒谎!”这件事虽然很小,但却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从此,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学习,他总是十分诚实,不敢有半点虚假。

在父母的教诲下,司马光到了15岁,便“于书无所不通,文辞醇深,有西汉风”。而且,学到的知识都很扎实,以至“终身不忘”。后来,他经过历时19年的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篇幅浩瀚、纪事广博的编年巨著《资治通鉴》。

名师点评:

孩子取得的学习成绩或以后的成就,都与家长的教育密切相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此话不错。当孩子在幼小的时候,家长的教育要同步进行。

可怜天下父母心,相信每位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为龙成凤,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把孩子培养成功并非一曰之功,那需要我们对孩子从小勤“施肥”、多“浇水”,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从外面买来大堆的育儿书籍与资料,埋头苦学然后对孩子依法施教。但这样的结果常常是,对孩子的教育没见什么成果,反而把自己的脑袋整大了。且不说那些所谓的教子方法是否科学,光是瞅几眼那些花哨的育子名词就能让人头脑发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