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活法儿
7728700000061

第61章 选打针还是吃药

明天就要举行婚礼了,可是今早卡伊却患了小感冒。打针还是吃药呢?打针快一些,但是按照经验,这点毛病只要吃药就会好。没办法,为了以防万一,为了让自己明天更加精神,卡伊还是去打了针。医生见到卡伊,不出意料地劝说卡伊吃点药就好,并没有给她打针的打算。卡伊急了,道出了原因。医生笑笑,安抚卡伊,说给她开特效药。

第二天,卡伊状态很好,婚礼上没有出现任何闪失。卡伊很感谢医生,后来还专门去道了谢。谁曾想,医生说那药剂其实就是普通的感冒药,而并非什么特效药。病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卡伊的病确实轻微,着实不用特别方法来治疗,稳定情绪是关键。当然,医生还说,人们往往存在误区,认为打针比吃药来得有效。其实不然,针剂用药猛,体虚者要慎打。另外,药物是否有效,关键还要看吸收。一些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往往不宜一次性用药过猛,而需缓慢给药。

一般而言,能吃药的就不打针,因为打针风险大。那么,有没有哪些疾病非打针不可呢?有,为避免药物的有效成分在口服经过肠胃时受到破坏,一些药物,如胰岛素等,最好选择注射的方式给药。只有全面认识人体给药的知识,才能正确选择该打针还是吃药。当然,您不知道的给药方式或许还有很多。

真相

◎打针、吃药各有优劣

许多人认为打针比吃药更见效,便不分病情轻重只管打针。其实,这种做法对健康无益。由于药物效力的发挥是一个缓释的过程,能够适应一些特殊疾病的治疗。换言之,有些疾病不宜用药过猛,因此,有时吃药比打针更加适合。打针、吃药各有优劣,最好因病制宜。

◎首过效应

口服药剂受到药物首过效应的影响,即药品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以前,会先受到胃肠道中消化液的破坏及黏膜、肝脏中酶的破坏,而造成药效降低的现象。由于存在首过效应,因此有些药剂采用了胶囊包装。当然,在治疗糖尿病时,对治药物胰岛素则必须避免首过效应而采用注射的方式。

◎注射给药快速但危险大

注射给药,药液立即进入血液,能够快速产生效用。同时,它也带来了不小的危险。特别是采用静脉注射,它将导致药液在全身范围内起作用,用药不慎或将导致严重的问题,毕竟并非整个身体都能够接受同一种药物的作用。当然,采用肌肉注射,则相对安全一些,而在血管越丰富的部位进行肌肉注射,药物吸收得就越快。另外,注射给药一定要注意器具的清洁与消毒。一般建议儿童采用口服药物的方式治疗疾病。

◎其他另类给药方式

除了打针、吃药,目前还有一些我们可能不曾听说过的给药方式。一是透皮吸收,也就是敷膏药,如贴晕车贴等。这种方式针对性强,可用于治疗局部疾病。二是口腔吸收,例如舌下含片等。由于口腔黏膜分布着许多血管,药物通过血管运输可由颈内静脉到达心脏,而后随血液循环遍布全身。这种给药方式,药效的发挥也十分迅速。三是直肠吸收,如肛门栓剂等。由于栓剂、灌肠剂可以直接通过直肠吸收进入静脉,为使用不适合口服的药剂提供了便利,同时也避免了首过效应。除此之外,药物进入人体的方式还有直接吸入肺部的气雾剂,滴入五官的滴眼剂、滴鼻剂、滴耳剂等。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能够保障用药安全与效果。

活法守则

◎能口服,不打针

由于注射给药危险性大,因此一般建议,能口服不打针。

◎补充胰岛素应采用注射给药方式

如上所述,若口服胰岛素,则将导致其基本失效。因此,只能用注射给药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