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活法儿
7728700000010

第10章 凡补必肉害人深

夏日炎炎,食欲不振。烹饪课上,同学们就夏季是否应该进补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以卡伊为代表的反对方认为,人在夏季消化功能普遍欠佳,此时进补必将无法吸收,因此进补实无必要。而支持方则表示,吸收不好就更应该补充能量,给消化系统提供更多动力。虚则补,这是十分明显的道理。

那么,到底哪一方的观点更加值得推崇呢?烹饪课的老师最终做出了裁决,认为两方观点各有可取与不足之处,取二者以并之是为上策。也就是说,夏季体虚需进补,但不可大补,要清补。什么是清补呢?四季进补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呢?任课老师详细说明了原委。但是同学们依旧疑惑,鸡汤不是号称“十全大补”吗?怎么还有鸡肉补不到的虚症呢?“凡补必肉”、“凡补必鸡肉”,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的养生认识。然而,这一观点实不足取。肉补都有哪些选择?鸡肉进补又有哪些禁忌?烹制肉类补方时,又该注意些什么?爱好钻研养生之道的朋友,可得仔细听好了。

真相

◎肉类进补并非人人皆宜

1.鸡肉性温,进补需分雄雌

中医认为,鸡肉性温,具有益气补精、增益五脏、补虚疗损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胃脘隐痛、浮肿、产后乳少、头晕乏力等症状的调补。对于肾精不足所致的小便频多、耳聋、精少精冷等症状,也有较好的辅助疗效。进补鸡肉,要做到雄雌有别。雄性鸡肉温补作用较强,适合于阳虚气弱者食用;雌性鸡肉适合于清补,产妇、年老体弱及久病体虚者等较为适宜。不宜食用鸡肉的人群:尿毒症患者、高烧患者、胃热嘈杂患者、正在服用铁剂者。

2.羊肉防寒,适合冬季进补

羊肉肉质细嫩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磷脂多,脂肪含量相对较少,是冬季防寒温补的首选。它的保健功效具体有:修复胃黏膜,养胃舒胃;抗衰老;补肾壮阳。此外,羊肉还有改善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症状的效果。特别适宜食用羊肉的人群:体虚胃寒者。不宜食用人群:具有上火症状的人。

3.牛肉号称“肉中骄子”,能够提高机体抗病力牛肉富含蛋白质,在众多肉类中,其氨基酸的组成最接近人体所需。因此,牛肉对生长发育及术后、病后者的调养,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它的主要功用: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安胎补神。适食人群:中气不足、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者。忌食人群:感染性疾病、肝病、肾病、疮疥湿疹、痘痧、瘙痒患者;高胆固醇、高脂肪者;老年人、儿童等消化力弱的人。过量食用牛肉,将会大大提高结肠癌及前列腺癌的患病几率。一般来说,东方人一周吃一次牛肉即可。

◎人是荤素杂食动物

从人类牙齿的构成判断,人的牙齿有60%是用来吃素的,40%是吃肉的。另外,从人的消化道来看,人的消化道比肉食动物的消化道要长,又比食草动物短。这说明,人消化肉食的功能要比肉食动物差,而完全吃植物性食物又不足以满足营养需求。

活法守则

◎进补分季节

夏秋两季的进补,很重要,却容易被人忽视。进补时,人们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夏季清补

人在夏季体能消耗大,因此需要增加营养。然而,人在夏季,消化功能并不很好。因此,选择清补较为有益身体健康。所谓清补,指的便是食用具有驱暑生津作用的食物,以补充人体的消耗。清补类的食物:鸭、西洋参、泥鳅、鱼、豆制品。烹饪这些食物时,可选择性地与党参、黄芪、当归、陈皮、甘草等配伍炖汤。

2.初秋平补

初秋暑热未退,雨水较多,人易因湿伤脾,影响对食物的消化。秋季进补应遵循缓补的原则,即平补。此时进补,应选用补而不峻的食物,特别是藕。

3.仲秋润补

仲秋易燥,因此需要润补。常见的润补食物有两类,一是芝麻、蜂蜜、梨、银耳等滋阴润燥的食物;二是葡萄、石榴、芒果、山楂等甘酸化阴的食物。

4.晚秋滋补

晚秋气温急降,应注意进食热量高的食物,进行滋补。同时,它又与冬季的大补不同,此时进补可为冬季进补“打底”,以使人逐渐适应气候与人体机能的转变。此时,应适当食用芡实、红枣、花生等食物。闲暇时,可将菱角、板栗作为零食食用,以调理脾胃、固肾养精。

◎忌常补不变

人常有偏食的习惯,进补时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长期地进补单一食物,对健康无益。这样不仅会弱化食疗效果,还将导致人体营养失衡,最后或可致病。

◎忌食鸡臀尖

鸡臀尖是细菌、病毒及致癌物质的集中地,绝对不可食用。◎羊肉食用要除膻羊肉除膻不仅有益于风味的优化,还将除去其中的不良物质。常见的除膻方法有:与萝卜同煮、与绿豆同煮、与甘蔗同煮、烹饪羊肉时加点米醋。

◎顺着纤维的方向切牛肉

牛肉纤维较粗,结缔组织又多。为了煮制时能够更好地入味,也为了便于人们咀嚼,故应顺着纤维的方向切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