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新东方上市之前,新东方的老师与其他教育机构的同行相比,就已经是毫无争议的最富有的老师了。在新东方,年轻的百万富翁不在少数,比如宋昊、胡敏、钱永强、钱坤强、钱向阳、杨继、陈圣元、江博、杜伟等人,他们的年纪都在二三十岁,可是他们的收入却比当时的高收入人群的标准高出很多。实际上,这也是俞敏洪的高明之处,因为如果不用高薪吸引他们的话,这些自视甚高、才华卓越的人物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进入当时还没有规模的新东方呢?宋昊是研究生出身,胡敏当时已经是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的硕士生导师,钱永强则是期货公司一个优秀的期货操盘手……可以说他们中的每一个人,单独拉出来都是一块响当当的名牌,更不用说这么多的“牛人”的聚集能给新东方带来的巨大效益了。这也是俞敏洪最引以为傲的一件事了。
在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中,教师历来都是两袖清风、收入微薄,而俞敏洪改变了这一状况,他成了中国最富有的老师,同时也让新东方的所有老师在短短的几年内都能拥有上百万元的收入。
其实,并不是只要有高薪就能吸引人才,还有新东方轻松愉快的氛围和俞敏洪对人才的尊重和培养,这些也是他们不轻易离开新东方的原因之一。任何一个企业,要想留住人才,最重要的就是有效地管理人才和认可人才的能力与付出。如果能使人才的付出得到更多的回报,那么,每一个人都会更加努力工作、付出,也会更加认可企业和管理者。
开创“无人竞争”的市场空间
俞敏洪曾经说:“有时候有些培训机构对学生的态度就是一头扎进钱眼里去了。”在现实生活中,俞敏洪看到了许许多多不正规的外语培训机构为了赚钱而丢掉了作为老师的基本准则。因此,他很快就感觉到这种教育方法有点不对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高瞻远瞩的俞敏洪认为,能够花钱参加TOEFL、GER考试培训的学生应该都是在校学生中的佼佼者,如果培训机构仅仅是为了教好课程,很显然,这根本满足不了这些学生的要求。此外,还有一点是俞敏洪自身的性格使然,他认为“君子爱财取之以道”这一原则有利于自己开创“无竞争”的市场空间。
新东方从创办到现在已经很长时间了,每当俞敏洪回忆起当年创办新东方的心态时,都是感慨颇深。在他看来,自己之所以会选择进入民办英语培训这个领域,完全是因为自己曾经作为一个补习的学生,非常了解学生渴望得到学习上帮助的那种迫切心理,因为自己也是一位英语老师,所以也就有机会接触到外语培训这个领域,从而能牢牢掌握外语培训领域的新动向。也正是因为这样,新东方从一开始的时候,俞敏洪就深知“应该怎样先教会学生而不是先赚钱”。
正是由于新东方不同于其他外语培训机构的教学模式,所以,俞敏洪才以其独特的“俞式幽默教育模式”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盼望出国拿到TOEFL、GER考试满分的新东方学员,从而使他们实现了出国深造的梦想,同时,也为他们的下一步理想规划迈出最坚实的一步。
俞敏洪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因此他非常懂得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如何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所以在把握学生求学心态这方面上,有多年讲台经历和经验的俞敏洪无疑占尽了优势,他使新东方从市场上众多竞争异常激烈的英语培训机构中脱颖而出,由此成为英语培训机构的领军人物。
在俞敏洪创办新东方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从商业立场上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用一句特别现实的话来说,他当时只是想多招揽几个学生,然后好好给学生上课,仅此而已。俞敏洪说:“这仅仅是一个教师的问题,是一个怎么吸引学生、让学生满意的问题。”但也正是因为他这种歪打正着的教课方法,为新东方开创了一个无人竞争的市场空间。新东方的品牌就是这样被打响的。
我们知道,在创办新东方之前,在北大当老师的俞敏洪当时的工资非常微薄,为了出国他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为了养家糊口、筹集出国费用,他铤而走险为其他英语培训机构打工。在工作中,俞敏洪发现大多数的培训学校在对学生的态度、管理和理念上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和错误,就是这些缺陷和错误为他独自经营培训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让他创办新东方的特色经营模式找到了方向。
实际上,俞敏洪在新东方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将专业内容认真讲好之外,他还有意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他会给学生灌输人生哲学,并用幽默的形式表述出来,甚至还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一次次提醒、鼓舞学生。他的这种独特的授课方式实际上就是传统英语培训模式的一种创新和跨越。而且,他的这种授课方式也深深影响了新东方的其他老师,从而使新东方的课堂极具特色。课堂上时常流传一些小故事、小幽默,使学生在听课的同时,又受到了精神上的鼓舞和愉悦,使学生的学习不再那么枯燥、乏味,这也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俞敏洪曾经对那些为了出国慕名而来新东方的学生说:“如果你想使自己活得更好,首先一点并不是想着出国,而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你都要问自己能做什么,你怎样能把一件事情做得非常好。”或许有人认为这种话会引起那些学生的反感,但结果恰恰相反,那些想要出国留学的学生都觉得这是俞敏洪为自己上的一堂有意义的人生课。或许,有人会对此表示不理解,认为这哪里是在讲课?分明是在胡侃,学生花那么多的钱难道就只是来听故事、笑话和大道理的?这分明就是在浪费学生的金钱和时间,是一种变相的骗钱行为。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新东方的巨大魅力,事实证明,不管俞敏洪和其他老师说什么,学生就是愿意、就是喜欢到新东方上课。
众所周知,新东方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学生之间的口口相传。根据新东方的内部调查显示,新东方80%的学生是因为听了别人的介绍而选择到新东方上课的。大多数学生之所以会选择新东方,除了其教学水平之外,最吸引他们的就是新东方的教学模式,是因为新东方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由此可见,新东方注重的是精神培养策略。俞敏洪和新东方并没有和同行进行市场上的正面竞争,也没有利用降低授课质量的方式来提高企业利润,只是一心一意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着想。相比之下,新东方的竞争对手们之所以后来都渐渐衰落,就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客观的利润,只是把培训行业完全当成了一种赤裸裸的商业交易市场,从而没有注重人文关怀对教育行业产生的独特力量。
其实,俞敏洪的这种经营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他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战胜竞争对手上,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全力为学生创造精神飞跃和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上。新东方开创了一个“无人竞争”的市场空间,然而却在无形之中击败了众多竞争对手,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从而甩脱了竞争,为自己赢得了绝对优势。
“产业化”带来的规模效应
“产业化”是新东方一个重要的经营思路。在新东方刚起步的时候,就北京出国考试培训市场而言,简直可以用“混乱”来形容,他们的教学水平高低不齐,而且由于出国考试培训通常都是短期培训,因此,创办者的心态大多都是急功近利,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然而,几年以后,这些竞争者都已经消失无踪了,只有俞敏洪和他的新东方异军突起。这就是新东方的独特之处。在中国的民办教育产权不清晰以及法律地位脆弱的20世纪90年代,新东方就已经创建了中国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就是英语培训市场。这个市场在当时的总值约为60亿元人民币,其潜在的市场总值为100亿元人民币以上。截止到2005年,这个市场的总值已经达到了200亿元人民币左右。然而,按照俞敏洪的说法,新东方的目标就是要占据这个市场20%的总值,也就是说,新东方每年靠英语培训业务已带来4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这就是“产业化”的巨大力量,同时也是“产业化”带来的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