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你不可不知的防癌抗癌100招
7719700000022

第22章 常见癌症的防治(4)

(5)放射治疗。肾癌对放疗不甚敏感,因此长期以来未被用作治疗的主要方法。但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手术前或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以及对转移性肾癌缓解疼痛等症状的处理。这种疗法所起的作用,能否提高病员的存活率、降低复发率,目前尚无定论。

(6)中医治疗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国外资料报道,膀胱癌的发病率在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二位。膀胱癌占全身肿瘤的3%,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50-70岁发病率最高,30岁以前罕见。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化学致癌物尤其是芳香胺类染料,内源性色氨酸代谢异常以及吸烟、各种慢性刺激、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1)危险因素:①经常接触化学性致癌物质,如联苯胺、P-萘胺、4-胺基双联苯等。②吸烟和被动吸烟:每曰吸烟量与膀胱癌发病率成正比。③慢性膀胱炎:尿路结石、膀胱白斑、尿潴留等都是膀胱癌的诱因之一。

(2)早期信号:①血尿:无痛性和间歇性全程血尿是膀胱癌的主要症状。有突发突止,反复出现的特点。②泌尿系统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③排尿困难或突然中断,常见于膀胱出口处的肿瘤。

(3)早期发现:①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达70%左右。②膀胱镜检查,可见到癌肿的大小及数目。③B超及泌尿系统X射线造影检查等。

(4)预防措施:①生活要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②经常食用具有抗癌防癌效果的食物,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③用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④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为治疗膀胱癌的主要方法。具体手术范围和方法应根据肿瘤的分期、恶性程度和病理类型以及肿瘤的大小、部位、有无累及邻近器官等情况综合分析确足。

(2)放射治疗:膀胱放射治疗多是配合手术前、手术后进行。对于病期较晚,失去手术时机或拒绝手术以及术后复发的病例行姑息性放疗也能获得一定疗效。

(3)介入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治疗是指利用放射学技术,经导管将药物直接注入肿瘤的供养血管,从而杀灭肿瘤细胞。对于2-4期膀胱癌病人,也可利用此方法,使肿瘤病灶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复发率。

(4)化学治疗:膀胱癌的化学药物治疗包括膀胱内灌注化学治疗、全身化学治疗、动脉灌注化学治疗等。

(5)免疫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具有抗原性,患者免疫力受损的情况与肿瘤分期、分级和血管淋巴扩散有很大关系。因此,膀胱癌适合应用免疫治疗。

(6)中医治疗:主要是辨证分型治疗,扶正抗癌,标本兼顾,确能提高患者生存期,减轻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副反应和患者的痛苦。可结合术后或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同时进行,亦可对某些已丧失手术治疗机会且不适宜放射、化学治疗的

膀胱癌患者施以单纯性的中医药治疗。

膀胱癌手术后容易复发,为了防止复发,西医一般要放疗、化疗,由于其没有辨别能力,所以需要重复治疗,多次治疗以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容易转移。建议在西医治疗的时候,及时针对患者体质,采取中医免疫治疗和西医营养支持治疗。保持乐观的情绪是膀胱癌自我调养和康复的关键,患者要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和具备同癌症做斗争的毅力。

前列腺癌的防与治

前列腺癌是发生于前列腺腺体的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系统的常见肿瘤。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体内雄激素、雌激素间的平衡紊乱有关。此外还与种族遗传、年龄、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

由于前列腺癌早期并无症状,即使有不适,也不足以引起病人的重视,因此给早期发现带来了困难。一旦临床上出现了明显症状,往往已属病变的晚期,预后不良。可见,早期发现前列腺癌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的病人,反复发作不愈,应十分注意病情变化,以防癌变。

直肠指检在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中极为重要,其准确率可达50%-70%。

必要时医生可采取经会阴、直肠穿刺,取活体组织检查,其诊断的正确率可达70%-80%。还可经直肠按摩前列腺,收取前列腺液检查,其阳性率可达90%以上。绝大多数病例可由此得到确诊。

期治前列腺增生时偶然发现的癌症,病变局限,多数分化良好,大部分病人病情稳定,发展缓慢,仅有1%左右可能死于癌症。由于预后良好,一般不主张立即行前列腺根治手术或放射、内分泌治疗。可定期随访,行直肠指检和B超检查,测定血酸性磷酸酶。可配合中医药治疗以控制其发展。

期不做治疗者可能有35%

的患者肿瘤出现进展,因此应该考虑行前列腺根治切除术或放射治疗。

B1期肿瘤多数分化较好,但在手术时发现有5%-20%的患者已出现淋巴转移,故应行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术,根治术后15年无癌生存率达50%-70%。

B2期约有50%的患者肿瘤已侵犯精囊,同时有25%-35%的病例有淋巴结转移,故应行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及组织内放疗等。B2期根治手术后15年无癌生存率为25%。

C期治疗尚无统一意见,因此时治疗比较困难,多数盆腔淋巴结已有转移。一般采用下列几种方法治疗:①对年老体弱、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适合用扩大范围的体外放疗。②内分泌治疗(包括双睾丸切除术),经降级处理后,进行扩大范围体外放疗以及前列腺癌根治手术联合应用。③组织内放疗及体外放疗,适用于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且全身情况较好者。

D期以内分泌、化学治疗及免疫治疗为主,对D、Di期可争取施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早期应用内分泌治疗可延长有肿瘤存活时间,5年生存率为30%左右。

老年人健康检查时,应特别注意前列腺情况。利用现有一切手段进行细致检查。对不能确诊的患者,应定期随访,必要时早期切除。食物中保证摄入足量的硒,硒元素普遍存在于土壤中,鸡蛋和青花鱼含有大量的无机硒。绿色蔬菜中的有机硒更利于人体吸收,男性朋友多吃蒜、嫩茎花椰菜和陀螺蘑菇,就可以较好地吸收有机硒,能有效预防前列腺癌。日常饮食注意选择富含番茄红素的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西红柿、杏、番石榴、西瓜、番木瓜和红葡萄均含有较多的番茄红素,其中尤以西红柿中的含量为最高。

白血病的防与治

白血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我国年发病率为2.73/10万人。急性白血病以40岁以下男性高发,慢性淋巴白血病老年高发。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认为可能与遗传、病毒感染及某些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氯霉素、苯和某些化学制剂接触以及农药中毒有关。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原发恶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在骨髓及其他具造血功能组织中有广泛的某类型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生及其他组织被这些细胞浸润破坏;在血液中有该类型白细胞量和质的异常(如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常伴有幼稚白细胞出现等);由于白血病细胞影响正常造血功能,临床上常有贫血、发热、感染、出血以及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等出现。急性白血病起病急骤,发热为首发症状,其次为出汗、出血可遍及全身。贫血早期即可出现,随病情发展而加重,面色苍白心慌、气短、乏力、浮肿等。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我国以慢性粒细胞型常见,多发生于中年人,很少发生于5岁以前,早期无自觉症状,偶然发现白细胞增高或脾肿大,常见症状有易疲劳,多汗、怕热、体重减轻、头昏、面色苍白、气急、心慌、脾肿大或巨脾,肝常肿大,一般在5厘米以内,1/3病例淋巴结轻度肿大,胸骨压痛较少见,低热<381。

(1)危险因素:①放射线物质:长期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若防护不好都可能成为致病的原因。②化学物质:苯制剂、砷剂、抗癌药中的烷化剂、氯霉素、保泰松、有机农药等都有可能诱发白血病。③吸烟或被动吸烟:也是白血病的危险因素。④遗传因素:有先天性遗传性疾患者,常伴有较高的白血病发病率。

⑤病毒:如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感染。⑥饮食因素:经常食用熏烤、油炸的食物,以及营养缺乏等。

(2)早期信号:①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烧:体温可达38-39°C,这种发烧是由于血中成熟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合并感染所致。②出血倾向:皮肤、黏膜、消化道等出血,常引起进行性贫血。③胸骨压痛:是白血病特有的症状,常持续存在,多见于儿童。

(3)早期发现:一旦出现上述早期症状,应及时就医,可通过血液化验和骨髓检查,明确诊断。

(4)预防措施:①戒烟。②不吃或尽量少吃熏、烤、煎、炸的食物。③加强营养,积极锻炼,保持心情舒畅,增强免疫能力。④经常食用具有抗癌防癌作用的食物。

治疗方案

由于白血病细胞遍布骨髓和其他许多器官,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用于治疗白血病的放射疗法只用来治疗脑膜和睾丸中的白血病细胞。也偶尔在紧急情况下用于治疗气管收缩。对后一种情况,用化学疗法取代放射疗法,效果会快一些。

化学疗法把抗癌药物注入肌肉、静脉、脑脊液或口服。这些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到达人体各个部位,从而使化学治疗对白血病这样已扩散的癌症能起作用。白血病治疗时要使用几种抗癌药物。某些白血病细胞发生基因变化,能抵抗化学治疗。多药耐药基因的转变使白血病细胞把某些化学治疗药物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夕卜,使得细胞内积聚的药物剂量不足以杀死癌细胞。这种基因在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和T细胞白血病时尤显重要。一般来说,治疗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会在短期内使用高剂量化学治疗药物。而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会在长期内使用低剂量化学治疗药物。

化学治疗药物能杀死癌细胞,但同时也会破坏正常细胞和引起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取决于药物种类、剂量及使用时间。癌症化学治疗药物攻击正在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细胞。药物能起作用是由于癌细胞分裂和繁殖的持续时间比正常细胞的更长。然而,也有某些正常细胞如骨髓、口腔、肠道和毛囊里的细胞,分裂也很快。这些正在分裂的细胞是最易受到化学治疗破坏的。副作用是暂时的,治疗结束后就会消失。减少副作用有很多办法。化学治疗时可以服药来防止或减少恶心和呕吐。作为生长因子的药物可以提高白细胞数量。

干细胞移植治疗主要针对采用常规甚至强化化学治疗治愈可能性很小的病人。干细胞移植用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消除后在12-18个月内复发的病人。现在主要有两种形式的干细胞移植:异体和同体。异体移植时,捐献者的基质细胞与患者的是同一类型。通常,捐献者是患者的兄弟或姐妹,很少是没有亲戚关系的。异体干细胞可以从多种骨髓抽出物中得到,或从循环血液中分离出来。同体干细胞移植时,患者自己的干细胞被从他的骨髓或血液中取出。医生担心进行同体干细胞移植时把白血病细胞重新放回病人体内,为避免这种情况,医生把干细胞从病人体内取出后,用化学治疗或抗体进行治疗,去除所有白血病细胞。对每个步骤,要确保病人情况有所缓解,否则白血病易复发。

输血虽在极少数情况下可引起某些传染病(血源性病毒性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艾滋病、疟疾等)的传播,但至今国内外尚无因输血而引致白血病的报道。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某些人由于输入了受某些特殊病毒,如嗜人类T淋巴细胞-I型病毒(HTLV-I型病)污染的血制品后,由于病毒所含的逆转录RNA在宿主T淋巴细胞内转变为原病毒DNA,并进一步整合到宿主T细胞的DNA链中,通过激活细胞自身的癌基因,最终导致T细胞呈恶性增殖,进而发展为白血病。这些人往往有其内。

甲状腺癌的防与治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一般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四种病理类型。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占甲状腺癌的绝大部分,又称为分化型甲状腺,虽然其恶性程度不高,但容易复发和转移,已成为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甲状腺癌发病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所占比例不到1%,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其发病却占首位。女性略高于男性。30~4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50岁以后发病明显下降。甲状腺癌的主要症状是颈前部肿块。一般起病时多无其他不适,而在无意之中发现颈前部隆起肿大或颈淋巴结肿大。少量患者伴甲减或甲亢症状。肿瘤增大时,部分患者出现声嘶和呼吸、吞咽困难等。

(1)危险因素:①饮食因素:长期低碘饮食。②饮酒。③放射线照射:婴幼儿期接受放射线治疗,是日后发生甲状腺癌的主要原因。

(2)早期信号:①颈前发现小而硬的结节,应高度警惕,尤其是儿童。因为小儿甲状腺结节有50%为癌症的可能。②颈前肿块进行性增大。

(3)早期发现:如发现以上颈前肿块,应到医院做B超、同位素扫描及活检确诊。

(4)预防措施:①戒酒。②尽量避免放射性照射。③要食含碘盐,经常食用海带等含碘食物;多吃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食物。

(1)手术治疗:各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的恶性程度与转移途径不同,故治疗原则也各不相同。乳头状癌恶性程度较低,如果癌肿尚局限在腺体内,颈部淋巴结没有转移,可将患侧腺体连同峡部全部切除,对侧腺体大部切除。不需加行颈淋巴结清除术。如果已有颈淋巴结转移,则应同时清除患侧的淋巴结。滤泡状腺癌即使癌肿尚局限在一侧腺体内,也应行两侧腺体连同峡部切除,如果没有颈淋巴结转移,也不需颈淋巴结清除。髓样癌手术范围是两侧腺体同峡部全部切除,由于髓样癌早期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因此,应同时将患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清除。未分化癌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通常是浸润性生长,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小,为防止癌发展引起的呼吸困难,可做气管切开,采用手术、化学治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鳞状细胞癌同样是属发展快、恶性程度高、较早侵犯其他重要器官的恶性肿瘤,目前的治疗方法是尽可能行瘤体切除,而后给给予根治性放疗,亦可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先行术前根治放疗,再行手术治疗。

(2)内分泌治疗:甲状腺素能抑制促甲状腺素分泌,从而对甲状腺组织的增生和分化较好的癌肿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