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你不可不知的对抗疲劳100招
7719600000012

第12章 运动抗疲劳妙招(6)

产妇保健操的特点是易学易做。坚持做2个月,在促进身体复原的同时,还能增强腹部肌肉和盆底支持组织的力量,恢复体态的健美,而且有助于预防子宫及生殖道位置不正、松弛、脱垂等妇科疾病。产妇保健操共9节,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产后第2天开始至第2周,按顺序做1~7节。

(1)呼吸运动:第一阶段:正常分娩后,产妇应抓紧时间休息,24小时后可开始做胸式和腹式深呼吸,每天做2次。可帮助产妇稳定情绪。

胸式深呼吸做法:仰卧,两手轻轻放在胸部,深吸气后稍加停顿,再呼出,重复5遍。

腹式深呼吸做法:两手轻轻放在中腹部,慢慢吸气至腹部稍鼓起,然后再把气呼出。重复5遍。深呼吸时双手随之起伏。

(2)上肢运动:产后妇女往往上肢疲劳,手发麻发胀。这节操可促进上肢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手和上肢的不适感。产后第2天起,每天做2次。

做法:仰卧,两臂平伸于体侧,握拳,掌心向下。然后两臂上举合掌,再将两臂在胸前交叉合抱互相揉捏。重复5遍。

(3)下肢运动:可解除脚和腿的疲劳,为以后腹部的锻炼做好准备。产后第3天起,每天做2次。

做法:仰卧,两腿伸直。先把两脚拇趾向中央互相接触;再将两脚轮流勾伸:然后两腿轮流弯屈;最后两脚交替用脚跟在另一只脚背上轻敲3下。重复4遍。

(4)俯卧运动:产后第3天起床采用俯卧的姿势,能促进子宫复原,恢复到前倾位置。每天做2次。

做法:把枕头垫在上腹部,两手互叠垫在颌下,两腿伸直,俯卧5~10分钟。

(5)提肛运动:这是需要重视的一节操。可以锻炼提肛肌,增加阴道肌肉和会阴的紧张度,防止生殖器官松弛、脱垂,并有助于日后性生活的美满。产后第4天起,每天做2次。做了会阴侧切手术或会阴裂伤的产妇,要等伤口愈合以后再做。

做法:仰卧,屈膝,腿脚并拢,手放体侧;然后提肛,即收缩肛门,并且尽可能保持几秒钟,再放松。重复4遍。

(6)腹部运动:妇女广后往往腹部松弛,为恢复腹直肌的紧张度,使腹部平坦,应从产后第5天起,每天做2次腹部运动。

做法:仰卧,并腿屈膝然后起身,两臂前伸,掌心向下,两手轻触双膝,并坚持2~3秒钟,再还原。重复4遍。

(7)盆底运动:为使松驰的盆底肌得到加强,防止子宫位置不正。产后第3周起,每天做2次。

做法:仰卧,两手放在脑后,并腿屈膝。接着将腰、臀同时抬起挺直,并收缩会阴,然后还原。重复4遍。

第二阶段:产后4~10周,做8~9节。

(8)上身运动:锻炼腰、

腹肌肉,增强腹肌、膈肌的收缩力。每天做2次。

做法: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先将上身分别向左、右侧屈,不要低头;再向左、右转体,注意脚跟不要抬起;之后两臂上举,掌心向前,再将上身前屈,然后还原。整个动作重复4遍。

(9)四肢运动:锻炼腰、四肢和胸大肌,增强躯干与四肢的协调性。每天做2次。

做法:直立,两脚略微分开。先将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下;接着两臂上举,掌心向前,同时收腹,抬起脚后跟,将全身提高;然后下蹲,两臂自然放在体侧,注意腰部要挺直。重复4遍。

本套操的前7节操运动量较小,旨在促进产后恢复;后2操运动量加大,是为增强体质,恢复健美,预防妇科病。

4招消除疲劳的中老卑保健播

本套保健操具有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内脏功能的作用,有锻炼腰腹肌,去除腰腹部脂肋,

提高腰腿部肌肉的弹性和韧度,使身段苗条,以及消除颈部疲劳、降低血压、清醒头脑、消除神经紧张等作用。

三围健美操

(1)直立,全身放松,踮起脚尖,手臂上举,身体尽量向上伸展。下蹲,双手抱膝,低头,尽量团身,反复做5~10次。

(2)起立,双脚分开,上体前屈,双手握住两脚脚趾。屈肘,头部缓缓下垂至两腿间,保持5秒钟。再伸直肘部,反复做5~10次。

(3)分腿站立,身体后仰侧弯,用左手触摸左小腿,力呔身体弯曲度,左手努力伸至脚后跟。然后换右手做,反复做5~10次。

(4)站立,下蹲,一手扶凳,另一手侧平举,右腿抬起前平举,左脚踮起,大小腿重叠。起立左脚支撑,右腿伸直抬起30°左右,右臂侧平举,左臂下垂保持平衡,不少于5秒钟。两腿交替做5次。

(5)坐在床上,双手后撑,两腿并拢,脚尖绷直,上抬30°,在空中做绕大圆圈动作,然后放下稍休息,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绕动5次。然后双腿抬高至60°,用脚尖在空中写字,从1写到5或10,也可写姓名或其他。

(6)跪坐,双手前平举,保持身体平衡,向右向左各横坐5次。

(1)坐姿,两腿并拢,屈膝,脚平放,双手后撑,头后仰,向左向右转动脖子5次。然后头前低,左右转动5次,前后左右转动5次。

(2)坐直,右手用力捶拍左肩10次,左手用力捶拍右肩10次,各重复5次。

(3)坐姿,双手捶拍双腿双脚,再慢慢拍打身上感觉疲劳的部位10次。再缓缓用力捶拍腰部10次,重复5次。

(4)平卧,双手后伸,脚趾用力伸直,伸展5次。

(5)仰卧,双手按压腹部丹田(即脐部),做深呼吸。吸气时隆腹提肛,呼不气时收腹松肛,重复5次。

参元式保健搡

预备姿势:直立,双眼平视,挺胸,收腹,双臂自然下垂,双腿开立,与肩招同宽。

(1)双臂侧平举,屈肘握拳,做扩胸运动2次。然后,双臂向前伸直平举,掌心向上做扩胸运动2次。

(2)双手叉腰,两肘关节尽量前伸,同时含胸,低头,呼气。然后双肘关节尽量后展,同时扩胸,抬头,吸气。重复8~10次。

(3)双臂前伸,以肩关节为轴,在体侧经后向前做360°绕环2周,同时足跟抬起,用足尖支撑身体,共做2次。然后做体侧经前向后360°绕环2周,全脚掌着地,共做2次。

(4)手垂放在身前握拳如提物状,左肩上耸,右肩下沉。然后右肩上耸,左肩下沉。重复8~10次。

(5)双臂由两侧上举,在头顶双手背相对,同时屈膝成半蹲状,呼气。然后双臂由体侧缓缓落下,同时足尖用力,足跟抬起,双膝伸直,吸气。重复8~10次。

(6)腰部用力左转,带动右臂在体前以掌击左肩臂,同时左臂随之后甩,在身后以掌背拍击腰背部。然后左右交替。重复8~10次。

(7)弯腰,双臂侧平举,腰部向右转,同时左臂向前,左手触及右足尖,右臂随之向上伸直于体后。然后左右交替。重复8~10次。

(8)双手叉腰,双肩保持平衡,腰部及骨盆做屈向前、左、后、右的水平转圈运动2周。再做相反方向的转圈运动2周。

(9)屈膝微蹲,双手扶膝,以膝、踝关节为轴,做前、左、后、右水平绕环运动2周。再做相反方向的绕环运动2周。

(10)双臂侧平举,使身体保持平衡,右腿抬起前后甩动。再左右交替。各重复4~5次。

做中老年保健操出现头晕、心慌等反应,应停止操练。有严重心肺脑疾患者及年老体弱者不宜做中老年保健操。

打太极拳,坐卧都可抗疲劳

可以抗疲劳的运动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打太极拳等。

打太极拳

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项目,具有轻松、自然、舒展、柔和的特点,内功与外功相结合,练拳时要求意念锻炼、呼吸锻炼和肢体活动三者紧密结合。太极拳具有动静交融、上下相随、内外协调、神形相济、连绵不断、身步自然运转的特点。动为阳,静为阴,动静交融,能使体内阴阳协调,相互增长。上下相随、内外协调,能使人体各种脏器,各种组织协调,不会出现偏盛或偏衰的情况,有益于身心健康。太极拳对疲劳者诸多症状,如失眠、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便秘、骨质疏松、肌肉无力、关节活动障碍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治疲劳等。

坐位锻炼

(1)两臂伸直,两手掌分别按在双膝上,挺胸伸背,并使上身向前倾斜,同时用力于腹部,维持6秒钟,可使腹部抖动。

(2)用一手的手指抓住同侧椅座的边缘,上身向对侧倾斜,同时用力于腹,维持6秒钟,两侧交替进行。

(3)两腿略分开,双手的手指抓住椅座的前缘,背向后倾斜,同时用力于腹部,维持6秒钟,可使背和腹肌得到锻炼。

以上三种动作需要付出60%的肌力。每次付出60%的肌力进行6秒钟的锻炼,就能使肌肉得到加强,被称为肌肉锻炼控制法,一般以肌肉开始抖动为标准。

卧位锻炼

(1)仰卧,双手交握于头枕部,下颏紧贴胸前,屈膝,上身慢慢抬起,维持6秒钟。

(2)仰卧,以双足尖抵住床头或衣橱等物,双手交握于头部,下肢伸直,上身慢慢抬起,与水平面呈30~40°角,保待6秒钟,这时腹部会出现轻微的抖动。如果维持这种姿势不困难,可在胸部放几本书,或屈膝来加强锻炼。

(3)仰卧,双手紧握头上方的家具腿或站立者的脚腕,然后用双脚尖夹住1~2千克重的物体。直腿向上抬起,与背平面呈20°角,维持6秒钟。假如做这个动作不困难,可逐渐增加双脚夹持物的重量,使维持这种姿势时,腹肌会发生抖动,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4)俯卧,用双手和双脚支撑身体,用力施于腰、背部的肌肉,同时不使臀部下降,维持6秒钟。如果两手之间的距离能超过肩宽,锻炼的效果便会更好。

(5)俯卧,屈一肘支撑身体(左右交替),双足交叉于地面或床面,用力于腹肌,同时不使臀部下降,维持6秒钟。

(6)仰卧,两臂自然向两侧平伸,并贴于床面或地面,然后用力于腹部,尽力使腰部下沉贴于地面或床面,维持6秒钟。

大多数女性的疲劳与缺铁性贫血有关,贫血造成的体内供氧不足会使人感到疲劳。体内各种激素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当精神紧张、压抑,影响了激素的分泌,就会引起情绪的变化并感到疲劳。女性中多见便秘,积存在肠内的粪便产生肠毒素,被肠壁吸收后引起疲劳。女性因过于疲劳还容易导致失眠、红斑狼疮等身体问题。肌肉疼痛、甲状腺功能衰退和贫血等疾病都伴有一定程度的身体疲劳。因此,职业女性有明显疲劳感时,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这种疲劳感已经长达半年以上,那么就必须到医院接受身体检查。

练习八段锦有利于消除疲劳

八段锦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项目,用力的练法,运动量比简化太极拳稍大96不用力的练法则比简化太极拳运动量稍小,适宜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练习。

两手托天理三焦

(1)预备式:直立,两足自然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双目平视。全身放松,手指伸直。呼吸调匀,舌尖轻舐上腭,用鼻呼吸。同时足趾抓地,足心上提。

(2)两手掌心向上,两臂自左右两侧徐徐上举,至头顶上方时,两手十指交叉,翻掌,掌心向上做举托动作,头后仰,眼看手背;同时,两足跟尽量上提,并吸气,站立片刻。

(3)两手十指分开,两臂从两侧徐徐放下,两足跟也随之落地,并呼气,

复原。

(4)如上反复多遍。

左右开弓似射雕

(1)预备式:双腿分开成马步,两手半握拳,平放胸前,拳眼向上,左手在内,右手在外。

(2)左手食指与拇指撑开成八字形,目视左手食指,左手缓缓拉向左外方并伸直,吸气,头随手转至左侧;右手向右平拉至右胸如拉弓状。复原。呼气。

(3)动作同(2),方向相反。

(4)如上反复多遍。

调理牌胃需单举

(1)预备式:自然直立,双臂在胸前平屈,十指自然并拢,两掌心向下,指尖相对。

(2)翻掌,左掌心向上托,右掌心向下按,并吸气。

(3)复原。再右掌上托,左掌下按。

(4)如上反复数遍。

五劳七伤向后瞧

(1)预备式:直立姿势同第一段,两手叉腰。

(2)慢慢向右转头,眼看后方。复原。

(3)慢慢向左转头,目艮看后方。复原。

(4)如上反复数遍。

摇头摆尾去心火

(1)预备式:马步,双手自然放于两膝上,虎口对着身体,上体正直。

(2)头及上体前俯、深屈,随即向左侧做弧形摆动,同时臀向右摆。复原。

(3)头及上体前俯、深屈,随即向右侧做弧形摆动,同时臀向左摆。复原。

(4)如上转换数次。

两手攀足健肾腰

(1)预备式:两足并立,双臂平屈于上腹部,掌心向上。

(2)身体缓缓前屈,两臂垂下,膝部挺直,双手触摸脚尖,头稍抬。复原成直立状。

(3)两手放于背后,以手掌抵住腰舐部,身体缓缓后仰。复原。

(4)如上反复多遍。

攒拳怒目增力气

(1)预备式:马步,双手握拳放腰间,拳心向上,两目圆睁。

(2)右拳缓缓向前击出,臂伸直,拳心向下。两手用力握拳,两眼睁大,前虎视。右拳收回,复原成预备式。

(3)左拳缓缓向前出击,动作同(2)。复原。

(4)如上重复数次。

背后七颠百病消

(1)预备式:直立,成立正姿势。

(2)两足跟渐离地,前脚掌支撑身体,依然保持直立姿势,头用力上顶。

(3)足跟落地,复原为立正姿式。

(4)如此反复颠7次。

八段锦每天可练卜2次,一般以出汗为度。八段锦易学易练,健身效果明显。练习八段锦可消除疲劳,改善消化功能不良、食欲不振、便秘、腹泻、眩晕、烦躁、失眠、肌肉酸软无力等症状。练习时应以无严重疲劳感和不适为度,肢体因练习引起的酸痛应能在24小时内休息缓解。

练习五舍戏有利于消除疲劳

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编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经常练习可消除疲劳、增强体质、祛疾除病,提高身体素质。

此势有健脾养胃、帮助消化、活动关节等功效。

(1)预备式:两脚平行站立,与肩等宽,两臂自然下垂,做3~5次深呼吸。

(2)屈左膝,右肩向前下晃动,手臂下沉,左肩稍向后外舒展,左臂稍抬高。

(3)屈右膝,左肩向前下晃动,手臂下沉,右肩稍向后外舒展,右臂稍抬高。

(4)如此反复晃动,次数不拘。

虎形

练虎戏时,手足动作与呼吸要协调一致。两手翻掌向外按出时,两脚同时向前进步,此时宜稍用力,速度稍快,以显示虎扑时的敏捷、勇猛。动作左右交替,次数不限。

(1)预备式:两臂自然下垂,颈自然竖直,眼向前平视,口要合闭,舌尖轻舐上腭,不要挺胸或拱背,脚跟靠拢成立正姿势,全身放松站立片刻,然后再开始做动作。

(2)左式:两腿屈膝半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虚步,脚尖点地,靠在右脚踝关节旁,同时两手握拳提至腰两侧,掌心向上,眼看左前方。缓缓吸气,两拳沿胸上举,拳心向里。举至口前面时,呼气,拳外翻变掌向前推出,高于胸齐,掌心向前;同时,左脚向左前方斜跨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两脚跟前后相对,相距约30厘米,身体重心坐于右腿,左脚虚步,脚尖点地,眼看左手食指尖。

(3)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唯左右方向相反。

猿形

(1)预备式:同虎形。

(2)两腿慢慢向下弯屈,左脚向前轻灵迈出,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时,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掌变爪形手,手腕随之自然下屈。

(3)右脚向前轻灵迈出,左脚随之跟上,脚掌虚点地,右手沿胸前至口平时,变掌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掌变爪形手,随之自然下屈,同时左手亦收回左肋下。

(4)左脚往后稍退踏实,身体后坐,右脚随之亦收退,脚尖点地,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时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掌变爪形手,腕随之自然下屈,同时右手亦收回至右肋下。

(5)重复做以上动作,唯左右方向相反。

鹿形

(1)预备式:两脚相并站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平心静气,站立片刻,然后做动作。

(2)右腿屈曲,上体后坐,左腿前伸,膝稍弯,左脚虚踏,成左虚步势。

(3)左手前伸,肘微屈,右手置于左肘内侧,两掌心前后遥遥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