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你不可不知的体育健身100问
7719400000020

第20章 快乐,体验你闲健身的趣味!(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顶目,不仅具有很强的健身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娱乐、教育功能。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特别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幵展,巳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个体育顶目。比如蒙古族被称为“男儿三顶游艺”的摔跤、赛马、射箭;回族的踢毽、拔河;藏族的赛牦牛;苗族的荡秋千、划龙舟;壮族由青年男女表达爱情转变为对抗性比赛顶目的“投绣球”;朝鲜族的跳板;满族的滑冰;侗族的骑木马(踩高跷);瑶族的打陀螺;高山族的放风筝;柯尔克孜族的“追姑娘”;布朗族的藤球等。而龙舟竞渡、风筝、秧歌、围棋、气功、太极拳等,则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都共同喜爱的传统体育顶目。

其实,我们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健身运动,如爬楼、等车、浇花,甚至逛街。

逛街这个最受女性欢迎的消闲方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运动。女性逛街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三四个小时,这样不停地走动可以增加腿部力量,消耗体内大部分热量,达到健身效果。比起在健身房里的枯燥器械训练,逛街让女性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身体,还愉悦了心情,是两全其美的健身方法。

不能忽视的俯卧撑运动

“完成一个俯卧撑,需要手臂、胸、腹、臀和腿咅啲肌肉群相互配合,这几乎可以检测到身体每一个部位。”通过自己的力量支撑自己的重量,能够最快捷、最准确地反映神经和肌肉功能。

很多人做俯卧撑动作不标准,或者塌下腰,或者撅起臀部,或者动作幅度太小……动作走样会大大降低训练效果,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身体下放过程中要让肘部向外张开,而不是让肘尖指向身体后方,否则肩前部的肌肉就会承担过多重量,锻炼的重点就不是胸肌了。

俯卧撑的正确做法是:双臂分开,比肩略宽;脚尖支地,用腰腹力量控制躯干成一条直线;然后双肘向两侧分开,缓慢下降身体到上身贴近地面;略做停顿,再控制还原,当肘部接近伸直时,立刻进行下一次动作。随着力量增强,可以将双脚放在台阶上来提高难度。

俯卧撑对腹、背、胸部的肌肉都有良好的锻炼作用,还能做专家答出很多花样,收到意想不到的健身效果。

(1)两手距离变化。双手略宽(或略窄)于肩膀,肘部打开与地面平行。只要不是双手和肩宽相等,俯卧撑的难度就会相应提高。略宽于肩膀距离的方法,更偏重于锻炼臂力、肩部肌肉的力量;略窄于肩膀距离的方法,则偏重于锻炼胸部肌肉和背部肌肉。

(2)手法、脚法变化。手法可分为全掌撑、拳撑和指撑三种形式,从方向上又可以分为指尖向前、向内、向外三种撑地姿势。全掌撑,就是用全手掌撑地;拳撑,就是用握拳的形式撑地;指撑,就是用手指第一关节撑地的方法。指撑所需要的力量大,难度也最高。脚法,可以分为两脚并拢和开立两种形式,还可以分别用脚背或脚弓撑地。

(3)身体倾斜的姿势变化。高姿俯卧撑,在做练习时,练习者的身体是脚低手高,手脚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这种姿势适合初学者、力量不大的人。中姿俯卧撑,练习者的脚和手都在同一个水平面上,适合一般锻炼人群。低姿俯卧撑,在练习时,练习者的身体是脚局、手低,脚可以放在矮凳、床沿上,手部撑地,手脚不在同一平面。这个姿势会将全身的重量压在上肢上,对健身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

(4)锻炼频率变化。可以快慢结合,练习中先快做几次,再慢做几次;也可以定时计数,在单位时间内计算练习的次数;还可以单纯计数,练习者不间断做俯卧撑,直到力竭。频率的变化能更好地刺激肌肉生长,交叉运用它们,锻炼中就不易感到疲劳了。

练习俯卧撑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做前要充分按摩、甩动、拉小伸上肢,防止肌肉僵硬;练习中要摸索适合自己的俯卧撑形式,合理控制运动负荷。

俯卧撑是项老少皆宜的运动,但许多人却认为这是一项“高温难”运动,其实,通过循序渐进地训练,大部分人都能轻松达到标馨准。建议人们从最简单的训练开始,先站立支撑墙壁,然后支撑桌提一子、凳子,最后到手脚在同一水平线。

大家一起转起来——呼啦圈

呼啦圈又称健身圈,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欧美等国。由于其轻便美观,练习活动占地不大,很快成为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熟练者能获得腰腹肌肉、臀部肌肉、腿部肌肉较好的运动与发展,能有效提局人体腰、髋、膝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

呼啦圈由塑料或橡胶制成,其规格、重量没有严格的规定。

练习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也可用艺术体操的圈代替,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练习者通过四肢或身体其他部位绕环运动,使呼啦圈绕身体旋转。圈绕身体某一部位旋转的时间越长,或一人同时旋转的圈的数量越多,则表明其水平越高。呼啦圈按练习者的身体部位可分为:颈部运动、腰部运动、腿部运动、膝部转动、踩部转动、手部转动和臂部转动。

这项运动对素质要求不高,练习的身体各关节的运动幅度不超出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属自然性动作,适合不同年龄的人。呼啦圈运动趣味性强,形式生动活泼,既能培养练习者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又能陶冶情操,磨炼意志。转呼啦圈是项大众喜爱的健身运动,特别受女孩子的青睐,因为转呼啦圈,可以减少腹部脂肋,瘦身塑形。

转呼啦圈是一种全身性运动,可以达到运动瘦身的效果,不疑过运动的时间一定要够长。因为转呼啦圈的运动强度并不很强,

疑唯有延长运动时间持续地运动,达到有氧运动的阶段,这样才可消耗身体储存的脂肋及过多的热量。到底应该转多久才能达到健身效果?不妨参考国家体育总局推行的“三三三”运动,每周运动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心跳达每分钟130下。由于转呼啦圈的运动强度不够,如果要增加心跳速率,就必须要加快转动的速度。

转动呼啦圈需保持稳定匀速的运动,不必过快和操之过急。身体感觉轻松,呼吸匀畅为宜。脚下不必太过僵持,可以略有走动,以避免长时间重复运动导致局部肌肉和关节的疲劳。

(1)前屈身一主攻目标:背部、双臂及肩部。双脚站立与肩问觅,双手握住呼啦圈,分别呈10点、2点位置,并将其置于脚前。屈膝、臀部向下坐,到离地大约1米处停住。用呼啦圈支撑身体,向前伸直双臂,感到双肩有拉伸感。

继续向前拉伸身体,直到腹部贴到大腿,然后尽全力将双臂向前伸,感到脊柱和背部正在慢慢拉长。同时深呼吸,放松颈部,保持头部朝下。坚持10秒钟后,慢慢直立身体。

(2)直立扭腰一主攻目标:腹咅5、双肩及背部。与“后舵式”的初始姿势一样,脚尖朝前,双腿与肩同宽,头部与脊骨保持一条线。

分别向左、右转动身体,直到胸部和头部都朝向一侧,坚持10秒钟,并深呼吸。

呼啦圈有一些重量会有较好的按摩效果,时下有很多特别沉的呼啦圈,其实是不适合一般女性使用的。太重的呼啦圈首先不利于长时间转动,对身体协调也不利。长时间转动沉的呼啦圈会给内脏和肌肉造成负担。永远不要过度虐待自己的身体,即使骨盆周围的骨骼经过长时间的撞击也会受损。呼啦圈不应该太重,但也不应该过轻,因为过轻的呼啦圈转起来肌肉也会特别费力。呼啦圈的重量最好在中指能够承受为宜。

运动频率:每周4~6次,每次2~3组,每组20~30分钟,组间休息20~30分钟,一般不超过45分钟。

呼啦圈可以瘦腰腹,但仍然算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是非常健提一康的。转完呼啦圈也可以做一下简单的全身放松,双手轻轻地拍打腰腹部,让血液循环畅通无阻。

放风筝是一项非常有益健康的体育活动。放风筝能使您忘掉工作的烦恼,舒畅压抑的心情,让工作上的压力在欢笑中舒解。古人云:迎天顺气,拉线凝神,随风送病,有病皆去。放风筝时,在宽阔的广场、郊野,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仰望蓝天,凝神专注,拉线奔走,有张有驰。清风徐来,嬉戏玩乐,一切忧虑烦恼之病态神情,早已抛到脑后,融愉神情、动形体、畅气血、练视力之功效于一体。而制作风筝时的审美、操作之过程,又具有转移心志之效,凡精神抑郁、视力减退、失眠、健忘、肌肉瘦弱诸症,均可应用。

传统中医认为:放风筝者沐浴和煦的阳光和微风,有“疏泄内热,增强体质之益”。现代保健医学的研究也表明,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放风筝,可以舒展筋骨,活动四肢;同时,由于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从而获得消除冬日气血淤积、祛病健身之功效。此外,放风筝时,双眼面对蓝天,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预防近视和弱视。

放风筝也是一项健脑运动,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仅仅处理好放风筝的风向和风速的关系,就得让放飞者动一番脑筋。风筝飞起来的必要条件是地面有风,但风速过大也不利于放飞,因为这时候空气水平方向力量过大,风筝不易于“抬”上来,也很难控制。放风筝最怕的是风向不定,因为这时风筝最容易“栽”下来。古人认为放风筝的较高境界是:放中相牵,一线相连,未放之时,如马卧槽。放飞以后就如同进了赛马场,要精神抖擞,把线看做缰绳一样拉紧,如同驯马一般,然后望天入境,随飘移而前后奔走。现代人放风筝,已发展到动静结合、高低变换、声光倶全的高超技艺阶段,需要动脑筋的地方就更多了。

放风筝能使人情绪开朗、心境愉悦。放飞时,大脑高度集中,无疑会消除人的内心杂念;放飞者极目蓝天,其心胸也会感到开阔;此外,春季草长莺飞,触目皆景,放飞风筝,如同进行一次人与自然的美好对话。

现在的天气预报已经比较准确,从中我们可以根据已知的天气情况确定是否放飞风筝及适宜放哪类风筝。根据季节的不同及风力气候的变化,将欲放飞的风筝准备好。检查一下风筝有无破损、开裂现象,及时修补更换。一般来说,当风力在1~3级的时候,可以放飞硬翅沙燕、软翅鹰;若风力在3级以上时,可以放飞拍子类风筝,如八卦;若风力在持续4~5级时,可以放飞龙类风筝。如果您有运动风筝的话,可以放飞运动风筝,体会一下自由驾驭风筝飞翔的快乐感觉。

放风筝时首先要注意认清风向,当强风起飞时,风筝应置于侧风带,瞬间拉力不会太强。其次要注意认清气流,如四周有高楼或树木的运动场,高楼上或建筑物旁的气流会较不稳定,故不宜放风筝。

放风筝时最好有助手帮忙,将风筝线拉长约10米,面向逆风,双手拇指和食指轻扶着风筝后面的骨架,拿着不动,施放者待阵风一来,将风筝轻拉脱离助手之手,边跑边放线,直到风筝升起至相当高度时,前后轻抖,使风筝稳定。有很多施放者通常都会叫助手放手,助手还将风筝持着不放或向上掷出,有时施放者也不顾前后向前奔跑,这些都是错误的施放方法。

如果风筝线因某种原因断掉的话,请您将断线全部回收,不要随手乱扔。因为人们在行走或是骑车的时候,断线有可能成为割人的利器。

(1)机场旁、电线杆附近、火车道旁、高楼顶或闪电时,绝温对不可以放风筝。

(2)在公园里、小山丘上、河川旁或海边空旷处,较适宜放提一风筝。

(3)放风筝时,最好戴上一副手套,以免在放飞时被线拉破手。

(4)根据风筝的大小和类型的不同,有时放飞时需要别人的帮助,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去放风筝是个不错的选择。

上下翻飞的抖空竹!

抖空竹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体育运动之一,它不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也是一种优美的艺术表演,很具观赏性,它同武术一样,应该加以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抖空竹亦称“抖嗡”、“抖地铃”、“扯铃”。流行于全国各地,天津、北京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尤为盛行。原是庭院游戏,后经加工提高,有了竞技性质。分双轴、单轴,轮和轮面用木制成,轮圈用竹制成,竹盒中空,有哨孔,旋转发声,中柱腰细,可缠绳抖动产生旋转。玩的人双手各拿一根65厘米长的小竹棍,顶端系在一根长约165厘米的棉线绳上,绕线轴一圈或两圈,一手提一手送,不断抖动,加速旋转时,

铃便发出鸣声。抖动时姿势多变,绳索翻花,表演出串绕、抡高、对扔、过桥等动作,称做“鸡上架”、“仙人跳”、“满天飞”、“放捻转”

等。也有用壶盖、酒瓶等器具代替空竹的。

专家答抖空竹的动作,看上去似乎是很简单的上肢运动,其实不疑然,它是全身的运动,靠四肢的巧妙配合完成。一般玩的空竹约疑200~300克,也有为了练劲儿的把空竹做得比较大,从1千克到几千克的都有。一个小小的上下飞舞的空竹,玩者用上肢做提、拉、抖、盘、抛、接,下肢做走、跳、绕、骗、落、蹬,眼做瞄、追,腰做扭、随,头做俯、仰、转等动作,要在最有利的一刹那间来控制它,在空中完成各种动作,过早过晚都要失败,这就需要做到反应快,时间准,动作灵敏、协调。而跳跃时则不但要跳,腰部动作也很重要,上肢随同摆动,有时颈部也要运动。连续跳跃,心跳可加速。

抖空竹运动量可随意控制,可视自己的体能来确定运动量。不必与人争抢冲撞。它不受场地限制,占地小,器具简单,投资少,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其抖法多种多样,有单人抖、双人抖、多人抖;有正、反、花样抖等100多种玩法。抖空竹寓游戏于运动之中,只要玩得开心,合理掌握运动量,不但能够达到强身之目的,还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其锻炼效果堪与慢跑、游泳、骑车、划船、爬坡、越野和徒手体操相媲美。

抖空竹时,人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做各种花样时,眼睛始终都要注视着空竹在空间旋转位置的变化,随时反映给大脑,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双眼和脑神经在抖空竹的过程中会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尤其是在蓝天白云下眼球不停地转动,这能起到提高视力的作用。

做各种抖空竹的花样技巧时,还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提高机能,尤其是青少年经常参加此项活动效果更佳,可增强精神集中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人体各部位骨骼肌肉的周期性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动作保证了静脉的血液回流,在抖空竹时,人的心情舒畅,呼吸自然,这样就会加强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人体各器官的组织供血、供氧充分,物质代谢也得到改善。因而使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现象得到缓解。

0)要保持一只手为主,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是左撇子,通常都小贴士用右手拉,你要把你的力量尽量用在右手上,右手为主,力量比左手Z小大,并且略高,让左手起辅助作用就行了。

(2)要保持让上臂或手腕用力。如果你胳膊的每个地方都在用力,所有肌肉全用上,那么轻的空竹,当然就要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