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7709000000036

第36章 晋纪(3)

当初,大将军司马颖很宠信宦官孟玖,孟玖想让他父亲做邯郸的县令,左长史卢志等人都不敢反对,唯独右司马陆云执意不赞成,他说:“邯郸的县令,历来都是有公府掾属资格的人担任的,怎么能让宦官的父亲做呢?”孟玖因此非常痛恨陆云。

孟玖的弟弟孟超,是统领万余人的小督,战斗还没开始,就放纵部队恣意妄为。陆机拘捕了带头的人,孟超带了100多名勇猛的骑兵直冲到陆机军营,夺走犯人,回头对陆机说:“贱奴,都督你会当吗?”陆机的司马孙拯劝陆机杀掉他,陆机没有听从。

孟超向大家扬言说:“陆机想要叛变。”又写信给孟玖,诬陷陆机图谋造反,所以军队不能迅速取胜。战斗开始后,孟超拒不服从陆机的命令,自己轻率地领兵深入,结果大败,全军覆没。

孟玖怀疑是陆机杀了孟超,就对司马颖进谗言说:“陆机勾结长沙王,图谋不轨。”冠军将军牵秀一向奉承孟玖,将军王阐、郝昌、帐下督公师藩等人也都是受恩于孟玖才会被朝廷赏识,这些人一起证实孟玖的话是真的。司马颖很生气,要求牵秀领兵去逮捕陆机。

参军事王彰劝谏说:“今天的战斗,强弱对比十分明白,连愚人都清楚肯定会战败,何况像陆机那样明白通达的人呢?只是因为陆机是吴人,殿下又过于重用他,因此北方旧将才会妒忌他。”司马颖没有听从。

陆机听说牵秀到了,穿着便服便帽,与牵秀相见,又给司马颖写信辞别。然后叹着气说:“我还能再听到家乡华亭的鹤唱歌吗?”于是牵秀就把他杀了。司马颖又拘捕了陆机的弟弟清河内史陆云、平东祭酒陆耽以及孙拯,他们都被囚禁起来。

记室江统、陈留人蔡克、颍川人枣嵩等人共同上书,认为:“陆机因谋划有失偏颇而失利,可以处死。至于说他反叛,大家都知道是不可能的。应该先调查陆机造反是否属实,如果是真实的,再杀陆云等人也不迟。”江统等人不停地恳求,司马颖用了三天考虑这件事。

蔡克进入王府,到司马颖面前,叩头叩到流血,说:“众所周知,孟玖痛恨陆云。现在如果您把陆云斩首了,我为朝廷和您而深表遗憾!”跟随蔡克进去的几十个手下,也都流着泪请求。司马颖很伤心,神色中颇有宽容的意思。

孟玖扶着司马颖进去,催司马颖下令杀掉陆云、陆耽,诛灭陆机三族。孙拯被严刑拷打了几百下,打得两脚的踝骨都露出来了,然而还是坚持称陆机是无辜的。

狱吏知道孙拯正直刚烈,就对孙拯说:“大家心里都明白,二陆是被冤枉的,但是您不爱惜自己吗?”

孙拯仰天长叹,说:“陆机两兄弟,是天下的奇士,我感激他们的知遇之恩和分外抬爱,现在既然不能把他救活,又怎么忍心再诋毁他呢?”

孟玖等人明白,孙拯是不会低头的,就命令狱吏伪造了孙拯的供词。

司马颖经常叹息自己没有保住陆机,等看见孙拯的供词,非常高兴地对孟玖等人说:“如果不是你们尽力,这个乱臣贼子就不能被除掉。”于是诛灭了孙拯三族。

孙拯的两个学生到狱中声援孙拯,孙拯劝说他们让他们快走,说:“我从道义上不能辜负二陆,我死得其所,你们又为了什么呢?”

二人回答说:“您既然不能辜负二陆,我们又怎能辜负您呢?”因此执意为孙拯申冤,孟玖把他们也杀了。

刘渊称王建汉

当初,皇太弟司马颖奏请任命匈奴左贤王刘渊为冠军将军,五部匈奴的军务都由他管理,让他在邺城统领军队。

古代防御工事城围

刘渊的儿子刘聪,很是骁勇,能拉开300斤张力的大弓。又博览经史典籍,很会写文章,20多岁的时候到京都游玩,贤士名人都乐意跟他交朋友。司马颖因为他聪颖,就任命他为积弩将军。

晋“八王之乱”开始,中原陷入一片动荡、离乱当中。

刘渊堂祖父右贤王刘宣对他的族人说:“自从汉朝灭亡以后,我们的单于已名不符实,不再有一寸土地了。像我这样的王侯,地位也降到与百姓一样。尽管我们现在不再强盛,但仍然有两万多人,怎么能这样低声下气地被奴役100年呢?

“左贤王英明威武,上天如果不想让匈奴复兴的话,这个人肯定不会出现在世上。现在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扰动,如同鼎中的沸水一样。我们若要重振呼韩邪单于的千秋伟业,现在正是时候了!”于是一起谋划,刘渊被拥立为大单于,派他的同党呼延攸到邺城去告诉他。

司马颖不批准刘渊回去参加葬礼的请求。刘渊就让呼延攸先回去,通知刘宣等人,让他们召集五部匈奴以及其他小民族,佯称援助司马颖,实则准备造反。

安兆将军王浚和并州刺史司马腾起兵以后,刘渊劝司马颖说:“现在幽、并二州的守将非常胆大妄为,部下10多万人,只怕敌众我寡,不能取胜,我请求为殿下回去说服五部匈奴来救国难。”

司马颖说:“你真的能发动五部匈奴吗?纵然他们来救援,但要对付鲜卑、乌桓也是很难的。我想侍奉皇帝回洛阳,这样就能避开他们的强大士气,然后再向天下发送檄文,宣布他们为叛逆,以此来制服他们。你觉得怎样?”

刘渊说:“殿下是武帝的儿子,为王室立过大功,威武恩德远近著称,普天之下,有谁不想意图效忠殿下呢?又有什么难以发动的?

“王浚是个小人物,司马腾是皇室远亲,怎能与殿下相比!倘若殿下一走,就是向人示弱,能否到达洛阳还是未知之数。即使到了洛阳,殿下的威望权势也不会再有了。

“希望殿下留在这里鼓舞士气,镇伏他们,我请求为殿下用两部匈奴摧毁司马腾、三部匈奴杀王浚,悬挂两个小子的脑袋指日可待。”

司马颖很欣喜,任命刘渊为北单于、参丞相事。

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刘渊回到左国城。他被称为大单于,20天之内召集了5万人,把离石县作为首都,封刘聪为鹿蠡王。

王浚与鲜卑、乌桓等族军队攻打邺城,司马颖离开邺城,服侍惠帝回京都。

刘渊听说后,感叹说:“不接受我的建议却逃走,真是奴才啊!然而我和他有言在先,不能不救他。”策划发兵攻打鲜卑、乌桓。

刘宣等人劝谏说:“晋朝人奴役我们,如今他们自相残杀,天下一片混乱,是上天抛弃他们,要复兴我们呼韩邪单于的大业啊。鲜卑、乌桓是我们的朋友,能够帮助我们成就大业,怎能攻打他们呢?”

刘渊说:“好!大丈夫应当效仿汉高祖和魏武帝,做一世枭雄,成就千秋霸业,呼韩邪单于有什么可效仿的?”

刘宣等人叩头说:“意外之喜。”

刘渊将都城迁到左国城。胡人、汉人归顺他的越来越多。

刘渊对群臣说:“过去汉能长久统治天下,是因为恩泽百姓而得民心。我是汉朝刘氏的外甥,祖上曾经和汉相约为兄弟,哥哥亡故而弟弟继承,未尝不可啊。”于是建国,国号为汉。

刘宣等人请求奉上皇帝尊号,刘渊说:“如今天下不稳,暂且像汉高祖当年那样称汉王。”于是即王位,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元熙。把蜀汉后主、晋安乐公刘禅追封为孝怀皇帝,制作汉高祖、世祖、昭烈皇帝三祖,以及汉太宗、世宗、中宗、显宗、肃宗五宗的灵牌位来供人祭奠。

司马睿经营江东

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朝廷任命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于是扬州和江南各军务都由他管理,持符节镇守建业。

九月初一,司马睿到达建业。司马睿让安东司马王导做自己的心腹谋士,每件事都要询问他。

司马睿一向庸碌无为,吴人都不依附他。在建业住了很久,也没有士大夫前来拜访,王导非常忧虑。

恰好司马睿要去参观禊祭,王导让司马睿乘上抬轿,并安置了隆重威武的仪仗,王导和名士们都骑马侍从。贺循、顾荣等江南名士看见感到很惊讶,都于道路左边敬礼。

王导趁机劝司马睿说:“顾荣、贺循是这个地区最有名望的人,应该与他们交朋友以笼络人心,他们两人来了,其他人自然而然也会归顺。”司马睿就派王导拜访贺循、顾荣,两个人都接受邀请来见司马睿。

司马睿任命贺循为吴国内史;顾荣为军司马,加授散骑常侍。司马睿与他们商议所有大小军务。另外又任命了很多江东士人做各级官员。

王导劝说司马睿:“谦逊地对待士人,节俭使用度充足,理政需明察秋毫,安抚以前的部下与新结交的士人。”因此在江东地区渐渐声名远播。

司马睿刚来时,经常因饮酒而坏事,王导劝说他,司马睿就命人斟上酒,他接过酒杯后把酒倒掉,从那以后便戒了酒。

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全国一片混乱,唯独江东稍显稳定,中原的士人百姓大多南渡长江去避乱。镇东司马王导劝说司马睿,招贤纳士,共同建成伟业。

司马睿听从了,任用了100多人作为掾属,当时的人称之为“百六掾”。

江州刺史华轶是华歆的曾孙,认为自己受朝廷任命却做司马睿的下属,觉得委屈,所以经常不接受司马睿的命令。所属郡县的长官大都劝谏他,华轶说:“我只受朝廷领导。”

后来司马睿派扬州刺史王敦、历阳内史甘卓等合力讨伐华轶,华轶的军队大败,他自己逃奔安成,被杀,他的五个儿子也同时被难。

杀兄夺位

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七月,刘汉高祖刘渊驾崩,太子刘和继位。

刘和疑心很重,且心胸狭隘。宗正呼延攸是呼延翼的儿子,刘渊因为他没有才能和德行,终身没有让他升迁。

侍中刘乘,一向怨恨楚王刘聪。卫尉、西昌王刘锐,因没有被准许参加刘渊的遗命嘱托而觉羞耻。

这几个人一起密谋,对刘和说:“先帝把权力分配得轻重不一,让三位藩王在皇城里统领强兵,又让大司马刘聪率领10万人马在近郊驻扎,这样皇权不易于更替。应当深谋远虑啊。”刘和是呼延攸的外甥,所以对他深信不疑。

二十日夜,刘和召安昌王刘盛、安邑王刘钦等人,把这些情况告知他们。刘盛说:“先帝的棺柩还没有安葬,四位藩王也没有叛逆的举动,一旦自相残杀,世人会如何看待陛下呢?何况大业未成,陛下不要听信小人的谗言,猜疑兄弟。不相信手足,那还相信谁呢?”

呼延攸、刘锐对他发怒,说:“今日之事,势在必行,领军你这是什么话!”便命令随从把刘盛杀了。刘盛已经被杀,刘钦害怕,就说:“唯陛下马首是瞻。”

二十一日,于单于台,刘锐带领马景讨伐楚王刘聪,呼延攸带领永安王刘安国到司徒府攻打齐王刘裕,刘乘带领安邑王刘钦攻打鲁王刘隆,尚书田密、武卫将军刘璿讨伐北朝王刘乂。

田密、刘璿带着刘乂冲过关卡,归附刘聪,刘聪命令将士全副武装等候刘锐自投罗网。刘锐得知刘聪已有防备,迅速回师,与呼延攸、刘乘一起攻打刘隆、刘裕。当天斩了刘裕,第二天又杀了刘隆。

二十三日,刘聪攻克西明门。刘锐等人逃进南宫,刘聪乘胜追击。

二十四日,刘聪在光极殿西室杀了刘和,抓住刘锐、呼延攸、刘乘,杀死后,他们的头颅被吊在路口以示众。

大臣们请刘聪即位,刘聪以北海王刘乂是单太后的太子为依据,要把皇位让给刘乂。

刘乂哭泣着执意请刘聪登基,刘聪过了很久才同意,说:“刘乂和各位正是因为祸乱还很厉害,看重我年纪大几岁罢了。如今我不便推脱朝廷的大事。等刘乂长大,我再把大业交还给他。”于是登基。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光兴。

后来,刘聪因为自己是超越长幼次序而当的皇帝,因此对他的亲兄长刘恭产生怀疑。于是趁着刘恭睡觉,凿穿他卧室的墙壁,将刘恭刺杀了。

西晋永嘉之乱

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三月,东海孝献王司马越在项县去世,其灵柩被太尉王衍等人共同送回东海郡安葬。四月,石勒带领骑兵一路追击司马越的灵车队伍,追到苦县的宁平城,消灭了10多万护卫的晋朝军队。

魏晋时代的武士

五月,刘汉昭武帝刘聪派前军大将军呼延晏率领2.7万人攻击京城洛阳。

等汉军到达河南的时候,晋军已经被打败了12次,一共死了3万多人。刘汉始安王刘曜,还有王弥、石勒都带领军队与呼延晏集合。

刘曜等人的增援军队还没赶到,呼延晏留下粮草,自己先于二十七日到达洛阳。

第二天攻击平昌门,于两天后顺利攻克。于是焚烧东阳门以及各官府衙门。

六月初一,呼延晏因为增援部队还没赶到,烧杀劫掠了一阵后准备撤军。

晋怀帝司马炽在洛水准备了很多舟船,准备从水路往东逃走,呼延晏一把火将它们焚烧殆尽。

初五,王弥到达宣阳门。初六,刘曜到达西明门。十一日,王弥、呼延晏势如破竹,攻占了宣阳门,进入南宫,将宫女、珍宝洗劫一空。司马炽从华林园的园门逃走,想逃奔长安,结果还是被抓到了,关在端门。刘汉军队攻入洛阳后,大开杀戒,杀死大量还待在皇宫的官员,加上士人百姓,一共有3万多人。

当初,刘曜因为王弥不等自己到达,就先行攻入长安,因此心生怨恨。

到了洛阳以后,王弥劝刘曜说:“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中心,而且四面有天险做屏障,城墙和宫殿房屋都不用再修建,可以建议主上,让他把都城从平阳迁到这儿。”

刘曜认为天下还没有平定,洛阳四面受敌,不可以据守,因此没有听从王弥的想法,而是放火焚烧了洛阳。

当时的西晋,军队接连打败仗,京城失陷被焚,皇帝也被抓走,举国上下一片混乱。

然后是各少数民族趁机侵犯,中原的士人百姓为避战乱,纷纷往南渡过长江,迁移到相对安定的江东去。

变乱发生时正是永嘉年间,因此历史上称之为“永嘉之乱”。

石勒收服段氏

晋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王浚征调督护王昌统率兵马,以及辽西公段疾陆眷,段疾陆眷的弟弟段匹、段文鸯、堂弟段末柸等人的部众5万人讨伐石勒。

石勒宴武乡耆老

段疾陆眷驻扎在渚阳,石勒派了多名将领前去攻打,都惨败而归。段疾陆眷制造了大量的攻城器具,准备攻城,石勒的军队十分惶恐畏惧。石勒召集将校商议,说:“现在城墙堑壕还不坚固,粮食储备也不多,敌众我寡,外面没有救援,所以我们打算集中所有力量与他决一死战,如何?”武将们都说:“还不如以逸待劳,我们一直坚守到敌人疲乏,等他们退走时再攻打他们。”张宾、孔苌说:“鲜卑部落中,段氏最为骁勇剽悍,而段末柸在段氏中是最勇猛善战的,他们的精锐部队都在段末柸那里。今天听说段疾陆眷几天之内就要攻打北城,他的军队从远方来,又连日战斗,以为我军势单力薄,不敢出去交战,斗志一定松懈了。

“我们最好暂且不出去,给他们造成我们懦弱的假象。然后在北城墙凿二十几道暗门,等他们刚来还没有做好准备时,出其不意,直冲段末柸的军帐,他们一定很震惊,来不及采取对策,这样一定能打败他们。段末柸一旦被打败,其他部队也就自然不攻自破了。”石勒听从了这个计策,秘密设置暗门。不久,段疾陆眷攻打北城,石勒登上城墙观望,察觉他们有所松懈,甚至有的放下兵器安心躺着,就命令孔苌带领精锐士兵从暗门突袭。城上锣鼓震天,孔苌进攻段末柸的军帐,没有取胜,只能撤回。段末柸追击,进入孔苌的军营大门,不慎被石勒的军队擒获。段疾陆眷等人的军队都退走了。孔苌乘胜追击,杀死了很多人,尸体排成一列有30多里,缴获披甲战马5000多匹。段疾陆眷集合其余人马,仍旧驻扎在渚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