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过度紧张
7703900000020

第20章 赌徒心理:为了减压而选择非理性(1)

为什么抢劫者比小偷更守诚信?

长时间抱有不劳而获,不付出辛苦就想要得到成就的心态,自然会导致一个人的异化,从而造成心中的烦闷,对这个社会心生不满。不过,如果只是抱怨还好,有的人,则会将抱怨化作行动,走上歪路。

淄川的某乙,家中很是贫困,可这个人不知道努力赚钱,而是打起了歪主意。于是,他瞒着妻子,暗自干起了偷摸打抢的勾当。

有一天,某乙拿着一根棍子,来到荒郊的墓地,躲在一座大坟的后面,想要抢劫。他等了好久,才碰到一个路过的老汉,背上背着一个袋子。

老汉看到某乙的样子,马上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于是哀求说,自己家中贫困,已经断了米了,才去女婿那里讨了些米来,是保命的,希望某乙不要伤害他。某乙见这个人年老,也生了些怜悯之情,没有伤他,不过还是夺过了老人的米袋子,背回了家。

某乙的妻子看丈夫背着米回来,便问他这米是从何处得来的,某乙撒谎说是自己赌博赢来的。妻子信以为真,高兴地拿着米去做饭了,某乙看着妻子的样子,觉得自己选择的这条路很是正确,并决定继续干下去。

第二天,某乙又来到了墓地,等待过往的行人。不一会儿,见一个人扛着一个大棒子朝自己这边走来。某乙赶紧藏好,观察那人动静,只见那人也找了一座大坟,藏了起来,然后不住朝路上张望。某乙看到这里明白了,这是一个同行,于是走到了那人身边。那人听见有响声,回头看见了某乙,忙问是什么人。某乙说是过路的。那人问某乙既然过路,为什么不走而是在这里站着。某乙回答他说我正在等你啊。

那人听了某乙的话后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原来是同道,于是二人席地而坐,攀谈起来。谈话中各自诉说着自己所受的饥寒之苦,不禁开始惺惺相惜了。便结做伙伴,一同在这里等人过往。结果,两个人等到天黑也没见有人路过。最后,某乙说天晚了,要回家。那人突然说道:

“朋友,前面村子有一家人今天嫁女儿,忙累了一天,晚上自然睡得死,这时候去他们家偷东西,正是最佳时机。你跟我一起去,到时得了东西,我们平分,如何?”

某乙听了之后,大喜过望,跟着那人就去了。

二人来到办喜事的人家门外,见里面还有人声,便趴在那里等。不一会儿,门开了,陆续有人走出,是来帮忙的,如今忙完了要回家去。两人趁着这个机会,从门口溜进了院子,找个地方藏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听到有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说:“我们到东边屋子去看一看,你的嫁妆都在那边,不要忘了上锁。”之后就听到一个少女慵懒的声音,显然是不愿动。

两人听到这话,大喜过望,偷偷摸到东边屋子内,又一阵摸索,果然有一个硕大的大箱子。那人让某乙跳进箱子找东西。某乙便迈身进了箱子,他摸到了一大包裹,然后递给了那人,那人说你再好好摸索一下,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某乙认真摸了一遍,告诉对方已经没有了。那人说你再摸摸看。某乙又再次蹲下身,就在这时,那人将箱子盖盖上了,并从外面上了锁,然后逃之夭夭。

某乙被锁在了箱子里,一时间慌乱异常,可是又没有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在里面蹲着。不一会儿,屋内亮起了灯光。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少女点着灯来到了这屋。妇女一看箱子,不禁奇怪,自言自语说怎么锁上了?然后妇女和少女就上床睡觉了。

某乙没法出去,就想了条计策,学老鼠叫。少女听到声音,便跟妇女说箱子里有老鼠,妇女回答说我太累了,你自己去看看,不要让老鼠咬了你的衣服。之后少女便披衣下地,打开了箱子。

某乙见箱子打开,突然就站了起来,趁着少女被惊吓愣住的时候,推开门逃跑了。这一趟虽然没有收获,但至少活着回来了。

不久后,嫁女人家的嫁妆被盗之事便传遍了大街小巷,有很多人甚至开始议论是某乙干的。某乙听了传言,非常害怕,就只身逃到了百里之外,给别人当了一个佣人。一年多之后,传言渐渐消失,没有人再议论这件事之后,某乙才偷偷回乡,与妻子团聚。

这某乙就是幻想着不劳而获从而走上歪道的典型了。他很穷,却不愿通过正常途径来改善生活,结果去干了偷盗的勾当。不过,虽然上了道,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落得个逃荒的下场,也算是恶有恶报了。

说到某乙的恶报,显然跟他的同伙是有关系的。这个同伙可谓是极度不仗义的人了,说好了两个人得到东西后平均分,他却一个人独吞了,而且不仅吞了东西,还坑害了某乙,将他锁在箱子里面,如果不是某乙想了个办法,被人抓到后毒打一顿或者送交官府自然是免不了的。

所以说,这个人绝对是没有任何信誉可言的,也确实,按照我们正常人的理解,如果一个人道德高尚,有信誉,那么他也就不会去做偷抢的买卖了。一个人既然去偷抢了,那么一定就是个十足的恶人。不过,如果看看电影和小说,却可以发现另外一个现象。那就是这些偷抢(尤其是抢劫)的人,往往在艺术作品中却信守承诺,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而且颇有正义感。

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别呢?首先,在偷抢者的团体内,信用确实是很重要的。而且这还需要区分抢和偷两种不同的行为。相比窃贼,抢劫者团伙内部的诚信度往往更高。抢劫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这时候,强盗们想要成功,就需要联合起来,只有保证自己的力量够强、够大,能够震慑住别人,才对他们更有利。因为强大的震慑力可以避免争斗而轻松得手,没有争斗,强盗们自然就没有损伤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强盗们的组织越大,他们就越是安全。但由于群组社团的特殊性,以及我们的民族劣根性,决定了结社尤其是牢固的结社,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此,想要让自己的团体更加团结,那么就需要有严格的规定,对团体成员的诚信和忠诚度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强盗们重视诚信也就不难理解了,这是生存的必需。

相对来说,偷窃团体内,对这种认识会相对弱一些,因为强盗在明处,而偷者在暗处。因此偷者的危险性比强盗们要低。而且,团体模式虽然能够降低风险,但同时也会摊薄利润。团体越大,偷窃起来虽然容易,但弟兄们分到的东西也越少,这是每个团体都要面对的。

偷者没有那么大的风险,因此,他们自然会更喜欢减少利益摊薄的小群体形式。所以偷窃者相对于强抢者,道德,尤其是团体内成员之间的道德关系,相对要弱一些。

某乙新认识的朋友是早已经入道的人,自然对这些都有所考虑。所以,他才会前后表现相反,在准备伏击强抢的时候,他跟某乙是朋友,在偷完东西后,他将某乙给出卖了。因为强抢的时候,两个人在一起对他们更有利,但偷完东西分赃的时候,自然是独吞更好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盗贼们更注重诚信,则是深深印在很多人心中的。而且,还形成了这样一种状况,那就是如果自己的身边有一个盗或者贼,那么每个人都会防着他,认为他是坏人。但是如果相隔几百里有一伙强盗,那么,这伙强盗往往会有些逸事被人们流传。

这,就很有趣了。之所以这样,还是我们的文化心理在作怪。前面说过,我们的文化中有乞食心态的基因。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劳而获、大发意外财的心理。而且,同时也会有自我防范的心理。这两种心理交织在一处,便会产生矛盾,从而造成让人不太好理解的乱象。

因为有不劳而获的幻想,所以会幻想着自己某一天什么也不做,突然发大财。但是,现实生活中是没有这样的好事的,所以也只能想想罢了。可如果真的见到有这样的人,便会从心底生出羡慕了。因此,人们对强盗们的羡慕甚至梦想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在自己的内主,很多中国人都有一个强盗梦。因为这强盗梦,黑社会影片被人追捧,因为有这强盗梦,很多人对穿越到古代一夜间成王成侯式的文学爱不释手。这些,都是依靠幻想来补偿心理缺失的典型。

有了这种心理,那么羡慕和称颂强盗、将一个强盗想象成英雄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如果这个强盗就在身边往往情况就不一样了。

因为强盗们虽然会对自己内部的兄弟们讲诚信,但却不会对外人如此,在外人面前,他们可是从来都不会手软的。所以,如果身边有一个这样的人,那么,对于周围的人就不再是好事了,而是时时刻刻存在的威胁。因此,人们会把身边的偷盗者当成是恶人,虽然不敢惹,但在内心深处早已经将之鄙视万千遍了。可是,对于远在别处的强盗,则往往宽容许多,甚至觉得那是自己的偶像,自己如果也能过上那样的生活该有多好。

这就是许多人的矛盾心理了。正因为这种心理,我们会对身边的每一个坏人嗤之以鼻,却整天抱着黑社会类的电影和小说不放手,幻想着自己也能过上那种不被约束的生活。

这是一种病态的思维。我们看小说的时候,对宋江、李逵等梁山好汉很是崇拜,但如果身边的山头上有这样一群人,想想看,你的日子会好过吗?所以,在拜读这些人的故事的时候,如果能够从他们周围村庄的百姓的心理入手,体会他们的感觉,就不会出现对暴力的崇拜了。

然而,如今的社会中,这类思维还是没有被完全去除,我们依然对那种突然降临的不受完全约束的自由爱之入迷,甚至心生崇拜。也由此产生了更多的变态思维。

这其中,劫富济贫和盗亦有道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了。在这一点上,《水浒传》的风行和人们对《水浒传》的解读与认可,是最能体现我们的思维的。在对《水浒传》的解读中,梁山好汉们一直都是正义的形象,像杀嫂的武松,救人的鲁达,直率的李逵等,都是家喻户晓而且拥趸颇多的人物形象。人们常常会给他们冠以反抗和正义的标签。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水浒的故事,一百零八人中,似乎只有鲁达算是一个有原则、一直在做善事的,其他的人或多或少都跟所谓的行侠仗义有些不相符合,他们更像是在维护自己圈子的利益。就像武松之于张青、孙二娘,只因他们对自己好,便对其杀人作恶的行径视若无睹,哪里有正义在,分明就是一个有奶就是娘的形象。李逵就更是如此了,他的行为展示的就是一个嗜杀的恶魔,他的所谓道义,更是跟正义无关,其杀人更像是满足自己有些扭曲的心理和略显变态的性格。很多时候,李逵都是为了杀人而杀人的,他能够从杀人中找到快感,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人!

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他们曾经帮助过穷苦人,他们肯为兄弟们卖命,这两点就足够了,就可以让他们获得别人的称颂和认可。因此,我们或许可以下一个这样的判断。人们对李逵等杀人恶魔的喜爱和崇拜,其实只是为了寻找一个释放自己心中暴力倾向的渠道而已。

穷苦人没有富有人那般的财富,也没有他们那般的力量,但是却有着异常众多的数量。这数量正是穷人们的砝码,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穷人们就是用这人数上的数量,将富人钉在了耻辱柱上。他们战胜富人的手段不是自己努力超过富人,而是梦想着有一天富人倒霉,变成跟自己一样的穷人,甚至比自己都不如的更穷者。但他们不知道,这类的思维,导致的只能是大家的共同贫穷,这正是短视的表现。

今天的社会,少有活不下去的穷人,也有对贫富不均无比憎恶的人。这类人,常常也会用自己的数量来形成舆论,从而愤怒地对另一类群体进行批判。有这类愚昧者,自然就有利用他们的人。

网络上就有很多迎合民粹,制造虚假信息来为自己积攒人气的。

这些人经常会夸大事实,用底层百姓对高位、多财者的憎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012年的时候,西安曾发生一起惨烈的案件。一个叫作药家鑫的少年,撞到了人,结果怕对方讹诈自己,而将对方连扎八刀,致对方死亡。

受害者的辩护律师,又在人们的仇恨上加了一把火。

受害者的律师在刚开始宣传这个案件,想得到舆论关注的时候,扯了个谎,说药家鑫是富二代兼官二代。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那些整天将不良官员和富人认为是无耻的家伙,马上就用自己的口水将药家判了重刑。

案件审理自然是会有一个过程的,需要逐步地披露案情进展。而在这过程中,不断地有人根据现有消息臆测,在案情还没有明朗的时候,说药家势力大,已经摆平了官方云云,彻底将药家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这类人,就属于用数量和口水伤害人的了。最后查明药家并没有那般势力的时候,有些人还一副不相信的姿态,依然进行着对药家的伤害。

药家鑫是恶的,他的父母没有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精神世界,自然也有责任,但是,这责任却不应该用这种方式来负。而且这类伤害本身就是超出他们应该承担的惩罚的度之外的。

这就属于被人利用的典型了。由此可见,很多古时候的畸形心态,在今天依然有继承。

仔细观察下近来的热点事件,如果有人作恶,不需要其他,只要在宣传时候加上一点点改变,把那人打扮成一个富者的形象,那么必然就会引起强烈的关注。这就是人们痛恨财富的表现了。但其实,人们真正痛恨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那些拥有财富的人,人们恨他们也并不是他们就作了很多的恶,而是他们比自己强,生活得比自己好。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你比别人活得更好,拥有的资源更多,那么也是遭人恨的一个理由。因为你把别人比下去了,你的存在让别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失败。而由于面子等意识,他不会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为自己的无能,而是认为他的失败是因为你抢夺了本属于他的东西。而且,很多人走出失败的方式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而是希望现有的成功者倒霉,当大家都一样失败的时候,他们的失落情绪就没有了。这类阴暗心理,算是平均主义思维的一个黑暗变异。平均财富必将导致共同贫穷,只有无一物可分的时候,大家才是平均的、一样的。我们想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就是要懂得从自己的内心中去除这些恶的基因,只有那样,才能够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崇尚道德的人,暴力倾向反而更明显

有强烈暴力倾向的人是易怒的、好斗的。这易怒和好斗跟我们中国人的形象似乎并不沾边,在更多人的眼中,中国人的形象更多是温和、谦让的,因此,看起来给中国人强行加一个暴力倾向的标签似乎并不合适。

我们的性格是矛盾的,有时这种矛盾还表现得非常明显。我们崇尚礼仪道德,宣扬正直善良、与人为善,但同时,我们却又有着最为发达的厚黑学文化;我们一直强调男女大防,信奉伦理教条,但同时却又有着异常繁盛的情色文学。这些,都是矛盾的外在表现,而内心的暴力和外表的柔弱温和,跟这些也是同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