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7680500000079

第79章 拥有好习惯,才有好人缘(1)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只有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主动地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具备好人缘,才能得到帮助。因此,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让广泛的人脉来帮助你前进。

(第一节)彬彬有礼,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

礼仪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它在交际实践中形成,并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养成遵守“社交礼仪”的习惯,从而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温文尔雅,表现出你的教养与风度

朴实大方、温文尔雅的行为习惯,能正确地表达一个人的良好愿望。庸俗不雅的动作会使人生厌,甚至令他人避之犹恐不及,更别提有人愿意与你交往了。良好的教养与风度是一种品味,一种胸襟,一种气质,一种境界,有风度的人令人景慕,因而更容易赢得交往的先机与主动。

礼貌和教养是一种财富。在生活里,在人与人交往中,它们像阳光一样受人欢迎,并长久地带给人们生命的光明和欢乐。

无论是开会、赴约,还是做客,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他懂得,即使是无意识地迟到,对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如果万一由于某种原因开会迟到了,那么他就会尽可能悄悄地走进会场,力求不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影响别人。他会坐在紧靠门口的椅子上,而不是在屋里来回走动,到处去找座位。

有教养的人从不打断别人的讲话。他首先要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急躁和慌乱不仅不能加速解决事情的进程,反而会引起神经过敏和思维紊乱,以致延误问题的彻底解决。

有教养的人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看着对方的眼睛,而不是翻阅文件,来回挪动什么东西,或者摆弄铅笔、钢笔等,因为这些动作只会反映出不耐烦的情绪,使来访者发窘,以致打断人家的思路,其结果只会占去谈话双方更多的时间。

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发现:文明的人不高声讲话。高声讲话令人厌烦,会影响周围的人,甚至使人恼怒。

有教养的人从不生硬地、断断续续地回答别人的问题。明确简练和简单生硬毫无共同之处。

有教养的人尊重别人的观点,即使他不同意,也从不喊叫什么“瞎说”、“废话”、“胡说八道”,而是陈述、说明不同意的理由。

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有教养的人在与人交往时,从不强调自己的职位,从不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感。

有教养的人遵守诺言,即使遇到困难也从不食言。对他来说,自己说出来的话,就是应当遵守的法规。

有教养的人,在任何情况下,对妇女尤其是上了年纪的妇女,总要表示关心并给予照顾。

有教养的人,从不忘记向亲人、熟人、同事祝贺生日和节日。特别是由于某种原因而无须特别庆祝某一纪念日的时候,表示关怀尤为重要。

有教养的人善于分清主次,权衡利弊,不会因为一点小的冲击或难言的心事而和朋友断绝友好关系。

有教养的人,不会当众指责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从不表现出否定态度。

有教养的人,在别人痛苦或遇到不幸时绝不袖手旁观,而是尽自己力量和可能给予同情。如果是很亲近的人,他就要全力以赴作出需要的一切。如果是同事、熟人或邻居,他也要表示同情,打电话问候,或者抽时间前去看望。

有教养的人,在街上发现孩子们的越轨表现和淘气行为就会前去制止,并认为这样做是自己的责任。我们的时代越来越需要有教养的人,和谐社会的构建也需要有教养的人来作出贡献,有教养的人是彬彬有礼告别野蛮的人,是社会最需要的人。

要想在社会上受人尊重,就必须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因为教养会带给你人生的财富,生命的快乐,还有在人际交往中获得他人的欣赏与善待。

除了教养之外,你还必须要注意自己的社交风度。人的社交风度是各自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体现,它能反映出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操、性格气质、学识教养、处世态度以及交往诚意。

人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包括精神状态、待人态度、仪表礼节、行为态度和言辞谈吐等,制约着一个人在交往对象心目中形成的印象,也制约着对方以何种方式对一个人作出反应。因此,要得到良好的人际效果必须注重个人的风度美。

风度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饱满的精神状态

神采奕奕,精力充沛,显得自信和富有活力,就能激发对方的交往动机,活跃交往气氛;如若萎靡不振,无精打采,即使你有交往诚意,对方也会感到兴味索然。

2.诚恳的待人态度

不管对谁,都应平等相待,显得诚恳而坦率,切忌支吾其词,或言语与表情动作自相矛盾。端庄而不矜持冷漠,谦逊而不矫饰作伪,“上交不谄,下交不傲”。

3.受欢迎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与风度密切相关。如性格孤傲的人,风度就显得傲慢,孤芳自赏,咄咄逼人;性格软弱的人,风度就显得纤细、委婉、优柔寡断;性格强悍的人,风度就显得大略粗犷,叱咤风云;性格文静的人,风度就显得淡雅、恬适、文质彬彬;性格活泼的人,风度就显得洒脱、活络、挥洒自如;性格刻板的人,风度就显得呆滞、沉郁、缄默无言……那些故作姿态、用伪装的风度迷惑人的伪君子,当然不在此列。当然,人无完人,谁都有性格上的弱点、风度上的缺陷,如坚强者易流于固执,果断者易流于粗率,活泼者易流于轻佻,严肃者易流于呆板,温柔者易流于怯懦,威猛者易流于凶残,自信者易流于刚愎自用,谨慎者易流于优柔寡断……我们要使自己的风度得到别人的赞美,就要加强性格的修养,努力做到:大方而不轻佻,喜功而不炫耀,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粗俗,刚强而不执拗,谦虚而不虚伪,认真而不迂腐,活泼而不轻浮,直爽而不幼稚……

4.幽默文雅的风度也体现在谈吐上

豪放的人,语多激扬而不粗俗;潇洒的人,言谈风雅而不随便;谦逊的人,含蓄蕴藉而不猥琐;博学的人,旁征博引而不芜杂;宽厚的人,语多奖腋;刻薄的人,词多贬抑;脚踏实地的人,声调沉稳;只图虚名的人,喜好浮词;好嫉妒的人,语言带刺……美的风度,在语言上体现着: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味。语言是风度的窗户,出口不逊、满口粗话,就不是风度美。

5.洒脱的仪表礼节

一个人风仪秀整,俊逸潇洒,就能产生使人乐于亲近的魅力。这种魅力不只取决于长相和衣着,更在于人的气质和仪态,这是人的内在品格的自然流露。得体的礼仪能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别人敬重你,和别人合得来。

6.适当的表情动作

人的神态和表情,是沟通人的思想感情的非言语交往工具,是社交风度的具体表现方式。以体势表情而言,略为倾向于对方,表示热情和兴趣;微微欠身,显得谦恭有礼;身体后仰,显得坦然随便,但有时会显得过于轻慢;侧转身子,表示嫌恶和蔑视;背朝人家,则意味着不屑理睬了。在面部表情上,自然的微笑,是一种轻松友好的表示;而若肌肉绷紧,脸似冰霜,或是出于过分的拘谨,或是含有敌意,则旁人就不敢接近了。在声调表情上,语气应柔和自然,诚恳友善,切忌阴阳怪气,冷嘲热讽。

庄重有礼,重视生活中的拜访礼仪

拜访是人际交往之必需,但拜访的效果如何,是否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懂得拜访中的礼仪。从一个人的拜访礼仪里,能看出一个人的修养,如果你能在拜访别人时,给人留下美好印象,那么对方也一定愿意在其他方面与你保持来往。

徐国俊带着孩子去老同学家串门,他和这位老同学已经有三四年没见了,老同学听说他要来也非常高兴,让妻子把家里打扫整齐,又准备了一桌好酒好菜,恭候徐国俊光临。本来两人约好是十点半见的,结果徐国俊十一点还没到,老同学担心徐国俊,打电话过去一问才知道,徐国俊睡过头了,领着孩子刚出门不久。这一耽搁徐国俊直到十二点才进门,本来徐国俊迟到已经让同学的妻子不高兴了,再看到徐国俊进门后的表现,她的脸色就更难看了:徐国俊进门后,没等主人说话,就把自己和孩子的大衣、帽子随手往沙发上一扔,接着又将烟灰弹到了光洁的地板上;孩子在客厅里乱蹦乱叫,徐国俊竟然一句斥责的话都没有。不仅如此,徐国俊还自作主张地跑到卧室转了一圈,这让女主人又气又急又不好发作,于是她只好赶快招待徐国俊吃饭,希望徐国俊吃完饭赶快走人。谁知徐国俊上了酒桌就不肯下来,菜热了一遍又一遍,酒喝了一瓶又一瓶,直到晚上七点多钟,孩子哭着要回家了,徐国俊才肯打道回府。送走徐国俊后,女主人生气地告诉丈夫,以后少和这种人来往!徐国俊的老同学也只好叹着气点点头。徐国俊的拜访很失礼,没有人会欢迎这样的客人的。

拜访他人是我们日常交往中经常要做的事,古人说“出门如见大宾”,就是说拜访他人时要庄重有礼,不失身份。一个登门做客不懂礼仪的人别人一定不会喜欢他。在拜访之前,我们先要做好准备工作,主要是拜访时间的选择、拜访前预约以及其他一些拜访准备工作如拜访目的等。

1.选择合适的拜访时间

正式的拜访,时间最好能事先征得拜访对象的意见后再确定。因为他可能是领导,工作特别繁忙;也可能是社会知名人士,有着众多的社会活动等。非正式的拜访,时间最好能选择在节假日的下午或平时的晚饭以后,尽量避免在对方吃饭的时间前往,避免午休时间、临下班的时间前往。因此,平时的拜访时间选择在晚上七点半以后较为合适,但也不能太晚,以免影响对方的休息,引起对方的反感与不满。

2.拜访之前先约好时间

拜访他人,应该先约好时间,以免扰乱被访者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既可避免成为不速之客,也可防止找不到人。如果事先已约好,就应遵守时间,准时到达。如确有意外情况发生而不能赴约或需要改期或改时间,要事先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失约或迟到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3.拜访之前要安排周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无事不登三宝殿”,一般来说,拜访都有一定的目的。如需要商量什么事情,拟请对方帮什么忙等,怎样交谈更为妥当,事先都要认真地设想和安排一下,尤其是拜访身份高者或年长者更要注意谈话的方式。如果有必要,也可将你登门拜访的目的委婉地告诉被访者,使得对方有一定的准备。如看望老人、病人或走亲访友、拜见上司需要哪些礼品,也要事先准备妥当。

4.要把握拜访的礼节

拜访者的态度、谈吐和行为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拜访目的的实现,因此可以说,文明礼貌的语言和优雅得体的举止是对拜访者永恒的要求。具体说,拜访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更多的注意。

(1)进门之前要敲门或按门铃

到拜访对象的家或办公室,进门前都要敲门或按门铃,等到有人应声允许进入或出来迎接时方可进去,不可擅自闯入;即使门原来就敞开着,也要以其他方式告知主人有客来访。否则,会被视为缺少教养。

(2)随身物品不要乱放

有时拜访者需要带一些物品或礼品,或随身带有外衣和雨具等,这些都应该搁放到主人指定的地方。如无指定的地方,可在征求主人的意见后,按主人的意见放置,不可乱扔、乱放。礼品一般应该放置在较为隐蔽处。

(3)待人接物要有礼貌

对主人房里所有的人,无论熟悉与否,都应一一打招呼。如拜访对象是位年长或身份高者,应待主人坐下或招呼坐下以后方可坐下;对主人委派的人送上的茶水,应从座位上欠身、双手接过,并表示感谢;主人端上果食,应等到其他客人或年长者动手之后,再取之;吸烟者,应尽量克制,必须抽时,应先征得主人的同意。进门后,应按主人的指引进入某一个房间,而不应该径直走进主人的卧室;如果主人家里铺有地毯等地面装饰物,则应征求主人意见,是否换鞋后再进入。

(4)谈话要随机应变

交谈者除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外,还要注意倾听对方谈话的内容,观察对方情绪与环境的变化,并注意对应。如对方谈兴正浓,交谈时间可适当长些,反之可短些;如对方发表自己的观点,应适当插话或附和;如自己谈得太多,应注意留给对方插话或发表意见与建议的时间和机会。专程到住宅拜访,与顺访、闲聊不同,一般有较强的目的性。如果请主人帮忙,应开门见山,把事情讲清楚,不要含混不清,令主人无从做起。如果主人帮忙有困难,就不能强人所难,硬逼着他人去办。

(5)辞行时间把握好

在与主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主人心不在焉,或时有长吁短叹,说明他心情烦躁,或有急事想办又不好意思下逐客令。这时,来访者应适时、礼貌地提出告辞。如果主人处另有新的朋友来访,一定是有事而来,这时,即使主人谈兴正浓,也应在同新来者简单地打过招呼之后,尽快地告辞,以免妨碍他人。

(6)告辞时要彬彬有礼

不管拜访的结果如何,都应该十分注意告辞的方式。告辞之前要稳,不要显得急不可待。告辞应由客人提出,态度要坚决,行动要果断,不要嘴上说“该走了”,却迟迟不动身。辞行时,应向主人及其家属和在场的客人一一握手或点头致意。此外,如果拜访某位朋友且未见到,可向其家里人、邻居或办公室的其他人将自己的姓名、地址、电话留下,以免主人回来后因不知来访者是谁而造成不安的心理。同时还要牢牢记住自己作为客人的身份,千万不要做喧宾夺主的事。

穿戴得体,注意交往中的服饰礼仪

服饰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要视觉对象之一。其中也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性和不同社会的民俗风情。因此,要实现成功的交往必须注意穿戴礼节。因为人的第一印象是从你的衣着服饰开始的。

服装、服饰对个人形象的影响很大,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讲究和礼仪,服装的种类、样式、花色千差万别,因场合不同、季节变化、个人爱好而在穿着上有所差异。如果能够通晓其中的要求,就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既时尚,又显风度且受欢迎的人。通常情况下,社交场合的服装大致分便服与礼服。从原则上讲,正式的、庄重的、严肃的场合多着深色礼服,一般场合则可着便服。具体来说,关于服装的穿戴礼节主要有以下几种:

1.西方服饰

各国人士日常穿着的服装,如各式外衣、衬衣、港衫和各式西装等均为便服。参加各种隆重的典礼仪式则应穿礼服或深色西服。西方传统的礼服有以下几种:

晨礼服:上装为灰、黑色,下装为深灰色底、黑条子裤,系灰领带,穿黑皮鞋,戴黑礼帽等,这种礼服在白天参加典礼,星期日教堂礼拜以及参加婚礼等场合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