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7680500000076

第76章 拥有好习惯,才有好事业(13)

尊重别人能换来别人的尊重,互相尊重能互相受益。尊重使我们在生活中了解到别人的感受,为别人着想,用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更好地感受体味人际关系的奥妙。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你尊重人家,人家尊重你。不尊重别人就会深深地刺伤别人的自尊心,并且让别人勃然翻脸,这样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有些人自尊心很强,但不尊重他人,这种人终究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谦让而豁达的人总能赢得更多的朋友;相反,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中使自己走向孤立无援的境地。

尊重他人,并不是失去自我。尊重他人是在平等和张扬个性的基础上,对他人人格尊严的尊重。要使自己学会尊重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要学会平等待人、诚实守信、善于助人、宽容大度,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要用友善的眼光注视别人,对每一个人投以微笑,用友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报你。

要尊重别人的人格,切忌说有伤他人人格的话。说话要注意言辞口气,轻蔑粗鲁的语言使人感到受侮辱,骄横高傲的语言使人与你疏远,愤怒粗暴的语言有可能将事情导向不良后果。一个尊重别人的人不会用暴力、辱骂、仇恨去对待别人。

不要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不断向别人述说自己的生活琐事,夸耀自己的经历,或只知道谈论个人的兴趣,从不理会别人的感受和反应,这实际上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要尊重别人的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标准,尊重别人的标准,这是一个基本的处世态度,并且是大众普遍认可的,是行之有效的。

要能客观地发掘别人的优点,真诚地尊重与欣赏别人。一个懂得用欣赏人、尊重人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会过得很愉快,同时别人也会同样地欣赏和尊重他。一个提倡欣赏和尊重人的企业将会是一个关系融洽的大家庭,企业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欣赏和尊重别人,每一位成员也受到别人的欣赏和尊重,每一位成员都会心情舒畅,于是这个企业的凝聚力会提高,员工的个人职场价值也会相应提高。

一个人如果连尊重他人都做不到的话,无论他有多么强的工作能力,也会在生活与工作的道路上也会处处碰壁,不可能有比较大的作为。因为任何人都不愿意与不会尊重别人的人一起合作。

“聪明”是人们渴求的评价,然而,在职场中,有些人却为了获得“聪明”,去自作聪明,结果反被聪明所误。他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总喜欢对别人说“不”。从表面上看,自作聪明的人在智商上可能比别人有一定优势,但他们的危机也是非常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会让他们失去对现实的客观评价和准确认识,面临失败的危险。给他们的忠告就是:请尊重每一个人!

一位到以色列观光的美国聪明大师,想测试一下以色列人到底有多聪明,于是他选了三个孩子来做这个试验:一个10岁的女孩,一个7岁的男孩和一个大约5岁的女孩。

这位大师拿出一只玻璃瓶子,瓶肚很大,瓶口很小。三只刚能通过瓶口的小球正躺在瓶底,各系着一根丝绳,攥在这个聪明大师的手里。他宣布游戏规则:“这三个小球分别代表你们三个人。这个瓶子代表一口干井。你们正在井里玩。突然,干井冒出水来,水涨得很快,你们必须赶快逃命。记住,我数七下,也就是只有七秒钟,如果你们谁还没有逃出来,谁就会被淹死在井里了。”

他把三根丝绳递给了三个以色列孩子,然后做出一个表示开始的手势。只见那大约5岁的女孩很快从瓶里拉出了自己的球,接下来是那个7岁的男孩,他先是看了一眼比自己大的女孩,接着迅速地将自己的球拉出瓶口;最后是那个10岁的女孩,从容又轻捷。全部时间不到五秒。

美国聪明大师惊呆了,本来一场惊心动魄的游戏,竟这么平淡而乏味地结束了。

他先问那个小男孩为什么不先逃命?小男孩手指着那个最小的女孩说:“她最小,我应当让她呀!”他又问那个10岁的女孩,女孩说:“三个人里我最大,我是姐姐,应该最后离开。”学者又问:“那你就不怕自己被淹死?”女孩答道:“淹死我,也不能淹死弟弟妹妹。”

美国聪明大师感动的眼里涌了泪水。他说在许多国家试过这种游戏,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孩子能够这样顺利完成它,他们争先恐后,互不相让……

什么才是聪明?聪明就是谦让,没有认为自己比别人多长一颗脑袋。

许多人想靠聪明来显示一下自己的优势,其实,这是最拙劣的想法。谦虚一点,听听别人的意见,肯定会让对方感到满意,这样,你才有机会影响对方。在指出别人错误前最好先审视一下自己。

有一个人一直怀疑他的太太有听力问题,决定好好考验一下她的听觉。

有一天下班后,他轻手轻脚地走到太太背后7公尺的地方:

“太太,你听到我的声音了吗?”

他太太没有反应,他又走到五公尺的地方。

“太太,你听到我的声音了吗?”

她依然没有回答,他只好走到离开她三公尺的地方。

“你听到我的声音了吗?”

“听见了。”他太太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回答你了!”

其实,很多时候耳背的是自己,我们却不自知。当我们自以为聪明时,也正是愚昧的开始。

下面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

有一个地区的居民,因为水质不佳的关系,脖子长得很粗。

一个外地人路过此地,当地的居民就讥笑他说:“你的脖子长得好奇怪,怎么又干又细呢。”

外地人说:“是你们的脖子有病,为什么不去看医生反而讥笑我呢?”

居民们说:“我们这里的人全是这样,不需要去看医生,可能你才需要看医生呢。”

其实,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真正聪明的人不仅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也知道别人的优缺点。所以,在职场中他懂得谦虚,也知道尊重他人。他们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谦虚好学;尊重每个人的优点,容忍他人的缺点,从而协调好了人际关系,发挥团队的最大潜能,创造团队最大的业绩。这样的人,才能在职场中获得成功。

(第五节)矫正恶习,必须克服的职场坏习惯

在工作中,你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养成阻碍你发展的工作坏习惯,并时时审视自己,如果出现了某些恶习的苗头,就应该立即将它克服掉。

培养耐心,克服见异思迁的工作习惯

如果你习惯于频繁跳槽。总将精力分散在下一个“更好”的工作上,那你就会永远两手空空。所以,千万要改正这种不良习惯。选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后,就要凭着不断的积累与开拓,你一定能登上事业的顶峰。

招聘会上,一名男子在应聘某知名企业时,表现得十分自信。他拥有硕士学位,高级职称,2年工作经验。人事经理对这样的高级人才非常感兴趣,他温和地询问应聘者都做过什么工作。该男子志得意满地开始了他的一连串介绍:1994年,我在广州××公司担任经理助理,1995年1月,我在上海××集团担任业务经理;1995年11月,我在北京××厂担任……随着他的介绍,人事经理的眉头越皱越紧。该男子毫无察觉,又总结性地说道:“我先后在13家单位担任过不同的职务,所以对于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我都是比较熟悉的,而且——”“先生,”人事经理打断了他的话,“虽然你的工作经验丰富,但先后跳槽13家公司,这太让人吃惊了。我们需要的是对公司具有相当忠诚度的员工,恐怕您不太适合在我们公司工作。而且说句实在话,您这样频繁跳槽,让我对您的能力也不得不表示怀疑。”

这位先生虽然拥有很不错的条件,但却因为频繁跳槽的习惯而遭到了拒绝。随便跳槽确实不是什么好习惯,从企业方面讲,会对你产生严重的信任危机;更糟糕的是,这种习惯会使你无法专注于自己的选择:到头来一事无成。

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需要有坚定不移的耐力,因为专业知识、业务技能都需要时间来慢慢积累。而一个频繁跳槽的人,就如同蜻蜓点水一样,永远只能停留在工作的表面上,何谈成就人生的机会?

邵刚从地质大学毕业后分到一家甲级设计院,单位的技术力量雄厚,效益也不错。他在这里干了7年,顺利评上了工程师,还参加并主持了许多工程项目,成为本单位小有名气的年轻专家,而且当时单位里各专业的技术负责人都是些50多岁的人。只要邵刚再耐心等两年,评个副总还是没问题的。但是年轻气盛的他看不惯这种论资排辈的制度,心想“树挪死,人挪活”,不顾单位领导的再三挽留,辞去了工作,去了一家外企当企划。邵刚特别喜欢白领的工作氛围,加上部门主管喜欢他的写作风格,很快他就进入了工作角色。主管还不时地鼓励他,只要邵刚继续这样干下去,提职加薪会很快的,最多5年的光景他就会成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而两年后,就在邵刚要提职时,主管神不知鬼不觉地跳槽了。而新来的主管比邵刚还要年轻,并且不欣赏他写的材料,经常要邵刚改好几遍他才满意。邵刚觉得主管为人苛刻,干下去没意思,于是他再次走人。

邵刚这次到了一家合资企业从事广告策划,刚开始这家企业效益不错,但不久就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业务量直线下降。邵刚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没有立即抽身而去,而是坚定地与公司同舟共济,共渡难关,3年后他被提升为部门经理,可公司一直没有走出困境,不久就倒闭了,提职成了泡影是小事,真要命的是邵刚还得另找生路。

后来,邵刚又跳了几家单位做业务,业务本来就难做,再加上不少公司本来就是短期行为,邵刚始终没有找到可以立足之地,一直苦苦挣扎着。有一天,邵刚顺路来到了第一个工作单位,那里变化很大,老一代早已全都退休了,各级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大都是和他同年毕业的人,他们一般的也是院属二级单位的副总,最不济的那一个也是主任工程师。而邵刚却到了36岁还无处生根:想到这里,他的眼泪夺眶而出……

邵刚就像一个没有耐心的挖井人,选定一个地方,挖了几下,发现没有井水流出就立刻转向它处重新开始,在新的地方挖几下也没有水,于是他又换了个地方重新开始,就这样一连换了好几个地方,最终他也没挖出一口能出水的井。生活中,像邵刚这样的人还有不少,他们没有个人发展的长远规划,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一辈子为跳槽而跳槽,在职场上奔波劳碌,到头来一无所获。

事实上,任何一个公司的内涵和企业文化不是一个人在三五个月就能学得到的,无论是搞专业还是学管理,只有去掉浮躁,踏实进取,潜心修炼,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让自己获得更快的进步,并且让自己在学习和进步中得到更多的快乐与收获,用努力工作,杰出的业务成绩赢得同事的尊重和老板的赏识,取得应有的报酬,从而成就自己的人生。

踏实工作,克服投机取巧的工作习惯

在工作中,如果你不幸养成了投机取巧的习惯,那么即使你学识再高、本领再大,也绝不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但如果你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工作,用心地做好每一件事。那么你就可以把自己带到明天的最佳位置。

张阳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职员,平时工作积极主动,表现很好,待人也热情大方。但有一天,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那一次是在会议室里,当时好多人都等着开会,其中一位同事发现地板有些脏,便主动拖起地来。而张阳身体似乎有些不舒服,一直站在窗台边往楼下看。突然,他走过来,一定要拿过那位同事手中的拖把。本来差不多快拖完了,不再需要他的帮忙。可张阳却执意要求,那位同事只好把拖把给了他。刚过半分钟,总经理推门而入。张阳正拿着拖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拖着地。这一切似乎不言而喻了。从此,大家再看张阳时,顿觉他很虚伪,以前的良好形象被这一个小动作一扫而光。说来也巧,在参加会议的众多职员中,有一个刚好是总经理的小舅子。结果不用说了,张阳以后再也没被重用过。

张阳因为耍“小聪明”而被老板“冷冻”了起来,他为他的“聪明”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张阳式的人,他们养成了在工作中投机取巧的习惯,认为只要老板在身边的时候表现出色就可以了,老板不在,又何必拼命呢?像这种“聪明人”只能一时得利,他们的“聪明”迟早会害了他们自己。

马昆在学校里是一个很活跃的人,一直被朋友们十分看好。可是让朋友们吃惊的是,都毕业几年了,马昆还是经常跑人才市场。而让朋友们大跌眼镜的是上学时默默无闻的孙亮,此时已经成为一家日化用品公司在华北地区的市场总监。

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先看看他们这几年的工作经历。

离开学校后,马昆应聘做了一家宾馆的大堂经理。由于爱耍些“小聪明”,所以刚开始挺受重用。可过不多久,他的那些“小把戏”就被一一拆穿,老板马上就将他“冷冻”起来。无奈之下,马昆只好卷铺盖走人。

之后,马昆又进了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德国人严谨实干的作风当然又是马昆不能“忍受”的。

马昆后来又在新加坡人、日本人、美国人……的公司工作过。这几年,马昆的老板都可以组成一个“地球村”了,可马昆却还是在职场游荡。

孙亮则不同。大学毕业后他就进了这家日化公司的销售部。之后,他勤奋工作,默默地积累工作经验。他对行业渠道的熟悉程度使上司很是赏识,对公司产品更是了然于胸。他的才干很快得到上司的肯定。当该公司华北地区市场总监的位子空缺后,公司总部就让他顶了上去。

他们的经历真像某位大学生所说的:“毕业以后,我们发现了彼此的不同,水底的鱼浮到了水面,水面的鱼沉到了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