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7680500000071

第71章 拥有好习惯,才有好事业(8)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需要努力,更需要正确的方向。如果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如果方向是正确的,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目标早晚有一天能实现。就像海上航行的船只一样,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否则可能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所以说,方向是否正确,往往是决定行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像皮可林一样。

理查·皮可林是人寿保险的法律顾问,事业极为成功,因为他所提出来的建议都是依据自拟的问题的答案提出的。他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建议对我的顾客最有利?”经过几年之后,由于他还保留在他公司里面的续约佣金,他赚了不少钱。

在皮可林先生60多岁时,他决定从芝加哥搬到佛罗里达州。那时候饭店生意很好,虽然他不知道怎样经营饭店,但他决定经营饭店。在此以前,他根本不了解这个行业,也没有一点经验。但皮可林先生的兴趣很高,开一家不满意,居然同时开了5家。他卖掉了他的续约佣金权,把一切都投资在饭店上。然而不出5个月,他的饭店全部关门大吉,他不得不宣布破产。

皮可林先生如果从一开始不是以餐饮业作为自己发展的目标,而是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作为发展方向,也许就不会失败了。显然,他的方向没有选择正确。

皮可林先生是一位有智慧的人,他是人寿保险行业的佼佼者,但这并不代表他同样可以是酒店行业的佼佼者。如果皮可林先生能够在进军酒店行业之前,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去努力经营,他或许会取得很大的成功。

其实,成功除了努力和坚持不懈以外,更需要正确的目标。如果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翻越高墙的话,那么“方向”就是寻找一条可以绕墙而过的路。

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才能确保行动的有效。每一次行动都是向着成功,都会离成功更进一步。

在我们的一生中有些东西是无法选择的,比如出身、血型、DNA等先天性特征;有些东西却是完全可以靠自己把握的,比如性格、婚姻、职业等后天的选择。“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关键是要找对方向。要想在职场取得成功,需要自身的许多努力,正确的方向、勤奋的习惯、合适的方法等都是不可缺少,最重要的还是方向。

电子专业毕业的卢先生,毕业仅三年已经经历过技术支持、销售、仓管三类6份工作,最长在职期13个月,最短只待了2个月。频繁地换工作使他制作简历时很多工作经历都不敢写出来,怕企业看见了怀疑其忠诚度和工作能力。对此他很无奈,总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像卢先生这种职业经历比较多见,他们在求职时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与长远的规划,在职业选择的紧要关口更是无所适从不辨东西,以至于多年下来弯路走了不少成绩却没看到,长吁短叹之余,却并没有发现问题的根源。

刚入职场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他们不知道是应该自己创业还是去公司打工,是去应聘与所学专业关联的工作还是去试试自己有特长的职位;是应该到大公司去拿低薪水还是去小公司拿高工资,是应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还是去做容易找的工作等等。

如何正确的选择职业方向呢?

取出一张纸,在上面画三个圈。第一个圈是你喜欢做的事情,第二个圈是你能够做的事情,第三个圈是能给你带来报酬的事情。

有了这三个圈,职场方向的疑惑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是创业还是就业?刚毕业的大学生受家庭条件的限制,不一定具备创业的基础;受经验与人脉的限制,创业未必能赚到钱,此时应该选择就业。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个别的创业项目与三个圈都比较吻合,比如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或服务行业,对起步资金与人际关系要求较少,未必不可以一试。

是到大公司去拿低薪水还是到小公司去拿高工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适宜到大公司去就职,因为大公司工作稳定,工作强度不大,虽然钱少一点,但也不会低到哪里去,三个圈有相当的重叠,是入职的较理想场所。小公司工资高,符合第三个圈,却不稳定,需要付出加倍的工作时间和更多的辛勤努力,很难符合第一个圈和第二个圈。但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冒险且能够吃苦并有自信的人,去小公司也未尝不可。

现实中的求职很难每次都有三圈重叠部分,大部分时候可能只满足一个圈或两个圈。只满足一个圈的事情最好不要去做,不要因为求职难或者因为工资高就简单地找一个职业,而应该不断地搜寻与等待,不计眼前短期利益,坚持找到一个自己喜欢并能出成绩的工作才是负责任的做法。没有满足三个圈的事情也不要傻等,能满足两个圈时便可以一试。如果你能够找到这三圈重叠的职业,那就要恭喜你了,请你务必珍惜并加倍努力,以便早出成绩。

同时,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职业。了解你所属的类型,有助于职业方向的选择。心理学家认为,人主要分为六种类型:

(1)现实人

这类人习惯于寻求目标和创设目标。他们喜欢操纵工具、机器,与人和动物打交道,能适应客观自然和具有具体任务的环境。建议从事技能性的或者非技能性的劳动以及农业、工业和室外交谈等职业。

(2)社会人

这类人习惯于选择那些要求利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技能和对人感兴趣的工作。他们适合要求理解他人行为、缓和他人行为的环境。建议从事社会工作、咨询、调解、教育和一些要求组织他人的职业。

(3)智慧人

这类人习惯于选择那些利用智慧来运用字、词、符号和观念进行工作的生活环境。他们适合于要求具有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工作任务。建议从事科学研究、教书或者写作的职业。

(4)常规人

这类人习惯于选择那些传统和社会承认的目标任务。他们适合于要求对许多信息进行系统和日常处理的环境。建议从事会计、各种机关工作和行政工作。

(5)事业人

这类人习惯于选择那些有高度能量、高度热情和冒险性的工作,以及具有关键作用和推动作用的目标或任务。他们适合于要求口头奖励、命令和说服他人的环境。建议从事销售、管理等职业。

(6)艺术人

这类人习惯于利用感情、直觉和想象来创造艺术形式和艺术产品。他们适合于要求运用感情、想象来欣赏、理解或创造艺术形式的环境。建议从事写作、美术和表演艺术。

正确认识自己,清楚你的职业方向,眼前的职业可以不理想,只要不迷失方向,哪怕步子慢一点,总是离目标越来越近的!

2.量力而行,不做自己做不了的事

任何人都不可能穷尽所有的知识,即使他的知识再渊博,涉猎再广,可面对浩瀚的宇宙,神秘的大自然,他也有茫然无知的时候。面对这些陌生的领域,他无疑只是一名初学者,而成功更是一个未知数。强迫自己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无论你行动再积极,目标再明确,得到的也只能是失败。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是一位世界知名的政治家和演说家,他在政治领域的成就和智慧至今为世人称道,但早年他曾在华尔街股市遭到惨败,丝毫没有了首相的智慧和风度。在股市中,他的本事还不如一名普通的股民。

当年,丘吉尔的老朋友、美国证券巨头伯纳德·巴鲁克陪他参观华尔街股票交易所。那里紧张热烈的气氛深深地感染了丘吉尔。当时他已五十多岁,但仍然很好胜。在他看来,炒股赚钱实在是件很容易的事。他让巴鲁克给他开了一个户头——“老狐狸”丘吉尔要玩股票了。

丘吉尔的头一笔交易很快就被套住了,这让他很生气。他又看准了另一只很有希望的英国股票,心想这家伙的老底我都清楚,准能大胜。但股价偏偏不听他的指挥,一路下跌。他又被套住了。

一天下来,丘吉尔做了一笔又一笔交易,陷入了一个又一个泥潭。下午收市钟响,丘吉尔惊呆了,他已经资不抵债要破产了。正在他绝望之时,巴鲁克递给他一本账簿,上面记录着另一个温斯顿·丘吉尔的“辉煌战绩”。

原来,巴鲁克早就料到像丘吉尔这样的大人物,他的智慧在股市之中未必有用武之地,而且是头一次炒股,很可能会损失惨重。因此,他提前为丘吉尔作了准备。他吩咐手下人用丘吉尔的名字开了另一个账户,丘吉尔买什么,别一个“丘吉尔”就卖什么;丘吉尔卖什么,另一个“丘吉尔”就买什么。

丘吉尔一直没有把这段耻辱的经历告诉身边的任何人,而巴鲁克则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详细地记述了这件趣事。

一个领域中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另一个领域也能取得同样的成功。不要以为自己是“超人”,否则只会让你损失惨重,输得一败涂地。

遇到自己不熟悉的事,或者是进入一些自己没有任何优势的领域,你就应该问问自己“我不懂,怎么做呢?”“我能做好吗?”如果仔细权衡后,你的回答是,“不,我干不了。即使花再多的精力也注定会一事无成”。那就大胆地放弃,去做那些自己有能力、有信心能做好的工作。

不要强迫自己去做自己做不了的工作,因为从一开始就注定你不会成功,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得不到丝毫的回报,更不会有成功的快乐。

星期六上午,一个小男孩在他的沙坑里玩耍。沙坑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崭新的塑料铲子。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隧道时,他在沙坑的中部发现了一块很大的岩石。

他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想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他手脚并用,使出全身的力气,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冲击,可是,每当他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脱了,重新掉进沙坑。

小男孩非常生气,更加使劲地去搬动岩石。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报是岩石再次滚落回来,砸伤了他的手指。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时走过来一个老人说:“孩子,做事前想想自己的力量,不要强迫自己去做自己办不到的事。”

一个人初入职场,难免会去羡慕,甚至嫉妒那些拿着高薪水的人。把这些人当做榜样,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去取得成功。如果强迫自己走别人的路,不仅浪费了精力和时间,还会使自己的事业目标受到挫折。

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拥有什么样的技能和知识,你都应该将自己定位于拥有优势的领域,并力争使自己处于更优势的位置,然后按照既定的目标出发。而不应该强迫自己去做一些自己并不擅长,可能根本就做不好的事情上去。

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每个人的性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特长也大相径庭。如果让一个优秀的公关坐在科研所里做研究,未免不太合适;而让一个不善言辞的技术人员去搞销售,恐怕就更不合适了吧!其实,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职员也一样,最好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以自己的优势去应对不断变幻的竞争。

如果今天你的上司交付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给你,而你竟不懂好好运用自己的优点和自己所掌握的资源,甚或不懂自己缺点在哪里,又自曝其短地将自己的劣势搬上台面,岂不是愈弄愈糟,吃力反而不讨好?

如果你自己有一个梦想要实现,但是你却没有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反而不知分寸地硬干,甚至尽做些自己不擅长的事,你如何能够成功?

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是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很多时候,坚持是好的,但是如果坚持是完全出于自我的考虑,而不考虑别人的需求,你就可能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你一个人的坚持破坏了整个的计划。该出手时要出手,该放手时也要放手,不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事,那样会让自己痛苦,也让别人痛苦。

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缺点,然后做有效地掌握。在实际的过程中,优点可不一定是优点,缺点也不一定就是缺点。

每日作基本的自我反省,在待人处事、事业发展、自我成长、家庭情感、成就贡献等各方面,都花些时间来沉淀一下心灵。相信自己,认识自己,充分地了解自己,如此对于自我运用与目标实现上,必能更贴切得宜。让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得到最有效的发挥,避免自我资源的浪费!

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我们才能胜任工作。今天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节奏明快。对于我们不擅长的事情,最好避免;选择适合自己的事情,才能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我们才能专注地工作。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特别是在遇到诱惑、遭受挫折的时候,他们能够不为所动、勇往直前,直到最后成功。

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我们才能维持长久的积极心态,有一个看得见的彼岸。随着你实现这些目标,获得不可想象的成就感,无形地转变成更积极主动的心态。

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可以使我们把关注的重点从过程转到结果。

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可以使我们产生自信心、勇气和胆量。信心、勇气和胆量来自于“知彼知己”。对目标及实现过程的清晰透彻的认识,必然使你从容不迫,处变不惊。

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听起来简单,说起来简单,却并不容易实现。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抵制诱惑,认识自己。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切实地去做,好高骛远的想法必须排除。如果仅仅为了面子,不顾自己的特点,不自量力地挤进某个热门行业,有什么必要呢?

(1)注意观察

同样的事情,看看别人都是怎么做的,从中得到启发。

(2)调整心态

不能听不得批评,做错了别人指出了是好事,要从中吸取教训,确保不犯重复性错误。

(3)少说多做

力求做到真诚、勤快、少说多做,尊敬师长,团结同事!

(4)沟通反馈

做事要注意反馈、汇报与沟通。向上司汇报,与同事沟通。

(5)善于总结

每天给自己留出10分钟的思考时间,总结反省一下,绩效会有新的提高,工作起来也有条不紊了。

做事的方法有正确的、错误的和自己的。参考正确的方法,避免错误的方法,经常进行总结和反思,形成自己的做事方法。

3.吸取教训,不要犯相同的错误

每个人都会犯错,而且肯定不止一次犯错。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总是重复犯同一个错误。聪明的人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为防止下一次受挫提前做好准备;愚笨的人并不能这样做,或者说并不能总这样做,往往是重复地犯同样的错误。

聪明和愚笨只是相对而言,有的人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和提高,至少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而且他会自己去寻找导致错误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而有的人则越摔疼痛感也会越来越轻,甚至成为一种习惯,但他却从不会去想以后怎么才能不摔倒,不犯错误。

一次,一个猎人捕获了一只能说70种语言的鸟。

“放了我,”这只鸟说,“我将告诉你三条忠告。”

“先告诉我,”猎人回答说,“我起誓我会放了你。”

“第一条忠告是,”鸟说道,“做事后不要懊悔。”

“第二条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事,你自己认为是不可能的就别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