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7680500000041

第41章 修炼轻松的心态,别让自己太压抑(8)

在公共场所,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也用不着去动肝火,其实也不值得去生气。素不相识的人不小心冒犯了你可能是有原因的,也许是各种各样的烦心事搅在一起了,致使他心情糟糕,甚至行为失控,偏巧又叫你给撞上了……其实,只要对方不是做出有辱人格或违法的事情,你就大可不必去跟他计较,而应该宽大为怀。假如跟别人较起真来,“刀对刀,枪对枪”地干起来,再弄出什么严重的事儿来,可真是太不值了。跟萍水相逢的人较真,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跟见识浅薄的人较真,无疑是降低自己做人的档次。

凡事不必太较真,夫妻生活中也是一样。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夫妻,食的是人间烟火,谁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所以双方都应当学会宽容对方的缺点,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就不要求全责备,该装糊涂就装糊涂,该和稀泥就和稀泥。对方无意间带给你的小小伤害或不悦,不要放在心上或挂在嘴边,过去了的事就让它过去。适时的宽容对方,可以消除婚姻的阴影。

婚姻的密码在于“求大同,存小异”。有人比喻夫妻就像两块拼在一起的木板,双方的结合并非天衣无缝,质地和纹路也不尽相同。夫妻不会像两滴水一样,他们在性格、爱好、生活方式上都存在着差异,任何一方都不能用自己的特点去消灭对方的特点,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塑造对方。夫妻双方应允许各自保留一块独具特色的“自留地”。

凡事不必太认真,如果太较真,由于人是相互作用的,你表现出一分敌意,他有可能还以二分,然后你则递增为三分,他又会还回来六分……把敌意换成善意,你会有多么大的收获。当“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双负,能成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双赢时,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吗?

面对琐事,学会不在意

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许多小事情看得过于重要。一个个优秀学子会为自己一次偶然的考试失利而失声痛哭;大人会因为孩子不经意间冒出一句从外面学来的脏话而声色俱厉;一个羞怯的女孩也许会因为自己穿了一件不合时宜的裙子而忐忑不安;家庭主妇会因为提前售出股票少赚几百几千块钱而叹息数周;甚至一个过于小心的健康人也会为一阵突如其来的牙疼而恐惧不已!其实这些小事我们本来不必为此烦恼。再比如,一个莽撞的少年驾车突然插入你的车道,惊惶中你匆忙避让,一个急转弯避免了事故发生,心突然悬到空中又掷到地上的你多半口头心里都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并且确信他绝对受之无愧。然而,有时候你也许会想既然有惊无险,自己也就不必大动干戈了,不如让大家继续过自己平静的生活,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但在当时,你可能就不会这么想。在经历了某件你自认为委屈的事后,你的脑海里往往会一遍又一遍地声讨不公正,并仔仔细细地臆想着“改写历史”——将事情按照自己的愿望重新设想一遍,从中得到心理安慰……

所有的这些是否过于消耗我们的心力?是否会分散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肯定会!其实,优秀学子一个偶然的疏忽不会使你成为永远的落后者;和颜悦色地教育小孩子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穿了不合时宜的裙子的女孩也许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实在不必大惊小怪;这次股票少赚没准儿下次可以翻倍;“牙疼不是病”,你绝对不致“引癌上身”;至于莽撞少年,这不过是为你的生活平添了一次津津乐道的“历险记”;对于已经发生的“历史”虽然不可更改,可是你绝对不可能永远得不到“昭雪”……总之,对于所有一切的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多数人是善良的、友好的。生活五彩斑斓,在当我们为琐事而斤斤计较、心态消极的时候,我们的双眼已经为黑暗所蒙蔽,对生活中真善美的光芒却视而不见了,那么对于如此的人生又是多么的可悲与不幸啊!

要记住,黑夜虽然没有白昼那样令人兴奋,但是它是大自然的规律,除了愉悦地接受它你别无选择。经历了严冬的酷寒以后,风就会自然地送来春天的气息;冬天已经来了难道春天离我们还会远吗?有了半杯咖啡,与其为缺少另外半杯而苦恼,不如为已经拥有的半杯而欣慰。

生活中琐事实在是非常的多,许多事并无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之分,你若这样一时想不通,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许就能够豁然开朗。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若能真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随时保持良好的个人状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处处拥有一份好心情,生活也就会因此变得更加绚丽多姿了。

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在吃饭闲谈的时候,妻子也是因为兴致所至,一不小心冒出一句不太顺耳的话来,不料,却被丈夫细细地分析了一番,于是心中不快,便与丈夫争吵起来,直至到最后掀翻了饭桌,拂袖而去。

这个例子来自于平常的小事,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很多事情通常是人为地给自己心灵加压造成的。比如太在意一句话,太在意领导的一句批评,太在意孩子的一句无心之语,太在意爱人的一次赌气,细细想来,当然是以小失大,得不偿失的。我们不得不说,他们实在有点小心眼,太在意身边那些琐事了。其实,许多人的烦恼,并非是由多么大的事情引起的,而恰恰是来自对身边一些琐事的过分在意、计较和“较真”。

比如,有那么一些人对人世间周围所发生的一切相当地敏感,而且还经常曲解和夸大外来的各种信息,对别人所说的每句话都要做细细地琢磨,对自己的得失耿耿于怀,而对于别人的过错更是加倍抱怨。这种人其实是在用一种狭隘、幼稚的认知方式,为自己营造着心灵监狱一样,可谓是十足的自寻烦恼。他们不仅使自己活得非常的累,同时也使周围的人活得很无奈。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同样是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如果想不通就是地狱。既然活着,就要活好。”有些事是否会能引来麻烦与烦恼,完全取决于每个人如何看待与处理它们。正所谓事在人为,结果也就自然会大相径庭。所以美国的心理学家藏维·伯恩斯提出了消除烦恼的“认可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方式和反应方式从而避免烦恼与疾病。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首先要学会不在意,换一种思维方式来面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大家都要知道,对于人生当中的这种过于在意与过分计较的毛病一旦养成的话,经过了天长日久之后,许多小烦恼自然就会铸成大烦恼。

我们要做到对于任何事情都不要太在意,毕竟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假如我们处处遇到大小的事情纠缠琐事,被小事所累,我们的一生必将一事无成。

其实,在这点上,古代的智者们早已经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早在两千多年以前,雅典的政治家伯里克利斯就向人们发出振聋发聩的警告:“需要注意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小事了!”法国作家莫鲁瓦更是明确而深刻地指出:“我们常常为一些应当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扰而失去理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几十个年头,然而我们却经常为一些纠缠无聊的琐事而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时光。”这话实在发人深省。由此可以看出,过于在意琐事的毛病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我们平日里的生活质量,使我们的生活失去光彩。很显然,这是一种极为愚蠢的选择。

对于一个遇事不在意的人,是超越自我的人,也是活得潇洒的人。因为没有了琐事的羁绊,也就会使身心获得了解放。

所谓的不在意,就是别总拿什么都当回事,对于很小的事情千万不要去钻牛角尖,别太要面子,别事事“较真”、小心眼;别把那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全都放在心上;别过于看重名与利的得失;别为一丁点儿的小事情而着急上火,惊天动地似的大喊大叫,以至因小失大,后悔莫及;别那么多疑敏感,总是曲解别人的意思;别夸大事实,制造假想敌;别把与你爱人说话的异性都打人“第三者”之列而暗暗仇视之;同时我们也不要像林黛玉那样见花落泪、听曲伤心、多愁善感,总是一副顾影自怜的样子。要知道,人活着有些时候真的需要一点点傻。

不在意,也是在为自己设置了一道心理保护防线。不仅不去主动地制造一些烦恼的信息来进行自我刺激,而且即使在面对一些真正的负面信息、不愉快的事情的时候,也要努力地做到处之泰然,置若罔闻,不屑一顾,真正地做到“身稳如山岳,心静似止水。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境界。

这不仅是自我保护的一种巧妙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坚守目标、排除干扰的良策。当然“不在意”最终所体现出的是一种人格上的修养,是一种极其高贵的人格修养,同时也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

不在意的人,是一种勇于超越自我的人,也是活得潇洒的人。因为没有了琐事的羁绊和缠扰,也就自然会使身心获得了轻松与解放,自有一片自由的天地任由驰骋。

然而,关于不在意并不等于逃避人类社会现实,不是麻木不仁,也不是看破红尘后的精神颓废与消极遁世;不是对什么都冷若冰霜、无动于衷的加缪笔下的“局外人”。而是一种在奔往人生大目标路途中所采取的一种洒脱、豁达、飘逸的生活策略。人生当中所出现的事实在太多,但是却不能烦心。透视烦事,忘却不幸,藐视挫折。凡事记起,重何以堪?我们一定要记住,睁开两眼历历在目,闭上双眸空无一物。要做到提得起放得下!如果能做到如此,你就自然会拥有一个幸福而美妙的人生。

生活当中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每一天都能够过得开开心心、顺顺利利,可是既然是生活,就总会有那么一些小波澜、小浪花。在种种情况下,斤斤计较会让自己的日子阴暗乏味,豁达胸襟却能让每天的生活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