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7680500000040

第40章 修炼轻松的心态,别让自己太压抑(7)

明代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中说:“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盖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胧正聪明之窟也。”意思是说,大聪明的人,对小事必模糊不清;大糊涂人,对小事必定会仔细观察。对小事观察入微乃是糊涂的根源,而对小事模糊不清则正是产生大聪明的根本所在。

据世界智谋故事中介绍,在距今很久很久之前,有两个弟兄,各置办了一些货物,计划好后想出远门去做生意。他们不辞辛苦远道而来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不穿衣服,世人称作“裸人国”。

弟弟盘算着如何才能把生意做成,赚大钱,而对这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却感到与自己国度不一样,应该怎么办呢?他本着小事模糊,大事清楚的原则同哥哥商量说:“这儿与我国的风俗完全不同,要想在这儿做好买卖,实在不易啊!不过俗话说:入乡随俗。只要我们小心谨慎,讲话谦虚,照着他们的风俗习惯办事,想必问题不大。”

哥哥听了之后自作聪明地说:“无论到什么地方,礼仪不可不讲,德行不可不求。难道我们也光着身子与他们往来吗?这可太伤风败俗了。”弟弟接着据理力争说:“古代不少贤人,虽然形体上有了变化,但行为却十分正直。所谓‘殒身不陨行’,这也是戒律所允许的。”

哥哥就是不听弟弟的劝说,固执己见。裸人国的风俗,每月正月初一、十五的晚上,大家用麻油擦头,用白土在身上画上各种图案,戴上各种装饰品,敲击着石头,男男女女手拉着手,唱歌跳舞。弟弟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与他们一起欢歌曼舞。裸人国的人,不论是国王,还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喜欢弟弟,关系非常融洽。国王把他带去的货物全部买下来了,并付给他十倍的价钱。

而他的哥哥来到裸人国之后,看到弟弟按当地风俗习惯行事,生气地说:“不做人,要照着畜生的样子行事,这难道是君子应该做的吗?我绝不能像弟弟那样做。”不仅如此,而且满口仁义道德,指责裸人国的人这也不对,那也不是。引起国王及人民的愤怒,大家抓住了他,狠揍了一顿,全部财物都被抢走了。全亏了弟弟说情才把他放了。

我国历史上也有许多小事模糊,大事清楚的人物。

春秋时,楚王大宴群臣,名叫太平宴。文武大小官员,宠姬妃嫔,统统出席,务要尽欢。席间奏乐歌舞,美酒佳肴,饮至黄昏,兴犹未尽。楚王命点烛继续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人敬酒。

忽然一阵怪风,吹熄了所有蜡烛,漆黑一团,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揩油,摸了许姬的玉手,许姬一甩手,扯断了他的帽带,匆匆回座附耳对楚王说:“刚才有人乘机调戏我,我扯断了他的帽带,赶快叫人点起烛来看着谁没有帽带。就知道是谁了。”

楚王听了,忙命不要点烛,却大声向各人说:“寡人今晚,务要与诸位同醉,来,大家都把帽子除下来痛饮。”于是各官除掉帽子,楚王命令点烛,都不戴帽子了,也就看不出是谁的帽带断了。

席散回宫,许姬怪楚王不给她出气,楚王笑说:“此次宴会,目的在狂欢,酒后狂态,乃人之常情,若要追究,岂不是大煞风景,岂是宴会原意?”

许姬听说,方服了楚王装糊涂的用意。这就是有名的“绝缨会”。后来楚王伐郑,有一健将独率数百人,为三军开路,斩将过关,直逼郑的首都,使楚王声威大震,这位将军后来承认他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个人。

能够像楚王那样做到“小事模糊”,绝非易事,如果没有高度涵养,斤斤计较,是断乎不行的。古人有“骂如不闻”,“看如不见”的涵养,才能避免于是非。

停止坚持,不要太过执著

人在生活中有时不要过于执著,能过就过,也许你会觉得失去了本应有的原则,但是生活如果太过于执著,只能用一个字给其定论,那就是“累”。

一位教授在上心理咨询课时听到一位妇女这样报告:“每当我丈夫从中间挤牙膏时,我就会疯狂!每个人都知道,应该从尾巴向前面开口处挤嘛!”

这个现象引起教授的注意,为此,教授在全班做了一次调查,看看牙膏该怎么挤。基本上,似乎大家都明白,牙膏应由尾端挤向开口处。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只有约一半的同学知道应由尾端先挤;而其他一半的同学竟认为,牙膏应从中间开始挤压!

当然,重点并不是你从牙膏的什么地方开始挤,而是你应该将牙膏挤到牙刷上面,至于牙膏是如何附着到牙刷上的,事实上并不太重要。假使真的有问题,那应是从我们内心制造出来的!

希尔达称这种一成不变的行为方式为“模式”。“我们脑子里塞满了一堆惯性的动作和行为模式。”她解释道,“假使我们无法跳脱自己固有的思考及行为模式,在与别人相处、他人又希望来点不同的处境时,我们便会被激怒,且会变得跟周遭的人、事、物格格不入。”

当教授跟班上的同学们分享“模式”的概念时,同学们皆承认了自己一些荒唐好笑、刻板思考的模式:一位妇女竟然为了卫生纸卷的方向“错误”而郁闷了半天,她只在卫生纸卷的方向是由墙边向外转时,才会感到满意;另外一位男士则说,每天早上他都会将车停在火车站的某一“特定”停车位,假使有一天别人无意中占了那个车位,他就会有种想法——“今天一定是个倒霉日”;还有一位同学说,只要他的慢跑长袜被折叠的方式“错误”,他就会冒出无名火。

希尔达告诉我们:“真正的解脱之道,就是找出你的模式,然后破除它。找一天开车上班时,挑些不同的路走走;给自己换个新发型;将房子里的家具换换位置……做任何可防止自己落入停滞不前的新鲜事。”

因此,教授建议那位寻找特定停车位的男士给自己一星期,每天都故意不停那“幸运停车位”,看看会发生什么事。第二个星期他再次来上课时,脸上充满着闪亮的笑意,说:“我照着你的建议去做了!不但没有倒霉事发生,我甚至过了好几天的幸运日!”

“现在我明白了,自己以往皆被固有的想法绑住,如今我已解脱,高兴停哪儿就停哪儿!”

其实,我们全都拥有自由的心灵,而且不会被任何事物所绑住,除非是我们自己认为;我们全都享有自由,不论汽车停在哪一个停车位,不论牙膏怎么挤。

活着——真实地活着——我们必须让自己跟周遭的人、事、物融合在一起。我们不能将自己局限于某种不变的形象下,或者认定每件事情只有单一的解决方案。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快乐的秘诀在于‘停止坚持自己的主张’。”

我们必须分辨清楚,到底是生活圈住了我们,还是我们自身狭隘的思维限制了自己。能实现快乐的唯一方式是不被任何事物所约束,而不受约束的唯一方式则是——管理好自己的思想。

求同存异,不要什么都看不惯

有人说:“做人要做糊涂人,做事要做精明事”,这话一点不假,尤其是在现如今利欲熏心的年代,如果人太较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也容不下,最终会把自己封闭和孤立起来,失去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

桌面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是凸凹不平的黄土高坡;居住的房间看起来干净卫生,但当阳光射进窗户时,就会看到许多粉尘和灰粒弥漫在空气当中。如果我们每天都带着放大镜和显微镜去看东西,恐怕世上没有多少可以吃的食物、可以喝的水和可以居住的环境了。如果用这种方式去看别人,世上也就没有美,人人都是一身的毛病,甚至都是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活在世上难免要与别人打交道,对待别人的过失、缺陷,宽容大度一些,不要吹毛求疵、求全责备,可以求大同存小异,甚至可以糊涂一些。如果一味地要“明察秋毫”,眼里揉不得沙子,过分挑剔,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去论个是非曲直,整个输赢来,别人就会日渐疏远你,最终自己就变成了孤家寡人。

古今中外,凡能成就一番大事业者,无不具有海纳百川的雅量,容别人所不能容,忍别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赢得大多数人。他们豁达而不拘小节,善于从大处着眼;从长计议而不目光短浅,从不斤斤计较,拘泥于琐碎小事。

多数人仅仅是在一些小事上较真,例如,菜市场上,人们时常因为几角钱争得脸红脖子粗,不肯相让。至于一台电视2000元和2100元的100元差价,人们经常就会忽略掉,不去较真。

要真正做到不较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善解人意的思维方法。有位顾客总是抱怨他家附近超市的女服务员整天沉着脸,谁见她都觉得好像自己欠她200吊钱似的。后来他的妻子打听到这位女服务员的真实情况。原来,她的丈夫有外遇,整天不着家,上有老母瘫痪在床,下有七八岁的女儿患有先天的哮喘,住在一间12平方米的小屋里,难怪她整天愁眉不展。明白至此,这位顾客再也不计较她的态度了,而是想法去帮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