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7680300000068

第68章 幼学琼林(11)

上古圣王虞舜仰慕他的前任兼老丈人唐尧,想得太入神,吃饭时好像看见尧在菜汤里面,坐在屋里时好像看见尧在墙上;圣人孔子的学生们一举一动都学习孔子,孔子慢走他们也慢走,孔子快走他们也快走。

表示曾和他人见过面,就说“向获承颜接辞”(意思是先前曾获得过与您见面交谈的荣幸);感谢他人的指教,就说“深蒙耳提面命”(意思是承蒙您当面提着我的耳朵严格诚恳地教导)。

求人包涵曰望包荒;求人吹嘘曰望汲引。

求人荐引曰幸为先容;求人改文曰望赐郢斫。

借重鼎言,是托人言事;望移玉趾,是浼人亲行。

多蒙推毂,谢人引荐之辞;望作领袖,托人倡首之说。

言辞不爽,谓之金石语;乡党公论,谓之月旦评。

逢人说项斯,表扬善行;名下无虚士,果是贤人。

党恶为非曰朋奸;尽财赌博曰孤注。

【译文】

请求别人宽容原谅,就说“望包荒”(意思是希望你宽广的胸怀能包容我的过失);请求人为自己说好话,就说“望汲引”(意思是希望能得到您的引进提携)。

求人推荐自己,就说“幸为先容”(意思是若能得您先作些介绍真是十分荣幸);请求别人修改文章,就说“望赐郢斫”(意思是希望您像《庄子》上说的那个郢人挥斧砍掉伙伴鼻上的白灰点一样大力修正)。

“借重鼎言”是请人帮忙说话的客气说法“望移玉趾”是请人亲自前来的客气话。

多亏您的推举,这是感谢别人推荐自己的话;希望您能作我们的领袖,这是请人带头干事的说法。

说话没差错守信用,叫做“金石语”;乡间的舆论评价,叫做“月旦评”。

唐人杨敬之见人就说项斯的诗好人品也好,这是表扬善良的行为;北齐诗人薛道衡出使陈朝作了一首《人日》诗,陈朝官员读后赞叹说薛某不愧名气大,果然好诗才。

坏人结成帮派干坏事叫“朋奸”;将全部钱财作赌注去作赌博叫“孤注”。

徒了事,曰但求塞责;戒明察,曰不可苛求。

方命是逆人之言;执拗是执己之性。

曰觊觎,曰睥睨,总是私心之窥望;曰倥偬,曰旁午,皆言人事之纷纭。

小过必察,谓之吹毛求疵;乘患相攻,谓之落井下石。

欲心难厌如溪壑,财物易尽如漏卮。

望开茅塞,是求人之教导;多蒙药石,是谢人之箴规。

芳规芳躅,皆善行之可慕;格言至言,悉嘉言之可听。

无言曰缄默,息怒曰霁威。

【译文】

做事情随便对付,敷衍了事,这叫只求能推卸责任;告诫人不要对人监察要求得太细,就说不能过于苛刻地要求。

“方命”就是违命,即不听他人的话;“执拗”就是固执倔强,即一味按自己的性子行事。

“觊觎”、“睥睨”(都是形容带着某种野心或企图观察偷看)“倥偬”、“旁午”,都是形容事务太多十分繁忙。

小小的过失也必定追究,这叫“吹毛求疵”(意思是像吹开鸟兽身上的细绒毛寻找里面的毛病一样);趁着别人有困难而加以攻击,这叫“落井下石”(意思是好比看到别人掉到井里不但不救还扔石头下去砸)。

人的欲望难以满足,就如大山沟难以填满;财物容易用光,如同一只漏洞的酒杯没法存酒。

“望开茅塞”是请求别人指教的话,意思是希望你能拨开我脑中堵塞思路的茅草;“多蒙药石”是感谢别人忠告规劝的话,意思是多亏你送给我这些良药。

“芳规”和“芳躅”,都是指值得敬慕效法的美好典范和行为;“格言”和“至言”,都指包含深刻道理值得听从的好话。

不说话称为“缄默”;怒气平息下来叫“霁威”。

包拯寡言笑,人比其笑为黄河清;商鞅最凶残,常见论囚而渭水赤。

仇深曰切齿;人笑曰解颐。

人微笑曰莞尔;掩口笑曰胡卢。

大笑曰绝倒;众笑曰哄堂。

留位待贤谓之虚左;官僚共署谓之同寅。

人失信曰爽约,又曰食言;人忘誓曰寒盟,又曰反汗。

铭心镂骨,感德难忘;结草衔环,知恩必报。

自惹其灾,谓之解衣抱火;幸离其灾,真如脱网就渊。

【译文】

宋代大臣包拯刚直威严极少有笑容,人们把他的笑容比作黄河水变清那样难遇;秦国相国商鞅最为凶恶残忍,曾经一次在渭河边上处决七百多名犯人,河水都被血染红。

仇恨得十分厉害叫“切齿”,就是咬着牙齿恨不得把仇人吃掉;人发笑叫“解颐”,“颐”就是腮帮子。

人微笑叫“莞尔”;用手按住嘴巴笑叫“胡卢”。

大笑叫“绝倒”;众人一齐发笑叫“哄堂”。

留出好官职等待贤士来担任,这叫“虚左”;同一个官署共事的官员,称为“同寅”。

人不守信用讲话不算数叫“爽约”,又叫“食言”;人违背自己的誓言叫“寒盟”,又叫“反汗”。

“铭心镂骨”是比喻不忘记别人的大恩大德,就像用刀子刻在心里和骨头上一样牢记;“结草衔环”是说知道谁对自己有恩就一定要报答,就像春秋时那老人为感谢救女儿之恩而结草帮助魏颗、隋朝时黄雀衔来玉环报答救过自己的杨宝一样。

自己惹祸上身,这好比自己解开衣服把火抱进怀里;侥幸摆脱灾难,那真像逃脱鱼网的鱼又重新回到深水中。

两不相入谓之枘凿;两不相投谓之冰炭。

彼此不合曰龃龉;欲进不前曰趑趄。落落,不合之词;区区,自谦之语。

竣者,作事已毕之谓;醵者,敛财饮食之名。

赞襄其事,谓之玉成;分裂难完,谓之瓦解。

事有低昂曰轩轾;力相上下曰颉颃。

凭空起事曰作俑;仍前钟弊曰效尤。

手口共作曰拮据;不暇修容曰鞅掌。

【译文】

两种意见对立而无法统一,叫做“枘凿”(意思是好像方形榫头没法插进圆榫眼);两方互相敌视无法和好,叫做“冰炭”(意思是像冰和炭火不能放在一块)。

彼此的看法互相矛盾叫做“龃龉”;想走又畏缩不敢走的样子叫“趑趄”。

“落落”这个词是形容孤独不合群;“区区”这个词是对自己的谦称,本义是“小”或“少”。

“竣”是指一件事情已经完成;“醵”是指众人凑钱买酒食一块吃喝。

帮助办成某件事情,叫做“玉成”;四分五裂再也难以弥补完好,叫做“瓦解”。

事情有轻有重,这叫“轩轾”;力量不相上下,这叫“颉颃”。

第一个干出某种具有很坏影响的歹事,叫“作俑”;明知某种行为是错误的却仍然跟着干,这叫“效尤”。

手和口同时劳作不停,相当困急,这叫“拮据”;公事太多忙得没时间修饰容貌,这叫“鞅掌”。

手足并行曰匍匐;俯首而思曰低徊。明珠投暗,大屈才能;入室操戈,自相鱼肉。

求教于愚人,是问道于盲;枉道以干主,是炫玉求售。

智谋之士,所见略同;仁人之言,其利甚溥。

班门弄斧,不知分量;岑楼齐末,不识高卑。

势延莫遏,谓之滋蔓难图;包藏祸心,谓之人心叵测。

作舍道旁,议论多而难成;一国三公,权柄分而不一。

事有奇缘,曰三生有幸;事皆拂意,曰一事无成。

【译文】

手脚并用在地上爬行,叫“匍匐”;低着头来回走动思考问题,叫“低徊”。

明亮的宝珠丢在黑暗的地方,这是比喻贤士遇不到好主子,白白浪费才能;在自己家里拿着兵器争斗,这是比喻自己人之间把对方当做鱼肉一般,互相砍杀吞食。

向愚蠢无知的人请教,这等于向瞎子问路;用歪门邪道去博求君主信任,这等于夸耀自己是美玉要求卖给别人。

智慧谋略很高的人,他们对事情的见解往往是相同的;爱护百姓,仁心深厚的人说的话,能使人们普遍得到利益。

在天下第一巧匠鲁班的门前耍弄斧子,这是做事不自量力;把小树放在高楼顶上去和高楼比高低,而不管它们的根底是不是同样齐,这样的人根本不懂什么高低之分。

某种势力迅速发展无法制止,叫做“滋蔓难图”(意思是滋生蔓延难以收拾);认为某人心中有害人诡计而无法知道详情,叫做“人心叵测”(意思是这人的心地难以测度)。

在大路旁边建房子,会招来各种各样的评论建议因而难以建成;一个国家有几个执掌权柄的大官,权力就分散而不可能专一集中。

事情有奇异的缘分,各个环节都办得顺利,就说“三生有幸”;事情全都办得违背本来心愿,这叫“一事无成”。

酒色是鸩,如以双斧伐孤树;力量不胜,如以寸胶澄黄河。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此魏征之对太宗;众怒难犯,专欲难成,此子产之讽子孔。

欲逞所长,谓之心烦技痒;绝无情欲,谓之槁木死灰。

座上有江南,语言须谨;往来无白丁,交接皆贤。

将近好处曰渐入佳境;无端倨傲曰旁若无人。

借事宽役曰告假;将钱嘱托曰夤缘。

事有大利曰奇货可居;事宜鉴前曰覆车当戒。

【译文】

美酒女色是害人的毒药,过分迷恋这两种东西就等于两把斧子同时砍一棵孤树;力量弱小无法取胜,这好比打算用寸把长的阿胶去澄清整条黄河。

各方面的意见都听取就明白事理,只听某一种意见就会糊涂,这是唐代大臣魏征对唐太宗李世民说的话;众人的怒气不可冒犯,专横的做法难以成功,这是春秋时郑国大臣子产对专权的大臣子孔的忠告。

想要显示自己的特长,这叫“心烦技痒”;丝毫没有男女情感欲望方面的要求,称之为“槁木死灰”。

同座的有江南人时,说话就要谨慎,不要提到会让他们思念故乡的话头;“往来无白丁”,这话是说交往的朋友都是贤才文人绝没有文盲。

渐渐接近最好的境界,这叫“渐入佳境”(这话是晋人顾恺之所说,他吃甘蔗总是从顶端向根部吃去,说这样“渐入佳境”);无缘无故傲慢自大,叫“旁若无人”(意思是好像天底下就他一个人了不起)。

因某事而免除公务请假归家叫“告假”;用钱财走后门托人办事叫“夤缘”。

某件事情将会带来很大利益,这叫“奇货可居”(意思是好像囤积货物看准时机抛售可获大价钱);做事应该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这叫“覆车当戒”(意思是好比在先前有人翻过车的地方需要特别警惕)。

外彼为此曰左袒;处事两可曰模凌。

敌甚易摧曰发蒙振落;志在必胜曰破釜沉舟。

曲突徙薪无恩泽,不念预防之力大;焦头烂额为上客,徒知救急之功宏。

贼人曰梁上君子;强梗曰化外顽民。

木屑竹头,皆为有用之物;牛溲马渤,可备药石之资。

五经扫地,祝钦明自亵斯文;一木撑天,晋王敦未可擅动。

【译文】

排斥一方而维护另一方,这叫“左袒”;处理事情含糊不明确,这叫“模棱”。

敌人很容易被打垮,叫做“发蒙振落”(意思是如同揭开东西上的盖布、抖落树上的枯叶一般毫不费劲);下定决心一定要取胜,这叫“破釜沉舟”(意思是如同秦朝末年项羽在巨鹿命令全军先把饭锅打破、把渡船沉掉然后再冲上去与秦军决一死战那样作最后一搏)。

汉朝有户人家火灶烟囱是直的而且灶旁堆有不少柴草,有客人建议他把烟囱改为曲式并搬开柴草,主人不听,结果果真失火,火灾扑灭后主人宴请那些前来救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却不记得先前提出忠告的人。这是只知道临时救急有功而不明白事前预防更重要。

小偷被称为“梁上君子”;蛮横不讲理的百姓称为“化外顽民”(意思是不受教化的顽固小民)。

木屑竹块,都是有用处的东西;牛尿和马勃这种植物,也可以作药用。

唐人祝钦明以精通经学,来担任最高学府国子学的主官,却在皇帝举行的宴会上转脖扭腰地跳舞,卢藏用讥笑他“五经扫地”,把文人的面子都丢光了;晋朝大将王敦想造反而梦见一根大木把天撑住,他请人解释这梦,那人说“一木”是“未”字,意思是未可乱动。

题凤题午,讥友讥亲之隐词;破麦破梨,见夫见子之奇梦。

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季布一诺千金,人服其信。

岳飞背精忠报国;杨震惟以清白传家。

下强上弱曰尾大不掉;上权下夺曰太阿倒持。

【译文】

晋人吕安在朋友嵇喜家门上题了一个“凤”字,嵇喜以为这是恭维他是凤凰而很高兴,可他弟弟嵇康解释说那是讥讽嵇喜是“凡鸟”。又有人访亲戚不见,在门上题一个“午”字,讥讽亲戚是“牛不出头”。这些都是利用字形来表达隐晦的意思;有一个妇女与丈夫失散很久之后梦见磨麦子,析梦的人说磨麦是“见麸面”,预示她即将见到丈夫。又有人儿子丢失而梦见切开梨子,释梦人说“梨破子现”,是儿子将要出现的兆头。这都是些奇特的梦。

战国赵人毛遂能言善辩在谈判中挫败楚王,人们对他的话十分重视,说他一句话有九只大鼎重;汉人季布守信用讲义气,人们佩服他的守信,说得他答应办一件事赛过得千斤金子。

宋朝抗金英雄岳飞的背上刺着“精忠报国”四个字并涂有墨;汉代名臣杨震说自己留给子孙的财产就是清白的名声和家风。

下属强大而主子弱小,这叫“尾大不掉”(意思是如同兽禽的尾巴太大而难以摆动);主子的权力被下属夺取,这叫“太阿倒持”(意思是像把宝剑的柄让给别人而自己拿着刃锋)。

当今之世,不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受命之主,不独创业难,守成亦不易。

生平所为皆可对人言,司马光之自信;运用之妙惟存乎一心,岳武穆之论兵。

不修边幅,谓人不饰仪容;不立崖岸,谓人天性和乐。

蕞尔幺么,言其甚小;卤莽灭裂,言其不精。

误处皆缘不学;强作乃成自然。

求事速成曰躐等,过于礼貌曰足恭。

【译文】

今天的社会,不但国君要选择臣子,臣子也要选择国君。这是东汉大将马援对光武帝刘秀说的话;受天命立朝开国的君主,不但开创基业难,保住已经取得的事业也不容易。这是唐代大臣房玄龄、魏征与唐太宗李世民讨论的话。

平生所做过的事情全都可以说给别人听,这是宋人司马光十分自信的自我评价;用兵打仗的策略关键在于不守教条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这是宋代名将岳飞谈论指挥作战的话。

“不修边幅”是说人穿着随便不修饰打扮自己;“不立崖岸”是说人为人随和快乐容易接近。

“蕞尔”和“么么”这两个词,都是形容很小;“鲁莽灭裂”是形容粗心草率做事不精细。

做事有过失和错误,都是因为不学习而缺少见识;最初是不情愿地勉强去做某件事,做多了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做事急于求成叫“躐等”(意思是不按事物发展规律和次序越级求快);过分的礼貌叫“足恭”(意思是恭敬得太过火了)。

假忠厚者谓之乡愿;出人群者谓之巨擘。

孟浪由于轻浮;精详出于暇豫。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过多曰稔恶;罪满曰贯盈。

尝见冶容诲淫;须知慢藏诲盗。

管中窥豹,所见不多;坐井观天,知识不广。

无势可乘,英雄无用武之地;有道则见,君子有展采之思。

求名利达,曰捷足先得;慰士迟滞,曰大器晚成。

【译文】

表面忠厚老实,实际奸诈狡猾的人叫“乡愿”;超群出众,最为优秀的人物叫“巨擘”。

说话做事轻率是由于为人轻浮不踏实;做事精细是因为从容踏实而且时间充裕。

做好人行好事,名声百代之后还是香;做坏人干坏事,名声万年之后仍是臭。

罪恶太多叫“稔恶”(就是积聚罪恶);恶事干到了头叫“贯盈”(意思是如同用绳子穿铜钱已经全部穿满了)。

常见到一些打扮得妖艳无比的女人,这等于是引诱男人去私通;必须知道,随便乱放东西、不收藏好就等于是让人偷盗。

“管中窥豹”(意思是从小管子里看豹子,只能看到一点点皮毛)比喻所了解的情况不多;“坐井观天”,是比喻人的知识面太狭窄。

没有什么形势可以凭借利用,英雄也找不到使用他的武勇才干的地方;天下太平就出来做官,有德才的人总有展现自己风采才干的想法。

求官求名能迅速地达到目的,这叫“捷足先得”(意思是如同一群人共追野兽而跑得快的人先得到);安慰迟迟不成名不得官的士人,就说“大器晚成”(意思是有大才干干大事业的人成功总是比较晚的)。

不知通变曰徒读父书;自作聪明曰徒执己见。

浅见曰肤见;俗言曰俚言。

识时务者为俊杰,昧先几者非明哲。

村夫不识一丁;愚者岂无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