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7680300000034

第34章 弟子职(1)

《弟子职》导读

《弟子职》是《管子》中的一篇,在《杂篇》第十。《汉志》中记载,《管子》一书为管仲所作。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贤相,曾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但据后代学者们考证,《管子》一书并非管仲所作,而是战国时齐国稷下学者所作。《弟子职》是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则。

《弟子职》主要记载了弟子事师、早作、受业、对客、馔馈、乃食、洒扫、执烛、退习等礼节,类似于现在的学生守则、行为规范。清代洪亮吉认为“乃古墪师相传以教弟子者”,清代庄述祖也认为是“古者家墪教弟子之法。”《弟子职》内容真实丰富,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状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教育史的宝贵文献。

《弟子职》的中心内容是:尊敬师长、刻苦学习、修身养性、严于律己、谦恭有礼、谨慎交友、勤奋自律,养成良好、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具有实用价值。对于我们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子女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我们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拼搏精神,从而使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积极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有助于我们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一、学则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1)。温恭自虚(2),所受是极(3)。

【注释】

(1)是则:即“则是”,宾语前置。意为效法这个。“这个”,指先生所教者。(2)温恭自虚:温恭,恭敬,虚心。自虚,意思是使自己虚心。(3)是极:即“极是”,宾语前置。极,穷尽。指接受先生的教导,不能遗漏。

【译文】

对于老师的言传身教,学生必须遵照并以此作为行为基准。温和、恭敬、谦虚、严谨,这些都是老师所要教授的,而学生必须遵循执行的。

见善从之,闻义则服(1)。温柔孝悌(2),毋骄恃力。

【注释】

(1)服:施行,执行。(2)孝:儿女顺从父母并尽心奉养称之孝。悌:敬爱兄长。也泛指尊敬长者。

【译文】

看见别人的善行要虚心学习,听到别人的义行也要尽力学习。对父母要恭敬孝顺,对兄长要敬重友爱,不要因为自己年轻力壮就骄傲自满。

志毋虚邪(1),行必正直。

游居有常(2),必就(3)有德。

【注释】

(1)虚邪:虚伪邪僻。(2)游居有常:指闲暇时间也要谨遵老师日常的教诲。(3)就:靠近。

【译文】

心中的理想要崇高,切忌虚伪邪僻,日常的行为必须端正耿直。不管是交朋结友还是闲暇娱乐都要遵从老师的训导,多接近品德崇高的人。

颜色整齐,中心必式(1)。

夙兴夜寐(2),衣带必饬(3)。

【注释】

(1)中心:内心,心中。式:法度。(2)夙兴夜寐:指早起晚睡。(3)饬:整理端正。

【译文】

面容整肃,脸色庄严,心中所思所想也要符合法度。早些起床,晚些就寝,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整齐、端正。

朝益暮习(1),小心翼翼(2),

一此不懈(3)。是谓学则。

【注释】

(1)朝益:指老师所教授的新课程。暮习:晚上要温习。(2)翼翼:表示谨慎、恭敬。(3)一此不懈:专心致志,从不懈怠。

【译文】

老师所传授的新课程,晚上要加以温习,态度要端正恭敬,专心致志,不能松懈。这就叫“学则”。

二、早作

少者之事(1),夜寐早作(2)。

既拼盥漱(3),执事有恪(4)。

【注释】

(1)事:职责。(2)夜寐早作:指学生先老师而起,后老师而睡。(3)既拼盥漱:既,完、尽。拼,扫除。盥漱,洗脸漱口。(4)执事有恪:执,主持。执事,主持工作。恪,谨慎,敬业。

【译文】

少年的职责,是要比老师睡得晚,比老师起得早。先整理卧室,再洗脸漱口,做什么事都要细心谨慎。

摄衣共盥(1),先生乃作(2)。

沃盥撤盥(3),汜拼正席(4),先生乃坐。

【注释】

(1)摄衣共盥:摄,提起。盥,盥器。共,通“供”,指供奉。(2)作:指老师起床。(3)沃盥撤盥:沃盥,浇水而洗。撤盥,盥洗完毕,撤去盥器。(4)汜拼正席:汜拼,打扫教室内外。正席,正,使端正;席,坐席。

【译文】

卷起衣袖,为老师准备盥洗的物品,等待老师起床后使用。帮老师浇水洗手,等老师洗漱完毕就撤掉洗漱用品。之后再去打扫教室,摆正老师的座位,老师才入座开始给学生讲课。

出入(1)恭敬,如见(2)宾客。

危坐(3)向师,颜色毋怍(4)。

【注释】

(1)出入:指往来。(2)见:招待。(3)危坐:危,端正。危坐,即端坐。古人两膝着地而坐,危坐即正身而跪。(4)怍:面色改变。

【译文】

与人交往态度要谦恭,就像接待宾客一样。面对着老师,坐姿要端正,神情要庄重专注。

三、受业

受业之纪(1),必由长(2)始。

一周(3)则然,其余则否(4)。

【注释】

(1)受业:从师学习。纪:丝缕的头绪,引申为事物的发端,开始。(2)长:年长。(3)周:循环。(4)其余则否:其余,其他的,剩余的。此句与上句的意思是轮流一遍之后,即不再从长者开始,因弟子才有敏钝,性有勤惰,如果一率由长者始教,对才敏性勤者不利。

【译文】

学生开始听老师讲课有顺序,年龄大的先听课,依照这个顺序轮流一遍后,就不必依此顺序了。

始诵必作(1),其次则已(2)。

凡言与行,思中以为纪(3)。

【注释】

(1)始诵必作:诵,背诵。始诵,第一次背诵。作,跪。(2)其次则已:已,停止。人无长力,不能持久,第二次背诵时,即不再跪,可以坐诵。(3)思中以为纪:中,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思中,思想合于中庸之道。纪,准则。此句意为一切言行,必须以中庸之道为准则。

【译文】

第一次朗读课文,必须要直身而跪,第二次后就可以不拘此礼。所有的言语与行动,必须以“中庸”之道为基准。

古之将兴(1)者,必由此始。

后至就席,狭坐则起(2)。

【注释】

(1)兴:起,指有所作为。(2)狭坐则起:古时一席可以坐四人,以长幼顺序而坐,如果有后来者,先来者必起身让位。

【译文】

古人中想要有所成就的人,必须从“中庸”的准则开始。同学听课时,假如座位拥挤,先坐的同学要起身让位。

四、对客

若有宾客,弟子骏作(1)。

对客无让(2),应且遂行(3)。

【注释】

(1)骏作:快起。(2)对客无让:对,回答。让,谢绝,拒绝。(3)应且遂行:应,答应,承担。遂行,马上执行。

【译文】

假如有客人前来,学生要马上起身迎接。对待客人的询问,必须及时作答;对待客人的要求,要马上去实施。

趋进受命(1),所求虽不在,

必以反命(2),反坐复业(3)。

若有所疑,捧手(4)问之。

师出皆起。

【注释】

(1)趋进受命: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受命,接受先生的差遣或指示。(2)反命:回去复命,把结果告诉老师。(3)复业:指因客来中止学业,客人走后,要补习老师所教授的内容。(4)捧手:拱手,表示尊敬。

【译文】

小步快走,十分恭敬地接受老师的差遣,老师的要求自己没法完成,也一定要回来答复,然后继续听老师授课。假如有疑问,要拱手向老师请教。老师出去,学生们都要起立相送。

五、馔馈

至于食时(1),先生将食,

弟子馔馈(2),摄衽(3)盥漱,

跪坐而馈。

【注释】

(1)食时:饮食的原则。(2)馔:安排食物。馈:进食于人。(3)摄衽:摄,提。衽,衣袖。

【译文】

下面是关于饮食的规则。老师准备吃饭时,学生要准备好饭菜等食物,挽起衣袖洗净双手,然后跪下把饭菜捧给老师。

置酱错食(1),陈膳毋悖(2)。

凡置彼食(3),鸟兽鱼鳖,

必先菜羹(4),羹胾中别(5),

胾在酱前,其设要方(6)。

【注释】

(1)置酱错食:置、错,设置、摆放、放置。酱,肉酱,错,通“措”。(2)陈膳毋悖:陈,摆放。悖,违背。指摆放、进献食物的先后次序,左右位置,不能有误。(3)彼食:指所进之食,即下列四者。(4)菜羹:有菜的汤。羹,汤。(5)羹胾中别:胾,切成大块的肉。中别,分别置于其中。(6)其设要方:设,摆放;陈列。古人摆放食物,一般用正方形,取方正之意。

【译文】

搁置肉酱和饭食也要遵守原则,摆放食物时不要错乱。陈列食物的准则是,鸟兽鱼鳖等肉类搁置在前排,接着放菜和汤,再接着是放大块的肉和味汁,最后才放肉酱,这些食物要摆设得方方正正。

饭是为卒(1),左酒右浆(2)。

告具而退(3),捧手(4)而立。

【注释】

(1)饭是为卒:卒,终,最后。意指放好了菜,最后上饭。(2)左酒右浆:左边放酒以备荡口,右边放浆以备漱口。(3)告具而退:告,告于师。具,准备。(4)捧手:拱手,表示恭敬。

【译文】

摆放好菜,接着盛上饭,然后在左边斟上酒,以备老师荡口,右边放上浆水,以便老师漱口。做完了这些准备工作,马上向老师汇报。然后退于一边,拱手而立,恭敬听命。

三饭二斗(1),左执虚豆(2),

右执挟匕(3),周还而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