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职场潜规则大全集
7676400000096

第96章 方法对路,生意才对路(1)

眼光一定要长远

争夺财富,眼光一定要长远,若为眼前小利断了长远发展的可能,那就得不偿失了。

有个年轻人开了家杂货店,他店内产品非常便宜。于是就有人笑他,说:“你卖的东西价格比别人低,只能等着赔钱了。反正大家卖的价格都差不多,和大家定价一样就行了。”年轻人却说:“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买我的东西的。”这个眼光独到的年轻人后来创办了沃尔玛。

在商战中,为了赢取好口碑就要有所付出。对于一个公司的长远发展,更不能为了眼前的短暂利益而不顾公司长远的竞争力。

1950年,丰田公司面临着破产的危险,工业公司和销售公司发生了分离。不久之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军在丰田公司订了大批的卡车,凭着这一订单,丰田公司有了转机。亲身体验了产销分离痛苦的丰田英二自然希望回到以前产销一体的体制。但是做出改变一定会遭到困难,工业公司和销售公司分离的体制已经形成,当时负责技术部门的董事丰田英二,深深地明白提出合并,在当时是行不通的。

丰田英二在对公司的未来进行规划时,决断很慢,因为丰田英二在深思熟虑考察各种条件的同时,还要尽量平衡各方利益。他认为条件不成熟,即使勉强行事也是会失败的,现在可以做的只有等待时机。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丰田的两家公司终于结束分离状态,诞生了全新的丰田公司,丰田英二的耐心有了丰硕的回报。

职场中,眼光一定要长远,不要因小贪坏了大事。

该节省的时候要节省

生意人该舍得的时候要大方,可以节省的时候则要节省。

凡成大业者,无不以节俭为要诀。对于商人而言,一定要精心核算成本,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把生意做大做强。中国古话所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说的正是此理。

对于企业家来说,使成本最低化是共同目标,事实上,他们也或多或少都在做着这方面的工作,可问题在于如何彻底执行。

犹太著名的船商斯图亚特就是节省的例子,他曾经有一句名言,他说:“在经营中,每节约一分钱,就会使利润增加一分,越节约越有利润。”

斯图亚特努力提高旧船的操作等级以取得更高的租金,并尽量减少其他费用。

也许是银行家出身的缘故,他特别重视成本控制。他一直坚持不让他的船长耗费公司一分钱,他也不允许管理技术方面工作的负责人直接支付修理等各项费用,原因是“他们没有钱财意识”。因此,水手们称他是吝啬的小气鬼。

直到他建立了庞大的商业王国,仍然节约地工作、生活。

一位在他身边服务多年的高级职员曾经回忆说:“在我在他身边工作的日子里,他给我的办事指示都写在长条的纸上。他用来写这些条子的白纸,都是纸质粗劣的信纸,而且写一张一行的窄条子,他会把写的字撕成一张长条子送出,这样的话,一张普通大小的信纸也可以写三四张‘最高指示’。”一张只用了很少一部分的信纸,不应把其余部分浪费掉,这就是他“能省则省“的原则。

节约每一分钱,把有限的钱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这是对每个管理者的基本要求,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不用担心没有利润了。

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在当时的校办工厂从事过推销和管理工作,1987年被任命为杭州市上城区校办工厂经销经理,走上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一缺人才、二缺技术、三缺资金的非常艰难的条件下,他艰苦奋斗,力争上游,和科研人员一起,研制出中国第一支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从此,宗庆后和员工们一样吃住在厂里,他每天以身作则,起得最早,经常熬到深夜才休息,他处事低调,不愿和人比阔。他说:“做老板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整天花天酒地,肯定做不长、做不大,真正的老板都是俭朴的。”宗庆后这样告诫娃哈哈的员工们:“娃哈哈产业不是老辈人留下来的,是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创业的过程很艰难,所以更应好好守业。勤俭创业,是娃哈哈成长的非常之本。”

温州的经济十分发达,但是居然没有一家五星级酒店。当地人是这样解释的,当地的企业都是老板自己创业做起来的,一分一厘都是血汗钱,所以在花钱的时候都十分俭省。

台州宝利特鞋业的老板陈华根甚至没有为自己配一辆专车。有时候出差还要搭乘公共汽车。要知道他的公司在国内注塑鞋企业是巨头,日生产量达到5万双。但他在关系企业发展上的投资却丝毫不含糊,一幢现代化的厂房一次性投资就高达数千万元。陈华根有一句朴素的话,代表了许多老板的心声:“厂子盖来是给别人看的,关系到公司的企业文化和脸面,而我坐什么车则是我自己的事情,能省当然就尽量省了。”

该舍得的时候要大方,该节省的时候要节省。

转换脑筋,点石成金

面对变幻莫测的人生,只有随机应变,时刻抓住变幻莫测的机遇,才能在人海中劈风浪、绕暗礁,直挂云帆济沧海,获得人生中的成功。

会运用变通的智慧,才有获得成功的资格。在懂得变通的人眼中,没有什么是不可拿来一用的。常人眼中的无用的石头,他们也可以变成致富的良品。

在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农民对生产投入的兴趣。在很长的时间中,很多农民对镰刀、锄头等最基本的生产工具的需求大增,导致生产这类农具的原料毛铁和钢板供不应求,很多地方都断货脱销。与此同时,在国营大厂的围墙里,却堆着大量边角料和废铁板,如何将这些“废铁”处理掉成了厂长们的一块心病。

在这种情况下,“钢铁大王”王庆抓住了机遇,取得了成功。

所谓“钢铁大王”,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不过是一个稍微有点文化的人。然而他的头脑十分灵活,这是最重要的。

有一天,他去在供销社任职的好朋友那儿谈天。偶尔说起毛铁脱销以及城里一些工厂的边角料居然好过正经的毛铁,他就想起了自己的一位姑父在H城一家船厂里工作,心中突然一亮。第二天一大早,他带上自己的全部财产——80元直奔H城,找到了在造船厂当保卫科长的姑父,接着又见到了造船厂的厂长。富有人情味的厂长一听说需要他们厂的废钢铁,二话没说,便吩咐派辆卡车送去。这一次他没有耗费一点成本,净赚了1000多元。看到那么多的票子,吓得他愣是没敢往家里拿。

几天后,他携带了很多礼物去了H城,还拉着那位同学,算是供销社领导,一起登门致谢,并同厂方订立了长期协议:所有废弃的边角料他都包销,价格极低,一包就是3年。

以后,“钢铁大王”更是如鱼得水。货源有的是:造船厂的拉光了,被介绍到机械厂、机床厂;H城的拉光了,又被介绍到N城、S城……毛铁的销售市场更不成问题:本地市场饱和了,便销到外地、外省……开始是用汽车运,之后越开越大,就用火车皮拉。

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财产也越积越多。等到别人也明白过来、一哄而上时,他已经另外找寻其他的出路了。

职场中,多转换脑筋,灵活一些,会令你如鱼得水。

小生意也不放过

做生意眼光不要只盯着“大生意”,非大钱不赚,非大单不接。要知道,做大生意是要以做好小生意为前提的。

许多温州人都是以生产纽扣、牙签这些不起眼的东西来发财致富的。温州商人王麟权就是其中的一位。

几年前,王麟权悄悄离开早已没有生气的陶瓷厂。在家待久了,的确有点烦。一天,卫生坐便器堵了,排泄物堵住了下水道,急得他乱捅一气。

突然王麟权来了灵感,于是他不顾一切地潜心钻研。多少个日夜之后,只有初中文化的王麟权竟然研制成功了专门用于清除厕所污垢、疏通下水管道的化学制剂“洁厕精”与“塞通”。这属国内首创,还取得了自己的专利。由于他家住在水心新村杏2栋406室,王麟权为自己的产品申报的商标也就叫“406”。

王麟权和妻子共同筹备了几万元钱,又招了6名打工仔,于是,一家像模像样的生产“洁厕精”和“塞通”的公司就算开张了。因为洁厕产品家家都需要,所以有不少厂家关注,销路自然不成问题,还经常供不应求。

“人家都说我是从厕所里掏出了黄金的人。”每每说起这话,王麟权总是得意地大笑。

事实上,大部分温州商人经营的都是这样的“小产品”,物品虽小,但利润却是惊人的。

在“农民城”温州龙港镇,有一个很偏僻的礼品批发市场——“中国礼品城”,这是中国最大的企业宣传礼品批发中心。“光是青岛海尔,每天采购就高达数亿元,就至少有6000万元来自这里。”“天一礼品”的一位缪姓经理满脸堆笑,他说,“连四川的五粮液也常年在我们这里订购礼品,一年几百万的订单只是小意思。”笔、雨伞、打火机……温州及其周围的省均以这类礼品发家,印上各种企业的名称后,就这样运往全国各地的市场。温州企业有“航母”,但更多的是“小舢板”。

温州的纽扣生产业在“小舟山板”中最为典型,温州的服装耗费的纽扣其实很少,这些产品主要销往外地。粗略地以平均值估计,每一麻袋纽扣的总数约为50万粒,利润仅为数千元,一粒纽扣获利最薄的以毫计算。但难以想象的是,正是这种小小的纽扣,半年就能创造出5个多亿的产值。

小商品中蕴含大的商机。

不放过每一个可用信息

信息就是财富。有用的信息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要时时留意、处处留心,一个小信息,也许就会为生活带来大改变。

香港假发业之父刘文汉先生,就是有效利用信息发家,从而在生意场上大获成功。20世纪60年代中期,不满国内汽车零件的小规模经营的刘文汉去美国旅行。有一天,他去一家餐馆跟两位美国朋友共进午餐。两位美国朋友边吃边谈,一位朋友无意间提到“假发”两个字,刘文汉心中一动,脱口叫道:“假发?”那位美国商人接着说:“假发,是的。我想购买13种不同颜色的假发。”

餐桌上这番无意间的谈话带给了刘文汉灵感。

回到香港,刘文汉立刻着手调查假发所需原料状况。经过调查研究他发现:原料从印度和印尼输入到中国香港,制成各种发型的假发,制作成本极低,每个不超过11港元,而一个假发的售价却高达数十美元。于是,刘文汉决定立即在香港创办假发工厂。

就这样,香港诞生了第一家假发制造厂,各种颜色、式样的假发大批量生产出来。消息在市场上不胫而走,刘文汉的工厂不愁没有订单。到了1970年,刘文汉的假发工厂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0亿港元。

对于有用的信息,要时时留意,处处留心。

不吊死在一棵树上

“狡兔三窟”是一个成语,意思大概是狡猾的兔子会为自己准备很多窝。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是他的封号。家中养了好几千食客,异常富有。冯谖是一个极度贫困的食客,除了一把随身宝剑之外,几乎一无所有。他想去孟尝君门下当食客,孟尝君问他:“你有什么?”他回答说没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什么能耐,回答说没什么能耐。孟尝君还是收留了冯谖。

因为他无一技之长,孟尝君身边的人都轻视他,让他当最低等的门客,给他粗劣的饮食。冯谖不服气,每次都以击剑弹琴抱怨。孟尝君把他从下等客升到中等客,又从中等客升为上等客。冯谖受到器重,希望可以有机会报答孟尝君。

有一次,冯谖自愿去帮孟尝君的受封之地薛城为孟尝君收债。他临行时问孟尝君:“收完债买些什么回来呢?”孟尝君很随便地说:“家里缺点什么就买点什么吧!”到了薛城,冯援不但没有催逼百姓还债,还以孟尝君的名义烧毁了所有的债券,老百姓高呼万岁。冯谖空手回来后,刚回来就要求面见孟尝君。孟尝君见他这么快就回来了,很奇怪,问他买些什么回来?他回答说:“你说让买‘你家缺少的’,我考虑你家其他什么都不缺,只缺乏一些‘情义’,我就为你买了‘义’。”见没收回租金,孟尝君一脸不快,但碍于面子,又不好说什么。一年后,齐闵王听信谗言,免去了孟尝君的相国职务,孟尝君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城。在路上看到自己封地的百姓们携妇将雏,到半道来欢迎他。孟尝君这才恍然大悟,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我终于见识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