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7676100000085

第85章 世界卷·工业革命时代(7)

1729年,富兰克林在两位挚友的资助下,开始独自经营印刷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印刷所办得红红火火。第二年,24岁的富兰克林和丽德举行了婚礼。婚后,他对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能够集中精力研究电学,他将生意红火的印刷所转让了出去。

后来,富兰克林在实验中发现,尖头的棍子在接近莱顿瓶上的铁杆时,就会产生强烈的电火花,而用方头的棍子接近莱顿瓶上的铁杆时,产生的火花则没有如此强烈。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富兰克林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之后他发现莱顿瓶内外两层所带的电正好极性相反,电量相等。这一现象发现为富兰克林以后的实验提供了很大的动力。

后来,为了解开雷电之谜,富兰克林还和儿子用丝绸做了一只特大号的风筝。他们在风筝的骨架上装上金属丝,并在末端拴上了一个钥匙。等到快要下雨的时候,父子俩将风筝放飞到空中,等到大雨落下来的时候,他们便躲进了附近的一所建筑物里静静地等待着。这时,一道闪电划过了天空,风筝线上松散的纤维立即僵直起来,仿佛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操纵着一般。而此时富兰克林也感觉到握着风筝线的手有些麻木,他小心翼翼地将手伸向钥匙。但就在这时,钥匙上突然蹿起了一串火花,富兰克林差点被击倒在地上。但这些变化并没有让富兰克林感到恐惧,相反,他显得非常兴奋。因为这一现象恰恰证明了他的假设——雷电的性质和发电机产生的电性质是相同的。

这一假设的推出,为近代电学的研究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早期,人们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设想,希望建立一种“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因为这些设想非常不成熟,因此被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其中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以及英国的欧文,而以欧文的实践力度最大。

欧文原本是一位工厂主,在曼彻斯特一家工厂担任经理,因为早年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因此他在管理苏格兰新拉纳克大棉纺厂的时候,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

他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给予工人尊严。同时他还首次在工厂内创办了幼儿园,给工人子女提供教育;减少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提高工人待遇。这样,工厂成本提高了,但是工人的劳动积极性也提高了,最后依然能给企业主带来丰厚的利润。在欧文的努力下,新拉纳克逐渐成为了模范移民区。

欧文在实际中认识到,因为生产力的提高,现在2500人的劳动可以创造出以前60万人的价值,这中间的差额都落到企业所有者的手里去了。为了解决贫富差异问题,欧文提出了以新的强大生产力为基础,进行改造社会的主张。为了实践自己的主张,欧文开始从慈善经理人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然而他的主张过于激进,让当时的工厂主以及达官显贵难以适应,尤其是他的主张与当时的私有制制度、宗教以及婚姻形式格格不入。

欧文开始进行的“和谐大厦”的共产主义试验也失败了,他变得一贫如洗,开始为工人阶级服务,参与了当时很多工人运动,取得了可贵的成果。例如,他主持了英国工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创造了合作社等,但这些活动距离欧文的理想还很遥远。因此,在1824年,欧文变卖了所有家产,与四个儿子和一批朋友联合一些同道,从英国来到美国,他们在印第安纳州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筹划建立一个名叫“新和谐公社”的理想社会。

“新和谐公社”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社会。在这个公社里面,全体成员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全体成员按照年龄大小从事各种劳动。儿童一律无条件入学,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果是12岁以上的青少年,则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学习和工作。对于成年人,则按照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分工,承担实际的工作。年龄较大的成年人,则负责管理、组织和领导工作。60岁以上的老人组成护宪队,来维护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落实。

“新和谐公社”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前来观摩。美国费城科学院院长威廉·麦克留尔、经济学家和博物学家约西亚·华伦等人也纷纷前来,加入了和谐公社。

但是好景不长,“新和谐公社”很快便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公社成员的生产只为满足本社成员的需要,这就导致公社产品品种少,数量小,造成分配非常艰难。另外,由于公社成员水平不一,很多人竞争轻松的脑力工作,逃避重体力工作。工厂严重缺乏技术工人和普通体力工人,经常停工关门,庄稼也因为没有人耕种而导致粮食歉收。因此,“新和谐公社”每年都会产生亏空。为了弥补亏空,欧文不得不将自己的钱拿来补贴亏损,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4年之后,“新和谐公社”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宣告破产。

欧文的实践虽然失败了,但这毕竟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为社会主义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美国西部淘金潮

最初的美国,是印第安人的家园,他们过着与世无争的幸福生活。然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这一切不复存在了。

16世纪以后,欧洲殖民者纷纷抢滩,将这块与世无争的大陆变成相互角逐的舞台。最初的殖民者只是占领了这里,并没有对这块荒凉的大陆进行开发。18世纪以前,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居住的美洲人仅仅只有数千人。

18世纪初,易洛魁人和北美西部居民之间开始有了联系,一些商人也开始进行皮货贸易。随着皮货贸易的发展和深入,皮货商逐渐进入到俄亥俄河流域以及阿利根尼山以西的区域,也就在这一段时间里,土地殖民活动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到18世纪中叶的时候,土地殖民活动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所有者的残酷压榨和盘剥,那些不堪忍受欺压的农民和小商业者们纷纷逃离到更加遥远的西部地区,并在那里开垦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这就兴起了一场开发西部的热潮。再者,北美在建立政权以后,为了能够在世界范围内立足,便将工业革命延伸到了西部,这也为西部的大开发做了充足的准备。

1775年,丹尼尔·布恩开辟了“荒野之路”,这条公路也在1796年正式成为通往内地的公路。从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公路和运河相继开发,使得东西部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土地投机者、农场主、工人、职员以及各色人等都对西部产生了极大的向往,于是便有很多人开始涌向西部。就这样,一场群众性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开始了。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方面通过了“西北条例”。条例决定在西北地区设立领地制度,公开向移民出售土地。此外,政府为了更好地对西部进行开发,还严格控制土地的价格。相对而言,当时的土地价格已经非常低了。于是,“西北领地”、“西南领地”也相继建立了起来。那些来自新英格兰、美国中部和南部地区的人则在西南领地抢滩,建立了田纳西州,并在那里从事起了玉米栽培和烟草种植。而那些拓荒者则源源不断地涌向了俄亥俄河以北的地区,并于1803年在那里建立起西北领地上的第一个州—俄亥俄州。

随着扩展运动的不断进发,生活在西部最原始的印第安人则成了扩展的主要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府便开始有计划地将印第安人生活区转移,那些原本属于印第安人的家园也逐渐变成了白人的生活区。1830年,美国政府又颁布了“土地交换法令”,强制性地用密西西比河西岸的土地交换了东部印第安人的土地。而这些无辜的印第安人则被迫在军队的押解下来到了印第安纳。在这场大迁徙中,有将近1/4的印第安人死于非命,而他们割让给白人的土地则高达80万平方公里。

1837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迅速席卷了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这使得西进的狂潮再次被掀起。那些最初到达中西部地区的人卖掉已经开垦好了的土地,换成物资,准备向西进一步开发。1848年,由于在萨克拉门托的萨特锯木场发现了金矿,更多的人被吸引而来。这样,不到7年的时间,这里的人口迅速突增到30万。后来,随着淘金潮的冷却,一部分淘金者开始投资农业开发,一部分则倒流回去,成为征服洛基山脉和大草原的中坚力量。

美国的这场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西进运动,使原本荒凉的西部土地变成了千顷良田。而这些变化不仅使那些淘金者实现了致富的梦想,更是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发展。进而出现了罗伯特·利文斯和法国当局进行了一次购地谈判的事件。与此同时,杰斐逊和美国国会也正拿着200万美元专款以备不时之需。第二年1月12日,杰斐逊又任命门罗为全权公使前往法国,协助利文斯进行谈判。

而此时的法国正处在内外交加的时期,急需一大笔钱来补充国库。于是,拿破仑便做出了放弃路易斯安那地区的决定。经过几番交涉,双方终于在4月30日签订了购买条约。美国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整个路易斯安那地区后,便在新奥尔良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宣布正式占领该地区。经过一系列的购地运动,美国的疆域几乎翻了一倍,购地运动更为美国的西进运动扫除了障碍,使美国人从此毫无阻碍地跨过密西西比河向西扩张。

之后,美国又与俄国进行了交涉,想要购买俄国统治下的阿拉斯加。经过长期的谈判,美国人最终得偿所愿。1867年3月30日,美俄双方签署了割让条约,美国以72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阿拉斯加。至此,美国的领土再次翻倍,美国人又捡到了大便宜。

“解放者”玻利瓦尔

玻利瓦尔出生于一个十分富裕的白人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他却有一个很远大的梦想。他为了赶走西班牙殖民者,解放当地黑人,并建立自己的国家,曾经亲自组织军队,两次建立共和国。虽然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并没放弃自己的梦想。之后,他逃到牙买加避难。不甘失败的他决定求助于海地总统,发动第三次武装斗争,决心要解放委内瑞拉、新格兰纳达、厄瓜多尔和秘鲁等地。

1816年1月的一天,玻利瓦尔乘船来到了海地求见海地总统佩蒂翁。经过一番密谈,佩蒂翁答应了玻利瓦尔的请求。玻利瓦尔以他诚恳的语言和坚定的决心打动了海地总统佩蒂翁,获得了7艘战船和大批武器弹药。在得到这些以后,玻利瓦尔当即对佩蒂翁表示,一定会像海地解放黑奴那样解放委内瑞拉的黑人。

两个月后,一支200多人的队伍乘船来到了委内瑞拉北海岸,迎接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玻利瓦尔。此时的玻利瓦尔激动万分,因为他看到了希望。之后,玻利瓦尔组织了一批爱国军。在一番周密的思考和部署之后,玻利瓦尔决定先袭击委内瑞拉的首府加拉加斯,然后再向内地进军。然而,就在他们刚刚登陆时,遭到了西班牙军队的火力封锁。最终,玻利瓦尔的第三次军事行动再次以失败结束。

半年后,经过前几次的失败,玻利瓦尔开始了全新的计划。他再次从海地渡海南下,并且宣布废除奴隶制度,准备号召黑人奴隶起来一起战斗。不仅如此,玻利瓦尔还放弃了攻打加拉加斯的计划,而是将军队带到了奥里诺科河流域的东部地区。因为这里有茂密的森林和纵横交错的河流。这样,他们不仅可以袭击敌人,而且还可以在战争不利的时候使自己的部队得到很好的隐蔽。再加上这里的一片大草原,彻底隔开了与加拉加斯之间的交通。这样,他们就不必再害怕西班牙的军队进行增援。之后,玻利瓦尔的队伍一连打了好几次胜仗,并在该地区站稳了脚跟。第二年,玻利瓦尔又颁布了“没收西班牙王室财产,分给爱国军的士兵”的政令,这一政令的颁布得到了黑人、农民、手工业者以及小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之后,草原上的牧民也加入了队伍,和爱国军共同战斗。

1818年10月,玻利瓦尔在安哥斯德拉城召开了委内瑞拉国会,宣布成立第三共和国。1819年5月,玻利瓦尔又率领2000名骑兵和步兵,与西班牙军队展开了一场激战。最终,爱国军打败了西班牙的军队,玻利瓦尔也乘胜占领了波哥达。此后,爱国军便频频报捷。至此,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得到了解放。之后,南美洲便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该共和国包括新格兰纳达、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而玻利瓦尔则因为功绩卓著被推举为最高领袖。

《共产党宣言》

1836年,居住在巴黎的一些德意志流亡者秘密组织了“正义者同盟”。该组织的成员大部分都是手工业者,他们经常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并且对外宣传他们的思想。这个被称为“正义者同盟”的组织,也就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

1847年的一天,“正义者同盟”总部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他们争论的焦点是:是要全盘接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还是全部否决。很多人都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是同盟的成员,坚持要全盘否定。对此,同盟的高层人士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纷纷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最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体系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之后,同盟代表约瑟夫·莫尔被派去拜见马克思和恩格斯。而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可以邀请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同参加同盟会议。

在约瑟夫·莫尔找到马克思后,他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来意。马克思听后,态度坚决地告诉他:“我愿意接受同盟的邀请,全力配合你们的工作,但要求同盟同意我一个条件,那就是同盟将原有章程中所有助长迷信权威的东西全部摒弃,因为那些东西是和科学的世界观、无产阶级的事业相抵触的。”

约瑟夫·莫尔将马克思的意见传达给“同盟”,“同盟”表示愿意接受。之后,“同盟”诚恳地请求马克思为其编写一个宣言,之后便正式改组“同盟”。马克思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并对同盟的信任表示感谢。之后,约瑟夫·莫尔找到了恩格斯,说明了一切,而他也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一直以来,恩格斯与马克思二人之间,都在密切地关注着“正义者同盟”的活动情况。在当时欧洲的许多工人团体和共产主义小组中,“正义者同盟”带来的影响是最大的。最为明显的就是它的思想和宗旨要比他们的组织和社团进步很多。当然,同盟中也存在着陈旧的宗派主义传统。因此,若想让其成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领导组织,首先就要对其内部进行彻底的改组,然后让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引领世界,通过无产阶级去改造整个世界。而现在,便是一个最好的契机。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艰辛的工作,为同盟的全面改组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首次代表大会在伦敦召开。在大会上,恩格斯根据事先同马克思商量好的计划,与威廉·沃尔佛一起指导同盟的改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