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7676100000084

第84章 世界卷·工业革命时代(6)

1870年9月2日,德军在色当一举大败法国,俘虏了拿破仑三世。从此,统一德意志已经毫无障碍。俾斯麦派兵进入巴黎,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中登基,宣告德国的统一以及德意志帝国成立,同时还从法国获得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和两个州的土地。俾斯麦也同时担任德意志帝国的宰相。

德国统一之后,俾斯麦依然推行他的铁血政策,甚至还帮助新成立的法国政府消灭巴黎公社。1890年,因为与威廉二世政见不合,俾斯麦向威廉二世提出辞呈,宣布下野。下野之后的俾斯麦曾和中国来访的李鸿章交流执政经验,据说李鸿章还曾向俾斯麦倒苦水,诉说太后掌权的苦恼。1898年,83岁的俾斯麦在故乡逝世。

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后半期,在资产阶级革命席卷整个欧洲的同时,亚洲的日本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次变革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都有了全新的变动,这是适应了社会发展潮流,以推行资本主义新政为目的的革新运动。因为其开始于明治年间,因此被称为“明治维新”。

在此之前,日本曾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一度以“神国”自居,其意就是希望成为“诸神保护的国家”,而天皇则是神的化身。但由于实际权力都掌握在世袭的将军手里,天皇就成了表面上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傀儡。“忠君报国”、“效忠天皇”的思想也成了当时日本社会的最高道德准则。

1603年,德川家康消灭了其他的割据势力,并赢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随后便在江户设置了幕府,从此德川家族一统天下。当时全国最高的土地权就控制在幕府将军手里,这样,幕府就成为当时最大的封建领主。此外,幕府还掌握了全国的商业和矿山,垄断着对外的贸易,控制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另一方面,虽然德川幕府在政治上只是“大将军”,但实际上却是自称“大君”的统治者,根本没有将天皇放在眼里。后来,德川幕府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大肆掠夺土地,扩建自己的军队。除此之外,幕府将军又对等级做出了新的划分,按照“士、农、工、商”四民的次序,把农民划在武士之下。这样一来,在等级身份制度的严格限制下,农民的生活更加悲惨,甚至还出现了30多万被称作“非人”和“秽多”的贱民,他们被排斥在士、农、工、商阶层之外,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此外,幕府还拼命鼓吹迂腐的儒家思想,推崇程朱理学为国学,以禁锢人民的思想,压制他们的反抗情绪,从而达到巩固自己统治的目的。这还不止,德川幕府还推行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妄图把整个日本严密地封闭起来。

德川幕府原以为经过这样缜密的安排,就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日本发展到18世纪后期,居然出现了一批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商业资本家。他们为了摆脱幕府封建统治,在政治上争取有利的地位,便逐渐对幕府的制度产生了强烈不满。再加上广大的人民群众对苦难生活极度不满,反抗情绪也日趋高涨,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此起彼伏,幕府统治已经岌岌可危!

正当幕府统治面对如此困境时,西方殖民主义列强的脚步也纷至沓来。1853年,美国海军将领柏利率领舰队闯进江户湾,日本被迫开港通商。幕府在列强炮火的压力之下,连续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和关税协定,使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受到了侵害。在这种条件的影响下,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因为外货的倾入而纷纷破产,日本人民的处境变得更加痛苦。内外交困的日本,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度激化,一场推翻幕府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迫在眉睫。

1865年12月,“农民骑兵队”在长州藩倒幕派高杉晋作率领下击败保守派,夺取了藩政权。随后,萨摩藩倒幕派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等人也控制了部分藩权。很快,这两股力量就结成了倒幕联盟,成为全国倒幕运动的核心。为了调动农民、商人及中下级武士的积极性,他们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同时,为了能够和幕府军队相抗衡,他们还在军事上对自己进行武装,向西方购置大量的先进武器。

没过多久,对倒幕派进行压制的孝明天皇去世了,年幼的睦仁(明治)继承了天皇之位。而这时的宫廷形势倒向了倒幕派一方。1867年10月,萨摩、长州、安艺三藩倒幕派在京都召开了秘密会议,他们决定用年幼的明治天皇的名义进行武装倒幕。这样,他们一方面继续扩充兵力,一方面同天皇秘密取得联系,以图通过宫廷政变的方式,将德川将军赶下台去。

此时的明治天皇虽然年纪不大,却很有见地。他对幕府长期把持朝政的行为感到十分不满。当他听到倒幕派提出的请求时,当即就答应与倒幕派联手,共同推翻幕府统治。于是,明治天皇写了一份“讨幕密诏”,交到大久保利通等人的手里。

接到密诏后,大久保利通等人紧急召集了倒幕派的重要人物,并于1867年10月上旬的一天,在京都天皇宫中商讨了具体对策。

而此时的德川庆喜也听到一些风声,他发觉形势已经对自己不利,于是便决定先发制人,主动请辞,以免与改革派发生正面冲突。

1868年1月3日,西南各诸侯率兵包围了皇宫,解除了德川幕府在后宫警卫队的武装。年少的明治天皇当即召开了御前会议,宣布“王政复古”,将国家大权全部收归到自己手中。之后,他颁布诏书,宣布建立由他领导的新中央政府,并委派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改革派主管政事。

日本武士

知识链接

武士道日本是一个尚武的国家,武家政治是日本封建社会发展的产物。10世纪,中央集权削弱,庄园制度为日本武士阶层提供了生存空间和活动舞台。有人将日本武士道精神分为道德与行为两个方面,“道德”方面表现为轻生死、重承诺、尚义气;“行为”方面归结为击剑、读书、交友。其实,武士道精神是中国的儒家思想、佛教禅宗观念和日本的神道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武士道精神的表现是多方面的,特别是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者大肆推行侵略政策,鼓吹武士道精神,策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德川庆喜则连夜逃出了京都,退居到大阪。但他并没有就此罢休,待他集齐所有兵力后,又杀气腾腾地冲向京都。以“解救天皇,清除奸臣”为旗号,兵分两路,夹击京都。明治天皇方面,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和木户孝允寿等人则以萨摩、长州、安艺诸藩的武装力量为主,在京都附近的鸟羽、优见两地迎击了德川军队。此时的政府军队早已今非昔比,他们装备精良、士气高涨,此时他们早已占据了有利地形,并且架起了巨炮,静候着幕府军的到来。

夜半时分,两军在此相遇,随即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幕府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双方刚刚交战,便四散溃逃,而政府军却士气高涨,越战越勇。

再加上之前改革派提出的“减免租税”、“四民平等”等口号,早已将农民和商人争取到了自己这边。因此,政府军的各种军用物资得到了充足的保证。甚至有许多市民找出土枪、土炮等武器直接参战。德川庆喜眼见幕府军败局已定,便仓皇撤退,逃到了江户。然而,政府军却不给对方任何喘息之机,迅速包围了江户。无奈之下,德川庆喜只能放下武器向天皇投降。至此,统治日本200年之久的幕府彻底垮台。

1868年4月6日,明治政府颁布了《五条誓文》,6月又颁布了《政体书》。这些条令都明确地提出推行资本主义新政的方针。从1868年至1873年,日本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维新运动。然而,由于当时日本封建统治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尚未被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再加上资本主义的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软弱,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国家的领导权便渐渐落入中下级武士手中,虽然他们已经资产阶级化了,但他们的内心依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意识,这就导致了日本发展为后来的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

“红衫军”远征和意大利统一

意大利的政途发展向来都不是那么顺利,即使是近代的意大利依然还是个分崩离析的政治实体,没有像英、法那样形成一个民族统一的国家。到19世纪上半期,意大利共存在8个邦国和地区。但这8个邦国和地区中,只有西北部的撒丁王国处于意大利人萨伏伊王朝的统治下。东北部的伦巴底和威尼斯是奥地利帝国的一个总督辖区。中部的帕尔马、摩地纳和托斯坎那三个小公国也在奥地利人的统治之下,更是以依附性条约的形式同奥地利联系在一起。南部的两西西里王国则处于西班牙波旁王室的专制统治下。最后一个,便是一直由罗马教皇实行世俗统治的教皇国。1848年,在欧洲革命中,罗马曾建立共和国。在共和国的牵制下,教皇庇护九世曾一度逃亡,不敢回国。然而,共和国却因为遭到法国的武装干涉而最终走向了失败,教皇也因此重新建立政权。与此同时,法军开始长久进驻罗马。

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意大利的工业资本主义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也迅速高涨起来。北部地区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企业越来越多,其中纺织业的发展最为显著。在工业的带动下,意大利的农业资本主义也取得了发展。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开始改变经营方式,使用雇佣工人,建立起资本主义农场。

尽管如此,意大利的资本主义发展依然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外国统治与压迫下所造成的政治分裂局面。这种分裂的政治局面严重妨碍了统一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因此,一场革命的爆发在所难免。此时,奥地利控制着意大利的大部分领土,所以想要实现意大利的统一,就必须摆脱奥地利的奴役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意大利民族国家,才能彻底消除政治分裂的局面,才能消除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屏障,使资本主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带动下,意大利的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苏醒。拿破仑的入侵更是给意大利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浩劫和灾难,这使得意大利民族意识逐渐增强。不同邦国和地区的居民都开始把自己看做是真正的意大利人。再加上拿破仑的残暴统治,意大利人的仇恨心理日益严重,他们想要驱逐外国势力,拥有自主管理国家的权利。

1852年,加富尔出任撒丁王国首相,并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撒丁王国的实力也随之得到了增强。因此,一场以自由派领导的、撒丁王国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就此开始。

意大利统一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欧洲强国奥地利。由于实力差距较大,加富尔想要依靠法国的帮助,把奥地利从意大利的土地上驱逐出去。1858年7月21日,加富尔和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在法国南部小镇普隆比埃尔举行了会晤,双方约定:法国出兵帮助撒丁王国将奥地利逐出伦巴底和威尼斯后,撒丁王国要将威尼斯和萨伏伊地区作为报酬,交由法国管理。

1859年5月,战争爆发。法撒联军在与奥地利的战争中,接连取得了马詹塔和索尔菲里诺战役的胜利。最初,拿破仑三世之所以肯出兵帮助撒丁王国,并不是想要帮助意大利实现统一,而是希望借助意大利来打击世仇奥地利,并将法国势力进一步渗透到意大利。但当他看到意大利革命推向了高潮,而奥地利的实力依然非常强大时,便决定不再出战。1859年7月,拿破仑三世背着撒丁王国秘密同奥地利签订了《维拉弗兰卡协定》。规定奥地利将伦巴底割让给法国,然后由法国转交给撒丁王国,但奥地利仍保有对威尼斯的统治权。在法国的胁迫下,撒丁王国只能接受这项协定,并把威尼斯和萨伏伊割让给法国。就这样,意大利的利益被拿破仑三世出卖了。

虽然这次战争没能彻底将奥地利赶出去,但撒丁王国毕竟收回了伦巴底,这对撒丁王国来说这意味着意大利统一已经走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1860年3月,意大利中部各邦——托斯坎那、帕尔马和摩地纳进行了全民投票,与撒丁王国正式合并。这使得意大利统一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

1860年,在北方形势的影响下,两西西里人民也发动了起义,意大利的统一运动再次涌现出高潮。就在此时,富有传奇色彩的加里波第也迅速组织了一支由资产阶级民主派支持的“千人志愿军”,历史上称其为“红衫军”。这支队伍在加里波第的率领下,于同年5月南下远征两西西里,一路上所向披靡,很快占领了两西西里王国首都那不勒斯。11月7日,撒丁王国国王维克多·埃曼努埃尔二世在加里波第的陪同下进入了那不勒斯,并于1861年3月17日成立了意大利王国。维克多·埃曼努埃尔二世成为意大利国王。

虽然已经顺利成立了意大利王国,但包括罗马在内的大部分教皇国依然处于意大利王国统治之外,再加上奥地利还把控着威尼斯地区,所以,意大利的统一运动尚未真正完成。

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意大利协同普鲁士共同对奥作战,奥地利战败。不久,奥地利根据《维也纳条约》的内容,将威尼斯归还给意大利。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在种种形式的压力下,拿破仑三世不得不调回罗马的法国驻军。9月,意大利军队进入了教皇辖地之内。在公民投票的决议下,意大利合并了罗马,教皇的世俗权力被剥夺,并避居至梵蒂冈。至此,意大利终于实现了民族的统一。

同德国一样,意大利的统一也是以“自上而下”的道路来完成的。同时,这样的统一也留下了很多的后遗症。如世代永佃制的封建土地制度被保留下来,这对经济上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在政治上,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国王世袭保留下来了很大的权力,而众议院的选举也要有一定的财产才能具有资格。也就是说,政权实际上是操纵在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手中。但无论如何,意大利的统一的确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此外,统一后的意大利各邦间的关税壁垒宣布消除,并且开始实行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和货币制度,再加上之后铁路和公路建设的蓬勃开展,逐渐促使意大利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市场,使意大利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长久的发展。

富兰克林

1706年,富兰克林出生于波士顿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为了躲避宗教的迫害,从英格兰移居到了北美洲的殖民地。

富兰克林从小就喜欢读书,父亲将他送到一个印刷所去当学徒。虽然那段时间非常辛苦,但富兰克林还是坚持下来,因为在那里可以读到很多东西。他总是争取一切时间去读书,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