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知的历史常识大全集
7676100000029

第29章 中国卷·宋辽西夏金时期(3)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宽20多厘米,长5米多,犹如一幅长卷一般。画中展现的是北宋京城的风光景物与人们的生活习俗。画面中涉及了北宋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以及500多个人物画,形象传神地描绘出了当时生活的繁荣。《清明上河图》的绘画功力深厚、造型细致逼真,有如一部图片百科全书,将北宋时期的生活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我国的书画遗产中,《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极高,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堪称国宝。

《清明上河图》真实地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汴河及其两岸在清明时节的风貌(宋·张择端画)

②募役法,熙宁四年颁布实施。募役法(免役法)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统算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得以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财政收入。

③方田均税法,熙宁五年颁行。方田均税法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以查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丈量后,到次年三月分发土地账帖,作为“地符”。分家析产、典卖割移,都以现在丈量的田亩为准,由官府登记,发给契书。以限制官僚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和人口。

④农田水利法,熙宁二年颁布。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修筑堤防岸,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在王安石的倡导下,一时形成“四方争言农田水利”的热潮。北方在治理黄河、漳河的同时,还在几道河渠的沿岸淤灌成大批“淤田”,使贫瘠的土壤变成了良田。

3.稳定封建秩序。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的措施,有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以及建立军器监等。

①将兵法。作为强兵措施,王安石一方面精简军队、裁撤老弱、合并军营,另一方面实行将兵法。自熙宁七年始,在北方各地选拔武艺较高、作战经验较多的武官专掌训练。将兵法的实行,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②保甲法,熙宁三年颁行。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还是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流巡查,维持治安。保甲法既可以使各地壮丁接受军训,与正规军交互使用,以节省国家的大量军费,又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编制起来,以便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4.改革教育制度。王安石等变法派还改革科举制,整顿各级学校,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从新法实施,到守旧派废黜新法,前后将近15年时间。在此期间,每项新法推行之后,基本上都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土地兼并和高利贷者的活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使中、上级官员和皇室减少了一些特权,而乡村上户地主和下户自耕农则减轻了部分差役和赋税负担,朝廷也加强了对直接生产者的统治,增加了财政收入。各项新法多多少少触犯了中、上级官员和皇室、豪强、高利贷者的利益,因而最终被废除。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结合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对社会的服务。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人空泛的浮靡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上人书》”)。正因为王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当做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社会弊端,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才子昏君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出生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为宋神宗第十一子,初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年),他的哥哥哲宗赵煦(神宗第六子)去世,因无子,皇太后向氏诏立端王赵佶继位,赵佶时年19岁。

赵佶即位的时候,曾遭到朝中大臣强烈的反对,认为他太年轻不可以治国,但向太后极力推荐,并借用宋神宗的话来驳斥反对派:“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十六》)赵佶即位的第二年,向太后去世,改年号为“建中靖国”。这是赵佶统治北宋政权的开始,在位共25年。

赵佶即位后不久,便重新启用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一帮奸党,时人称为“六贼”。赵佶还以“绍述”的旗号,定司马光、文彦博等人为“元祐奸党”,定章谆等人为“元符党人”,并刻石朝堂,以示贬斥。

赵佶生活穷奢极侈,和“六贼”滥增捐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土木,修建华阳宫等宫殿园林。他还派朱勔设立苏杭应奉局,搜刮江南民间的奇花异石,称“花石纲”,运送到汴京,修筑“丰亨豫大”(即丰盛、亨通、安乐、阔气的意思)的园林,名为“艮岳”。他的这一做法将北宋政府历年积蓄的财富很快便挥霍一空,更害得许多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赵佶还崇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五月五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成十月十日。他的生肖为狗,因此便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大举南侵,金军统帅完颜宗望统领的东路军在北宋叛将引导下,直取汴京。赵佶接到消息后,连忙下令取消花石纲,颁下《罪己诏》,承认了自己的一些过错,想借此挽回民心。金兵长驱直入,逼近汴京。徽宗又怕又急,拉着一个大臣的手说:“没想到金国人这样对待我们。”话还没有说完,一口气塞住了喉咙,昏倒在床前。被救醒后,他伸手要来纸和笔,写下了“传位于皇太子”几个字。十二月的时候,他宣布退位,自称“太上皇”,让位于子赵桓(钦宗),带着蔡京、童贯等贼臣,借口烧香仓皇逃向安徽亳州蒙城(今安徽蒙城)。第二年四月,围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纲击退北返,赵佶才得以返回国都。

1126年闰十一月底,金兵再次南下。十二月攻破汴京,金帝将赵佶与赵桓废黜为庶人。靖康二年(1127年),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全部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赵佶被囚禁了9年。1135年,终因忍受不了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洛阳附近)。1142年,宋金两国根据协议,将赵佶的遗骸运回临安(今浙江绍兴),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

乱臣贼子

宋徽宗时期的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和李邦彦,是宋徽宗非常宠信的六个大臣。在史上被称为“六贼”。其中,蔡京和童贯为主要人物。

蔡京是个政治投机者,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拥护变法改革,后来又和司马光积极推翻新法。宋徽宗即位后不久,蔡京受反变法派的攻击,被贬谪到杭州做了知州。在杭州,蔡京结交了赴杭州收集书画的宦官童贯,蔡京以擅长书法逐渐受到宋徽宗的赏识。当时朝中的宰相韩忠彦与曾布不和,曾布便在徽宗面前竭力举荐蔡京,想让蔡京来对付韩忠彦。结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韩忠彦和曾布相继被罢免了宰相职务,而蔡京却做了宰相,独揽大权。

朝廷形成了以蔡京为首的政治集团,蔡京、王翰先后担任宰相或太师、太傅。蔡京依靠宦官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为爪牙,逐步控制了整个徽宗时期的朝政,使北宋末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腐朽的时期之一。蔡京等人无恶不作,贿赂公行,卖官鬻爵,巧立名目,增加赋税,搜刮民财。

为了排挤政见不合之人,蔡京对守旧派和变法派同时进行了抨击。他把司马光、苏轼等人定为奸党,将他们的名字刻在石头上,称为“党人碑”,按照这些名字把已经死了的人撤掉官职,没死的全部贬谪到外地去做官。

蔡京隆重地举行了尊孔、孟活动,大祭孔子、孟子,重修孔庙、孟庙,甚至给孔子、孟子的后代封官,以此讨得徽宗的欢心。徽宗崇信道教,蔡京因此建议编道史、设道学、让道士参加考试做官。于是,开封和全国许多大城市里大兴道观,还设置了26名道士官员,和政府官员同样享受俸禄待遇。在徽宗朝的七八年间,官员比以前多了将近10倍。神宗时期,北宋政府支出的俸禄和军队开支每月是36万贯,到了徽宗宣和三年,每月达到120万贯,老百姓的负担日益加重。

以蔡京为首的“六贼”提出了一个“丰亨豫大”的口号,便是要把政府乃至宫廷搞得富丽堂皇,以满足徽宗奢侈腐化的生活习惯。为此,他们在苏杭等地设立了“造作局”,集中了许多能工巧匠,制造各种工艺品。不久,又设置了“应奉局”,向东南各地居民搜刮花石竹木和珍奇之物。“应奉局”由“六贼”之一的朱勔主管。这个朱勔原本是苏州流氓朱冲的儿子。朱冲起初因犯事而被关押,后来从监狱里逃了出去,回苏州开了一家专卖膏药的店铺,逐渐成了一个富人,用钱广泛结交了一些有权势的人。蔡京被贬谪到杭州时,一次到苏州去,认识了朱冲父子。朱冲为了帮助蔡京讨好徽宗,付出了极大的财力和物力,并逐渐成为蔡京的好助手。蔡京当了宰相后,朱冲、朱勔也都做上了大官。朱勔搜刮抢夺了大量浙江一带的珍奇花石,用大船全部载入京城开封,规定每十只船编为一纲,称为“花石纲”。花石纲船队夜以继日的开运,以至于运河航道不畅而部分不得不改为海运。大批花石树木被运到了京城,用来建造延福宫、景龙江和艮岳。艮岳用人工筑成,周围有10多里,主峰高90尺,使用山石以万计,都由各地限期运来。山上建造馆舍台阁,极其奢侈。徽宗整日在宫中纵情取乐,宫女数以万计。为了搜刮更多的民脂民膏,蔡京恢复了“榷茶法”和“钞盐法”,就是由卖茶卖盐的大商人先向政府购买“茶引”、“盐钞”(买茶买盐的凭证),然后才能进行买茶买盐贩卖。这样,商人们的利益便遭受到了打击,他们就提高茶叶和食盐的价钱,把负担转嫁到老百姓头上。蔡京入相,大小官员都要行贿赂。蔡京生日,全国各地官府还要“贡献”大宗礼物,称之为“生辰纲”。徽宗时,大肆赏赐大臣宅邸。一所雄丽的宅邸,用费就高达百万贯。其中,蔡京的宅邸最为宽敞,园内树木如云,奇石屹立,宅邸中更是蓄养了大量姬妾。蔡京的儿子都官拜大学士,家人侍从也都做了大官。徽宗前后7次坐着小车到蔡京家饮酒作乐。其子蔡攸和妻子宋氏也经常出入皇宫。蔡攸和翰林学士王麟在宫中着短衫、窄裤,涂抹青红,和艺人们一起嬉笑耍闹。蔡攸对徽宗说,所谓人主,当以四海为家,太平享乐。岁月几何,岂能徒自劳苦。徽宗听了,开怀一笑,深以为然。蔡京集团多是腐朽的官僚。宦官童贯在蔡京支持下掌握军权,与蔡京并列相位。童贯和蔡京一样的贪婪腐败,家中金币宝玉堆积如山,据说“私家所藏,多于府库”。蔡京集团中的朱勔占有甲第名园,遍布吴郡。田产跨连郡邑,每年收租10多万石。朱勔死时,有田至30万亩。蔡京、童贯也都占有着大量的田地,残酷敲剥农民。蔡、童集团掌握军政大权,实行黑暗的统治。民间曾流传这样的歌谣:“打破筒(童),泼了菜(蔡),便是人间好世界。”

最终,由于百姓家破人亡,民怨沸腾,爆发了规模巨大的方腊起义。虽然北宋最终镇压了起义,但并没有汲取教训,还是一如既往的黑暗和腐败。

金的崛起

就在北宋王朝势力江河日下之时,东北的女真族逐渐强盛起来。女真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直到隋唐时期,女真族还过着以渔猎为主的氏族部落生活。

唐朝的时候,靺鞨发展成几十个部落,其中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这两部最为强大。黑水靺鞨后改为女真族。

公元10世纪,女真族受到辽国的奴役与压迫。辽国统治者为了削弱女真族的实力,把实力较强的一部分女真人迁移到了辽阳以南,编入了辽国的户籍,由辽国官员直接统治,这部分女真人称为“熟女真”。那些没有迁走的依旧住在老地方,他们没有编进辽国户籍,称为“生女真”。

生女真包括几十个部落,有十几万户,每个部落都各自推选一名酋长。他们主要靠捕鱼打猎为生,并没有固定的住处。天气暖和的时候,哪里有水草,他们便住在哪里。冬天的时候,便在山脚下挖个洞,盖上木板,就算是房屋。那时,他们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的历史阶段。

生女真最大的部落,名完颜部。在10世纪中期,也就是北宋仁宗时期前后,完颜部迁到按出虎水(今黑龙江哈尔滨)东南一带,开始修建房屋,种植五谷,还学会了烧炭炼铁。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女真社会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个体家庭出现了,并且牛马等也开始私有化。犯罪判罚奴婢的现象已经产生,还出现了本族的奴隶,对外掠夺奴隶和财富的战争不断发生,形成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立的阶级。

到了11世纪中期,完颜部的酋长完颜乌古乃制造弓箭器械,兵力逐渐强盛起来。附近一些部落纷纷归附他,听从他的号令。到了11世纪,完颜部已经统一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建立奴隶制国家打下了基础。

1113年,完颜乌古乃的孙子完颜阿骨打做了酋长。这时候,在辽国天祚帝的统治下,生女真部落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生女真被迫每年进贡人参、貂皮、珍珠等特产,引起了女真民的强烈不满。完颜阿骨打决心领导女真人民摆脱辽国的奴役。他积极修建城堡,训练兵马,联合生女真人其他部落,准备发动抗辽战争。

1114年,完颜阿骨打出兵攻打辽朝。他的军队只有不到3000人。出发之前,他对士兵说,你们只要同心尽力,立了大功,原来的奴婢可以做平民,平民可以做官,有官职的可以按照功劳大小升官,如果谁敢违抗,那便立即处死。

完颜阿骨打率领女真军很快到达了辽国边界,和两万辽国军队交战起来。完颜阿骨打拿起弓箭,一箭射死了为首的辽将萧十三。辽军阵营顿时大乱,女真军乘机一齐冲杀过去,杀死了很多辽军,打了个大胜仗。不久之后,女真军又乘胜攻下了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南),得到了不少马匹和财物,胜利凯旋。

辽天祚帝得知宁江州失陷,勃然大怒,派10万大军进攻生女真。阿骨打带领3000人奋勇抵抗。双方在出河店相遇,此时,狂风四起,吹得尘土弥漫。完颜阿骨打利用这个机会,带领士兵猛冲过去。辽军不知道女真军有多少,便纷纷逃跑,丢盔弃甲者不计其数。完颜阿骨打把俘虏的辽国士兵收编到女真军中。而此时,完颜阿骨打的部队已经发展到近两万人。

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为“金”,年号“收国”,定都会宁(今黑龙江月城县南的白城子),完颜阿骨打即金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