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正确的方法是做事的法宝,谁能够灵活使用这个法宝,谁就会得心应手,万事亨通。正确的方法是工作的灵魂,离开这个灵魂,人们将无能为力,寸步难行。
会思考的人肯定先人一步
在工作中要善于做一个会思考的人,当你在思考的时候,你会发现时间过得飞快,想琐事的时间就少了。同时,在思考中你会发现工作中不足的地方、制度中不合理的方面等等,你会思考解决的方法,并付诸实践。久而久之,你就成了智者和实践者。这样你就越发有成就感,也就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了。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成功是从思考如何节省一滴小小的焊接剂开始的。
洛克菲勒毕业后在一家石油公司工作。由于他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技术,因此,老板只能安排他做一些相对简单的工作,那就是查看生产线上的石油罐盖是否自动焊接封好。
洛克菲勒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注视一道工序:装满石油的桶罐通过传送带输送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从上方自动滴下,沿着盖子滴转一圈,作业就算结束,油罐下线入库。每天从清晨到黄昏,要过目几百罐石油,也不是件轻松的事。
一周时间过去了,洛克菲勒就对这单调的工作厌烦至极。他觉得如果自己一辈子做这样的工作,无疑是浪费生命。他想过改行,却又找不到别的工作,只好坚持下去。他开始想自己是否可以找点事做呢?有一天,他看着不断旋转的罐子发呆,突然有一个想法闪过脑海:这些罐子旋转一周,焊接剂都是滴落39滴,有没有什么办法使焊接剂减少几滴呢?这样可以为公司节省不少成本呢。他开始思考,眼前这简单之极的工作中,是否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
就这样,他开始寻找节省焊接剂的办法,在一番试验之后,他终于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该机焊出来的石油罐偶尔会漏油,质量缺乏保障。他的出发点原本是要节省石油,如今却又浪费了石油,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他没有灰心,开始思考如何改进方案,研制出更好的焊接机。最终,他研制出了38滴型焊接机。公司对他的新发明非常满意,老板说,他简直没有想到一个做着如此简单工作的人能想出这么好的方法,真是一个奇迹。不久公司便生产出这种机器,采用的就是洛克菲勒的焊接方式。
洛克菲勒的新机器虽然只是节省了1滴焊接剂,但是这滴焊接剂每年为公司节省的开支却有5亿美元。
洛克菲会思考的精神促使他研制出了别人没有想到的新机器,最终成为了美国工业界第一代亿万富豪也是也是理所应当。
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要学会思考方法,思考意味着创新,意味着发展,可以使我们根据工作的具体要求灵活机动地妥善处理,依照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在已有的习惯中寻找更好的工作方式。如果没有思考,就不会有新的发明创造,我们的工作也就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且会减弱我们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让我们感到所面对的问题十分棘手,甚至把握不住事态发展。
成功的人往往是懂得不断思考的人,因为他们懂得只有思考才能制胜。会思考的人往往先人一步,而失败的人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们不动脑筋,在问题面前不善于运用思考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以致成功的可能性削减了许多。
很多员工在工作中总是遵循固有的思路做事,欠缺思考,遇到问题不是想方设法去解决,而是想方设法去逃避。这样的结果只能令自己的工作陷入被动,无法开创新局面,更别说在工作中有所建树。
主动思考看来是一件小事,其实却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你是否热爱你的工作,是否全身心地为公司着想。这种态度会使你时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而那些不会思考的人想不出好的办法,也就无法为自己、为公司多创造点价值。
这个世界上缺少的不是会干活儿的人,而是会思考的人。优秀的员工懂得思考、勤于思考,他们不像多数人一样机械地工作,而是时刻保持敏捷的思维,从中发现问题,并且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搜狐首席执行官张朝阳曾经说:“会动脑筋思考的人,总能掌握住问题的关键,并能够解决它,通常在工作上能高效率地完成任务。由于比别人更快,所以他们就更容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个善于高度思考的人善于利用社会化的工作空间,能够主动想事做事,因此,工作中总是思路清晰,不会有凭经验的简单机械行为。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有积极思考的精神,当遇到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时,一定要先思考,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弄清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从而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工作变得卓有成效。
思考的能力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只思考而不去学习也无法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平时要多读书,多学习他人的经验和办法,才能促进思考的能力,也有助于自己的工作进展。
实际上,当我们认真思考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一半成功的可能,就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磨刀不误砍柴工
从前,有一个老农民,他有两个儿子。有一天,他叫来了两个儿子,对他们说:“我已经老了,咳,体力也不支了,也该退休了,咳咳,门后有许多柴刀,自己选,咳咳咳,选一把上山去砍柴吧。”大儿子对父亲说:“爹,你在家里好好歇歇吧,我和弟弟会去砍柴的,对吧?”“对,我和哥哥能做好的。”小儿子在一边附和道。
事不宜迟,大儿子边上山边想:我一定要早点上山,多砍点柴来,让父亲高兴高兴,还能成为小弟的榜样。
小儿子却想:这刀破了好几个口,还生了锈,我应该先磨磨刀。于是,小儿子便敲开了邻居大娘家的门,轻轻地问:“王大娘,能把您家的磨刀石借我用用吗?”王大娘客气地回答:“好好,磨刀石在墙边靠着呢,自己去拿吧!”“谢谢。”小儿子说完便匆匆地走了。
大儿子这时正坐在田埂上休息呢,他自言自语道:“这小子,还不来砍柴,等着挨骂吧。”
等小儿子磨好刀子,已经下午了,他便说:“看来我得快点了,大哥都可能砍了一大堆了。”
于是小儿子开始干了起来,磨了一上午的刀,能不快吗,不一会儿,小儿子便砍了满满两担柴了,而大儿子只砍了一小担柴。大儿子满头大汗挑着柴回家了,大儿子刚回家一会,小儿子便回来了。父亲奇怪地问小儿子:“你比大哥迟上山,为啥你砍的柴比大哥多呢?”“如果刀没磨快,怎么能够砍又快又多呢?”小儿子自豪地回答道。父亲听了,脸上露了欣慰地笑容,语重心长地说:“对对对,只要准备好工具,掌握了方法,做事就可以事半功倍。”
以上便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办成一件事,不一定要立即着手,而是先要进行一些筹划、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步骤安排,做好充分准备,创造有利条件,这样会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做每一件事情,都不至于手忙脚乱。砍柴工作固然重要,但在砍柴之前,将砍柴要用的砍柴刀磨得锋利,才能轻松地砍伐到更多更好的柴禾。
这用在工作中,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联系。但是要是能仔仔细细地品阅过这句话里所蕴藏着的人生哲理和蕴涵,你就会发现,这句话,其实无论用在竞技的职场,还是用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和人们常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无论是中层干部还是基层员工,当在第一时间接到上级的指令和任务时,都必须要要先从上级指令派遣的任务中,详解任务的核心内容和上级领导的初衷和要求。针对现有的工作模式和工作需要,快速制定出最符合能将工作任务做得无法完完全全地达到百分百的完美,但能以最贴近完美的最佳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能将上级派遣的工作任务和预期设想要达到的工作目标,并且做得更好。
这就是工作之前事先进行详细规划,注意工作细节不粗枝大叶所带来的好处。没有规划的工作,就好比是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战斗中,没有进行事先部署兵力,没有进行谋划,没有分析敌我双方的战场优势而进行的盲目,置士兵性命于不顾,战前不进行谋略谋划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这样的战局,勿须质疑,是不可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而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讲究工作效率固然重要,但是在接到工作任务后所要做的一件事——工作规划,也同样不可小视和忽略。这种时候方法往往比执行更重要。
这就好比一个人要出去办事,如果能在出发前就通过各种交通广播,网络等不同的渠道,再根据以往的对自己需要行驶的路段,平日或是假日的畅通情况,加以分析思考。快速制定出能使自己迅速、便捷、畅通无阻地驶向终点地目的地。那么,就会少了很多诸如绕远路,或是被堵塞在半路中的尴尬和焦虑了。
磨刀不误砍柴工。看似不过只是很朴素的一句俗语。但是在字里行间,却能让人们悟出不少精髓。在原有的工作方法中,不停地加以完善和改良,以减少和弥补更多的工作上的缺陷和漏洞补丁,并达到人们预期设想的效果。
做事之前先思考,拟出方法再行动,相信一定会事半功倍。
方法错则步步错
“四两拨千斤”是武术“太极”中的一个名词,意思是用很小的力量,拨动很重的东西,其中的诀窍当然是“巧”字。抓住最佳的地方,巧妙地用力,抓住最佳的时机,巧妙地拨动,自然可以将本来很难对付的东西,轻易地“啃掉”。
它告诉我们,在做人做事的时候不要蛮干,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方法总比问题多,有了方法和技巧,做起事情来往往事半功倍,甚至为扭转乾坤,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但是方法错了,则步步满盘皆错。
一群人在大海里划船,迷路了。狂风大起,每个人的生命都在飘摇。在这些人当中有两个人知道正确的方向,应该向西。第一个人马上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态度很坚决。但是除了这两个人其他所有的人都误认为应该向东。在生命危急的时刻,大家都乱了套,都不相信这个人的意见。另外一个知道的人保持沉默。于是,第一个人就和其他的人争执起来了,最后的结果是这个人被失去理智的众人扔进了大海。船继续在大海里向东航行。另外一个知道方向的人也假装认为应该向东,如果不这样做,他的命运会和第一个人一样,葬身大海。但是,他必须想一个办法矫正船的方向,否则也是死路一条。于是,这个人和就其他人搞好关系,慢慢的,取得就大家的信任。他提出由他来掌舵,理由是他曾经是水手,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大家同意了。船继续向东航行,但是,这个人在船每走一段路时就把方向稍微调整一点,大家都觉察不出来。在船兜了一大圈之后方向变到了朝西方,最终,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到达了西面的陆地。这个时候,这个人才慢慢地告诉大家真相,大家把他当做了英雄。
这就是方法的重要性,第一个人由于太死板,结果只能葬身大海,第二个人灵活地运用了方法,却成了大家的英雄。所以说,方法很重要。
宋代的杨时不愿做官,一心想研究学问,于是就想拜当时的理学家程颐为师。他来到程颐家时,天下起了大雪,看见老师在睡觉,不忍心惊动,于是冒着大雪站在门口等候。等程颐醒来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程颐很受感动,收下杨时为弟子。于是杨时成了众人学习的楷模。人们认为这个世界上只要精心诚意足够了没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可是他们不曾想过杨时除了精诚之外,还有知识渊博,礼让有加。我们把有些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以为有A就会有B,但事实上A不是B的唯一理由。不错,精诚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某些愿望,但前提是我们的方法必须正确。
不要错误的以为只要精诚就够了。精诚不是成功的敲门砖,没有方法你可能永远也无法从此岸到达彼岸,相反,有了方法你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你离你的目标只差一步,你望着它却无法逾越那仅有咫尺的一步之遥,因为你没有方法。你可以头悬梁,锥刺股,可你未必就能够金榜题名。坐三只板凳的人不一定就比坐一只板凳的人更有成就。爱迪生之所以成为发明家,并不是因为他坐了三只板凳,而是因为他坐的每一只板凳都用了他独特的思维和巧妙的方法。记住,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方法
沃尔夫·施耐德在他备受青睐的《冲出围困》一书中写道,“大多数成就大事的人的日常工作都是非常辛苦乏味的。”这本书以伟人和名人为主要写作对象,并集中阐述什么因素造成了他们的伟大和名望。从达芬奇到托马斯·曼,从康德和巴尔扎克到舒伯特和保罗·克利,这些具体的实例,极具说服力地证明:除了少数例外情况之外,这些人都在非常有条理地工作。非常重要的是,虽然他们的工作方法大不相同,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