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骨科速查手册
7648300000073

第73章 骨科常用特殊检查(1)

(第一节)普通X线检查

骨本身密度很高,与周围软组织有良好的自然对比度,所以X 线检查是临床骨科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普通X线检查包括透视和摄片。

一、透视

适应证

患者于骨折、脱位的修复和火器伤时寻找金属异物和定位。因其不能留下记录,缺少原始记录对比,且对患者和医生有辐射损伤。

禁忌证

妇女妊娠期间尽量避免做放射学检查。

注意事项

首先要加强防护,用小照射野,透视时间要短,尽量减少X 线照射,切忌在透视下进行骨折整复。

二、X 线摄片

骨关节的X线检查方法主要是摄片,通过观察骨的密度、皮质形态,对大多数骨关节疾病可做出定性、定量、定位的初步诊断。

适应证骨关节疾病及各类骨折。

禁忌证妇女妊娠期间尽量避免做X线摄片。

摄片位置1.常规X线摄片位置(1)正、侧位片:一般部位均采用正、侧位投照。

(2)正、斜位片:当侧位投照有过多的骨骼影像相互重叠时,应用斜位。

肩胛骨关节盂,腕舟状骨,腕大多角骨,胫腓骨近侧关节常需拍斜位片。

(3)正位片:适用于骨盆、髋、肩及锁骨等,首先只摄正位片,如有需要再加照其他位置。

(4)侧位片:适用于跟骨、髌骨等,需要时再加照轴位。

2.特殊X线摄片位置(1)轴位:X线方向与骨长轴平行,以反映该部位全貌,如髌骨、跟骨、肩胛骨喙突、尺骨鹰嘴、腕关节、髋关节及足跖趾关节经常用轴位片来协助诊断。

(2)开口位:适用于寰枢椎脱位、齿状突骨折、齿状突发育畸形等病变,减少下颌骨的重影。

(3)后前斜位:疑有股骨头后脱位时采用此位置摄片。

(4)穿胸位(肱骨头颈侧位):观察肱骨上端骨折对位、对线情况。

(5)屈膝位:用以了解股骨髁间窝病变。

(6)双侧对比位:为明确病变性质或对一侧病变有疑问需排除正常变异时,加摄对侧片对比。如肩锁关节半脱位,距小腿关节韧带松弛。

(7)功能位(脊椎运动X 线检查):为了解椎间盘退变情况、椎体稳定性,取侧位脊椎过伸、过屈位摄片,对诊断很有帮助。

(8)左、右侧弯位:配合正位柱侧弯,确定主弯及代偿性侧弯。

(9)安氏位:检查跟距关节、跟骨载距突与距骨侧突间有无畸形。

注意事项

注意拍摄位置的准确,注意保存好X线片,方便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

(第二节)关节造影

关节造影是为了进一步观察关节囊、关节软骨和关节内软组织的损伤状况和病理变化,了解造影对比剂注入关节腔并摄片的一种检查。应用气体造影称为阴性对比造影法,碘剂造影称为阳性对比造影法,如果两者同时兼用则为双重对比关节造影,多用于膝关节。

1.适应证肩关节、腕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等,由于应用造影剂不同,显影征象也不一样。

2.禁忌证

(1)凡关节及穿刺部位皮肤有炎症者。

(2)关节内骨折或关节内出血的患者。

(3)碘过敏者不宜做造影。

一、肩关节造影

肩关节造影通常将阳性造影剂注入关节腔内,借以诊断肩关节内、关节囊和周围某些软组织损伤和病变。

适应证

1.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者,可能系肩关节周围炎。腱鞘炎、肌腱脱位或半脱位者,可以考虑施行关节造影。

2.肩关节外伤后,不明原因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可能系有肩袖或关节囊损伤。亦适合行关节造影检查。

3.选择性研究肩关节疾病,并采用关节造影做进一步观察。

造影方法

1.穿刺进路选择通常有两种进路选择,即前方穿刺和后部穿刺。

2.穿刺患者仰卧位,掌心向上,常规消毒、局麻后用腰穿针于喙突下一横指垂直刺入,针头触及肱骨头或关节盂时退出,再沿肱骨头或盂缘进入关节腔。

3.造影穿刺针头进入关节腔后,将造影剂(泛影葡胺或其他水溶性造影剂)15~20ml注入。在透视或电视荧光屏上观察,并立即拔出穿刺针,穿刺部稍许加压,防止造影剂外溢,影响造影显影图像。

4.摄片取前后位,肩关节轴位和内、外旋位摄片4张。

5.造影征象造影剂充盈整个关节,关节囊表现与关节腔相一致的形似袋状密度增高阴影,肩胛盂和肱骨头软骨处与该解剖结构相应的密度减低区。在轴位片上,肱骨的结节间沟显示清楚。外旋位,关节囊呈半圆形充盈;外旋位上显示为弯曲箭状阴影、中央密度减低为肱二头肌腱阴影脱位或半脱位。

注意事项新鲜关节内骨折、穿刺部位皮肤有炎症、关节炎症、对碘过敏者均不宜做造影。

二、髋关节造影

适应证

1.主要用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检查。

2.帮助了解以下病理性髋关节情况:髂腰肌和关节囊的关系;盂唇及股骨头软骨部的情况;股骨头大小、形态;关节囊的改变;髋臼软骨情况;关节内韧带的情况;髋臼内容物。

造影方法患者取仰卧透视定位,找到股骨颈连接处内下缘,并在皮肤表面做标志。常规消毒后,在麻醉穿刺点局部和关节囊周围,以19~20号穿刺针按皮肤标志垂直刺入直达骨面,进入关节腔后即可注入有机碘造影剂2~5ml。

摄片髋关节正位摄片,必要时加摄外展外旋位片。

注意事项有机碘需做碘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

三、膝关节造影

适应证

1.疑有膝关节内损伤性疾患,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关节囊和内侧副韧带断裂。

2.半月板畸形或囊肿。

3.关节内游离体。

4.剥脱性骨软骨炎。

5.滑膜肿瘤。

6.腘窝囊肿。

7.其他已确定为膝关节内疾患,但不能肯定其性质或部位者。

造影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取髌骨内上或外上角为穿刺点,严格无菌操作。局部麻醉下用10~20号穿刺针刺入关节囊,回抽无回血,注入造影剂。气体造影剂常选用过滤空气、氧气或二氧化碳,用量为80~120ml。阳性造影剂选用35%~50%的有机碘制剂10ml。双重对比造影时先注入碘剂8~16ml,并随即注入10~20ml气体。注入空气后应防止气体自针眼处外溢。

摄片

1.阴性造影患者取俯卧位,分别于外旋位、内旋位、中间位三个位置投照。

2.阳性造影取俯卧、仰卧位,分别投照正位、内旋位、外旋位共6张。

3.双重对比造影取侧卧位,行水平投照内、外侧半月板,应于内旋位、外旋位、中间位分别投照。

4.疑有髌骨或髌上囊病变应摄加强侧位片。

注意事项

1.有关节感染性疾病、关节内新鲜骨折及出血者不宜做造影。

2.关节造影时应十分注意无菌术,防止引起的关节感染或病变。

四、桡腕关节造影

适应证

腕部外伤后,未能查出明确损伤部位,经长时间非手术治疗,仍有软组织肿胀,肌力减退并有旋转受限,时有放射疼痛和压痛者,可做关节造影。

造影方法

1.穿刺通常采用腕背部腕月状骨和桡骨远端的关节间隙进入。宜将腕关节掌侧屈曲30曘,使桡骨向后突起便于触之。

2.造影可应用醋碘苯酸等水溶性造影剂,1%~2%普鲁卡因1~2ml混合一起注入。一般情况,桡腕关节腔可容纳4~5ml。如果在电视下观察更有益于造影剂剂量的掌握。

3.摄片造影剂注入后应立即摄片,常规拍摄腕关节前后位、后前位、侧位和斜位片。

注意事项

关节急性炎症期、关节出血、对碘剂过敏者均不宜做造影。

(第三节)脊髓造影

脊髓造影又称为椎管造影,是诊断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和因外伤所致椎管形态的变化。脊髓造影是一种常用和有效的检查手段。关于脊髓造影术的评价,历来就有争议。但通常认为,临床和普通的X 线检查在病变定位有困难时,应用造影技术有独到的作用。

适应证

1.采用其他检查手段不能明确的脊髓内或脊髓外的病变,经脑脊液动力学检验证明蛛网膜下腔有梗阻,但病变部位和范围又不十分明确,应选择造影作出诊断。

2.经临床检查病变性质不明确,脊髓内、外或椎管结构(椎体后缘、椎间盘、黄韧带和关节突等)的病变,选择造影有助于确诊。

3.多节段的神经损害,椎管内肿瘤约有4%是多节段占位;多节段的椎间盘突出也不少见。这种病变在临床上有时很难作出判断,在极少数情况下椎间盘突出和肿瘤共存,采用全脊髓造影非常有必要。

4.为确定某些椎板切除术后,患者的症状复发原因,也宜选择造影术。

这种手术后变化,常是蛛网膜炎、神经根粘连,硬膜囊瘢痕压迫或椎间盘突出复发。造影可显示其病理的变化。

禁忌证

1.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脊髓造影检查操作刺激。

2.穿刺局部皮肤炎症和碘剂过敏者。

3.某些无手术指征,以及不宜手术的病例。

造影剂有机碘造影包括碘水、碘苯酯和非离子型碘液,后者包括Amipaque、Isovist、Omnipaque等。从临床效果看Omnipaque是最理想的造影剂。

造影方法椎管造影有两个途径:腰椎穿刺椎管造影和小脑延髓池穿刺椎管造影,前者为上行性造影,后者为下行性造影。腰椎穿刺容易操作,且安全。但造影剂在蛛网膜下腔行程长,容易弥散,显影有时不理想;小脑延髓池穿刺难度稍大,有一定危险性,但造影显影比较好。

两种方法分别介绍如下:

1.腰椎穿刺椎管造影属于上行性造影。通过腰椎穿刺并注入造影对比剂,上行至颈椎,以显示颈椎部位病变。

(1)术前准备:造影前禁食(6~8小时),腰椎穿刺周围备皮,剃去毛发。

术前30~60分钟注入地西泮5mg。

(2)操作技术:患者侧卧于略呈倾斜的X 线摄片床上。选择腰4~5或腰3~4棘突间隙作为穿刺点。消毒及局部浸润麻醉后,选用20号或22号腰椎穿刺针做穿刺,证实针头完全进入蛛网膜下腔(抽出针芯后脑脊液流畅)。留取脑脊液2份各3~4ml,备作常规和生化检查。将备用的Omnipaque抽取10ml(每毫升含碘量350mg或300mg)注入蛛网膜下腔(针头斜面向头侧)。并要求10秒内注射完毕。立即在X 线电视荧光屏上观察造影剂分布状况,然后将摄片床迅速倾斜,使造影剂流向颈段,并准备摄片。造影剂流抵上颈椎时即施行摄片,更换体位摄取各种位置X线片。如果电视屏幕上显示不清晰时,待造影剂集中延髓池和上颈椎后,调整床位使造影剂自上而下再通过一次。摄片球管片距80~100cm,以75~85kV和80~85mA的条件进行摄片。

(3)术后处理:肌内注射地西泮5mg,患者取半卧位和(或)头高卧位4~6小时。

2.小脑延髓池穿刺造影术属于下行性造影。通常适用于蛛网膜下腔完全梗阻、腰椎退变或畸形严重、腰椎穿刺失败者以及腰椎穿刺部位皮肤感染者须另辟造影途径者。

(1)术前准备:造影前禁食,枕颈部穿刺部位,至少头后侧半部备皮,剃去头发和汗毛。术前30~60分钟注入地西泮5mg。

(2)操作技术:患者侧卧位,颈椎略弯曲,头和侧面部下方垫以小枕头,使小脑延髓池与脊髓位于同一水平面。常规消毒皮肤,局部浸润麻醉。助手固定患者头部。术者以左手拇指触摸确定枕外粗隆与第2颈椎棘突之间凹陷;右手持针,于其间连线之下2/5上界刺入,沿眉弓与外耳门连线平行的正中方向缓缓刺入。通常在针尖刺入3.5cm 之后,再每刺入0.5cm 时,将针芯取出1次,看有无脑脊液流出。防止穿刺过深,避免伤及延髓。自皮肤至小脑延髓池距离,成年人为3.5~5.0cm,小儿2.5~3.0cm。小脑延髓池深1.0cm。如果穿刺较深而无脑脊液流出,则应拔针矫正方向,重新穿刺。留取脑脊液,并注入造影剂(同腰椎穿刺造影)。但应抬高头端床面,使造影剂下行。

(3)术后处理:同腰椎穿刺造影。

目前,多采用电视荧光屏监视穿刺,较方便,同时也便于观察造影剂在蛛网膜下腔流动情况,对掌握摄片时机极为有利。

注意事项

1.术前应做碘过敏试验,对碘剂过敏者不宜做造影。

2.造影剂注入时要严格按规定时间,注入太慢或断断续续,致蛛网膜下腔充盈不足,容易出现造影剂节段性表现,出现假阳性。

(第四节)髓核造影

髓核造影是通过将造影剂直接注入髓核来诊断椎间盘有无破裂、突出等病理改变的一种方法。在CT、MRI等先进检查手段的冲击下,髓核造影的应用范围已经大大缩小了。

适应证

1.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但难于定位者。临床上常可遇到这类患者,他们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些普遍症状,且时轻时重,平片显示多节段退行性变,这时往往难以定位。而做髓核造影后即可明确定位。

2.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但脊髓造影结果为阴性者。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但脊髓造影结果为阴性,可能是由于脊髓造影对于偏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漏诊造成的。对于这种情况,做髓核造影往往可以达到提高诊断准确率的目的。

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复发者。对于这类患者,行脊髓造影往往是不可取的。因为手术后,椎管内会有广泛的瘢痕、粘连,将影响脊髓造影的结果。而此时做髓核造影则可以避免这些瘢痕、粘连的不利影响,准确地反映原手术部位的情况。

禁忌证

1.患者在穿刺部位的皮肤有疖、疮等感染灶,强行穿刺可将病灶带至椎管内,引起椎管内感染等后果严重的并发症。

2.皮肤过敏或是碘过敏者。

3.症状类似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但从其临床表现及X线平片上不能除外椎管内肿瘤或感染的可能性,这类患者也不能作髓核造影,以免将病灶经穿刺途径扩散,更加难以控制。

4.腰椎间盘突出症已引发马尾综合征的患者。

术前准备

必须拍摄全腰椎正侧位X 线片,明确有无其他病变和畸形,以避免穿刺定位的错误。术前给予适当的镇静剂,碘过敏试验和皮肤准备。

操作方法1.穿刺一般多采用经硬脊膜穿刺法和经硬脊膜外穿刺法。其中经硬脊膜穿刺法因穿刺针经硬脊膜外腔进入椎间盘,故不会损伤蛛网膜,有损伤小的优点,但其操作较经硬脊膜法要相对困难一些。

2.注射选择上述穿刺入路之一,以一支22号长针(约12cm)穿刺入纤维环。注意在针尖穿入纤维环时可有穿橡皮的感觉,再进针时则阻力减小。确定穿刺位置准确无误后,拔出针芯,改换27号针,以22号针的针管内刺入纤维环内,然后拍摄X线片确定穿刺针的位置。如位置满意则注入50%造影剂(常用泛影葡胺或醋碘苯酸钠)0.5~1.5ml。椎间盘纤维环未破裂时可容纳造影剂约0.5ml,故在正常的椎间盘中所能注入的造影剂量往往不能超过1ml,且阻力非常大,在纤维环破裂者,推注时阻力较小,往往是注入造影剂1.5ml后阻力仍不大。但应注意不要注射过多的造影剂,以免漏入椎管内,造成疼痛及显影混乱。

3.摄片穿刺针头可不取出,以避免造影剂外漏。常规拍摄以造影椎间盘为中心的正侧位和左右斜位片,拔出穿刺针头。

术后处理

卧床1~2日即可下地活动。必要时使用常规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