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骨科速查手册
7648300000061

第61章 非化脓性关节炎(5)

(2)痛风结节:又称痛风石,是尿酸盐沉积于组织所致。由于尿酸盐不易透过血灢脑脊液屏障,故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几乎在所有组织中均可形成痛风结节,但以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组织多见。体表痛风结节的好发部位是外耳,尤其以耳轮和对耳轮多见;其次为尺骨鹰嘴、膝关节囊和肌腱;少数见于指、掌、脚、眼睑、鼻软骨、角膜或巩膜。

3.误诊分析临床上,痛风性关节炎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急性期:

晒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前有A 族溶血性链状菌感染史,病变主要侵犯心脏和关节。

特点:栙青少年多见;栚起病前1~4周常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腭扁桃体炎病史;栛常侵犯膝、肩、肘、踝等关节,并且具有游走性、对称性;栜常伴有心肌炎、环形红斑和皮下结节等表现;栞抗溶血性链球菌抗体升高,如ASO>500U,抗链球菌激酶>80U、抗透明质酸酶>128U;栟水杨酸制剂治疗有效;栠血尿酸含量正常。

晒假性痛风:由胶磷酸钙沉积于关节软骨引起,尤以A型急性发作时,表现与痛风酷似。特点有:栙老年人多见;栚病变主要侵犯膝、肩、髋等大关节;栛X线摄片见关节间隙变窄和软骨钙化灶呈密点状或线状,无骨质破坏改变;栜血清尿酸含量往往正常;栞滑液中可查见胶磷酸钙单斜或三斜晶体,秋水仙碱治疗效果较差。

晒化脓性关节炎: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鉴别要点为:栙可发现原发感染或化脓病灶;栚多发生于负重大关节如髋、膝关节并伴有高热、寒战等症状;栛关节腔穿刺液为脓性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革兰阳性葡萄球菌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栜滑液中无尿酸盐结晶;栞抗痛风药物治疗无效。

晒 外伤性关节炎:特点有:栙有关节外伤史;栚受累关节固定,无游走性;栛滑液中无尿酸盐结晶;栜血清尿酸不高。

晒淋病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侵犯趾关节与痛风相似,鉴别特点:栙有冶游史或淋病表现;栚滑液中可查见淋病双球菌或细菌培养阳性,无尿酸盐结晶;栛青霉素和环丙沙星治疗有效,可资鉴别。

(2)慢性期:

晒慢性类风湿关节炎:本病常呈慢性经过。约10%病例在关节附近有皮下结节,易与不典型痛风混淆。本病特点:栙指(趾)小关节常呈对称性菱形肿胀,与单侧不对称的痛风关节炎截然不同;栚X 线摄片显示关节面粗糙、关节间隙变窄,有时部分关节面融合,骨质普遍疏松,但无骨皮质缺损性改变;栛活动期类风湿因子阳性,关节液无尿酸盐结晶。

晒银屑病性关节炎:本病亦以男性多见,常非对称性地侵犯远端指(趾)关节,且有1/5患者血清尿酸含量升高,故需与痛风鉴别。其要点为:

栙多数患者关节病变发生于银屑病之后;栚病变多侵犯指(趾)关节远端,半数以上患者伴有指甲增厚凹陷成脊形隆起;栛X 线影像可见严重的关节破坏,关节间隙增宽、指(趾)末节骨端骨质吸收缩短如刀削状;栜关节症状随皮损好转而减轻或随皮损恶化而加重。

晒结核变态反应性关节炎: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变态反应所致。特点:栙常见累及小关节,逐渐波及大关节,且有多发性、游走性特征;栚患者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栛可有急性关节炎病史;也可仅表现为慢性关节痛,但从无关节强直畸形;栜关节周围皮肤常有结节红斑;栞X 线摄片显示骨质疏松,无骨皮质缺损性改变;栟滑液可见较多单核细胞,但无尿酸盐结晶;栠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抗结核治疗有效。

辅助检查1.首要检查(1)体格检查:软骨或关节附件体表可触及痛性结节,数目不定,有时可见皮肤破溃。

(2)血常规和红细胞沉降率检查: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通常为(10~20)暳109/L,很少超过20暳109/L。中性白细胞计数相应升高。肾功能下降者,可有轻、中度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3)尿常规检查:病程早期一般无改变,累及肾脏者,可有蛋白尿、血尿、脓尿,偶见管型尿;并发肾结石者,可见明显血尿,亦可见酸性尿石排出。

(4)尿酸测定: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患者血清尿酸含量升高。一般认为男性>420毺mol/L,女性>300毺mol/L,具有诊断价值。若已用排尿酸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则血清尿酸含量可以不高。缓解期间可以正常。

2.次要检查(1)关节腔穿刺检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肿胀关节腔内可有积液,以注射针抽取滑液检查,具有极其重要诊断意义。即使在无症状期,亦可在许多关节找到尿酸钠结晶。约95%以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液中可发现尿酸盐结晶。

(2)痛风结节内容物检查:对于痛风结节进行活检或穿刺吸取其内容物,或从皮肤溃疡处采取黏稠物质涂片,按上述方法检查,查到特异性尿酸盐的阳性率提高。

(3)X 线检查: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多在发病数年或数次发作后才出现骨关节病变,故在早期常无明显的X线片改变。早期急性关节炎仅表现为受累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反复发作时,可在软组织内出现不规则的团块状致密影,称为痛风结节。在痛风结节内可有钙化影,称为痛风石。

诊断标准滑液检出尿酸盐结晶;经化学检测证实的痛风石;有以下12条中的6条者:急性关节炎发作大于1次,最大关节炎症在1日内,单关节炎,关节发红,大趾跖趾关节痛或肿,单侧趾关节,单侧跗跖关节,可疑痛风石,血尿酸高,一个关节非对称性肿(X线片),无破坏的皮质下囊肿(X线片),关节炎发作时滑液培养阴性。具备以上三项中的任何一项者可做出痛风性关节炎诊断。

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为避免急性发作因素,降尿酸治疗。

2.一般治疗禁食富含嘌呤和核酸的食物(如肝、肾、脑、鱼子、蟹黄、豆类等),多食碱性食物;严格戒酒;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疼痛缓解后方可活动。在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应注意休息,直至症状明显缓解。增加锻炼,减轻体重;避免使用抑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避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因素,如过度劳累、紧张、寒冷、穿鞋过紧、走路过多及关节损伤等;积极治疗与痛风相关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防止体重超重。

3.药物治疗急性期的治疗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应尽早使用抗炎止痛药,禁用降尿酸药物及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注意休息,多饮水,维持饮食治疗。

(1)抗炎止痛:由于秋水仙碱的毒性较大,而且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与其相同的疗效,因此目前通常尽早给予NSAIDs类药物。

(2)秋水仙碱:对于症状较重或难治性病例,秋水仙碱具有快速控制疼痛和抗炎的作用。

(3)嘌呤醇:为降尿酸药物。一般服药后1~2日血清尿酸开始下降,7~10日明显下降,3~6个月血清尿酸可达正常。本品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以皮疹及药物热等较多见,其次是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肝细胞坏死,对骨髓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手术治疗外科手术对于痛风石巨大、有穿破危险,疼痛症状明显而药物疗效不满意或压迫邻近组织(血管、神经、肌肉肌腱)妨碍关节功能,关节破坏导致关节不稳者应考虑手术摘除。对已穿破皮肤并已形成窦道的痛风石可行刮除术。对于关节面严重破坏的关节,可行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痛风患者的手术一般在区域或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前3日及术后一周内每日口服秋水仙碱,以防术后急性发作,同时应长时期应用丙磺舒降低血尿酸。

5.治疗注意事项(1)应当注意的是秋水仙碱静脉给药时胃肠反应少,中毒不易发现,需在给药前后检查血白细胞。本药局部刺激作用较强,故不得漏出血管外。

(2)通常抗炎止痛药1~2日可收效,症状消失停用,多数患者的疗程不超过2周。当关节炎反复发作,症状较重,及对上述药物无效或产生不良反应时可考虑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症状改善后及时减量或停用。一般认为短期应用皮质激素是安全的。

(3)应用别嘌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象和24小时尿及血尿酸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