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骨科速查手册
7648300000054

第54章 脊柱退行性疾病(5)

(3)MRI检查:T1加权像示多个椎间盘突出,T2加权像示多个椎间盘信号减低,硬膜囊呈蜂腰状狭窄。

2.次要检查椎管造影检查:可示部分梗阻,或呈蜂腰状多节段狭窄,但不能显示侧隐窝狭窄。

3.检查注意事项(1)影像学检查应能够解释相关查体的阳性症状与体征。

(2)检查顺序应首选X 线平片初步筛查,进而为确诊而选择MRI或CT扫描,以免加重患者不必要的负担。

(3)椎管造影为有创检查,只有对少数疑难病例才慎重考虑行造影检查。

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2.非手术治疗轻症者可考虑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口服NSAIDs类药物、功能锻炼、佩戴支具以及硬膜外封闭治疗。

(1)短时间卧床休息:取屈髋、屈膝位侧卧,休息3~5周症状可缓解或消失。卧床可以缓解严重椎管狭窄对神经根的压迫。但长时间卧床易引起肌肉萎缩、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故不宜长期卧床。

(2)药物:主要为口服NSAIDs类药物。

(3)功能锻炼:腰椎屈曲可使椎管容积增大,减轻退变组织对马尾神经的压迫。腹肌肌力的增强可拮抗神经组织所受到的椎管机械性压力。因此屈曲锻炼对腰椎管狭窄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支具:佩戴支具或腰椎保护性支架对短期内改善腰腿痛症状有一定作用,可能是由于支具减轻了脊柱运动时关节突及椎间盘对马尾神经根动态的牵拉与压迫。

(5)牵引、推拿、按摩等:无特殊价值。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以及重症患者考虑行椎管减压术。

3.手术治疗(1)手术指征:栙非手术治疗无效;栚有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者;栛持续性腰痛或坐骨神经痛影响工作或生活者。

手术的目的是解除神经组织和血管在椎管内、神经根管内或椎间孔内所受的压迫。常用的手术方式为椎板切除、神经根减压术。

(2)椎管减压术:目前临床较提倡应用保留小关节的扩大椎管减压术和椎板成形术。

(3)扩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适用于中央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症。

(4)腰椎间开窗潜行扩大减压术:其机制与前手术相同,但需双侧操作,同样保存了腰椎的稳定性。

(5)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晒融合的具体指征:栙全椎板切除后,同时伴有50%以上的小关节突切除者;栚双侧50%以上关节突切除或单侧全关节突切除;栛术前行腰椎过伸、过屈位摄片提示有腰椎不稳者(椎体平移超过4mm,成角大于10曘);栜相同节段再次手术者;栞严重的下腰痛。

晒融合的方法:可采用后外侧原位融合、后路或前路的椎体间用或不用Cage的融合以及360曘的环形融合等。DLSS常合并有腰椎退变性滑脱,多数学者认为若无不稳定征象,可行单纯减压治疗;若存在不稳定则需在减压同时予融合和(或)辅以内固定。内固定的目的:栙重建腰椎稳定,以利植骨融合,减少假关节形成;栚纠正腰椎畸形,恢复正常的椎体序列,使腰椎生物力学和生理功能正常化;栛保护神经组织;栜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4.治疗注意事项(1)手术治疗要在术前明确腰椎的责任狭窄节段,并做好定位工作。

移行椎等解剖变异可影响椎体的正确定位,应于术前拍摄正、侧位X 线片以利于判断。

(2)术中操作要轻柔,避免引起脊髓血管及神经损伤。

(3)对于合并有腰椎不稳定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目前临床普遍认为在前屈、后伸、侧位像上,上下两椎体间前后移位>3mm 或成角>15曘,即为腰椎不稳定。对于合并有不稳定的腰椎管狭窄症,目前大多主张于椎板切除减压的同时行不稳定节段的植骨融合。但内固定的放置尚无统一意见。

三、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指相邻两椎体发生向前或向后的相对位移。依腰椎滑脱的病因可将其分为椎弓发育不良性、椎弓峡部裂性、退行性、创伤性和病理性等类型,其中以椎弓峡部裂性和退行性为多见。

主诉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多表现为下腰痛及下肢痛;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患者多无症状,当出现腰椎管狭窄等并发症时可出现腰腿痛等症状。

临床特点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发病率12~16岁为最高,退变性腰椎滑脱多发生于50岁以后,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女性多于男性。

1.临床表现

(1)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年少时可无症状,多为偶然检查发现,但常在某次腰部负重或扭伤后出现腰痛或腰腿痛,并可逐渐进展为持续性腰痛合并下肢痛,卧床休息缓解,活动后加重。下肢放射痛可放射至小腿、足背及足外侧。严重的滑脱患者可引起大小便功能障碍。

(2)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病部位多为L4/L5、L3/L4,L5/S1次之。腰背痛由于腰椎不稳,腰椎前突增加和腰椎间盘退变、膨出刺激窦椎神经而引起。

当出现神经根卡压时可出现相应根性痛症状。患者腰部后伸时可诱发疼痛,类似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可有间歇跛行。

(3)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棘突间常有台阶感,而退变性台阶感不明显,但可有腰椎侧弯或后凸畸形;由于腰背肌痉挛,峡部裂性患者腰椎前屈受限,而退变性患者表现为后伸受限;神经根症状多出现在L5,下肢腱反射可减弱或消失,病理征可阳性。

(4)创伤性腰椎滑脱:创伤引起椎弓、小关节峡部等骨折,由于椎体前后结构的连续性破坏,发生滑脱。

(5)病理性骨折:由于全身局部病变累及椎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稳定性丧失发生椎体滑脱。

2.误诊分析本病早期无症状,发病后影像学检查可见滑脱的椎体,表现明显,无需鉴别诊断。

辅助检查

1.首要检查

(1)X线平片:腰椎45曘斜位片可见椎弓根峡部的裂隙。另可见小关节呈典型退行性关节炎改变,关节突肥大不对称,两侧小关节内聚,小关节突向内侧突入椎管。椎体可向前或向后滑脱但前后径不变。滑脱椎体前后径狭窄,相邻椎体边缘有骨质增生,椎间盘及韧带结构可骨化或钙化。

(2)CT扫描:可准确获得椎体、椎管、神经根、神经根管等的直径以及有关数据。可见峡部缺损、侧隐窝狭窄、小关节退变以及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及韧带骨化情况。CT下造影扫描(CTM)可获得更加清晰的影像。

(3)MRI检查:可获得对于脊髓和神经根的良好图像,用于观察硬膜囊、脊髓以及神经根受压情况优于CT。

2.次要检查椎管造影检查:用于观察硬膜囊、神经根袖的充盈情况,明确椎管狭窄和神经受压的部位和程度。

3.检查注意事项腰椎滑脱的X线片分度:峡部裂性腰椎滑脱侧位片示上一椎体与下一椎体发生向前移位,从下一椎体前缘画一垂直于椎间隙水平的直线,正常此线不与上椎体相交。将上椎体下缘分为四等份。若此线位于前方第1等份内则为栺度,位于第2等份内为栻度,依此类推。共分为桇度。

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腰椎滑脱病因多样,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及病理改变类型选择治疗方案。

(1)不是所有的腰椎滑脱都需要治疗。

(2)伴有腰痛的滑脱并非都需要手术治疗。

(3)根据滑脱的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4)滑脱椎体的融合是手术治疗的最终目的。

2.非手术治疗如果腰椎滑脱没有明显的加重,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并定期行X线检查复查,了解滑脱情况。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禁止腰部负重活动、理疗、口服NSAIDs类药物以及佩戴支具等。

3.手术治疗(1)手术指征:栙持续性腰背疼痛,经非手术治疗不缓解;栚伴有持续的神经根压迫症状或腰椎管狭窄症状;栛严重腰椎滑脱;栜X线片证实滑脱进展。

(2)手术方法:栙前路手术:单纯植骨融合、植骨+钢板、Cage钢板。

栚后路手术:横突间植骨融合、Cage、椎弓根钉+Cage、椎弓根钉+椎体间植骨融合。栛RF灢栻系统复位固定+BAK椎体间融合。栜融合。

(3)术式选择:

晒单一椎节段不稳者,可选择前路椎体间融合术,亦可选后路、植骨融合加椎弓根内固定。

晒伴有根性压迫症状者需减压加经椎弓根内固定,再作经横突间植骨融合。

晒 伴有根性刺激症状者,可选择前路手术,术后椎节获得稳定。

4.治疗注意事项(1)无论手术还是非手术治疗,一定要进行康复训练。

(2)腰椎滑脱的患者一定要避免提重物、弯腰或者剧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