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端上餐桌的中药
7648200000030

第30章 全草类中药(3)

新鲜薄荷每100克含水分82.9克,能量24千卡,蛋白质4.4克,碳水化合物6.6克,膳食纤维5克,维生素A213毫克,胡萝卜素1277毫克,维生素C6毫克,还有钾、钠、钙、镁等微量元素。薄荷新鲜叶含挥发油0.8%~1%,干茎叶含1.3%~2%。油中主成分为薄荷醇,含量77%~78%,其次为薄荷酮,含量为8%~12%,还含乙酸薄荷酯、柠檬烯、异薄荷酮、树脂及少量鞣质等。

薄荷产品在医药上的入药方式主要有3种:薄荷干叶或薄荷全草用于中草药煎剂或中成药方剂;薄荷脑晶体或薄荷锭用于中成药或西药配方;薄荷素油或精油用于中西药配方。

薄荷具有刺激和抑制神经的作用,可用作抗刺激剂和皮肤兴奋剂;其具有消炎和抗菌的作用,对蚊虫叮咬皮肤有脱敏、消炎和抗菌的作用,对上呼吸道感染亦有明显的止咳、消炎和抑菌作用,以及痔疮、肛裂,有消肿止痛、消炎抗菌的作用;其具有芳香和调味的作用,用薄荷所特有的清凉润喉而芳香宜人的气味来掩饰和改善一些具有异味和难以吞服的药物的不适感;薄荷还具有健胃和祛风的作用,口含对于味觉神经和嗅觉神经有兴奋的作用,能促进口腔流涎、增进食欲、增加胃黏膜的供血量,改进消化功能。有益于治疗食积不化、解除胃脘涨滞感觉。也可治疗呃逆和痉挛性胃痛。此外,薄荷在肠道内亦有较好的驱风作用,能减轻肠充气、弛缓肠肌蠕动,具有减缓肠疝痛的作用。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中药中常见的一种薄荷叶对治疗癌症有特殊的功效。薄荷叶能够阻止癌症病变处的血管生长,使癌肿得不到血液供应,最终“饥饿”

而死。美洲印第安人会用薄荷来治疗肺炎。薄荷有极强的杀菌抗菌作用,常喝薄荷茶能预防病毒性感冒、口腔疾病,使口气清新。用薄荷茶汁漱口,可以预防口臭。用薄荷茶雾蒸面,还有缩细毛孔的作用。拿泡过茶的叶片敷在眼睛上会感觉到清凉,能解除眼睛疲劳。据说薄荷也有“眼睛草”的别称,可用于治疗眼疾。

【食物疗法】

薄荷具有医用和食用双重功能,《食医心镜》载有:“薄荷煎豉汤、暖酒和饮、煎茶、生吃皆可,比菜更有益处。”其主要食用部位为茎和叶,也可榨汁服。在食用上,薄荷既可作为调味剂,又可作香料,还可配酒、冲茶等。薄荷常常作为食品添加剂,在一些食品、糕点、糖果、酒类、饮料中加入微量的薄荷香精,即具有明显的芳香宜人的清凉气味,能够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下面介绍数款薄荷食谱:

1.薄荷粥(《药食传奇——中医养生保健食材精粹》)鲜薄荷30克或干品15克,清水1升,用中火煎成约0.5升,冷却后捞出薄荷留汁。用150克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薄荷汤及少许冰糖,煮沸即可。清新怡神,疏风散热,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2.薄荷豆腐(《药食传奇——中医养生保健食材精粹》)豆腐2块,鲜薄荷50克,鲜葱3条,加2碗水煎,煎至水减半,即趁热食用。可治疗伤风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

3.薄荷鸡丝(《药食传奇——中医养生保健食材精粹》)鸡胸脯肉150克,切成细丝,加蛋清、淀粉、精盐拌匀待用。

薄荷梗150克洗净,切成同样的段。锅中油烧至5成热,将拌好的鸡丝倒入过下油。另起锅,加底油,下葱姜末,加料酒、薄荷梗、鸡丝、盐、味精略炒,淋上花椒油即可。能消火解暑。

4.薄荷糕(《家庭实用中草药手册》)取糯米、绿豆各500克,薄荷15克,白糖25克,桂花少许。先将绿豆煮至烂熟,再加入白糖、桂花和切碎的薄荷叶做成馅备用。把糯米焖熟,放入盒内晾凉,然后用糯米饭包豆沙馅,用木槌压扁即成。本品可经常食用,能清凉,疏风散热,清咽利喉。

5.鲜薄荷鲫鱼汤(《家庭实用中草药手册》)活鲫鱼1条,剖洗干净,用水煮熟,加葱白1根,生姜1片,鲜薄荷20克,水沸即可放调味品和油盐,汤肉一起吃。每日吃1次,连吃3~5日。适用于小儿久咳。

6.薄荷绿茶水(《家庭实用中草药手册》)薄荷9克,银花10克,菊花10克,绿茶5克,冰糖适量。水煎服。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口微渴,有汗,脉浮数。

7.薄荷芦根水(《家庭实用中草药手册》)薄荷9克,芦根10克,橄榄20克,白萝卜200克,煮汤服,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喉咙痛等。

8.薄荷冰(《养生月刊》)用锅将4碗清水煮开,加入薄荷煮5分钟,放凉。将薄荷水放入冰箱冻成冰粒,咽喉痛或口干时取冰粒放于口中咀嚼,有清凉利咽之效。

9.薄荷萝卜饮(《养生之道》)取薄荷10克,橄榄50克,萝卜100克。三者同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后取药汁服用。

薄荷有疏风清热的功效,橄榄利咽生津,萝卜清热止渴。此方适用于肺热所导致的咳嗽、咽痛等症状的治疗。

10.荸荠薄荷汤(《养生之道》)取陈皮、芦根各10克,荸荠3个,薄荷6克。将除薄荷外的原料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汤,最后放入薄荷略煮后关火,取汁代茶饮用。陈皮理气化痰,芦根、荸荠、薄荷清热通窍。此方适用于有痰气阻滞,造成耳窍不通而引发的耳鸣、耳聋者。

菊苣

本品系维吾尔族习用药材。为菊科植物毛菊苣及菊苣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原产地中海,亚洲中部和北部。我国的华中、华北等地的气候条件较适宜菊苣的栽培。夏、秋二季采割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泥沙和杂质,晒干。又称为欧洲或法国苣荬菜、比利时苣荬菜、苞菜,在日本称之为“苦白菜”。以嫩叶、叶球、叶芽为蔬,是从野生菊苣中驯化选育出的一个变种,在我国菊苣仍是一种新兴的特菜。毛菊苣茎呈圆柱形,稍弯曲,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被柔毛或刚毛,断面黄白色,中空。叶多破碎,灰绿色,茎中部的完整叶片呈长圆形,基部无柄,半抱茎;向上叶渐下,圆耳状抱茎,边缘有刺状齿。头状花序5~13个成短总状排列。总苞钟状,直径5~6毫米;苞片2层,外层稍短或近等长,被毛;舌状花蓝色。瘦果倒卵形,表面有棱及波状纹理,顶端截形,被鳞片状冠毛,长0.8~1毫米,棕色或棕褐色,密布黑棕色斑。气微,味咸、微苦。毛菊苣根主根呈圆锥形,有侧根及多数须根,长10~20厘米,直径0.5~1.5厘米。表面棕黄色,具细腻不规则纵皱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对侧黄白色,中部类白色,有时空心。气微,味苦。菊苣:茎表面近光滑。茎生叶少,长圆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少数,簇生,苞片外短内长,无毛或先端被稀毛。瘦果鳞片状,冠毛短,长0.2~0.3毫米。菊苣根:顶端有时有2~3叉。表面灰棕色至褐色,粗糙,具深纵纹,外皮常脱落,脱落后显棕色至棕褐色,有少数侧根及须根。嚼之有韧性。

《新疆中草药手册》记载:“清肝利胆。治疗黄疸型肝炎。

以菊苣三钱水煎服,并用适量煎水洗身。”菊苣具有清肝利胆之功效,食用后能促进胃液、消化液、胆汁的分泌,增进食欲,又因其性寒味苦,故能消火通利二便。传说少女为了等待爱人回来,就长久地站立在自己与爱人告别的路旁。在漫长的等待中,女孩变成了一朵花,一种有蓝色花瓣的花。人们给它起名为菊苣,意思是“路旁等待的人”。中医认为具有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之功。用于湿热黄疸,胃痛食少,水肿尿少。内服煎汤,用量9~18克。

【现代研究】

菊苣中含有一些一般蔬菜中没有的成分,全草含苦味质成分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苷、野莴苣苷、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根含山莴苣素、α-山莴苣醇、野莴苣苷。叶中含单咖啡酰酒石酸、菊苣酸。

菊苣叶片柔嫩多汁,营养丰富。其叶丛期粗蛋白含量为22.87%,初花期粗蛋白含量为14.73%,平均含量为17%,粗蛋白质产量达250千克/亩。初花期含粗脂肪2.1%,粗纤维30.6%。

菊苣氨基酸含量丰富,叶丛期九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苜蓿草酚。

另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大量的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