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风湿病治疗预防与调护
7648000000021

第21章 疗治篇(18)

磁疗使用方法简单,无痛苦,无损伤,安全可靠,因此是风湿病人家庭康复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磁疗的种类很多,在家庭进行磁疗,最常用的是磁片贴敷法。这种方法最容易掌握,只要选择磁场强度合适的磁片,用胶布固定在治疗部位或一定的穴位上即可。若对磁片过敏,可在磁片下衬以薄纸再用胶布固定。

磁疗的剂量要根据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治疗部位、病情等具体情况而定。磁场的强度一般可分为三级,其中0.05T(特斯拉)以下者为小剂量。一般年老体弱者,宜从小剂量开始,如疗效不明显且无明显副作用,可适当加大磁场强度。

磁疗的时间疗程亦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磁片贴敷法可连续进行5—7天,取下休息1~2天再贴,3—4周为一疗程。

贴敷磁疗时,其副作用大多在2天内出现,表现为心慌、恶心呕吐、一时性呼吸困难、头晕、乏力、嗜卧、低热等。轻者可坚持治疗,重者则需停止治疗。停止治疗后,这些反应即可自行消失,一般不留任何后遗症。

18.按摩疗法

(1)按摩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按摩疗法即推拿疗法,是采用按摩法刺激患者体表的一定部位,运动患者肢体,进行治病的一种疗法。它具有通经络、畅气血、行滞消瘀、散肿止痛的功效,并能增进局部营养,防止肌肉萎缩作用,促进疤痕变软和损伤修复的作用。

适应症:

推拿治疗痹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适用于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腰肌劳损、增生性膝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禁忌症:

妊娠期间、皮肤溃烂、局部有急性静脉炎及各种皮肤病时禁用此法。过饥、过饱不宜使用本法。

(2)按摩基本手法

推法:

分指推和掌推。指推:用大拇指指端,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沉肩、坠肘、悬腕,通过腕部的摆动和拇指关节屈伸活动所产生的力,持续作用于经络穴位上。掌推:掌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指推刺激量中等,接触面积较小,可应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推接触面积较大,可在身体各部位使用。有通经络、行气血的作用,适用于躯干及四肢疾病。

拿法:

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对称用力,捉拿一定部位和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

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穴位。对颈部发硬,关节、筋骨酸痛等症,常用本法作配合治疗。具有祛风散瘀、通经活络、缓解痉挛等作用。

按法:

用拇指或掌根按压一定部位,逐渐用力,深压捻动,按而留之。按法是一种强烈刺激的手法,常与揉法结合使用。拇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根按法常用于腰背及下肢部。具有通络止痛、放松肌肉、矫正畸形的功能。

摩法:

用手掌面或指面附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有节律的抚摩。摩法刺激轻柔缓和,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祛痹止痛的作用。

擦法:

用手掌面、鱼际部分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擦法是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定痛的作用。

拍打法:

用掌或拳及钢拍儿拍打体表。对风湿酸痛、肌肉萎缩、肢端紫绀、肢体麻木、肌肉痉挛等,可用本法配合治疗。具有调和气血、强筋壮骨、消除疲劳等作用。

搓法:

两手掌相对,夹住患者肢体一定部位用力来回搓动,动作要快,移动要慢,用力要柔和均匀。具有舒松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揉法:

用一指、数指、手掌或握拳等方式揉。揉动时手要紧贴皮肤,使患部的皮下组织随着揉动而滑动,幅度逐渐扩大,压力轻柔。适用于全身各部,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散热的作用。

摇法:

用一手握住关节近端的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的肢体,作缓和回旋的转动,或用手掌或手指压住某一部位进行摇动。本法适用于四肢关节,是治疗运动功能障碍、关节强硬屈伸不利等风湿病的常用手法。具有滑利关节、韧带及关节囊的粘连,松懈关节滑膜,增强关节活动的作用。

扳法:

用双手或双臂以方向相反的力量,用脆劲扳动或扭转患部,可听到响声。使用扳法时,动作必须缓和,用力要稳,双手动作要配合得当,步调一致。有纠正肢体畸形,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作用。

捻法:

用拇指与示指对称地捻动,如捻线状,用力均匀,动作缓和着实。适用于四肢末梢小关节。具有疏通关节、畅行气血的作用。

磙法:

将掌指关节略为屈曲,以手掌背部近小指部分,紧贴于治疗部位上,有节律地连续摆动腕掌部,进行前臂旋转和腕关节屈伸的协调运动,使手掌部呈来回滚动,将所产生的力量通过接触面均匀地作用在施术部位上。具有疏通经络、舒展筋脉、行气活血等作用。

19.牵引疗法

牵引亦称拔伸。《普济方·折伤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等均对牵引疗法做过介绍。现在牵引疗法用于风湿病,主要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风湿病晚期因肌腱挛缩所引起的关节屈曲畸形等疾病疗效较好。

颈椎牵引:

在对颈椎病的综合治疗中,牵引为最常用而且认为有效的疗法。牵引能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增大,使颈背部痉挛的肌肉放松,椎关节紊乱得到矫正,并使局部血流改善,水肿吸收,粘连松解。这些作用能缓解和消除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从而使症状逐渐消失。牵拉体位一般采用坐位和仰卧位。根据牵引时间不同可分瞬时牵引、持续牵引和间断牵引。瞬时牵引由医者用手进行,多用于诊断以及作为手法治疗的组成部分。持续牵引应用最广,一般采用颌枕吊带固定头部,通过绳索滑轮装置连于重物作牵引。牵引时颈部稍前屈,并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准,调整牵引角度,务使牵引力作用于颈椎。牵引重量一般主张稍大而牵引时间稍短,从3~5公斤开始,逐渐增至10~15公斤,最多以不超过体重的1/4为限。每次牵引15~30分钟,每日1~2次。如牵引重量很小,则须延长每次牵引时间。非机动的持续牵引装置,操作方法简单,尤其适用于在家中自作,方便病人。间断牵引装置,其工作为间歇性,即牵引数秒,松数秒,反复进行若干分钟,具有类似按摩的作用,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即由于颈椎病变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上、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腰部牵引:

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通过牵引,能使椎体分开,椎间隙增大,产生负压,并使关节囊和后纵韧带紧张,这些都有助于使突出物还纳。牵引方法按体位分,有立位牵引与卧位牵引。立位牵引分斜板牵引与垂直牵引,均只用一个牵引套固定腰部,牵引套挂于横杠上,使病人身体悬空,利用固定部位以下的自身体重作牵引力,并可在小腿上负重以加强牵引作用。卧位牵引应用最广,可在仰卧位(两腿伸或髋膝屈曲)或俯卧位进行,两个牵引套分别固定骨盆和胸部或腰部作对抗牵引。所用牵引力相当于病人体重或稍增减。牵引装置可以是利用重锤、弹簧秤或旋紧螺旋杆作牵引力的非机动牵引床,或使用电子装置自控的机动牵引床。牵引方式一般采用持续牵引,每次30分钟。使用机动牵引床者,持续牵引或间断牵引任凭选用。

四肢布带牵引:

将肢体置于一定的位置,用布带系套或皮套结于患肢末段不易滑脱之处,系套结之余带系于床头或托板、支架的一端,为加大牵引力,亦可用滑轮并吊上重物,作持续牵引。牵引力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应逐渐加码。本法多用于膝肘关节的病变。

20.点穴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