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教给孩子的人生第一堂课:男孩篇
7647800000007

第7章 给男孩钱财,不如教理财(2)

读小学五年级的孟涛平时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除了学习他几乎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看着许多同学花钱大方的样子,孟涛也不时有了随意浪费的现象,不爱吃的馒头吃不完就扔掉,练习本用了一半因为外皮脏了也扔掉。他想要什么东西,不管贵贱就张口跟父母要钱去买。为了让儿子改掉这个毛病,妈妈想出了一个办法,让儿子当一个礼拜的家,让他掌管一次家里的花费。

妈妈首先让孟涛看了看他们家里最近几个月的花销账本,她对儿子说:“我们家每个月的日常总花销是1000元左右,不包括大笔开销。我给你300元钱,作为这一个礼拜的所有花费,由你来支配怎么花。这些钱比以前我们每周的平均消费要多一些,你一定不要让这个礼拜的开支超过这个数啊!而且,你还要负责家里的各种家务。”

孟涛满口答应了下来,让他当家,让他掌管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他觉得很新鲜,乐得直蹦高儿。第一天,孟涛带上100元钱去了超市采买一家人的吃喝。到了超市,在琳琅满目的食品货架前,孟涛心想:一定要让父母和自己吃好喝好喽。他推着小货车自言自语着穿行于排排的货架前,看这苹果多水灵,一定很好吃,买一些;这葡萄也不错,爱吃葡萄的妈妈一定喜欢;诱人的彩椒、饱满的煮花生、活蹦乱跳的鲫鱼……不一会儿,孟涛就采购了一大堆食品。“够一家人吃喝一天了。”孟涛很有成就感地推着货车到了收银处。

一结算,“58元6角。”收银员平淡地说。“这么多啊?”孟涛惊呼,但他还是付了钱,这一大堆的东西让孟涛这个小男子汉也差点提不动了。

他回到家后,妈妈看到他采买的这些食品,没有说话,她要让儿子通过实践去体验。

第二天,孟涛又采买了一大袋子的食品,花去了近70元,第三天仍是如此。他看着冰箱里满满的吃不完的水果、饮料,还有摆在桌上的零食,望着只剩100多元的余款,而爸爸今天还向这个当家的儿子说没有烟可抽了,要他去买。孟涛有点哭笑不得,他对爸爸说:“你这个礼拜戒烟吧。”害得爸爸直嘲笑他是“小气鬼”。

这个礼拜才只过了三天,钱已经花了三分之二了。看来,以后的几天里只能吃青菜馒头了,孟涛连周末去吃肯德基、旅游的计划也不得不取消了,自己的练习本都快用完了也没舍得去买。此外,孟涛还要负责家里的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任务,每天早起晚睡,忙得一点空闲都没有,又因为很多事情他做得不熟练,常常会丢三落四、拖泥带水,又不得不返工。刚干了两天,他就想撂挑子了,只是妈妈不同意,一定要让他做到底。好强的孟涛也好歹坚持到了周末,终于松了一口气。

虽然只是一周的时间,孟涛也切实尝到了当家的辛苦滋味。“唉,当家真是不容易。”孟涛感叹道。周末的时候,妈妈趁机给儿子讲了要勤俭节约、如何合理消费等道理。他切切实实地受到了一次勤俭节约、家务劳动的教育,这次当家的经历给他的感受真的很深。

我国有句古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觉得父母是那么吝啬和斤斤计较,这个好吃的也不给买,那个漂亮衣服也不给买,心想着等自己挣钱、成家了就想买什么买什么,对自己的孩子也不吝啬。可是,当我们真的有家后,却发现自己也必须像父母一样勤俭持家,毕竟家庭收入是有限的,挣再多的钱也经不住大手大脚地花。

如今,当我们不给男孩买某个昂贵的玩具时,或者当他想要某件名牌衣服我们没有满足他时,还有当他想送朋友价钱太高的礼物而遭到我们拒绝时……男孩一定有着和我们当年一样的想法。既然如此,对于大一些的男孩,我们何不让他当一次家,通过这次持家让他知道当家有多难,也让他早日打消心中对我们的抱怨,最重要的是给他提供一次学习理财的好机会。

培养男孩良好的消费观念,就要在平时的点滴生活中,利用一些时机,教给男孩有关于消费的一些常识、一些理念,让男孩学会消费,懂得理性消费。

第一,教给男孩一些基本的购买技巧。

如何利用优惠券、货比三家等一些技巧能够让男孩在消费时,做到“花小钱办大事”。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为男孩节省开支,还可以教会男孩购物。

第二,引导孩子有计划、明智地消费。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最初也是最易得到的是零用钱、“压岁钱”和“奖金”。父母给予孩子金钱以后,要教会他们如何合理地使用。我国古老的俗语:“给一点、省一点、花一点。”这应该是父母引导孩子计划消费的经验之谈。

第三,父母以身示范,引领孩子参与父母的消费过程。

引领孩子正确地消费,父母自身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事实证明:凡从小养成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好习惯的孩子,一定生活在一个有着正确消费观念的家庭氛围之中。引导孩子参与父母的消费过程,使他们在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受到激励和熏陶。在父母正确消费行为的引导下,男孩才会逐步养成勤俭朴素的好习惯。

学会储蓄,积累财富

在当代社会里,教给孩子科学的理财方法是每位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父母不应只是满足孩子对钱的需要,还要在实践生活中培养、训练男孩的理财能力。而培养理财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教你的小男子汉养成储蓄的好习惯,并教给他一些投资的技巧。

王先生今年40岁,是一名知名律师事务所的首席律师。他有两个儿子,一个8岁,一个10岁。

王先生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对于两个儿子的理财意识的培养,王先生是从培养他们的储蓄习惯开始的。儿子出生后不久,他就以自己的名义在银行开了一个活期储蓄的户头,将亲戚朋友所给的满月礼、压岁钱都存在账户内。两个孩子都是如此。当然,这两个户头并未申请金融卡,只有存折本。

等孩子慢慢长大以后,王先生将存折本给了儿子,并嘱咐孩子,若要买自己喜爱的东西,一定要跟家里人商量,金钱则从账户内扣除。另外,王先生也一直督促两个孩子把自己的零花钱存在他们自己的户头里。

长期以来,两个孩子随时都知道自己账户内有多少钱,也都清楚自己的钱到底花在了什么地方。也就是说,他们对自己的“小开销”十分清楚。

在王先生的长期培养下,王先生的两个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储蓄习惯,有点儿零花钱就自己存起来,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乱花自己的“存款”的。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理财投资是一种生活态度,为人父母者应该积极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观,既不要压制孩子不让他花钱,又不能放任孩子大手大脚地花钱。平时要创造时机让孩子知道储蓄的重要性,培养孩子储蓄的意识。

在当代社会里,教给孩子一定的理财方法是每位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父母不应仅仅满足孩子对钱的需要,还要在实践生活中培养、训练孩子的理财能力。因为,只有学会了理财,孩子才能养成节省“自己的钱”的习惯。只有学会了理财,孩子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率先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正确用钱和坚持储蓄是学习理财的必经之路。教授孩子理财的知识是一个示范引导的过程,毕竟孩子接触钱的机会比较少,大人的理财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平时,鼓励你的孩子存钱,合理用钱,学会以钱生钱,这比不给孩子钱,或者大手大脚任由孩子花钱,更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培养男孩从小养成储蓄的好习惯的方法有很多,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第一,和孩子一起制订明确的消费计划。

只有明确孩子的消费计划,孩子才会自觉地想到要储蓄和投资。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消费理性化,才能锻炼孩子的财商,增强孩子对金钱的掌控能力。

第二,从小培养孩子的储蓄意识。

孩子的储蓄意识,是应当从小培养的。如孩子要买一件自己喜欢而又不太贵的玩具时,父母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教孩子存钱。父母可以为孩子订一个明确的计划:每天应该存多少钱,存多少天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孩子就会有目的地把父母给的零花钱积攒起来。孩子用“自己攒的钱”买到这个玩具,会比轻而易举地从父母那得来更加珍惜,还可以让孩子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

第三,让孩子明白金钱得来不易。

当男孩稍微有些金钱观念之后,父母在每一次给男孩零花钱时,就必须告诉他:这些钱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工作挣来的,要珍惜,不要随便浪费掉。让孩子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

第四,教给孩子一些让钱升值的投资方法。

当储蓄积累到一定的金额时,适时地教给孩子一些投资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孩子的探索欲望是很强的,当他们知道用适当的方法可以使金钱变得更多时,他们就会对理财活动充满了兴趣,并为此而更积极地储蓄。

培养节俭观念,让男孩给钱罩上“防漏套”

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明代理学家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就意在鼓励子女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父母在物质方面给予孩子最大的满足,比如各种高科技的玩具,价格不菲的高档文具,充裕的零花钱。出于对子女的关爱,就算是家庭条件一般的家长,宁肯自己少用点,自己节省点,也要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让孩子生活得更好点。在这种父母的影响下,男孩渐渐地形成一种观念:觉得自己享用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也就出现了好吃懒做、花钱如流水、浪费饭菜、不知节约等许多浪费无度的不文明行为,节俭反倒成了贫穷和小气的代名词。

中国的一位儿童教育专家说:“对于大手大脚的孩子们,他们的这些坏习惯是我们培养出来的。一些孩子小小年纪就会乱花钱,这都是父母的错。把孩子看成‘小皇帝’,从小宠着、惯着,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必然会让孩子产生依赖、不劳而获乃至挥霍的不良思想,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命运。”

同时,由于男孩心智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父母的纵容让奢侈浪费成为男孩的习惯,男孩会产生这样的一种价值观:谁花的钱多谁就有威信。很多家长虽然反对孩子的奢侈浪费行为,平常也会批评孩子,但大多治标不治本,这是因为不从根本上纠正孩子不良的生活习惯,很难让孩子有所改变。

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爱学习,孩子也爱学习;家长爱劳动,孩子也爱劳动;家长乐于助人,孩子也乐于助人。其实,让一个孩子养成某种习惯并非难事,关键看家长怎么教育,而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有一个商人虽然拥有巨额财富,但自己的生活非常俭朴,而且时时刻刻都在给他的儿子灌输他儿时的俭朴的价值观,防止他挥金如土。这位商人的儿子在长大成人之前,从没去过父亲的办公室和炼油厂。

他在家里搞了一套虚拟的市场经济,称他的妻子为“总经理”,要求自己的儿子认真记账。儿子靠做家务来挣零花钱:打苍蝇2分钱,削铅笔1角钱,练琴每小时5分钱,修复花瓶则能挣1元钱,一天不吃糖可得2分钱,第二天还不吃奖励1角钱,每拔出菜地里10根杂草可以挣到1分钱,劈柴的报酬是每小时1角5分钱,保持院里小路干净每天是1角钱。商人为自己能把男孩培养成小小的家务劳动力感到很得意,他曾指着10岁的儿子对别人说:“这个小子已经开始挣钱了,你根本想象不到他是怎么挣的。我听说煤气用得仔细费用就可以降下来,便告诉他,每月从目前的账单上节约下来的钱都归他。于是他每天晚上四处转悠,看到没有人在用的煤气灯,就去把它关小一点儿。”他不厌其烦地教育儿子勤俭节约,每当家里收到包裹,他总是把包裹纸和绳子保存起来。

这样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他的儿子长大以后也成为一个有建树的成功男人。

节俭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古人认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淡忘了老祖宗的教诲。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为孩子提供较为富裕的物质生活,而且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挣的钱花在他身上是理所应当的。结果,在孩子身上大手大脚地花钱,孩子也任意挥霍他的零花钱。父母以为节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所以在孩子脑海中也丝毫没有节俭的概念。

节俭真的成为过去式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从持家的角度来看,“成于艰辛败于奢侈”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如果只知挥霍不知节俭,一个家迟早会成为一个空壳。从男孩的角度来看,让他大手大脚花钱,他就会以为父母挣钱很容易,也就不会尊重父母的劳动。从社会资源的角度看,地球上的资源就越来越少,如果大家都肆意挥霍,等到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孩子又去消费什么?由此看来,节俭也就是要珍惜地球的有限资源和人类自身的劳动成果。所以,即使在物质富足的今天,我们依然要教男孩懂得节约。

怎样才能培养男孩的节俭习惯呢?我们建议:

第一,给孩子一定的金钱,由他自行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