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厚黑悟人生
7646800000042

第42章 读厚黑悟人生之为人处世篇(11)

在待人处世中,人们最常遇到的就是如何处理好夫妻之间的关系。因为夫妻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尽相同的教育,具有不同的性格,因而冲突、矛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怎样处理和对待这些矛盾和问题。

富有经验的人都会明白,婚姻幸福是需要糊涂的。有一个妻子对丈夫说:“你经常说梦话,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吧。”丈夫笑着说:“还是不用吧,要是治好了这病,我就没有一点说话的机会了。”妻子本来是从关心丈夫的角度出发,实实在在想劝丈夫看医生,而丈夫却装作糊涂,没有听懂,把话题引到妻子话多的问题上。说梦话是生理疾病,说话多是心理习惯,丈夫以“聪明的糊涂”表达了他淡淡的抱怨,妻子能在丈夫的“糊涂”话中领悟到丈夫的潜台词。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糊涂”让生活充满了情趣。

当然也是,这里所说的“糊涂”,是该糊涂时别明白,绝不是一味地“糊涂”,适度的清醒和争执还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水浒传》中关于潘金莲与武大郎的故事,若采用我们现在所说的糊涂法,也不至于会付出那么惨重的代价的?

在武松离开家之前,特意嘱咐他的哥哥武大说:“有什么事你且不必与她计较,一切等我回来再说。”武松心里明白嫂嫂潘金莲的为人,却并不给武大道破。因为他深知哥哥脾气耿直,怕哥哥心里接受不了但又斗不过嫂嫂及奸夫,于是只嘱咐哥哥以后卖炊饼要“晚出早归”。然而,就这一句话便使武大产生了疑心,他对这个如花似玉、心灵手巧又一直很贤惠的妻子自然是万分的紧张,一百个不放心,十分地敏感。于是开始处处留心,时时在意,经常是日上三竿还未出家门,刚过中午又回到家中。他的反常行径自然引起了潘金莲的不满与愤怒,对武大以前对她的收留之恩早就抛到了脑后,变本加厉地与西门庆偷情。

早已搞得沸沸扬扬的西门庆与武大之妻潘金莲通奸的事情自然令武大无法容忍,再怎么身材矮小,毕竟也是个有血性的男人啊!脸上实在挂不住的武大便想尽办法去捉奸。捉是捉到了,但是有什么用处呢?西门庆不是那种绣花枕头外强中干型的花花公子,而是一个风流倜傥、武艺高强并且极其有钱的主。当怒气冲冲的武大冲上前意欲报夺妻之恨时,西门庆毫不费力地将他一把推翻在地,再补上一顿拳脚。武大便一病不起,最后更是悲惨地死在王婆、潘金莲与西门庆三人的手上。

最后虽然武松还是以牙还牙,用血偿还了西门庆、潘金莲欠下的血债,但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了。武大抓奸不成反被奸夫淫妇害死,有理也无法再伸了,若没有弟弟武松给出这口恶气,便只有做个游荡于荒郊野外的孤魂冤鬼。有理之人惨遭不幸,奸淫之徒却逍遥自在,这样的结局难道不让人痛心吗?不错,武大的仇是报了,可武松却也险些因此而丧命,从轻发落后还是落得个刺配边地的命运,好好的一个家庭就这样支离破碎了。如果当初武大听从武松的劝告,脸皮稍微厚一点,对潘金莲的行为装傻充愣,任由她胡闹下去而不闻不问,依旧整日早出晚归,装做什么也不知道呢,天大的事等兄弟回来后再说,结果恐怕就不会是这样了。假装糊涂先将潘金莲稳住,待到武松回来后,或是送官府处理,或是再将他们杀掉,武大郎都不会成为无谓而又毫无价值的牺牲品,代价也就不会那么大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待人处世的学问之中,有时故意地装糊涂确实能更好地解决一些问题,特别是夫妻之间有时对待一些问题,糊涂一些是比较好的,它能避免不少误会,而且能给双方一个充分地冷静下来考虑的时间,从而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尽量把矛盾减少到最小的程度,不要伤害到夫妻间的感情。

待人处世厚黑之道:不妨装点傻

流传甚久的俗语“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秀才是指读书人,也就是知识分子,“兵”则指没念过书的粗人,因为古代“好男不当兵”,只有老粗才会去当兵。因此知识分子碰到大老粗,在沟通上便会出现问题了。

第一是语言表达的不同。虽然说的都是同一种语言,但因为二者所受教育程度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就不同了,结果“兵”听不懂“秀才”说的,“秀才”听不懂“兵”说的,于是秀才就有理说不清了。第二是价值观念不同。秀才认为是对的,兵不一定认为对,秀才认为是错的,兵不一定认为错;而在沟通对错时,秀才的语言又不为兵所理解,当然就是有理说不清了。

秀才是有包袱的,兵却是没有包袱的。也就是说,秀才因为受过礼教的熏陶,反而有些话不敢说,有些事不敢做,当他遇见兵时,秀才二字便成了他的包袱;而兵没有礼教的束缚,反而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于是秀才就有理说不清了。不管什么原因,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最后结果,往往是秀才弃甲,兵获得胜利!倒不是秀才无力取胜,而是秀才不耐其烦,心竭力疲,所以干脆放弃。还有,秀才有时也会有“不跟你一般见识”的高傲虚骄伪,所以自动弃甲——这是很生气又很无可奈何地弃甲的!

从上面的分析中,《厚黑学》认为:在待人处世之学中,为了利益,为了生存,有时可以不妨厚脸运用“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老粗”策略。故意使用对方所无法理解的语言,同时也故意装作听不懂对方的语言,让对方在与你沟通时产生挫败感,并激发他的火气。他若发作,则你已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发脾气给人的感觉总是理亏,如果他不发作而隐忍,也必定会搅乱他的思维,不知不觉地已处于劣势。故意装傻充愣,误解他的意思,扭曲他的意思,他走他的阳关道,你走你的独木桥,这样来往几回合,他会认为你不可理喻,放弃与你交手。或者故意不讲理,因为他是秀才,你是兵,身份不同,知识水准不同,你的不讲理虽然没道理,可是却合乎你所设定的身份,对方碍于包袱以及所使用的语言,根本只有接你招的份。而你,反正就是不讲理的粗人一个。不过还有,不讲理是要有限度的,否则也会把秀才逼成兵的,那就是弄巧成拙,引火自焚了。

装傻要装得恰到好处,不要弄巧成拙

一个人在待人处世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交往技巧就是会“故意装傻”。这也就是指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反驳对方所说的话。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很好的演技才能行的。因此,在待人处世之中,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处的,如果没有掌握得恰到好处的话,是会弄巧成拙的。

锋芒太露是最惹祸上身的,有很多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旧时是为人臣者功高震主。在打江山时,各路英雄汇聚一个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能耐。主子当然需要借助这些人的才能实现自己独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不会随之消失,他们的才能便成了皇帝的心病,让他感到威胁,所以屡屡有开国初期斩杀功臣之事。韩信被杀,明太祖火烧庆功楼,无不都是如此。

在鲜花盛开的最娇艳的时刻,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的。《厚黑学》提醒你:当志得意满时,且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哩!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都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了,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似的,还是收敛起你的锋芒,掩饰一下你的才华,学着装装傻吧。

但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处的,如果没有掌握得恰到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有一次,我的一位李姓的朋友前往拜访某公司的总经理,在交谈了一会儿之后,这位总经理再三地提到IC、IC。IC一般指的是集成电路,然而这家公司和IC并没有任何关连。原来这位总经理说的是“提升公司的形象”,也就是CI(CompanyImage),而非IC。然而,我的这位朋友并没有告诉对方。到后来,这位总经理自己也发现自己说错了。然后涨红了脸以难为情的表情看着我的那位朋友,他心想:“这家伙明知道我说错了却不告诉我,分明是在取笑我呢?”

事实上,我这位朋友是完全运用了和记取了“好的听众比好的发言者更重要”的处世箴言,因此才会故意的装傻的,谁知反而弄巧成拙了。如果装傻装错了反而引起对方的误会的话,真是太糟糕了。

现在的社会中,在待人处世之中,像这样的例子是时有所闻的,如何才能够应付得恰到好处,这的确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因为你不露锋芒,可能会永远也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是为自己掘好了几个坟墓。当你施展了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才华显露得要适可而止,具体说来,不妨把握以下几点个要点:

(1)可以明知故犯,歪解词意。在前几年的6月,中央电视一台曾播出一个特别节目,首届外国人汉语知识大决赛,有位美国朋友在按规定用汉语讲一件含有汉语知识的完整事件时,这样说:“有一天,我去拜访一位中国朋友,他留我吃中饭。我说,做饭很麻烦。他说,又不是请客,做顿便饭,不麻烦。我说,那你就做顿小便饭吃,不要做大便饭了,大便饭也够麻烦的。”听完他的叙述,台下的观众笑得简直是前仰后合,直不起腰来了。

从表面上看来,这位美国朋友是不懂得“便饭”这个名词按汉语构词习惯不能和形容词“小”与“大”搭配的道理。其实,这位朋友并非真的不懂,他只是明知故犯,有意违反汉语的构词习惯,曲解词意,制造歧义,违反逻辑事理,荒谬地把“便饭”同“小便(饭)”“大便(饭)”联系起来,制造一个笑话罢了。

一个叫《歪批三国》的相声,它其中有这么一段:甲问乙:“刘备卖过草鞋,张飞卖过肉,你知道赵云卖过什么?”乙说:“不知道。”甲说:“你没听过《天水关》里姜维在校场上唱的那两句吗?‘这一般五虎将俱都丧了,只剩下赵子龙他老迈年高。’这赵云不是卖年糕的吗?”听众听到这里,无不捧腹大笑。把“老迈年高”理解为“卖年糕”,相声的这个作者就是利用这个谐音制造了歧义,也就造成了笑料,取得了生动的幽默效果。

(2)荒诞之中不要忘记事理。有时面对一个错误的推理或结论,从正面反驳可能会无济于事,你可以不妨使用另外一个类似的并且明显是错误的推理,来达到批驳的目的,效果反倒更好。这种错误的推理具有很强的荒诞性,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会使人在含笑中明确是非,从而达到幽默的真正目的。在推倒对方的辩论时越具有荒诞性,说出的话也就越具有幽默感。

在宋高宗时期,宫廷厨师在一次煮馄饨时没有煮熟,皇帝发怒了,把那个厨师下到了大狱里。没过多久后,在一次演员演节目时,两个演员扮作读书人的模样,互相询问对方的生日时辰。一个说“甲子生”,另一个说“丙子生”。这时又有一个演员马上来到皇帝面前控告说:“这两个人都应该下大狱。”皇帝觉得蹊跷,问是什么原因。这个演员说:“甲子、丙子都是生的,不是与那个馄饨没煮熟的人同罪吗?”皇帝一听大笑起来,知道了他的用意,就赦免了那个“馄饨生”的厨师。演员借皇帝“馄饨生就下大狱”这个前提,演绎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是“生”就该下大狱,甲子生、丙子生也该下大狱。这实在是很荒诞不经,引人发笑的。演员的推理语言很婉转,表达也很含蓄,蕴涵了丰富的机趣。而这种幽默语言的产生,是不能不归功于那些巧夺天工般的荒诞推理的。这就是荒诞推理的一个可用之处。

(3)巧用答非所问来解困。答非所问指答话者故意偏离逻辑的规则,不直接回答对方的提问,而是在形式上响应对方问话,通过有意的错位造就了幽默。答非所问并不是思维的混乱,而是用假借的形式,幽默地表达潜在的意图。这也是待人处世中化解尴尬的一个厚黑装傻的重要招术。

就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休息时,一位发达国家外交官问一位非洲国家的大使:“贵国的死亡率一定不低吧?”非洲大使答道:“跟贵国一样,每人死一次。”外交官问话是对整个国家而言,对非洲的落后存在挑衅,大使并不理会其问话的要害点,故意将死亡率针对每个人,颇具匠心地回答,营造出别样的幽默效果。此种幽默有效地回敬着外交官傲慢的问话,维护了本国国人的尊严。

答非所问的做法是需要讲究技巧的,首先是要抓住表面上某种形式上的关联,要不留痕迹地闪避实质上的层面,有意识地中断对话逻辑的连续性,寻求异军突起的表达,幽默旨在另起新灶,跳出被动局面的困扰。

有个爱缠人的先生盯着小仲马问:“您最近在做些什么?”

小仲马平静地答道:“难道您没看见?我正在蓄络腮胡子。”

小仲马故意把畜胡子当作极重要的事情,胡子是自然而然长的,这很显然与问话目的不相符合。小仲马表面上好像是在回答那先生,其实并没给他什么有用信息。小仲马自然是懂得对方问话意思的,但他偏要答非所问,用幽默暗示那人:不要再继续纠缠了。

(4)为防止别人的中伤可以装作不理解。朋友之间虽然是很要好的,有时也会因开玩笑过头,而大动肝火,伤了和气,对于这种情况,不妨巧妙地运用“装作不理解”,给他一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怪问,以此来解决矛盾。

小李因身体很肥胖,而他的同事小王、小赵“触景生情”,“冬瓜”长“冬瓜”短地做起买卖来,并时不时拿眼瞅小李,扮鬼脸。面对拿别人的生理“缺陷”来开过火的玩笑,实在让小李气愤。欲要制止,这是不打自招;如不管他,却又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怎么办呢?

此时小李稳了稳躁动的情绪,缓缓地走过去,拍着二人的肩膀,轻言细语地问:“小王,听说你有1.8米高,恐怕没有吧。”接着又对小赵说:“你今天早上吃饭没有?”

他们两个听到这么温柔怪诞的问话后,兴奋马上愣在了当头,大眼瞪着小眼,如坠云里雾中。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沉寂了几秒钟,随即迸发出哄堂大笑,二人方明白被愚弄了,刚才有声有色的“买卖”,以后再也没有兴致再继续下去了。

以上的几个例子,真可谓装傻装得恰到好处,在待人处世中不妨用来参考一下。

8.善于聆听

待人处世厚黑之道:多听少说话

有一位少年在很小的时候就只身离开了家乡,要到外面打天下,临行前,他的父亲告诉他:“多听少说常点头。”这位父亲真是个饱尝人生滋味的哲人,而“多听少说常点头”,也更是一颗待人处世极其灵验的金丹啊!

多听也就是说多听别人说,听别人的做事经验,听别人的人际恩怨,听别人话语透露出来的有关周遭环境的信息……你多听,别人就会多说,他说得越多,你知道的也就会越多!

能多听你自然就会少说话,少说还可以导引对方多说,还可以避免流露自己的内心秘密,更可以避免说错话,得罪别人。少说,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一切的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