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肝胆病调养食方
7644700000021

第21章 附录:肝功能指标解析(1)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功能很多的腺体器官,参与体内消化、代谢、排泄、解毒和免疫等过程。当肝脏发生病变或机体其他疾病影响到肝脏功能时,常可引起肝脏功能的异常。肝功能检查是肝胆疾病患者常用检测项目,也是体格检查的必检项目。因此,了解肝功能检测项目的意义十分重要。

肝功能检测具有五大临床意义:(1)可协助诊断各种类型的肝脏病,了解肝脏损害程度、预后及转归。(2)鉴别黄疸,确定黄疸性质和病因,指导治疗方案的确定。(3)探测全身性疾病,如传染病、寄生虫病、主要脏器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对肝脏的影响。(4)了解化学药物、生物毒素及物理因素对肝脏的损害和影响,判断各种药物对肝病的疗效。(5)手术前做肝功能检查,有助于对手术适应证和预后做出正确估计。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肝功能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生。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和再生能力,正常人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肝脏功能仅为总量的1/10左右。因此,当肝脏发生病变,受损达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某项肝功能指标仍可在正常范围之内。对慢性肝病患者来说,肝功能检测指标正常,不等于肝脏就不处在疾病状态。同时还要明白,肝功能检查项目繁多,但任何一项检查都不能反映肝脏的全貌。实验室设备条件、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可影响所测参数而造成误差等。因此,对于检测结果,必须依据病情,结合临床和其他科学的检查手段,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综合分析。

肝功能检测一般要求在早晨空腹状态下进行。以下简略介绍:

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正常值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一、血清酶学检测指标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或称血清谷丙转氨酶)

正常值

速率法(酶法)5-40U/L

赖氏法25U

临床意义

ALT检测为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一项指标,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基本一致。其阳性率高,出现时间较其他有关试验早。此项检测对肝脏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显著增高见于各型肝病(急性与慢性肝炎、酒精性和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及胆道疾病)的急性期和活动期,多在出现症状之前就升高。

反复增高提示病情不稳定,若持续不降则有可能转变为慢性化。突然下降而症状未见减轻或黄疸突然加深,则须警惕发生重症肝炎可能。

中度增高见于肝硬化、肝癌及慢性肝炎。轻度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胆道疾患。

动态检测ALT的变化,有助于病情的估计和疗效的评价。

(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或称谷草转氨酶)

常动态法、酶法8-40U/L

赖氏法8-28U

临床意义

显著增高见于各种急性肝炎和中毒性肝炎。

中度增高见于癌症、肝硬化、慢性肝炎、胆道梗阻等。

若GPT高于GOT,则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若GPT和)OT同时升高,则可能为肝细胞受损,但应排除心脏疾患。

(三)腺苷脱氨酶(ADA)

正常值

7.7-19.3IU/L

临床意义

血清ADA可用于肝损伤和癌病的诊断,以及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胸水ADA有助于对胸水性质的鉴别。良性胸水正常,癌性胸水轻度升高,结核性胸水大幅度升高。

(四)血清乳酸脱氢酶(LDH)

正常值

速率法男80-285U/L,女103-227U/L乳酸-丙酮法85-190U/L

临床意义

心肌梗死、肺梗塞、癌症、白血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休克、溶血性贫血、肌营养不良时可见LDH的升高。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均可引起血清LDH活性增高。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病人,LDH活性常显著增高。其临床意义与ALT、AST-致。肝炎恢复期,LDH为最早恢复正常的血清酶。如LDH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常提示有某种并发症的存在。肝硬化病人若病程中LDH活性增强,应怀疑并发肝癌。

测定血清LDH总活性对肝病诊断缺乏特异性,而LDH同工酶则有相对的组织特异性,LDH1在心肌细胞分布最多,LD%在肝细胞含量最多。因此,肝病病人测定LDH同工酶比测定LDH总活性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其他肝功能指标正常而仅ldh5升高,提示部分病人ldh5测定比其他肝功能试验敏感。若病情加重,ld%也随之增高。

(五)血清胆碱酯酶(CHE)

正常值

速率法4700-14100U/L

比色法4.2-9.8KU/L

临床意义

肝病病人血清胆碱酉旨酶活力降低,主要是由于肝细胞损害后此酶合成减少,是反映肝脏贮备功能较敏感的指标。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CHE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黄疸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若CEH活性持续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轻型慢性肝炎病人此酶活性变化不大。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此酶与急性肝炎病人相似。肝硬化病人若处于代偿期,血清CHE多为正常;若处于失代偿期,则血清CHE活力明显下降。重型肝炎病人血清CHE明显下降,其降低程度与血清白蛋白大致相似,且多呈持续性降低;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清CHE正常,若伴有胆汁性肝硬化则此酶降。

(六)血清碱性磚酸酶(AKP、ALP)

常速率法35-134U/L

临床意义

AKP主要来源于肝、骨、肠和胎盘,其中以肝源性和骨源性为主。测定血清AKP,主要用于诊断肝胆和骨骼系统疾病。AKP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急慢性肝炎、肝癌、骨疾病、佝偻病、骨转移癌、妊娠等情况。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AKP也明显增高。

(七)y-谷氨酰转移酶(y-GT、GGT)

正常值

重氮试剂法0-40U/L对硝基苯胺法0-50U/L

临床意义

判断血清中升高的AKP来自于肝脏还是来自于骨骼。骨骼患有疾病时y-gt-般正常。

急性肝炎病人的y-GT恢复较ALT为迟。如果指标持续升高,提示为慢>眭肝病。

若慢性肝炎病人的y-GT长期升高,提示肝细胞有坏死。

有阻塞性黄疸时,y-GT常明显增高,尤以恶性梗阻性明显。y-GT有4种同工酶,有肝实质病变时y-GTi升高,患原发性肝癌时则y-GT2增高。

(八)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

正常值

比色法男18.3-36.7U/L女16.3-29.2U/L

临床意义

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以肝、胰、胆、肾、小肠及子宫肌层含量较丰富。有阻塞性黄疸以及肝实质细胞受损害者,LAP均升高。与AKP意义相同,主要用于判断胆管阻塞和肝内占位性病变,但在患有骨骼疾病时AKP升高而LAP不增高。

(九)血清5-核苷酸酶(5-NT)

正常值

比色法1-11U/L

临床意义

是一种特殊的磷酸酯水解酶,仅作用于磷酸单核苷酸。肝胆疾病病人的血清-NT活性升高,但骨骼疾病病人不升高,故对肝胆疾病的诊断价值比alp高。正常妊娠者的-NT活性亦升高,对此应加以鉴别。

二、胆红素代谢检测指标

(一)血清总胆红素测定(TBil)

正常值

1.71-17.1umol/L

临床意义

血清中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量,为总胆红素,其意义如下:

用于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血清总胆红素测定是了解肝细胞坏死程度的一个灵敏指标。总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者常反映有较严重的肝细胞损害。总胆红素定量长期异常,则提示有转为慢性肝炎的可能;如黄疸短期内急骤加重,则表示病情危重,需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肝细胞损害常表现为总胆红素升高,但也不全如此。如暴发型肝炎病人,血清总胆红素可仅轻度升高,极少数亚急性肝炎病例可无黄疸出现。胆汁淤积性肝炎病人,血清总胆红素可较高而肝细胞受累较轻。

了解病人有无黄疸及黄疸程度、演变过程。病人临床表现有黄疸时,其血清胆红素均增高。测定血清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可帮助判断黄疸的类型。

由于肝脏处理胆红素的潜力很大,且影响因素很多,此项目仍不是肝功能异常的敏感指标,也不能准确反映肝脏损害程度。

(二)直接胆红素(DBil,或称血清一分钟胆红素)

常比色法0-6.84umol/L

临床意义

诊断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疾病。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恶性贫血和铅中毒等。此类黄疸病人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增高,DBil浓度基本正常,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比值小于20%。而在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者,DBil所占比例常在40%-60%以上。此项目有助于诊断以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特征的疾病。

诊断某些早期肝胆疾病。DBil升高而总胆红素正常,可见于病毒性肝炎黄疸前期病人或无黄疸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胆道部分阻塞、肝癌病人。有些病人在总胆红素恢复正常后,DBil仍可持续增高。

协助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者,DBil在,总胆红素中所占比例低于阻塞性黄疸病人,在鉴别诊断时有一定参考价值。一般来讲,DB/TB为40%-60%,常提示肝细胞性黄疸;DB/TB大于70%,常提示阻塞性黄疸。

(三)间接胆红素(IBil)

正常值

3.4-10.26umol/L

临床意义

间接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在网状内皮系统中分解破坏而产生的,它不溶于水,而溶于脂类或有机溶I彳中,并与血浆蛋白结合,因此不能被肾脏排出。溶血性黄疸时,血红蛋白过量分解,产生大量间接胆红素,肝细胞不能及时处理而导致血内间接胆红素增加。脾肿大、脾功能尤进,间接胆红素也常增高。

(四)尿胆红素定性试验

正常值

阴性

临床意义

(1)对怀疑有黄疸的病例,本试验可立即得到结果。本试验是快速、简便的肝胆疾病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