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高血压病自然疗法
7644600000022

第22章 心理疗法

医生的话

心理疗法又称〃意疗“是一种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用以治疗情绪、精神障碍和某些慢性疾病的方法,属自然疗法中的一种常用疗法。我国的心理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古之治病,惟其移情变气可祝由而已“的记载后世医学家运用心理疗法治愈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少流传下来的心理治疗方法沿用至今。

(一)传统心理抒法的分娄

(1)情志相胜法:对于因为某种情志过激所引起的疾病,有意识地采用另一种情志方法诱导出另一种情志变化,用来抑制、调节致病情志,以治愈疾病。此法又称“以情胜情法”。

(2)强烈刺激法:给患者以突然的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机体应激反应,诱发身体一系列心理及身体的变化以治疗疾病。此法不适用于高血压病患者。

(3)语言疏导法:对患者进行语言疏导、劝说,以疏肝解郁,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

(4)移情变气法:通过语言、行为等手段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以调整其逆乱的气机失调的阴阳,使病人精神内守,疾病向愈。

…释疑解惑法:针对患者的猜疑、困惑,循因释疑,据理解惑,说剖析本质,以治疗由疑心、误解、猜测所致的病症。

暗示法:采取某种措施诱导患者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医生的提示,自然地按照医生的要求出现某些身心反应以治疗疾病。

(7)祝由法:为祝说发病之原因,解除或减缓患者的心理负担、压力,调整其情绪,以治疗疾病。

⑶顺情从欲法顺从患者的心意,满足其心身需求,用以治疗某些情欲不遂而致的疾病。

(9)澄心静默法:通过静坐、静卧,用以内忘忧虑外息境缘,减少病痛的困扰,以使精神清静宁谧,病气渐衰的治病方法。

古代传统的心理疗法还有多种,这里不一一论述。

(二)高血压瞒的心理抒法

(1)改变漫不经心的心态:近10年来,我国高血压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全国现有高血病患者接近2亿人。临床发现,许多高血压病老病号,大多漫不经心思想麻痹,忽视科学的调养和治疗,对有关的高血压病知识更是知之甚少。中山医科大学的科研人员曾拟定了一份问卷表测试了患者对高血压病的基础知识、病因知识、症状知识、危害知识、治疗知识等方面的掌握程度。问卷共设了49个问项答对1项得1分,答错得0分,总分为49分,结果平均得分为27.29分,换算成百分制为56分,如果以60分为及格的话那就是总分平均不及格。为数不少的高血压病患者往往到药店买一两盒降压片应付治疗,随便停药的人也很多,殊不知这种做法会使病情加重,罹患心、脑、肾并发症,甚至导致脑卒中偏瘫、猝死,尤其是约14少。的高血压病患者由于没有不适症状,更是思想麻痹缺乏科学治疗。

(2)避免增加心理负担: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发现血压增高后思想负担很重,情绪极不稳定终日忧心忡忡结果使血压增高,病情加重;有的患者出现消极沮丧、失去信心的不良心理觉得自己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成为“包袱”,不愿按时服药不肯在食疗、体疗等方面进行配合,等待“最后的归宿“;也有的患者因一时血压下降的不理想对治疗失去信心,变得焦躁不安怨天尤人。虽然高血压病的治疗目前尚缺乏也治本的方法,需要长期作战但若能避免增加心理负担,改变生活方式进行自我安慰,家人多给予心理安慰和生活上的体贴,病情是可以控制的,并发症是可以减少的。

(3)注意保持心境平和、情绪乐观:人在紧张、忧愁、愤怒、悲伤、惊慌、恐惧、激动、痛苦、嫉妒的时候,可出现心慌、气急和血压升高,甚至导致脑血管痉挛或破裂而致死。所以高血压病又称为心身疾病。除了药物治疗、自然疗法之外保持心境平和、情绪乐观十分重要。遇到不满意的人和事,要进行“冷处理”,避免正面冲突遇事要想得开切忌生闷气或发脾气。还应培养多种兴趣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及文娱体育活动做到笑口常开,乐观松弛。

(4)纠正猜疑心理:有的高血压病患者一旦确诊高血压病之后便把注意力集中在疾病上,稍有不适便神经过敏猜疑血压是否上升,是否发生并发症了,终日忧心忡忡。有的患者看了一些有关高血压病的科普读物或报纸杂志上的科普文章,便把自己的个别症状及身体不适进行“对号入座“怀疑自己毛病加重,或百病丛生,对医生的解释总是听不进去有时总是希望医生说自己病情严重;有点头晕头痛便怀疑是否有脑卒中的危险,有点肢体麻木便断定是脑卒中先兆。疑虑越多,血压反而越高,病情反而加重终日心烦意乱无所适从。有的患者因为猜疑过多,对治疗失去信心,往往借酒消愁借烟解闷,使原来不太高的血压骤然升高使原本不太重的病情日趋加重。所以建议高血压病患者应采取多种自然疗法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把对疾病的注意力进行转移,以逐步把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