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帝国的密码
7640800000071

第71章 道德高尚的大丈夫

汉代人郑庄,生性豪爽,嫉恶如仇,以行侠仗义为己任,抑恶扬善,曾经成功解救被土匪绑架勒索赎金钱财的大商人张羽而闻名天下。

郑庄出身名门。父亲郑君在楚汉相争时是楚军的将领。楚王项羽死后,郑君归附汉王刘邦。刘邦下令楚军归降的将领都要直呼原来的主公项羽的名字,不准避讳。郑君对项羽仍有感激之情,不接受刘邦的诏令,被赶走;而其余服从刘邦命令的人员,全部被汉王任命为官员。

郑庄继承了父亲郑君刚毅正直不为私利而出卖良知的品德,做人讲义气守信用,言出必行,绝不做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的事情。

汉景帝时期,郑庄凭借良好的道德品行出任大汉帝国王储太子的侍从。每逢休假的日子,郑庄总是去拜会问候江湖上三教九流的朋友,与朋友们在一起击剑,切磋剑艺,品茶论道,谈古论今,饮酒作乐,夜以继日,通宵达旦,一醉方休,尽兴而散。

郑庄喜欢学习专研黄帝老子的道家学问,崇尚民间德高望重品行端正的贤人,经常登门拜访,向他们请教为人处事修身齐家的道理。年轻的郑庄,官位卑微,但是,郑庄结交的许多好友,却是年老如祖父一辈的年高有德的高士,是人们公认的名流贤士。

中年的郑庄,担任大汉帝国中央政府的部长,地位显贵。郑庄为人轻财重义,平等待人,从不趋炎附势。郑庄经常告诫自己的秘书侍从等下属人员:

“凡是有客人来找我,不论客人身份的高低贵贱,都要立即请入客厅就坐,不能让客人在门口长久等候。”

郑庄对待宾客十分讲究礼节,彬彬有礼,谦恭待人,没有因自己身处高官显贵的地位,而露出一丝一毫的傲慢之情。

郑庄为官清廉,从不接受别人的钱财物品的贿赂。郑庄一生也不置办购地买房的财产,而是把自己担任国家公职的工资报酬收入和皇帝的赏赐,大部分都用来济困扶危,接济帮助生活陷入困境的朋友乡邻。郑庄赠送别人的礼物,大多是用竹器盛着的食物和衣物等普通生活日用品。

郑庄在朝廷与皇帝百官商议政事时,遇到向皇帝进言的机会,总是称赞有道德孝敬长辈爱护幼儿的人,经常向皇帝推荐品学兼优德才兼备胆识超人的年轻人才,让年轻人有机会施展抱负发挥才干为国家效力。郑庄评价年轻人时,往往赞扬他们是出类拔萃的优秀才俊,比自己要强许多,后生可畏,潜力巨大。郑庄向朝廷推荐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被世人誉为慧眼识才热心荐才用才的“汉代伯乐”。

郑庄与人聊天时,听到别人的创新思想不同凡俗的真知灼见,总是四处宣扬,生怕埋没了别人的才学。郑庄从不在背后议论别人的隐私丑闻,总是竭力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隐恶扬善,弘扬美德。

郑庄做官数十年,高官厚禄,家中始终没有多余的钱财,郑庄的钱财大多用来救助贫困遭遇灾祸的人们。

郑庄在出任大汉帝国汝南郡地方行政长官时,因病去世。参加郑庄葬礼的人们,有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上千人,盛况空前。参加郑庄葬礼人们乘坐的车子,排起长龙,堵塞了当地的道路。

人们公认郑庄是道德高尚践行礼仪的模范。俗语说,一个朋友死了,一个朋友活着,才能知道朋友交情的深浅;一个朋友贫穷,一个朋友富裕,才能知道朋友交往的实情;一个朋友身份尊贵,一个朋友身份卑贱,朋友之间交情才会显现。郑庄正是对待朋友一片真情的忠义之士,体现了中华文明传统中为人处事仁义礼智信的高贵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