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帝国的密码
7640800000067

第67章 小人得志便猖狂

汉代人主父偃聪明好学,年轻时学习纵横家学说,中年以后开始学习《周易》《春秋》和诸子百家的学说,学识渊博。

主父偃游学于山东曲阜儒生之间,没有人赏识他的才学而款待他,人们都排斥他。主父偃家境贫穷,生活时常陷入困境,经常向别人借钱也无法借到。主父偃游学到北方燕赵故地,没有诸侯王看重他收留他,还羞辱欺凌他,使他倍感屈辱。

主父偃来到大汉帝国首都长安,拜见了大将军卫青。卫青对他很友好,器重他,多次向皇帝推荐,皇帝却不肯召见他。主父偃在长安的最初二年,因不得志,缺少稳定的收入来源,穷困潦倒,经常身无分文,忍饥挨饿,露宿街头。长安许多的达官贵人都很讨厌他。主父偃四处碰壁,颜面扫地。主父偃受尽世人的白眼嘲笑愚弄。陷入绝望之中的主父偃,无奈之时,给皇帝直接上书,希望得到皇帝的认可。

主父偃的命运出现转机。幸运之神光顾了他。主父偃早晨去宫廷给皇帝送上奏书,傍晚时分,皇帝就召见了他。

主父偃的上书内容,是劝谏皇帝停止出兵攻打北方匈奴:

“古书《司马法》上说,一个国家无论如何强大,如果穷兵黩武,连年发动对外的战争,那样一定会灭亡。一个国家处在和平年代,如果忘记战争,不进行国防战备,就一定存在亡国的危险。从前,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丰功伟绩;他追求功业没有休止,不让民众休养生息,又开始出兵攻打匈奴,派遣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征伐匈奴,劳民伤财,使百姓穷苦,疲惫不堪。百姓中的孤寡老人得不到赡养,路上死去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全国的民众都有怨言,开始反叛秦政府。

匈奴人没有固定的住所,放牧为生,逐水草而居,流动迁移,像鸟飞一样。外人很难控制他们,得到他们的土地也无利可图。帝国以攻打匈奴为乐趣,希求建立功业,不是好的计策。

《孙子兵法》上说,国家发兵十万人作战,每天耗费的钱财需要千金之多。秦政府发兵数十万人攻打匈奴人,耗费了无穷尽的钱财,国库空虚,让民众对政府产生了怨恨。这是普通百姓感到最痛苦的事情。国家稳定的根基发生动摇。一个国家进行的战争时间一长,社会就会发生****。一个人生存艰难,就会铤而走险。

《周书》上说,一个国家的安危,关键在于君主发出什么样的命令;一个国家的存亡,关键在于君王任用什么样的人才。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出兵匈奴,深思熟虑,圣明决策。”

皇帝看到主父偃的上书后,非常高兴,立即召见了他。皇帝和主父偃相谈投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皇帝听从了主父偃的建议,停止派兵征伐匈奴。皇帝立即任命主父偃为帝国朝廷郎中官职。此后,主父偃多次晋见皇帝,谈论国家施政事宜,都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采纳了他的许多建议。皇帝日益喜欢主父偃,一年之中,四次提拨主父偃的官职。

主父偃从帝国朝廷的中级官员,跃升为朝廷的高级官员。主父偃在人生山穷水尽绝望之时,时来运转,踏上官运亨通的坦途。在很短的时间内,主父偃从一名默默无闻低贱卑微的平民,一下子成为万众瞩目的政坛新星,青云直上,势不可挡。

针对众多的诸侯王势力膨胀,吴楚七国诸侯叛乱给国家造成动荡的教训,主父偃建议皇帝采取怀柔化解的政策,逐步消减诸侯的力量:

“古代诸侯王的土地不超过方圆百里,中央政府很容易控制他们。现在,诸侯的封地纵横千里,人口众多,财力雄厚,容易产生谋反的思想。诸侯王的子孙很多,却只有嫡长子能继承王位和封地,其余子孙都不能分享祖父的恩德,仁爱孝道不能体现。希望陛下发布诏令,让诸侯把自己的封地,平均分给自己的子孙,封诸侯的子孙为侯爵。这样,诸侯的土地会很快变小,不用削减。王孙子弟必然十分高兴,对陛下感恩戴德。皇帝使用这个办法施予恩德,实际上分割了诸侯的土地财力,诸侯的势力逐渐衰弱,就不会对帝国中央政府的统治构成威胁。”

主父偃提出的削藩计策,以柔克刚,切实可行,消除了威胁帝国中央集权的一大隐患,又不会引发暴乱,让人拍案叫绝。皇帝大喜,立即采纳他的建议。

茂陵地区开始设置郡县。主父偃建议皇帝将全国的豪强富户和犯罪流放的民众,集中迁移到茂陵,便于帝国中央政府的控制,消除帝国****的祸患。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大将军卫青在主父偃未得志之时帮助过他,主父偃在皇帝尊立卫青的姐姐卫子夫为皇后的过程中出了很多力。有恩必报。

主父偃曾经游学至燕国,诸侯燕王羞辱过他。主父偃怀恨在心。主父偃得到皇帝的恩宠之后,派人调查燕王违法犯罪的事实,报告给皇帝。燕王被逮捕处死。有仇必报。

主父偃成为皇帝信赖的红人,权势膨胀。帝国朝廷百官都畏惧他,纷纷给主父偃送金银财宝贿赂他,不敢得罪他,害怕主父偃在皇帝面前说自己的坏话,惹祸上身。主父偃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变得狂妄。

有人看不惯主父偃的张狂,对他说;“你不要太张狂,小心点!”

听了别人的警告,主父偃不以为然,我行我素地说:“今年,我已经六十多岁。自从束发游学出道四十多年来,我一直不得志,穷困潦倒。父母不喜欢我,兄弟不愿见我。我穷困的日子过得太久了。现在,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报复别人了。作为男子汉大丈夫,既然生不能封侯拜相享受荣华富贵,那就死的时候受到烹煮的刑罚好了。我已经到了年老日暮的时候,活不了多长时间了,所以要为所欲为,倒行逆施,不怕天惩。”

主父偃一语成谶。

两年后,主父偃去齐王封地任职。齐王曾经羞辱过他。主父偃派人告诉齐王,说自己知道他与姐姐****的罪行,让他好自为之。齐王惶恐,知道自己不能摆脱罪责,害怕自己像燕王那样被捕处死,就畏罪自杀。

有人乘机向皇帝控告主父偃胁迫齐王自杀。皇帝生气,将主父偃交给法官治罪。主父偃否认胁迫齐王。皇帝不想处死主父偃。无奈,主父偃得罪的朝廷高官太多,大家纷纷举报主父偃接受贿赂收受钱财的违法行为。皇帝派人查证属实。主父偃认罪。皇帝将主父偃处死。

主父偃得势尊贵受宠的时候,他的宾客数以千计。而当主父偃被处死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为他收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