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帝国的密码
7640800000045

第45章 自我救赎

邹阳是战国时期齐国人,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胆识超人,游历到梁国,向梁王自荐,受到梁王的赏识重用。

梁国的大臣羊胜、公孙诡等人,嫉妒邹阳的才能,怨恨邹阳得到梁王的宠幸,就在梁王面前诋毁攻击邹阳。梁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邹阳,准备杀死他。

在狱中等待刑罚的邹阳,面临冤枉被杀的悲惨下场,心中凄凉悲哀。邹阳最害怕的事情不是死亡,而是自己死后背负被人诬陷的罪名,让人唾骂,子孙蒙羞。于是,邹阳从狱中写信给梁王,为自己辩白洗刷别人的污蔑之词:

“我听说忠诚的人,会受到君主的赏识;诚信的人,不会遭到朋友的猜疑。我对大王忠心耿耿,贡献出我的全部才智。大王身边的人,却对我忌恨,造谣陷害我,使我蒙冤入狱,让世人怀疑我的品德,认为我是朝秦暮楚言而无信的人。

从前,石匠卞和得到宝玉献给楚王,楚王不认识,以为自己受到卞和的欺骗,便砍掉卞和的左脚和右脚。最终,楚王知道卞和献出的石头是天下无双的珍贵玉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卞和身体受到的伤害,已经不可救治,永远无法康复。希望大王明察,派人仔细调查我的言行,确认我的忠心不二,没有图谋不轨的企图。

俗话说,有的人相交到头发花白,交情还像是新认识一样;有的人一见如故,好似多年的老朋友。原因在于是否交心。苏秦是十分守信的人,当燕国宰相的时候,有人在燕王面前进谗言说他的坏话,燕王不相信,专门宰杀了自己心爱的宝马,赐肉给苏秦吃,表示自己对他的信任。白圭担任魏军的统帅,攻取了中山国,功勋卓著。中山国人为了报仇,散布谣言陷害白圭。魏王不听信谣言,把国宝夜光玉璧赏赐给白圭,让他放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在于国君和大臣之间互相信任,不会被小人的谣言所动摇。

年轻的姑娘不论美与丑,只要进入国君的王宫侍奉君王,都会受到别的姑娘的妒忌。读书的士人,不论是否贤能,只要进入朝廷为官,就要遭人忌恨攻击。从前,鲁王听信谗言驱逐了贤士孔丘,宋王听信谣言,囚禁了贤能的墨翟。像孔子和墨子这样的圣人贤者,也不能幸免谗言的伤害。

所以,圣贤的君王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受到小人造谣蛊惑的影响,明辨是非,识别忠奸。秦国因为商鞅变法而强盛称霸天下,商鞅却被车裂而死。越国根据大夫种的计谋灭亡了吴国称霸中原,越王却将文种赐死。这种行为,都是让天下人感到惋惜怨恨的,恩将仇报,让人寒心。

因此,英明的君主治理国家,通常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有一双慧眼,识别君子和小人,不受人们流言蜚语的左右控制。

现在天下的贤士,大多数畏惧自以为是刚愎自用蛮横无理的君王而隐居,很多人老死在深山老林中。君王被整日阿谀奉承的小人包围,无事生非,颠倒黑白,陷害忠良,哪里还会有忠诚君王的贤士立足之地呢?”

梁王看到邹阳的信后,幡然醒悟,知道了邹阳的冤情,将邹阳释放出狱,尊为上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