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帝国的密码
7640800000025

第25章 诡异的命运之神

a

大汉帝国文帝时期,邓通本是底层社会的一介平民,因善于摇船划浆当了一名码头干活的工头。

令人不可思议地的是,造物主给予邓通一副奇特的长相,与文皇帝梦中相助的贵人模样相同。因此,邓通命中注定享有富贵!

邓通莫名其妙地得到文皇帝的赏识恩宠。文帝赐予邓通高级官职“上大夫”和无数的金钱。

邓通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凭借天生的相貌,以平民的身份,突然享有令人羡慕的尊贵和财富,让人惊叹命运的神奇。

邓通做官后的工作,是侍奉帝国皇帝的私人生活。邓通不识字,却善于察言观色,琢磨人的心理,揣测人的需求。

在皇帝的日常生活中,邓通往往在皇帝未提出具体要求时,就将皇帝所需要的事情提前做好,深得皇帝的欢喜。皇帝觉得邓通是天下难得的“奇才”,聪明能干,是上天派来帮助自己的“贵人”!皇帝重赏邓通,将一座铜山赐给邓通所有,下旨准许邓通开办全国独一无二的私人造币工厂,自己铸钱使用。由此,历史上著名的汉代“邓通钱”诞生,在全社会市场上流通。邓通成为当时皇家之外的民间社会的“首富”,富甲天下。

汉文帝去世,邓通的好运终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登基后,对老皇帝时期的宠臣进行排斥打击清除。邓通家中的全部财产被官府没收。邓通由天下闻名的大富翁,瞬间沦为赤贫,复归穷人的行列。这个结局,又让所有的人大跌眼镜。

b

汉代人贾捐之与杨兴,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两人都出身贵族世家。

由于贾捐之与杨兴都是没落的贵族子弟,家道中落,家中财力匮乏,无钱贿赂买官,朝廷中也没有亲近的权贵做靠山,推荐两人出任高级官职。因此,年过半百的贾捐之和杨兴,只担任了大汉帝国地方政府中级的官职。

一日,贾捐之对杨兴说:

“帝国首都长安市长的空缺已很久了,现在皇帝还没有任命。如果我能面见皇上推荐你,这个职位,你马上就能得到。你能够当上长安市长,很快就能发财,家财万贯,富甲一方。”

杨兴说:“老哥,你的文笔功力深厚,写得一手好文章。如果你能当上帝国宫廷秘书长(尚书令),那比五鹿充宗(现任宫廷秘书长)可强得多。”

贾捐之说:

“我如果能取代五鹿充宗担任帝国宫廷的秘书长,那你就能当上长安市长。那样,天下一定会太平。皇上和臣子之间就不会产生隔阂,君臣和睦。首都京城,位居各郡(省市)之首,是全国政治的中枢,掌握全国所有地方官员升迁荣辱的命运。长安市长是个肥缺,很多人都盯着这个职位,想谋取它。”

杨兴说:“现在朝廷中的大臣,石显的权势最大,皇上正信任他。我们谋求官职,只要让他欢喜,称心如意,得到他的认可同意,就一定能成功。”

贾捐之与杨兴两人定下计划,开始巴结贿赂权臣石显的行动。

贾捐之杨兴两人联名上书大汉帝国皇帝,称赞大臣石显的美德,建议皇上晋封石显“关内侯”爵位。随后,两人共同拟定给皇帝的奏章,由贾捐之单独署名,向皇帝推荐杨兴,盛赞地方官杨兴才华出众,人才难得,建议皇帝任命杨兴担任首都长安市长。

权臣石显老奸巨猾,在官场上历练多年,阅人无数,非等闲之辈。石显与贾捐之杨兴两人平素并无交往,发现两人毫无缘由地吹捧贿赂自己,觉得奇怪。石显便派人进行秘密调查,发现了贾捐之杨兴两人不可告人的勾当,目的是想通过贿赂巴结自己,谋取帝国朝廷重要的官职。

石显认为贾捐之杨兴两人是不学无术无才无德的小人,根本没有资格担任大汉帝国的高级官职,便将两人的阴谋诡计上书报告给大汉帝国皇帝。

大汉皇帝看到大臣石显的报告后,震怒,下令逮捕贾捐之、杨兴。皇帝命令石显负责审讯贾捐之杨兴欺君谋官的案件。

在狱吏的严刑拷打下,贾捐之杨兴将两人的秘密计划全盘供出。审讯结束后,石显上奏大汉皇帝:

“杨兴贾捐之为人阴险狡诈,企图凭借贿赂和欺骗手段,谋取高官厚禄。两人犯欺君之罪,大逆不道。”

大汉皇帝裁决,贾捐之斩首示众,杨兴流放边疆地区做苦役。

自古以来,皇权专制制度造就的官场上,各级政府官员,一律由上级官员任命的委任制度,造成下级官员普遍对上司歌功颂德奉承吹嘘的风气盛行;下级官吏通常要通过贿赂巴结上级官员,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汉代官员贾捐之杨兴依照官场的惯例,企图通过吹捧贿赂权贵的手段,谋求高官厚禄。两人密谋实施的计划碰壁,不仅没有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反而遭遇杀头流放的恶运,让人惊叹。命运的诡异,人们无法预料。

c

大汉帝国河南郡长(省长)严延年,是一个阴险毒辣不按常理办事的家伙。

正常情况下,人们认为罪大恶极应判处死刑的犯人,严延年会判决无罪释放;常人认为清白无辜蒙冤被囚的良民,严延年却判处死罪。别人始终无法了解判断严延年真实的思想,称他为“神秘的屠夫”!

跟随严延年多年的秘书义先生,一向谨小慎微,诚惶诚恐,深知严延年是一个反复无常翻脸无情冷酷的家伙。

一天,义先生向上司严延年报告自己巡视河南郡所辖大片的农田遭受蝗灾的情形。严延年冷笑地答道:

“蝗虫正好可以供凤凰蚕食。”

义先生困惑,不解其意。

义先生由于对严延年心狠手辣不按常理办事的作法十分了解,立刻心存恐惧,预感要大祸临头。

义先生联想到严延年最近给自己的犒赏礼物——慰问他去河南郡所辖的县里巡视工作的辛劳——比以往多出不少,不知是什么原因。因此,义先生怀疑严延年是用奖赏礼物麻醉自己,让自己放松警惕,对他心存感激,从而寻机对自己下毒手,杀人灭口。多年来,义先生一直是严延年残害无辜做恶造孽的帮凶,了解他的全部恶行。

义先生越想越害怕,知道上司严延年杀入不眨眼,杀死自己,易如反掌。义先生觉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毙,让严延年这个恶魔杀死自己灭口的阴谋得逞,然后继续行凶作恶,祸国殃民。

义先生知道,要将严延年这样的帝国高官治罪,只有向大汉皇帝直接检举严延年违法的恶行,才能达到目的,除此,别无他法。义先生为了将严延年送上断头台,拼死一搏,寻机请假前往帝国首都长安。

义先生来到帝国都城长安后,马上上书大汉皇帝,检举揭发严延年犯下十恶不赦的多桩罪行,然后服毒自杀。

义先生以自己的性命作担保,表示自己举报顶头上司严延年罪行的事实全部属实,没有捏造事实陷害严延年,没有欺骗皇帝。

大汉皇帝接到地方政府官吏义先生的举报书后,震惊,下令监察部长(御史丞)秘密调查严延年的违法犯罪事实。

监察部的官员接到皇帝的指令后,立刻派人秘密前往河南郡微服私访,通过调查多名官员和百姓,发现严延年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确实对皇帝和朝廷多有不敬,常有诽谤诅咒之言;在执法过程中,常常随心所欲,胡作非为,滥杀无辜,无视帝国的法律尊严。

监察部在给大汉皇帝上书的调查报告中,指控河南郡长严延年居心不良,诅咒皇帝朝廷;滥杀无辜,残害良民,大逆不道。

大汉皇帝下令逮捕严延年,凌迟处死。

严延年和义先生,本来是一对狼狈为奸无恶不作的恶棍,作恶多端,恶贯满盈,死有余辜。在皇权专制的政体下,平民百姓无法通过正常的司法途径,将严延年和义先生这两个恶人绳之以法,伸张正义。苍天有眼!神奇的命运之神,让为虎作伥的义先生,将恶魔头子严延年送上断头台。恶人义先生,也难逃正义的惩处,自己服毒自杀。这是天意。恶有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