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10种品牌管理方法
754700000033

第33章 多元化品牌群(2)

1有助于企业全面占领更多的细分市场

不同的品牌有其明确的定位,可以赢得其特定的消费群,多个品牌各有特色,就可以赢得众多消费者,广泛占领市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一般单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0%已相当不错,宝洁的三个洗发水品牌曾为其带来667%的市场占有率。

2有利于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顶级企业要么自己创建新的品牌,要么购买比较成熟的品牌,然后把这个品牌做大。 采用多元化品牌群的企业赋予每种产品一个品牌,而每一个品牌之间又是相互独立的,某单个品牌出了问题一般不会给其他品牌及企业的整体形象带来不良影响,它不同于单一品牌策略。实行单一品牌策略,企业的形象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特征往往由一个品牌全权代表,如果其中一种产品出了问题,就有可能影响品牌下所有产品的销售,损害品牌的整体形象。

3更好的适应零售商的销售特性

零售商通常按照品牌安排货架,但其商品陈列位置是有限的,多元化品牌群可以在零售货架上占得更大的货柜面积,增加了企业产品被消费者选中的机会。

4避免单一品牌的心理定势

传统的品牌管理理论认为,单一品牌策略便于企业形象的统一,资金、技术的集中,减少营销成本,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像瑞士的诺基亚,专攻通信产业,很快便成为世界知名的IT企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单一品牌并非万全之策。因为一种品牌树立之后,容易在消费者当中形成固定的印象,从而产生顾客的心理定式,不利于产品的延伸和企业的扩大。而多元化品牌群则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避免这个问题。

5有利于绕开已有品牌的不良影响

一些顶级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为了避免已有的品牌以及企业名称对新产品销售产生不良的影响,特意采用多品牌命名,而不是沿用已获得成功的品牌,甚至隐去企业的名称。提起香烟,大多数消费者会立即联想到充满男子汉气息的“万宝路”香烟。“万宝路”是菲力浦·莫里斯公司旗下全球性品牌,可有多少人能知道“卡夫卡”奇妙酱、“果珍”饮品、“麦斯威尔”咖啡和“米勒”啤酒全都出自该公司的门下。在全球禁烟活动此起彼伏的今天,正是这种明智的多元化品牌群,使无数的禁烟主义者依然愿意购买“果珍”饮品。

6有利于强化企业的竞争力

内部的竞争使企业增强了竞争力,锻炼了各个品牌适应市场的能力。 建立多元化品牌群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开展竞争,提高效率,强化企业的竞争力。许多人认为,这种竞争会使经营各个品牌的企业部门之间形成自相残杀的局面,这样的内部竞争对企业来说是弊大于利。然而,市场经济靠的是竞争,与其让对手开发出新产品去瓜分自己的市场,不如自己设置竞争对手,让本企业各种品牌的产品分别占领市场,以巩固自己在市场中的领导地位。内部的竞争使企业增强了竞争力,锻炼了各品牌适应市场的能力。

7提高竞争对手的竞争成本

多元化品牌群从销售渠道减少了对手进攻的可能;从功能、价格诸方面对市场的细分,更是令竞争者难以插足。这种高进入障碍无疑大大提高了对方的进攻成本,对自己来说就是一块抵御对手的盾牌。大众公司在1998年收购了本特利、布加迪、兰博基尼、劳斯莱斯四个世界知名品牌,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大众公司的多元化品牌群初见成果:大众集团拥有的汽车品牌数量居世界第一;大众集团的品牌包含了所有档次的汽车产品,具有了全面竞争的能力。

8给品牌忠诚度低的消费者更多选择

许多消费者属于品牌转换者,具有求奇求新心理,喜欢试用新产品,品牌忠诚度低。要抓住这类消费者,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最佳途径就是推出多个品牌。

9打击对手、保护自己的最锐利的武器

某一目标市场的后来企业一般会先建立一个品牌,使其品质、包装、服务符合某一类消费群体的特别需要,并在广告活动中不断坚持这一诉求,就能较容易地占据这一细分市场。对于市场领导者来说,与其坐等对手来占据某一细分市场,不如自己先发展出一个品牌去抢占,实施有效防御。有的顶级企业为了保护其主品牌,会建立一些侧翼品牌。有时顶级企业为了减少竞争对手,扩大市场份额,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也通过兼并收购对手来获取竞争对手的品牌,从而继承不同的品牌名称。如瑞士的伊莱克斯,通过兼并减少了许多竞争对手,保证了其在仪器设备产品线的领先地位。

10满足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需要

每一个品牌都应该有其明确的定位,所以,特定品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如果展开多元化经营,现有的品牌往往并不适合,甚至会影响现有市场的形象,这时企业有必要创建新的品牌,由此形成多元化品牌群。

三、多元化品牌群适用的条件

多元化品牌群可以为企业带来诸多的利益,但是它并不适合所有的企业。 多元化品牌群可以为企业带来诸多的好处,但是并不是任意一个企业都可以使用这种品牌管理方法的,这需要一定的条件。

1产品与市场特征方面的要求

单一品牌的产品本身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缺乏差异化的单一品牌策略反而给企业加大生产、营销成本,给消费者的心理造成混乱。消费层次差异较大,消费群体容易转移试用新的品牌。

2完全的市场细分

在许多行业,市场细分并不是很突出、很明确,尤其是现代科技的发展导致不同产品同质化,社会资讯泛滥,很多企业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品牌细分的做法,用单一品牌推出一系列针对不同目标消费者的产品。

但是有的市场则是建立在完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例如流行产品,包括服饰、化妆品、休闲用品、收藏品等行业。这类行业很难依靠一个品牌通行天下,因为很多市场定位往往是存在很大区别,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在这种情况下,多元化品牌群就是一种理想的经营模式。

3企业必须拥有丰富的资源

每一个品牌的成功,都是资源推出来的。一个品牌事实上就是一条战线,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分兵作战往往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经营多元化品牌群的企业必须拥有丰富的资源,如资金、人力资源等。品牌的延伸绝非朝夕之功,从市场调查,到产品推出,再到广告宣传,每一项工作都要耗费企业的大量人力、物力。

4目标市场足够大

实施多元化品牌群,就是要求目标市场前景广阔,获得的经营利润足以支持品牌的发展。 军事上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以战养战”,依靠战利品维持战争的延续。“以战养战”的前提就是战利品足够多,否则这种策略必然失败。对付“以战养战”的策略就是“坚壁清野”,使对方不能够获得足够的战利品和当地给养。商场如战场,实施多元化品牌群,就是要求目标市场前景广阔,获得的经营利润可以支持品牌的发展。在多元化品牌群中,一个品牌不可能长期依靠另外的品牌支持。也就是说,所有的品牌都必须拥有自己的足够大的目标市场,这是品牌得以生存的空间。

5企业有成熟的品牌管理系统

一些企业实行多元化品牌失败的原因主要就是试图用一个并不成熟、并不完善的管理系统维护多个品牌,这种方式很难获得多元化品牌群经营的成功。多元化品牌群要求企业必须有成熟的品牌管理系统,并且不同的品牌有相对独立性。

6市场个性化和感性化特征明显

多元化品牌群的目标市场,通常都是个性化和感性化特征明显的市场,只有这样才可以支持多个品牌同时获得成功。日化品就是明显的例子,也是多元化品牌群被大量运用的市场领域。又如日用消费品特别是女性用品,如化妆、洗涤、卫生等高频度消费品以及服装、汽车、手表等,较多采用多元化品牌群。

四、实行多元化品牌群的风险

继大众集团收购四个知名品牌建立起拥有9个品牌的汽车王国后不久,福特公司又以天价收购了韩国的汽车企业大宇集团,使自己旗下的品牌数也达到了9个,从而与大众、通用等企业开始了多品牌的竞争。由此可见,多元化品牌群是企业走上国际化、巨型化的一个有效手段。但是,成功地运用多元化品牌群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品牌战略大体包括单一品牌、多品牌和品牌延伸。在世界一流企业中一直奉行单一品牌打天下;其余的企业则选择了多品牌战略,力求运用多个品牌,建立自己的企业“王国”。品牌专家认为,多元化品牌群带来的利益很多,但风险也很大。

创建一个新品牌,需要靠过硬的质量、优质的信誉和完善的管理,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个环节上的失败,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 一个新品牌的创立绝不是到工商局注册那么简单,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一个品牌能否经得起市场的考验,首先要靠过硬的质量、信誉,还要有大量的宣传,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个环节上的失败就可能导致功亏一篑。一个品牌成为全球知名品牌往往要经历几十年的时间,有时甚至要上百年的时间,保持品牌的信誉也是非常困难的。东芝公司就曾经因为笔记本设计上的缺陷而付出了近乎天文数字的赔偿,而且也使东芝这个国际著名品牌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一个品牌能经营好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多个品牌的经营更是难上加难,经营多元化品牌群的企业要有雄厚的实力,多元化品牌群的成功也绝非一夕之力。

多元化品牌群带来众多好处的同时,也伴随着企业经营成本的增加,以及营销组合的复杂化,使得多元化品牌群在市场运作中的复杂性大大增加。如多元化品牌群有时往往会发生分化过细的问题,每个品牌仅仅占领很小的市场份额,可能毫无利润,因此,常常出现品牌间的重叠、侵蚀或各品牌对象市场的范围缩小等现象。在这种战略下,公司把资源分配于过多的品牌,而不是为获高利润水平的少数品牌服务。同时,企业还要避免产品间成本优势的相互抵消和渠道间的价格竞争,并保证渠道的属性与顾客属性和购买行为间存在某种内在的关系。就是成功运用多元化品牌群策略的宝洁公司也面临这种问题。

五、摩托罗拉多元化品牌群的中国之路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手机用户也在迅速增加。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蛋糕吸引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手机知名品牌竞相进入,截至2000年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达到1亿户左右,用户规模居世界第二位,手机市场的竞争也十分激烈。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形成“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此外,“西门子”、“阿尔卡特”、“索尼”、“三星”等紧随其后,“东方通信”、“科健”、“波导”等本土品牌凭借其特色的售后服务也占据着一定份额。21世纪初,中国联通CDMA的推出,又进一步刺激了手机市场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