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流员工找方法,末流员工找借口
754200000012

第12章 打破思维定势,方法不拘一格—出奇才能制胜 (1)

换个角度,你就是赢家

世界上没有死胡同,关键就看你如何去寻找出路。有一句话说得好,“横切苹果,你就能够看到美丽的图案,”当你在工作中遭遇困境的时候,学着换一种眼光和思维看问题,相信你一定能够化逆境为顺境,化问题为机遇。

一天夜里,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烧毁了美丽的“万木庄园”,这座庄园的主人迈克陷入了一筹莫展中。面对如此大的打击,他痛苦万分,闭门不出,茶饭不思。

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见他还陷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就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孩子,庄园变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一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能看得见希望呢?”

在外祖母的劝说下,迈克决定出去转转。他一个人走出庄园,漫无目的地闲逛。在一条街道的拐弯处,他看到一家店铺门前人头攒动。原来是一些家庭主妇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一块块躺在纸箱里的木炭让迈克的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急忙兴冲冲地向家中走去。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迈克雇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木加工成优质的木炭,然后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经销店里。

很快,木炭就被抢购一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一大批新树苗,一个新的庄园初具规模了。

几年以后,“万木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换一种思维和眼光看问题,就可以化逆境为顺境。重新为自己定位,给自己一个新的角度,只有这样才能给自己赢得未来。从“危机”一词的组合中我们知道:危险中往往蕴藏着新的机会。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让困难禁锢你的思想,试着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你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不远处等着你。

有这么一幅画,在一条小溪流中,一群鱼都在争先恐后地向着一个方向游,只有一条鱼比较特别,它向相反的方向游,画的题目叫《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

这幅画反映了一种反向思维的智慧,既然在一个方向上不能取得第一,那么就换个方向吧,展示出与众不同的优势,你就能够成为胜者。

而工作中的许多人并不懂得“换个方向”的道理,他们执著地与大家“一路同行”,却全然不管那条路自己是否能够适应,是否能够走得出色。

19世纪美国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使得数百万人涌向那里淘金。小伙子罗切尔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罗切尔可能是运气不是太好,掏了几年,并没有淘到黄金,正在他准备放弃回家乡的时候。他发现由于加州沙漠中本来水源就少,而淘金者太多,导致水源紧缺。罗切尔便在山脚下挖开引渠,从山上引水成塘,然后,她将水装进小桶里,每天跑几十里路卖水,不再去淘金,做没有成本的买卖,生意极好。许多年过去了,大部分淘金者空手而归,而罗切尔却获得了数千美元,成为当时很富有的人。

遇到困难,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相信很快你就能够找到反败为胜的机会。我们常常为了弥补自己的劣势而费尽心机,而对自己的优势却视而不见,最终陷入这样一种困境:劣势仍旧是劣势,优势也不再成为优势。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换个方向就是第一,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将优势发挥到极致,就可以成为最棒的。

这就像我们对劣势与优势的态度,有些人选择弥补劣势,企图做到各方面均衡发展,但当他投入了人力、物力、精力、财力后,才发现劣势经过弥补也不会转变为优势,将目光固着在劣势上,会阻碍处身的发展。更多的成功者做出的是另外一种选择——发挥自己的优势。管理学大师德鲁克也在一直强调发挥优势胜于弥补劣势。

换个方向就是第一,要求我们逆转一下思维,从反方向思考,不要固着于弥补劣势的误区,而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

下面这个故事讲述的也是一个人在失败中发现自己的优势、继而发挥自己的优势,最终依靠优势取得了成功。

他是个农民,但他从小的理想就是当做家。为此,他一如既往的努力着,10年来,坚持每天写作500字。每写完一篇,他都改了又改,精心地加工润色,然后再充满希望地寄往各地的报纸杂志。遗憾的是,尽管他很用功,可他从来没有一篇文章发表,甚至连一封退稿信都没有收到过。

29岁那年,他总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上一位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投稿刊物的编辑寄来的,信里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很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过于苍白。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

就是这封退稿信,点醒了他的困惑。他毅然放弃写作,换了个方向,练起了钢笔书法,干扰长进很快,大有所成。现在有已是有名的书法家,他的名字叫张文举。就这样他让自己换了个方向,继而柳暗花明,走向了成功。成功之后的他感叹:一个人要想成功,理想、勇气、毅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懂得舍弃,更要懂得转换好自己的方向!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每个人的智慧和才干都不是相同的,各自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劣势。许多时候,人生中的失败,不是因为我们努力得不够,而是我们还暂时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条路。所以当我们为了自己的某个理想而努力,却又处处碰壁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考虑自己是否走对了适合自己方向的路。因为有些理想对于别人来说确实不错,而对于你未必就不是一条歧路,真正适合你发展的道路,就在另一个方向。

换个角度,你就会做得更好;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

不再“墨守成规”

春秋时期,鲁国的鲁班发明了一种新的攻城器械——云梯,楚王想用它来攻取宋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听说楚王要攻打宋国,就来到楚国游说楚王,让他放弃攻打宋国的计划。

墨子对楚王说:“楚国地大物博,宋国不过是弹丸之地,大王有了华贵的马车,为什么还要去夺人家的破车呢?”但楚王并不想听他的劝告。墨子就说:“那好吧,就让鲁班代表楚国,我代表宋国,我们来比试一下,看他能不能攻进城。”于是墨子和鲁班在宫廷中进行了一次演习较量。结果鲁班用他制造的云梯攻打墨子守御的城,一连攻了9次,都被墨子用守城的器械打退了。

鲁班十分气恼,想杀掉墨子。墨子说:“你的攻城云梯,我的300个徒弟早已研究透了,正在宋国的城头上等着你呢!你杀了我也不会攻下城来的。”

楚王听了墨子的话,最后终于放弃了攻打宋国的打算。

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成为“墨守”。但这个“守”一般都已不指守城,而多指守旧,成了贬义词了。

如今,很多人喜欢“墨守成规”,但事情总是变化的,好的办法可能也会随着发展而不再适用,解决问题不能简单依靠老的办法,有时有必要寻找新的方法。阻碍我们成功的不是我们未知的东西,而是我们已知的东西。我们往往局限在别人的成果或者自己的经验上,不能突破以往的思维。

习以为常、耳熟能详、理所当然的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逐渐失去了对事物的热情和新鲜感。经验成了我们判断事物的“金科玉律”,存在的当然变成了合理的。随着知识的积累、经验的丰富,这些“金科玉律”使我们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越来越老成持重,要摆脱这种现象,我们就必须打破“墨守成规”。

哥白尼的“日心说”发表之前,“地心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居于统治地位。 在古代欧洲,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其他的星体都围着地球这一宇宙中心旋转。约在1515年前,哥白尼为阐述自己关于天体运动学说的基本思想撰写了篇题为《浅说》的论文,在文中,哥白尼批判了托勒密的理论。科学地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从而实现了天文学中的根本变革。 他正确地论述了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哥白尼的历史功绩是伟大的。确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从而掀起了一场天文学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类探求客观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 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从哥白尼时代起,脱离教会束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开始获得飞跃的发展。

哥白尼不迷信于“金科玉律”的地心说,而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最终推翻了统治欧洲数千年的地心说。而哥白尼本人也成为天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自身携带的牢房”,若能及时地从中走出来,实在是一种可贵的警悟。与生俱来的独一无二的创造态度,勇于进取,绝不自损、自贬,在学习、生活中勇于独立思考,在职业生活中精于自主创新,正是能够从自我囚禁的“牢房”里走出来的鲜明标志。 而传统的想法会冻结你的心灵,阻碍你的进步,干扰你的创造能力。以下是对抗传统性思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