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流员工找方法,末流员工找借口
754200000011

第11章 思路决定出路,巧干胜于蛮干—树立科学工作观 (2)

客流量增加了,必须再安装一部电梯缓解客流,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怎样才能既不影响饭店营业,又能安装电梯呢?这就需要一个最佳方案。将新电梯安装在饭店外面,这无疑是从未有过的尝试,但就是这创新的想法,解决了缓解客流和正常营业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最佳方案。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思路往往决定了他会向哪个方向走,而他又会向前走多远。如果缺乏好的思路,即使他再聪明、再有抱负,也容易和成功失之交臂。拥有了好的思路,就能够在迷雾中看清目标,在众多资源中发现自己的独特优势。

思考叩开问题之门

王继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创意文案。一次,一个著名的洗衣粉制造商委托吕思所在的公司做广告宣传,负责这个广告创意的好几位文案创意人员拿出的东西都不能令制造商满意。没办法,经理让王继把手中的事情先搁置几天,专心完成这个创意文案。

接连几天,王继在办公室里抚弄着一整袋的洗衣粉在想:“这个产品在市场上已经非常畅销了,人家以前的许多广告词也非常富有创意。那么,我该怎么下手才能重新找到一个点,做出既与众不同,又令人满意的广告文案呢?”

有一天,他在苦思之余,把手中的洗衣粉袋放在办公桌上,又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突然间灵光闪现,他想把这袋洗衣粉打开看一看。于是,他找了一张报纸铺在桌面上,然后,撕开洗衣粉袋,倒出了一些洗衣粉,一边用手揉搓着这些粉末,一边轻轻嗅着它的味道,寻找灵感。

突然,在射进办公室的阳光下,他发现了洗衣粉的粉末间遍布着一些特别微小的蓝色晶体。审视了一番后,证实的确不是自己看花了眼。他便立刻起身,亲自跑到制造商那儿问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后来,他得知这些蓝色晶体是一些“活力去污因子”。因为有了它们,这一次新推出的洗衣粉才具有超强洁白的效果。

明白了这些情况后,王继回去便从“活力去污因子”下手,推出了非常成功的广告。

王继通过积极的思考发现了去污因子,找到了广告的亮点,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叩开了问题之门。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缺少发现,而是我们缺少思考,我们都见过苹果落地,却只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因为只有他将这个问题深入地思考下去并想方设法给予解释。

俄罗斯文学家高尔基热忱鼓励人们进行认真思考,让思想自由腾飞。他深情地讴歌“思想的力量”,指出:“这思想时而迅如闪电,时而静若寒剑。”“只有思想是人的女友,他唯独同她永不分手,只有思想的光焰才能照亮他路上遇到的障碍,揭示人生的谜,揭开大自然的重重奥秘,解除他心中漆黑一团的混乱。”“思想是人的自由的女友,她到处用锐利的目光观察一切,并毫不容情地阐明一切。”“思想把动物造就成人,创造了神灵,创造了哲学体系以及揭示世界之谜的钥匙——科学。”

解决问题时,很多人只是在埋头苦干,根本就没有花时间在思考上面。正如一句俗语:“磨刀不误砍柴工”。你花了时间思考,你才有更多机会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美国推销奇才吉诺·鲍洛奇的一段经历也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理念。

一次,一家贮藏水果的冷冻厂起火,等到人们把大火扑灭,才发现有18箱香蕉被火烤得有点发黄,皮上还沾满了小黑点。水果店老板便把香蕉交到鲍洛奇的手中,让他降价出售。那时,鲍洛奇的水果摊设在杜鲁茨城最繁华的街道上。

一开始,无论鲍洛奇怎样解释,都没人理会这些“丑陋的家伙”。无奈之下,鲍洛奇认真仔细地检查那些变色香蕉,发现它们不但一点没有变质,而且由于烟熏火烤,吃起来反而别有风味。

第二天,鲍洛奇一大早便开始叫卖:“最新进口的阿根廷香蕉,南美风味,全城独此一家,大家快来买呀!”当摊前围拢的一大堆人都举棋不定时,鲍洛奇注意到一位年轻的小姐有点心动了。他立刻殷勤地将一只剥了皮的香蕉送到她手上,说:“小姐,请你尝尝,我敢保证,你从来没有尝过这样美味的香蕉。”年轻的小姐一尝,香蕉的风味果然独特,价钱也不贵,而且鲍洛奇还一边卖一边不停地说:“只有这几箱了。”于是,人们纷纷购买,18箱香蕉很快销售一空。

丑陋的香蕉在他的手里瞬间成为具有南美风味的“奇物”,根本原因在于他善于思考,从困难中寻找突破口,并且积极地将自己的创意运用到工作中。

“如果有个柠檬,就做一杯柠檬水。”柠檬太酸,不能称作美味。把柠檬做成柠檬水,却可以使它比许多甘甜的果汁饮料都更有味道。问题犹如柠檬,只要用思考压榨成柠檬水,棘手的问题就变成明朗的结果。

实干加巧干,方法比态度更重要

俗话说:“推磨子不如打碾子,干活儿不如想点子。 ”实干加巧干才能事半功倍。我们要想把工作做得完美,既要有勇敢的实干精神,还得有巧干的好主意。职场中茫然的人们,恰恰缺乏这种眼光和头脑。记住,会苦干、能实干,更要会巧干。作为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名字家喻户晓,他之所以能成为首富,也并非偶然:从打工的时候起,他就是一个找方法解决问题的高手。

李嘉诚的父亲是一名老师,他非常希望李嘉诚能够考个好大学。然而,父亲的突然去世使得这个梦想破灭了: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到了才10多岁的李嘉诚身上,他不得不靠打工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存。

他先是在茶楼做跑堂的伙计,后来应聘到一家企业当推销员。干推销员首先要能跑路,这一点难不倒他,以前在茶楼成天跑前跑后,早就练就了一副好脚板;可最重要的,还是怎样千方百计把产品推销出去。

在做推销员的整个过程中,李嘉诚都很重视分析和总结。在干了一段时间的推销员之后,公司的老板发现:李嘉诚跑的地方比别的推销员都多,成交的也最多。

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原来,他将香港分成几片,对各片的人员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哪一片的潜在客户最多,有的放矢地去跑,这样一来,他获得的收益自然要比别人多。

联想总裁柳传志的经典名言是:“撒上一层新土,夯实,再撒上一层新土。当确认脚下是坚实的黄土地之后,撒腿就跑。”柳传志还说:“没钱赚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但是投不起钱的事不能干;有钱赚也投得起钱但是没有可靠的人去做,这样的事也不能干。”

正是因为柳传志知道企业不能胡干蛮干,所以保证了联想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经济运行过程中没有跟风,并因此抓住了其他竞争对手实力下滑的时机一跃而出,从此一路领先。

不错,当别人都认为工作只需要按部就班做下去的时候,偏偏有一些优秀的人会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将效率更快地提高,将问题解决得更好。正因为他们有这种找方法的意识和能力,才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认可。

尽管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受这样的思想影响着:做事情一定要有恒心和毅力,比如“只要努力,再努力,就可以达到目的”等说法,但事实上,我们按照这样的准则做事,通常会不断地遇到挫折和产生负疚感。

由于“不惜代价,坚持到底”这一教条的原因,使我们即使有捷径也不去走,而去简就繁,并以此为美德,加以宣扬。而那些中途放弃的人,就常常被认为“半途而废”,令周围的人失望。其实正确的方法比执著的态度更重要。

一个胖女孩最近在减肥,她一直认为发胖是因为吃的食物太多造成的,所以,从决定减肥时起便开始节食。她也果然是有毅力,每天的主食绝不超过二两,其余皆用水果、蔬菜来填补。然而,两个月之后,她的脂肪就像舍不得离开她一样,牢牢地附在她的身上,可由于营养不良,她已变得比较虚弱,爬三层楼梯都会气喘吁吁。

尽管这样,她仍认为是自己坚持的时间太短,又过了一个月,情况还是那样。没有办法,家人把她拉到了医院,征求医生的意见。医生告诉她,减肥是要讲科学、讲方法的,不能只靠节食,还要结合运动,并保持心情舒畅。

女孩听了医生的话,意识到了曾经的“坚持”都是无谓的。按照医生教的方法,她每天坚持锻炼,适当节食,并通过听音乐等方式愉悦心情。现在,她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不止减肥要讲方法,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正确的方法。销售经理对业务受挫的推销员经常说:“再多跑几家客户!”父母对拼命读书的孩子常说:“再努力一些!”

但是这些建议都有一个漏洞。就像有人曾经问一位高尔夫球高手:“我是不是要多做练习?”高尔夫球高手却回答道:“不,如果你不先把挥杆要领掌握好,再多的练习也没用。”其实,正确的方法往往比执著的态度更重要。

在工作中,我们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当遇到难题的时候,绝对不应该一味下蛮力去干,要多动些脑筋,看看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正确。

转换思路,四两就能拨千斤

日本有一个家庭妇女,只不过在废弃的旧罐头里放些土,并撒下花子,拌上复合肥料,使那些爱花而又较懒的外行每天在上面浇点水,日后便可尝到摆弄花草的乐趣。她开发的这项产品销路很好,当年就获利2000万日元。

英国一位70岁的老人在电视上看到主持人摊开地图介绍地球,他觉得这样很不方便,且又不直观。于是,他便着手发明地球仪。有些眉目时就打广告,不久订单便像雪片似的从世界各地飞来,一年的营业额高达1400万英镑。

西铁城手表的质量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但它早期的销路却并不尽如人意。后来有位年轻的销售人员给公司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那就是从飞机上往下扔手表,由此引来了成千上万的人前来拾表和观看。这个新颖而又独特的广告创意,使该产品誉满天下,畅销全球。

同样在中国,有家橘子罐头厂的技术人员在逛市场时,发现鱼头比鱼身贵,鸡爪比鸡肉贵。他由此想到厂里每年都要遗弃大量的橘子皮,是不是可以废物利用,创造新的价值呢?于是,他广泛收集资料,了解到橘子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且橘络中含有大量食物纤维,有理气消滞、增进食欲等功效。经过几个月的技术攻关,他研制开发出了珍珠陈皮罐头,每瓶卖到三十多元,是橘子罐头价格的十多倍。

蛮干只会白流汗水,自认为付出了许多,结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学会转换思路,可以用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好的效果。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有很多人每时每刻都在为寻找成功的捷径而苦苦思索着。事实上,很多机会就在你的身边,思路决定出路,只要能够转换思路,那么便可四两拨千斤。

我们思路很多时候固定在了世俗的模式上面,让我们在已有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其实有时候很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的思路过于狭窄,而没有去完成。

我们经常在职场中看到这样两种人:一种人,勤勤恳恳,每一件事都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但收效却甚微。这是事倍功半的人。一种人,不管是难活儿还是难题,到了他手里,都能举重若轻,花的时间不多,精力耗费得也少,但完成的工作无论是效率还是质量,都是一流的。这就是事半功倍的人。

毫无疑问,谁都希望自己是第二种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培养四两拨千斤的思维必不可少。而以下这则成功讨账的故事,更是让人为之“四两拨千斤”的思路所折服。

小王在一家电气公司当业务员。公司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讨账,产品不错,销路也不错,但产品销出去后,总是无法及时收到款。

有一位客户,买了这家公司10万元的产品,但总是以各种理由迟迟不肯付款,公司派了三批人去讨账,都没能拿到货款。当时小王刚到公司上班不久,就和另外一位姓张的员工一起被派去讨账。他们软磨硬泡,想尽了办法。最后,客户终于同意给钱,叫他们过两天来拿。两天后他们赶去,对方给了一张10万元的现金支票。

他们高高兴兴地拿着支票到银行取钱,结果却被告知,账上只有99900元。很明显,对方又耍了个花招,他们给的是一张无法兑现的支票。第二天就要放春节假了,如果不及时拿到钱,不知又要拖延多久。

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人可能一筹莫展了。但是小王突然灵机一动,拿出100元钱,让同去的小张存到客户公司的账户里去。这样一来,账户里就有了10万元。他立即将支票兑了现。

现代社会并不鼓励员工只埋头苦干,思路宽广的员工更容易得到老板的赏识。老板需要的是一个能为自己办成事情的员工,不是一个仅能完成自己任务的人,只有转换自己的思路,才能海阔天空,才能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

在解决问题时,不要用“蛮力”,而要用“巧劲”。 用巧劲就会事半功倍,就会四两拨千斤,就会用“小球”转动“大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