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可以更聪明
753300000014

第14章 水平思考法一种更简洁更有效的思维技巧 (2)

我们在前面提到了垂直思考和水平思考的不同:垂直思考是把同一个洞越挖越深,水平思考则是在别的地方重新打一个洞。我们惯常使用的垂直思考可以用逻辑来帮助我们将这个洞拓宽、加深。然而,如果一开始打洞的位置就选错了,再深再宽也是无意义的。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是人们仍然觉得这要比换个位置重新打洞容易得多。这一方面是因为中途放弃的不甘心,另一方面是畏于重新开始要负担的更多责任。

目前为止,科学界还是主要致力于在已经得到认可的洞里不断加深拓宽,尽可能扩大其逻辑外延。但是,真正的大的进步却都是因为跳出了这个旧洞,重新去开凿一个新洞。

跳出熟知的旧洞重新开凿新洞的做法还是很罕见的,因为这很让人为难。其原因可以追溯到我们的传统教育。因为它注重的是让人们了解已开发的旧洞。教育是传播性的、交流性的,而非创造性的,相比于进步,它更加关心的目的是制造尽可能广泛的看起来有用的知识。而且,如果教育只是简单地鼓励人们对已有的旧洞产生一些质疑和不满,也不足以使我们对现存世界拥有更充分的认知。

基于种种原因,要让人们在已经认识和接受旧洞之后再放弃旧洞开凿新洞,这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假如一个人对旧洞没什么了解,那么对他来说新洞和旧洞就没什么区别,挖一个新洞就显得简单多了。一个对现存知识没有任何认知的头脑,反而更容易获得创新的机会。许多科学家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他们的发明成果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发明灯泡的爱迪生是这样,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法拉第也是这样。

已经开挖的旧洞为我们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没有方向的努力是让人沮丧的,因为这种努力很难有回报。获得回报,是人们努力的最大动力,而且回报越快,激励的效应越大。在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旧洞里继续挖掘,成果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它会给人带来预期的、心仪的回报。而重新挖一个洞可能会产生巨大的价值,但是这个价值显现的时期是如此之长,人们很难在它尚未完成之前对它的优点加以评价。

在极其追求效率的今天,能快出成绩往往是首要要求,这就导致了许多科学家和企业家宁愿固守旧洞,也不敢付出时间和金钱来开发新洞。因为放弃旧洞,就意味着他们以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开凿新洞,还需要更多的投入。而且在新洞被开凿成功并显示出其价值之前,认为会怎么样评价凿洞人的努力?很少会有人愿意为了未来还不确定的事物投资,因为在这些事物的回报出现之前,谁为他们的付出买单?一旦开凿新洞的努力失败了,谁为这些损失付账?

那些被称为专家的人,是真正了解旧洞的人,他们对旧洞的形成甚至还有贡献。因此,他们是不可能提倡放弃旧洞,另起炉灶来开凿一个新洞的。他们往往会沉迷在旧洞深深的洞底,为自己的成功陶醉不已。有些旧洞是有实用价值的,但是还有一些旧洞,已经被挖掘得太有规模了,再继续下去只会浪费劳动力。继续让它们处于支配性的地位,就会限制新洞的开凿。所以,我们必须要摆脱这些旧洞的吸引和束缚,勇于开凿一个新洞,探索全新的领域。

逃脱支配性观念的几个技巧

1.发现

要对支配性观念及时辨识。水平思考的一个重要技巧就是刻意地去注意和找出支配性观念的存在。意识到它的存在,我们就能避开它的影响,这个意识一定要是清楚的,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如果我们对它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那是没有作用的。

2.改变

先发现既有的支配性观念,然后再对它进行扭曲、改变,刻意地将其中一些因素夸大、扭曲,直到使其面目全非。这么做要比一味地拒绝这些观念来得容易,而且更有效果。对支配性观念的拒绝不会消减它的影响,反而会加强,而且,这样做也限制了思考的自由。

这种情况常常在阅读了了太多哲学思想书籍的学生中出现,对于书籍中的思想他们往往既无法赞同,也不完全拒绝。无论赞同还是拒绝,都会在我们脑海中出现对某个观念的具体认识,这种意识压抑了我们自己原创性的观点。当新旧观点出现交叉时,人们对旧观点的先验性的认识往往会扭曲和压制新观点的产生。在我们现存的教育体制中,学生往往只能通过赞同或反对老师的观点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自身原创新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被不断削弱了。

更为危险的是,当你在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受一个既定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因而忽略了其他观念存在的可能性。许多科学家都会深陷在自己的理论中,而完全忘掉了问题的其他可能性。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因为自己的理论一定正确,而只是因为它是自己的而已。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科学领域,许多人都会不自觉地这样去做。有一个跳蚤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认为,跳蚤的听力是通过它的腿来完成的,为此,他设计了一个实验。他把一只跳蚤放在桌上,说:“跳!”跳蚤就跳了。接着,他把跳蚤的腿摘掉,又命令它跳,跳蚤当然不跳了。这个人因此为自己的发现深信不疑。但是,我们当然知道他的理论是不合理的。

3.外力

有时候,我们自己对自身受到支配性观念的局限性并不是很清楚,这时就要借助外力来逃离支配性观念的影响。一个医生因为对患者的病症过于熟悉,习惯了对患者进行一样疗法,难以再想出别的治疗手段。这时,求助于另外一个医生,或许可以得到一份全新的治疗良方。外行人的一些新鲜的观点往往有助于打破行内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和理论,从而带来新鲜的创意。

因此,要勇于寻求自己行业外的一些人的意见,这些新鲜的意见很有可能帮助我们从成见中摆脱出来,获得看待事物的新方式。

4.多疑

我们现在总是会收到来自四面八方涌来的信息,这些信息无所不包,很容易就让我们懒于自己去寻求证实而接受一些既定信息。这样的话,想要产生新的观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一定要疑,接收既定观念,然后对之进行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寻求新的观点。

5.反省

很多人即使在看到一些新的观念已经出现,仍然不去思考,而一味地简称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要接受新的观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它甚至比提出新观点都要困难。但是,一旦我们接受了新观点,就可能会对它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所以,我们一定要勇于反省,打破旧观念的束缚。

支配性观念就像一条很深的河道,所有水源都被汇聚到了这条河道中形成河流,以至于别的地方根本没有机会形成新的湖泊或者河流。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支配性观念是阻碍我们萌发创意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为我们的思考提供方便。我们要试着学会运用水平思维法,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事物。

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事物

沙漠里,旅行者干渴难耐,面对同样的半瓶水,乐观的旅人说:还好,我们仍有半瓶水。

悲观的旅者却说:糟糕,我们只有半瓶水了。事情本来没有定性,它取决于你是怎么看的。

本章开头的那个少女和鹅卵石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吧?一个看起来似乎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最后被聪明的少女化解了。只是转变了一下看问题的角度,事情就变得峰回路转了,这就是水平思维法倡导的方法——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事物。

看待事物的方式,哪怕只有微小的不同,也会产生天壤相别的结果。天花这个困扰了人类数个世纪的疾病的解决,就是爱德华·詹纳医生转变思维角度的一个结果。当时很多医生都关注人们为什么会得天花,爱德华·詹纳却把关注点转移到了为什么奶牛场的女工不得天花。正是这样,人们才发现了牛痘在预防天花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找到了预防天花的方法。

用不同的方式看问题,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过程,有时我们只需转移一下关注的焦点就可以了。只要我们有意识地不断训练自己这种看问题的方法,一旦它成为了一种习惯,就会变得十分简单。那么,要想培养这种技能,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避免僵化的分类和名称

由于其神经组织的特性以及关注范围的有限,大脑把我们周围连续性的世界分割成了一个个不连续的片段。而且我们思考时也习惯于把事物拆分成熟悉的片段加以分析。因此,事物发展的过程先被有意识地拆分,然后再以一种特定的方式重新组合。

我们在对信息进行分割时,会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需要等来决定在哪一点进行分割,然后用自己熟悉的因果关系将各个部分重新建立关联,形成一个信息包。问题就出现了,按照既定方式组合的信息包会倾向于支持某个既成的观点,接受这些信息包的同时,我们也接受了其中蕴含的组合方式与相应观点。

这些信息包一旦获得一个名称,它们就会倾向于固定不变。因为只有在内容固定不变的时候,它的名称才具有价值。把我们的这个世界想象成一座由一块块有名称的石头堆起来的城。我们可以把任意一块砖头拆下来检查敲打一下,以增进我们对它的了解。但是,这座城再也不可能被拆成一堆碎砖重新堆砌了。词汇和名称使得我们看待某问题的方式被固定了下来,当一个部分被固定地称为某种名称,我们就只能对它与其他部分进行不同的组合,而不能再对它进行不同的定义。

和这种僵化的名称一样,僵化的分类也会导致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被僵化。这就好比是超市货架上的商品,被分门别类地贴上了标签,我们经常也会对一些人或一些事物贴标签,这阻止了许多新的创意的产生。

要避免僵化名称和僵化分类的影响,有一种方法十分奏效,那就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要求人们用线条、图形、颜色等来思考事物,而非使用事物的名称。这种方法虽然显得有些抽象和困难,但是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必须要有意识地去培养这种思考的习惯。形象思维不仅仅是把具体形象作为思考元素,还要利用线条、颜色等在事物之间建立一种关联。这样的思维方法富有动态,因为具体的形状很容易改变,可以展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变化的效果。这种拆解做得越细,就越容易表现事物自身状态的发展以及他与其他事物的关联。

词汇是有限的,利用它来看待事物的方式也就是有限的了。对事物关系的认识有限,观点就不可避免地有限了。事实上,对事物关系种类的储存量越大,运用得越熟练,就越容易产生新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和分解事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