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决定人类历史的100个瞬间
751200000006

第6章 瞬间五: 二次出山时,巧言令色拾得六国青睐

苏秦第一次出山落得无比凄惨,第二次却时来运转,一时人生冰火两重天。腰挂六国相印的苏秦,有着合纵之论与黄金万镒的强大武器,一路上车轮飞转、骑兵成行,仪仗闪耀、威风八面,强势的秦国15年内都不敢出函谷关,为六国最后的挣扎,拖延出了一部乱世争雄的史诗。

苏秦从楚国返回赵国,经过洛阳时,周王姬扁诚惶诚恐,沿途打扫街道,准备官舍,隆重接待他。六国宰相的相印在苏秦的腰间相互摩擦,发出的声音更加显示苏秦的尊贵,鲜衣怒马,随从如云。苏秦的妻子倾耳侧目,不敢正面看苏秦一眼。那位曾经让他挨饿的嫂嫂,也匍匐路旁,自跪四拜而谢罪。

苏秦抚摸着腰间的六国相印,抚今思昔,可谓冰火两重天。

其实,早先苏秦并没有如此潇洒,刚刚从鬼谷子那里毕业时,变卖家产游说各国,结果一事无成,回到家中也是一番落魄模样,受人奚落,连他的妻子嫂子都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就是这么一激,出现了一个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他如此发奋了一年之后,觉得自己对天下大势、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了然于胸了,这才重出家门。

二次出山,他的首选对象是当时位高势微的周宣王,只不过宣王身边的人都了解他的底细,认为他不过是一个混混罢了,不予引荐。苏秦首战未捷但并不气馁,终于在赵国得到了赵肃侯的重用,当然,他的资本也就是三寸不烂之舌。他对赵肃侯说道:“安民的根本之道在于选择邦交,赵国决不能与强大的齐国和秦国为敌,这样才能保障安定。如果赵国与秦国联合,秦国一定会削弱韩国和魏国;若与齐国结盟,齐国会削弱楚国和魏国。这三国一旦被削弱,就会使赵国失去外援,所以赵国必须要防范此类后果。国事的利与害,就在于合纵与连横两条,主张连横的人,都想把诸侯的土地奉送给秦国,这些人所谋求的不过是个人的荣华富贵。其实,山东各国的疆土合起来比秦国大五倍,兵力是秦国的五倍,如果六国联合在一起,攻破秦国不在话下。六国若能真的合纵抗秦,那么秦军必定不敢出函谷关。”

苏秦把六国之间的地理位置,各国之间的利弊利害和相互牵制的关系看得一清二楚,有理有据,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气势逼人,不容得他人不信。果然,赵肃侯唯有听从的份:“寡人年少,立国日浅,从未有人告诉我治国的长远之计。如今您有意为各国的生存而奔忙,我愿意把国家托付给你。”如此,苏秦又说服了齐、楚、燕、韩、魏五国,将这些国家的首脑说得心服口服,纷纷抛开原先的恩怨,组成了庞大的统一战线来对付秦国,而苏秦则成了这个联盟的总负责人。联合起来对付秦国,此时,他也就登上了生命和事业的最巅峰。

公元前333年,六国相会于洹水(今河南境内),商议联合对付秦国之事。苏秦在会上被封为“纵约长”,即联盟的总负责人,并任六国相。从此他的腰间多了六颗相印,如环佩叮当作响,把秦国出函谷关的时间推迟了至少十五年。洹水之盟后,苏秦北上回赵国复命,随行的使者极多,周显王心中害怕,特意派人替苏秦清扫道路,还遣人去郊外慰问他。此时的苏秦 “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息”,拥有左右天下的力量。

苏秦的三寸不烂之舌之所以能够打动六国国君,在他面前韩王自惭:“寡人不肖”,齐王说自己“寡人不敏”。后来秦国骗齐、魏与它联合一同攻打赵国,赵王把责任推到苏秦身上。苏秦离开赵国后,合纵盟约也就随之瓦解了。

一介平民可以左右政治舞台、叱咤风云,将个人的魅力尽情地展现,在历史上划下如此华丽的一笔,当是始于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特殊的群体,就是纵横家。他们是战国至秦汉之际出现的一批特殊的外交家,苏秦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他们出身卑微,通过自身的发奋努力后,都具备了雄才大略,且能言善辩,多以策辩来博得各国的信任,以布衣之身庭说诸侯,以三寸之舌退百万雄师。在当时割据纷争、王权分崩离析、各诸侯国彼此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的方式来游说各国国君,不战而胜。他们活跃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智谋、思想、手段和策略,精彩纷呈,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从一篇篇大气磅礴的言论中看到他们当年的气势。

燕国畏惧齐国的强大,而苏秦则成了燕国的间谍,他假装得罪了燕国逃奔到齐国,却是在为燕国办事。齐宣王非常信任他,他死后,苏秦劝说继位的湣王厚葬宣王,同时高筑公室,通过这些办法来削弱齐国的实力。后来韩桓王派遣郑国为秦国修筑水利来耗竭秦国实力的“疲秦”策略如出一辙,只不过苏秦更为高明,他还几次劝齐王攻打宋国,使它广树仇敌。后来苏秦被政敌派兵暗杀而死,他为了抓到凶手,让齐王把他车裂于市,故意宣称他是为了燕国而在齐国作乱。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而齐国果然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了真凶。苏秦死后,他为燕国而入齐的阴谋也就暴露了。虽然齐人对他恨之入骨,但是他的忠心也得到了后人的肯定,司马迁就赞扬他是燕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