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奢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著名将领,他曾为赵国立下过汗马功劳。他的儿子叫赵括,从小就熟读各种兵书,常与父亲谈论如何用兵,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赵括的母亲见儿子这样,很高兴,赵括当然更是十分得意,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儿子担心,认为赵括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甚至说:“将来赵国不用赵括便罢,若用他为将,一定大败无疑!”
因此,赵奢临终前,特地把赵括唤到床前训导:“你不是当大将的材料,千万不可勉为其难。”又嘱托妻子说:“日后如果赵王想叫赵括当将军,你一定要推辞,否则会丧军辱国!”
公元前260年,秦军出兵攻打赵国,赵军由廉颇指挥,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地方坚持抵抗,三年时间秦军不能取胜。廉颇虽已年老,但作战经验丰富。他见秦军实力强,不能硬拼快攻,就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任凭秦军怎样挑衅,也不出战。秦军怕久拖不决难以应付,便派出奸细,到赵国去散布廉颇的谣言,说廉颇老了,胆子小了;秦军最怕的人是赵括,别的将军都不行……赵王信以为真,就把廉颇召了回来,改派赵括任大将。蔺相如当时正在病中,听说了此事很着急,说:“赵括只不过死读了一些兵书,并无实战经验,更不懂得灵活运用,派他统率三军,怎么行呢!”
赵括的母亲也亲自上殿面见赵王,说她的儿子不能当大将。然而赵王主意已定,不管别人怎么反对,他也听不进去。就这样,赵括终于当上了赵军的主将。
赵括威风凛凛地来到长平,立刻改变了廉颇持久战的策略,又更换了大批将官。然后,他率领三军主动出击,杀出了赵营。秦将白起非常高兴,设下圈套引诱赵括。两军对阵时,秦军佯装失败,赵括率兵猛追,结果被秦军团团围住。接着,秦军又截断了赵军的粮道。一个多月后,赵军粮绝,赵括被迫突围,被秦军乱箭射死,40多万赵军也被坑杀。
众志成城
【原文】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国语·周语下》
【释义】众志:众人的志向、意志;城:城墙。众人意志统一,就能形成坚固的城墙。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周朝末年,周景王即位以后,他为了能多搜刮到一些钱财供他享用,下令废除了当时流通的小钱,重新铸造一种大钱。大夫单穆公劝谏说:
“大王,废小钱,铸大钱,受到损失的是老百姓;老百姓穷了,国家就会没法治理呀!”
可是,周景王不听,仍我行我素。这样,他从老百姓那里掳掠到了一大笔财富。
过了二年,他又为了个人行乐,下令把全国的好铜收集起来,铸造两口大钟。单穆公又功谏说;
“大王,你两年前铸大钱废小钱,使百姓受到很大损失,现在又要造大钟,这不仅劳民伤财,而且用大钟配乐,声音也不会和谐的。”
但周景王仍不听,下令继续铸造。过了一年,两口大钟铸成了,一口叫“无射”,一口叫“大神”。
一个敲钟的人为了奉承景王,谄媚地说:
“新铸的大钟,声音非常好听。”
于是,周景王就命他敲击,他听了后,对司乐官州鸠说:
“你听,这钟声多和谐呀!”
州鸠深知景王铸钟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便回答说:“这算不得和谐。如大王铸钟,天下的老百姓都为这件事高兴,那才算得上和谐。可是,您为了造钟,弄得民穷财尽,老百姓人人怨恨,所以我不知道这种钟好在什么地方。俗话说:‘众心(志)成城,众口铄金。’大家万众一心,什么事情都能办成;相反,如果大家都反对,就是金子,也会在大家口中销熔。”
专横跋扈
【原文】帝少而聪慧,知冀(梁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后汉书·梁冀传》
【释义】专横:专断蛮横,任意妄为;跋扈:霸道不讲道理。独断专行,恣意妄为,蛮不讲理。
东汉时期,有一个狂妄自大、凶悍蛮横的将军,名叫梁冀。他凭着妹妹是汉顺帝的皇后,担任过黄门侍郎、虎贲中郎将、执金吾等职务。
汉顺帝永和元年,梁冀被任命为河南尹,他上任以后,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声名狼藉。当时,梁冀的父亲、大将军梁商有位老朋友吕放,是洛阳令,吕放在一次进京的时候,拜会了梁商,把梁冀的所作所为告诉了他。梁商很恼火,就把梁冀找来,严厉地训斥了一顿。
梁冀怀恨在心,暗中派出刺客,把吕放杀了。他怕父亲知道,又借追捕凶手为名,把吕放宗族亲友100多人全部冤杀。
不久,梁商病死,汉顺帝让梁冀接任了他父亲大将军的职务。从此。梁冀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
公元144年,汉顺帝病死,汉冲帝即位。那时冲帝还是个2岁的幼儿,由梁太后代为执政。梁冀根本不把自己的妹妹放在眼里,更加专横跋扈。
过了一年,冲帝又死了。梁冀为了继续操纵朝廷大权,便立当时只有8岁的刘攒做皇帝,便是汉质帝。
汉质帝虽然年幼,人却很聪明。他知道梁冀非常骄横,心中很不满。一天,质帝坐朝,百官朝见毕,他看着梁冀说:
“他可真是个蛮横无理的大将军呀!”
梁冀听了,又气又恨,害怕质帝日后会对自己不利,就指使爪牙把毒药掺在汤饼中送给质帝吃,把质帝毒死了。
接着,梁冀又立刘志为汉桓帝。从此,他更加骄蛮凶横,不可一世。他用各种卑劣手段诛灭异己,前后共专权20多年。最后,汉桓帝决心诛灭这个“跋扈将军”,梁冀因而自杀。
自惭形秽
【原文】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释义】惭:惭愧;形:形貌,身体;秽:丑陋不洁,引申为缺点。觉得自己的长相难看而羞愧。泛指相比之下,自愧不如别人。
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叫王济,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平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一向与王济一起享有大名声的,还有王澄、王玄两人。这三王漂亮的外貌和不错的学识,常常是全城议论的中心。
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母子前来投靠王济。王济一见卫玠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他对卫母说:“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难看了。”
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玠,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走到街上,看见卫玠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几乎哄动了全城。
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都对卫玠的相貌赞叹不已,问卫玠平时读些什么书?卫玠说他在研究玄理。亲友要请他谈谈研究玄理的体会。卫母听了连忙劝阻说:
“玄理很深奥,恐怕不是一时能讲清楚的,小儿体质较差,以后有机会再讲吧!”
可是亲友们都想了解一下卫玠外貌漂亮,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卫玠见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王济、王玄和王澄也惊服得说不出话来。人们嬉笑着说:
“看来,你们三王还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
王济说:
“是啊,和我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发光。”
卫玠后来到了都城建邺(今南京),那里的人早就听说他相貌秀丽出众。不管他走到哪里,都有一大群人围着看他。他27岁就死了,人们都说他是被看死的。
罪不容诛
【原文】况于郭解之伦,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矣。《汉书·游侠传序》
【释义】容:相合;诛:处死。罪行不能与死刑相合,即处死也抵不了所犯的罪行,形容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西汉时,河内轵县有个以“侠义”闻名的人,名叫郭解。他生性勇悍,爱交亡命之徒,拦路抢劫,任意杀人,甚至私铸货币,藏匿罪犯,可以说是无恶不作,成为中原地区的一霸。只是他非常狡诈,靠人掩护,所以一直没有被官府捉拿归案。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为了抑制地主豪强,缓和农民的反抗,下令将各郡国的豪强大族以及家产在300万钱以上的吏民,搬迁到京城长安北面的茂陵去居住。郭解的家产虽不到300万钱,但他势力大,影响广泛,所以也得迁居。
地方上的官吏对这件事很难处理,郭解也托人到京都去打通关节。最后大将军卫青出面向武帝奏告说,轵县的郭解家境贫困,似乎不应迁居。不料,武帝对郭解的情况早有所闻,当即回答说,他的权力大到可以驱使将军,由此可见他家境并不贫困。
由于武帝表了态,郭解只得举家迁居。各地来送行的人络绎不绝,赠给他的钱竟达1000多万。有个官员怕朝廷追究为什么这么多人向郭解送了这么多钱,便把这些钱暂时封存起来。不料,郭解的侄子当天就把那个官员杀了。不久,那个官员的父亲也被暗杀。家里派人上京城上书,结果派去的人也被谋杀。
武帝很快知道了这件事,下令立即捉拿郭解归案,并调查他的罪状。郭解被捉入监狱后,办案的官员找了一些人来询问,询问中,有人说郭解是贤人,但也有人说他非常奸诈,不配称贤人。第二天一早,人们就在街上发现了那个说郭解坏话人的尸体。
办案的官员把几件谋杀联系起来审问郭解,郭解否认自己参与这些谋杀事件。由于找不到确凿的证据,办案的官员只好向朝廷称郭解无罪,请求开释。
御史大夫公孙弘,是个精明能干的官员。他仔细看了奏书和有关文书材料后认为,虽然没有材料证明郭解知道或参与这些谋杀事件,但它确实是由郭解引起的,祸根就出在他身上,他犯的罪比杀人罪还大,理应处死。在公孙弘的坚持下,郭解终于被满门抄斩。